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

有關於立約結社的問題,在場衆胡酋們還有很多問題要問。關乎到自身利益的得失,一個個都精的跟猴一樣。

問題多說明他們對此事是真的上了心,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有問必答卻不符合李潼在這些胡酋們面前所建立的人設,他堂堂一位大唐親王、隴右諸軍大使,肯帶着這些胡酋們一起玩已經不錯了,還仨瓜倆棗當面跟你掰飭清楚,老子可沒有那麼閒!

話語講得再巧妙,都不如一次實際的行動更有說服力。

於是他索性大手一揮,表示不願就此再深談下去,先解決掉細封部這個問題,得勝歸來後,再派專人與這些胡酋們進行細節方面的接洽。

衆胡酋們見狀後,也都不敢再繼續就此糾纏下去,轉而開始討論起出兵討伐細封部的問題。

有關這一點,李潼給他們的話語權更小,你們只管出人,剩下的一切戰術操作統統不需要過問。不獨這一次討伐細封部如此,未來就算這個武裝社團組建成功,他也絕不可能將行動上的話語權授予一干胡酋們。不答應也沒關係,老子不帶你玩就是了,說不定下一個目標就是你。

對於雍王這一態度,類似沙陀部朱邪金山等本身就勢力不弱的胡酋們自然是有些不忿的。

可是其他一些實力相對平庸的胡酋則就安分的多,他們底氣本就不足,若能趁機加入雍王所組織的小圈子,對自身而言也是一大機遇,自然也就沒有更大的野心和圖謀,起碼眼下沒有。

本着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在大多數人表示願意服從雍王安排的情況下,其他幾名胡酋就算心有不爽,也都不敢明顯的表露出來,一旦阻撓結社大計、犯了衆怒,只看衆人對此的熱情,就算雍王不出手,也足夠他們喝一壺。

眼見衆人態度如此,李潼也不免感慨一聲,怪不得武俠小說裡大家都想做武林盟主,做平臺就是比單混有前途。

在場有幾名胡酋,包括那個一箭被射死的細封部首領,他們各自勢力誠是不弱,起碼在其族地周邊應該是一方霸主的角色,可如果放在整個隴右,則就有些不夠看了。

整個隴右道,所轄羈縻州府便有兩百多個,這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前提是需要整合起來。可就連大唐這樣的強大帝國,在這方面都做的不算好,那些胡酋們勢力困在一隅、縱使強大、也不可能獲得所有胡酋的擁戴。

現在李潼威逼利誘,算是初步整合了在場這些胡酋並其部落,但也只是隴右諸胡的一小部分,可能夠調用的勢力已經頗爲可觀。

此前讓諸胡出兵討伐細封部,部屬集結便是一大問題,此前所約定一旬集結都未必能夠。但現在就沒有了這樣的問題,在堂中諸胡都有意加入這個社團的前提下,單單他們各自所帶來鄯城的護衛隨從就是一股可觀的力量,可以直接投入對細封部的攻殺中。

因爲這次行動並不屬於隴右軍方的正式行爲,所以李潼也就沒有指派隴右諸軍將領參與,而是直接讓身邊的郭達指揮諸胡酋隨員,進行對細封部的攻殺。

郭達陡受大任,心裡難免有些發虛,畢竟在此前,他僅僅只是北衙千騎中一名小兵長,本身技力或是勇武可誇,但卻從來都沒有獨領一軍、指揮作戰的經歷,對此任命自然難免忐忑。

“不必緊張,四郎你既是我的近員,奉我命行事,在隴右此境就代表着我。一言一行,有隴右十萬軍衆爲你後盾,還有什麼可畏懼?”

李潼見狀後便安慰他道,此話當着衆胡酋的面說出來,也是表示他對郭達的信任與看重,讓這些人不敢輕視、掣肘。

攻討細封部,的確不是什麼大事。細封部雖然勢力不弱,但相等規模乃至於更大的胡人部落,在隴右就有十幾個之多,如果全都跟大唐軍隊有一戰之力,那隴右早亂套了。

如今的隴右,河源軍有一萬七千餘數,諸州捉守團練一萬四千多名,各胡部僕從三萬多人,再加上李潼帶上隴右的三萬人馬,便是整整十萬大軍。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那三萬多名胡部僕從跟眼前這些胡酋們所代表的力量還不是一回事,他們多數都屬於被大唐所滅國之後的遺民。諸如高昌、高句麗與西突厥諸部,他們都是長期服役的城傍武裝,無論是組織度還是戰鬥力,都要比臨時徵發的胡部武裝更強一些。

李潼甚至懷疑,在這些城傍武裝當中如果細心尋找的話,甚至就能找到日後名震西域的高仙芝、哥舒翰他們的親友長輩。特別是高仙芝,其人本身就出身高句麗內附的城傍武裝。

至於哥舒翰,則就是西突厥五咄陸部的突騎施人,其部眼下應該還活躍在西域。突騎施現在勢力未壯,仍處於一邊舔大唐一邊默默發展的階段。長壽年間王孝傑收復安西四鎮,四鎮當中的碎葉鎮,便是由突騎施率兵攻下獻給大唐。

