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

蘇遼聞言,便就沉思,然後說道:“張賓此人長於謀劃,更兼有對局勢的瞭解,往往一語中的,是以輔佐石勒,令其人得以明晰局面,否則斷然沒有當下的這個情形。”

他能說出這些,是因爲在陳止的安排下,密諜司對周遭幾個勢力,都進行了歸納整理,確立了幾個特殊的卷宗室,裡面存放着的,就是有關周邊勢力的具體情況。

這些情況中,不光有他們兵馬的大概人數、勢力構成,還包括了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背景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石勒的卷宗,蘇遼本意是歸納在匈奴國之下,畢竟在名義上和對外宣傳上,石勒都是號稱是匈奴臣屬,而匈奴國也很給面子,一個定北將軍加持上去,看上去也很是那麼一回事。

偏偏陳止卻阻止了這種劃分,而是讓蘇遼將石勒單獨列爲一系,並且判斷說,那石勒早晚要正式自立,當下只是條件還不允許,羽翼不夠豐滿。

只不過,就連蘇遼也能看出來,此時的石勒,其實已經聚集了不小的實力,否則也不會在冀州西邊站穩,其中最爲讓人注意的,除了幾個猛將之外,就是那張賓了。

“張賓此人,之所以會從羯人,也算是陰差陽錯,”陳止將那情報收拾到了一邊,從容說着,“其父本爲中山太守,卻因得罪權貴,鬱郁不得志,最後投奔友人,在幷州之時卻又因權貴陷害,鬱鬱而終,恰巧匈奴南下,攻城略地,那張賓所在村鎮眼看將被屠戮,於是其人主動出面,面見當時的匈奴將領,以三寸之舌說得對方停兵,卻也不得不投身帳下,那將領也就是石勒了。”

蘇遼便道:“劉淵在世之時,頗有氣度,雖也打壓他族,卻也敢用人,結果劉淵一去,劉聰得權,對族內爭權奪利,對外族則處處打壓,石勒眼看要被閒置,這才主動外出,聽說也是那張賓給出的主意,甚至讓他舍了北地,不佔幽州一地,轉而去往冀州,這才別開生面。”

陳止跟着就道:“此人逐得信任和重視,成爲了石勒的謀主,其他幾個謀士、幕僚,都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連他們本族的、匈奴族的,都不例外,但是張賓也有一個不利之處,那就是他的地位,全靠石勒的信任,本身並沒有什麼後臺。”

他這話一說,蘇遼就明白過來。

想了想,這位特務頭子,就道:“主公所言極是,對內而言,石勒的隊伍基本都是外族,俘虜的本土兵馬,都被壓制在最底層,而且不得爲將領,所以他孤立無援,而在外,他的名聲雖響,但卻不怎麼好,多爲貶斥之聲,也不願與他聯繫。”

陳止笑道:“這就是人心之妙了,石勒如今勢大,其人所治之地,有不少大族、宗族與之聯絡,甚至爲了避禍,主動投靠,但一樣斥責張賓,彷彿只要罵一罵其他人,自己就是對的了,所以,現在是羯人、匈奴人,不快石勒重視他一個外人,中土宗族不喜此人行徑,而其人同僚,又嫉恨張賓獨得專信,而張賓自己偏偏沒有實實在在的根基,這種時候,有佛家背景、能力不俗的聶道仁去了,你說會如何?”

蘇遼卻有些疑惑的說道:“若有佛家支持,聶道仁站穩腳跟是沒問題的,而聽他談吐,雖然有能耐,但未必能記得上張賓之才,就算兩人才能相近,張賓畢竟和石勒有舊情,關心親近,也不是後來者能比得上的。”

陳止卻笑道:“若是有佛家支持,難道還不夠麼?”

蘇遼不由一愣。

陳止見火候差不多了,就道:“這事本就要和你們說的,現在先通個氣,我之前拒絕僧道兩邊的提議,不願意讓他們大肆傳播,卻也不阻止,但不推崇,很多人因此頗有微詞,那佛法簡、聶道仁也是因此離去……”

蘇遼聽到這裡便默不作聲了,關於這個問題,他隱隱已有猜測,就等着陳止挑明瞭。

果然,陳止接下來就道:“這裡面的原因,其實和今日這事也是有關聯的,石勒爲羯人,其麾下如石虎之流,更是嗜殺成性,佔領了冀州西部,但底層的百姓卻多有不從,連世家也多是表面迎合,背地裡各有打算,這種局面下,從最近反饋過來的情報上,就能看得出來,此人按下族中兇殘之舉,想要懷柔,安撫地方,以此來穩固根基,但收效不大。”

蘇遼點點頭道:“對,否則他之前戰敗了江都王,就該乘勝追擊了,結果反而主動後退,就是因爲後方還不穩固,民心並不歸順。”

陳止笑問:“民心不歸附,就要想辦法得民心,若不能得,就要讓民心安順不亂,你說說,當今世上,有哪家學說,最方便行此事?”

蘇遼一怔,隨後嘆息道:“原來如此,原來是這般!”他看了陳止一眼,露出敬佩之色,“若論安撫百姓,儒家也有其分支可行,但眼下最爲知名的,恐怕就是那佛家了,按理說道門也算,但自前朝至今,因五斗米而起亂者不知凡幾,恐怕是沒有人敢信了。”

“以佛而定民心,自是需要高僧宣法,而佛要在中土弘揚,就要有大樹依附,先前佛門來代郡,幾次試探,就是想要我支持,甚至劃地出人,大建佛寺,我卻不許,於是他們便果斷離去,先找王浚,再聯四邊,無非就是要看看哪一家能讓他們如願。”

蘇遼便道:“那王浚豈不是更理想的選擇?”

“王浚兵強馬壯,治下兩州,百姓不說安定,但幾個大郡的郡守,都是他的人,佛家過去只能錦上添花,並無多少助力,況且佛家謀求長遠,必然還奢求傳承,希望靠一二菁英,得上位者垂青,從而穩固地位,是以有聶道仁這般人物,可王浚麾下可沒有多少空缺,要是再花個幾年上演升職記,又有許多變數,因此王浚不是他們的首選。”

說着說着,他眼中露出興奮之色:“那石勒卻頗爲理想,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聶道仁挾帶佛家之助,空降石勒身旁,一旦得信,必然擠佔張賓空間,到時張賓諸多弊端一同爆發,或許就有了我的可乘之機!”

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謀,城中來使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三十四章 冤!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賣要趕早!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書館的陳秘書第五百九十章 走與撤與潰,土崩瓦解第二十五章 士坐書檯前,有童侍於側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六百六十章 漸有人來投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此助力,陳止如何成事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陳侯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邊荒草,今日衆星拱月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則民護其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樓親受益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後還有一物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四十六章 幾時說是送給你的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請問,你這邊有沒有……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來! 今夜有事,只有這一小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斷顱裂心膽崩!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實爲囚
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謀,城中來使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三十四章 冤!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賣要趕早!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拉軌車,鐵罐馬,引水自來坐鐘擺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書館的陳秘書第五百九十章 走與撤與潰,土崩瓦解第二十五章 士坐書檯前,有童侍於側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六百六十章 漸有人來投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此助力,陳止如何成事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陳侯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邊荒草,今日衆星拱月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則民護其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樓親受益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後還有一物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四十六章 幾時說是送給你的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請問,你這邊有沒有……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來! 今夜有事,只有這一小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斷顱裂心膽崩!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實爲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