未來突騎施能夠獲得大唐的重點扶植,接收西突厥的殘餘勢力,成爲西域新的霸主,也與此前這種付出有關。像哥舒翰父子,都是安西軍的高層,對故部自然也多多少少有所關照。

不過眼下李潼倒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挖掘那些仍然沉寂於部伍的名將種子,他眼下的工作重點還是統合隴右內部形勢,給出擊青海創造基礎條件。

能夠在河源軍發現郭知運的存在,已經算是一樁意外之喜,但哪怕就是郭知運,李潼也並沒有插手干涉太多其人的發展,頂多是授意黑齒常之給予更多磨練的機會,讓其快速成長。

至於其他的名將種子,任由他們各自發展就是了,如果還能脫穎而出,自然重點關照。但若被自己這個翅膀撲棱沒了,也不值得可惜,必然還有替代者。

任何時代都不缺人才,缺的是環境際遇,漢祖創業之前,誰能想到區區一個沛縣居然藏龍臥虎,能開漢業四百年?

李潼能夠給予這個時代的,是更加合理的開拓節奏和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如果僅僅只是挖空心思、重點關注幾個名將種子,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這種事遇上了順手爲之,遇不到也不必苦心追求。

而且神都城裡的經歷,狄仁傑、張柬之這些名臣對他的態度,也讓他對攻略歷史名人這件事從心底裡並不感冒。

除了郭達之外,李潼還給其配備了幾名戰術、技力上的顧問,類似李光、馬興這樣的府兵老卒同樣也是故衣社衆。

他們本身年齡、技力已經不適合再服役於主力戰陣中,但卻經驗豐富,此前就負責操練故衣社的敢戰士,現在正好再繼續發揮餘熱,擔任這個武裝社團的教官,順便也用來滲透、掌控這個社團。

無論有沒有皇漢情節,李潼對胡人是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包括對黑齒常之,雖然大權授之,但心存提防。

他並不會在正面戰場和軍事領域上干涉太多黑齒常之的決策,但像河源軍的後勤以及隴右政治形勢,入隴之後他便統統收到了自己的手裡,當然也是爲了讓黑齒常之專心備戰,勿受雜事困擾。

這個新成立的武裝社團同樣如此,就算其武裝成員以胡卒爲主,但其中的組織骨幹,李潼是一定要用唐人。

關內故衣社雖然已經逐步洗白,但府兵常年悽慘際遇,也讓許多故衣社衆對於投戎從軍這件事並不感冒,或是技力不凡,但若放在行伍中,或是**、或是刺頭,那就不如編入這個武裝社團裡。

當然,利益面前,唐人也未必可靠,但起碼也是肉爛在鍋裡。哪怕到了晚唐時期,還有張義潮沙州起義、河隴歸國,指望諸胡他們行?

在有立約結社這個大前景的情況下,統合諸胡武裝並不困難,這次行動也算是彼此獻出一份投名狀。堂中這些胡酋們,他們各自隨員整合起來,已經有六七千數。李潼又授給郭達三千軍衆,萬人部伍便整合起來。

當然,這種倉促行軍,戰鬥力不高那是肯定的,畢竟沒有什麼戰陣磨合、操練經驗。除了作戰經驗以外,這些胡部僕從的裝備情況也是堪憂,被甲率十不足一。

當然,也並不排除這些胡酋們故意示弱哭窮,不將真實的甲械力量顯擺出來。但就算是有藏私,必然也比不上真正的大唐軍伍。

有的胡酋還不放心將自己的部伍交給別人指揮,表示願意隨軍出動。對此李潼也不反對,他還又在河源軍甲械庫中撥出兩千人份的廢舊刀甲分配給諸胡使用,當然這一部分器械也是要算在行社資本投入當中的。

如果那個細封部還能鬧亂糜爛起來,那李潼就要說一聲佩服,順便拉攏如此悍勇的胡部加入到行社中來,不就是幹了一個你們的首領,算什麼大事。大家團結起來共謀發展,纔是硬道理。

老傢伙不搞死,年輕人怎麼上位?我爲啥這麼牛逼,就是因爲我明白這個道理啊!

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286 竇七暴斃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002 又一個才人0033 雕蟲與公賞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083 途窮生戾氣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258 曲江盛會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308 吾皇萬萬歲0116 不是聶隱娘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317 尚方少監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028 禁宮異兆0065 人情難測0084 具位庸臣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286 竇七暴斃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245 曲江櫻桃園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254 邪言鑽心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003 前途堪憂0112 神都水深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240 少陵原逢故0046 京華遊仙窟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105 人間滋味
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286 竇七暴斃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002 又一個才人0033 雕蟲與公賞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083 途窮生戾氣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258 曲江盛會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308 吾皇萬萬歲0116 不是聶隱娘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317 尚方少監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028 禁宮異兆0065 人情難測0084 具位庸臣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286 竇七暴斃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245 曲江櫻桃園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254 邪言鑽心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003 前途堪憂0112 神都水深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240 少陵原逢故0046 京華遊仙窟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105 人間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