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 具位庸臣

聽到永安王的回答,薛懷義神色一滯,片刻後狀似有些無奈道:“世道太多繁雜,就連我都常有自危之想。王是久在禁中,不涉人事,又或積悶氣盛,不能自忍。但你這麼想這麼做,也只是傷害自身。”

“武家子那都是外親榮寵,大權高位,人不能及。即便不論三思臺臣尊榮,他也總是你遠親長輩。王是禮道少俊,託付事用也能給人妥善交代。可怎麼在這件事情上,不能忍氣相容,亂了尊卑?你若再這麼氣盛浪行,今日禮後,我是不會再同你往來!”

講到這裡,薛懷義臉色已經很是不善。他本來是覺得永安王久在禁中,人事牽扯簡單,加上本身富於才趣,大不同於往常接觸人衆,再有窺度神皇心意,才與永安王往來。

可是卻沒想到,這小子雖然身在禁中,惹麻煩的本領不小。此前丘神勣出面威脅,薛懷義半是不忿、半是看在永安王編曲讓自己大出風頭的面子上,忍耐了下來。

但此前武三思一臉陰鬱尋到他,講起永安王斥罵,言中已經隱有斥問之意,這更讓薛懷義大大不滿。他雖然出身市井、不識大體,但也明白沒有什麼無緣無故的好。武家人因爲神皇關係對他多有禮敬,日常奉用阿諛也都順遂心意,但他也不會就此小覷了武家。

武三思當時氣得臉都紅了,可見真是怒極。薛懷義也真不願因爲永安王而與武家交惡,如果不是聽說神皇都被驚動派出近婢斥問武三思,他甚至都不會返回來說這一番話,直接讓武三思自己處理。

如果沒有韋團兒前行那一番話,李潼這會兒爲了確保獻樂事宜不出差錯,少不得要稍作低頭。

可是現在聽到薛懷義這麼說,他卻笑起來:“三思真是無恥,受辱於我不能面爭,反向薛師面前誣我。人有尊行,才享尊位。他是朝堂紫章,我是大內閒人,真要據強相爭,我能抵擋絲毫?馬齒虛長,尊位不配,自甘卑鄙之流,竟使薛師有兩難之憾而不能彼此兼顧?”

薛懷義聽到這話,臉色又是一寒,一則不滿於永安王這過於要強的口氣,二則也是對武三思生出幾絲輕視,堂堂三品尊貴廷臣,受一少年斥罵還有臉去訴苦抱怨於別人!

“武氏榮寵,自出天恩,守義雖渴於不及,但也不至於因此生怨。我所敬者,承嗣等寥寥幾人而已。三思之流,在家則祭案餘子,不能執刀分牲,在朝則具位庸臣,不能善用恩威,人前人後,有何可誇?我禮讓三寸,是敬其親戚虛長,他窮爭一尺,是欺我是非不分。門風門義,不在於他,能逼我退避三舍者,自有其人。”

李潼正色直言,軟話硬說,並又對薛懷義叉手道:“薛師可執此言,回告武氏家長。若其人仍有曲怨將要懲我,甘苦守義自受,不敢再求薛師施庇。”

薛懷義聽完後,便低下頭喃喃自語,片刻後又擡頭問道:“祭案餘子,具位庸臣,什麼意思?”

李潼聞言大汗,耐心跟薛懷義稍作解釋,大義就是說武三思這個人在家是個多餘,在朝充充位子,內外都是一個備胎,不值得他正眼去看。

他心裡看不起武家人是一方面,但也不至於就要瞪眼將武家滿門上下得罪個精光,有什麼不恥怨恨,都針對武三思一人而去。

他們李家在人倫方面一言難盡,由己度人,李潼也不覺得武家內部就能其樂融融。特別武承嗣與武三思這對堂兄弟,在家族如此尊榮的當下與那麼美好可望的前景,真要能夠保證親密無間,那纔是見了鬼。

薛懷義將這番話細品一番,漸漸咂摸出幾分味道,眉眼也漸漸舒展開,望向李潼的眼神也有所轉變:“王是有主見的人,閒話我也不再多說。我導你入此,心裡便存一份牽掛。三思逐你兄弟,那也是辱我臉面。我是恐你氣盛,得罪權門。但要是恐懼權貴,連三思這樣的卑鄙之流都退避不爭,也實在是讓人看輕。”

“薛師錯贊,其實守義當時未嘗不懼,只是念及薛師引我兄弟入此,廊下人眼有望,若被一言斥出,我兄弟人事淺幼,尚可自忍。但人若因此謗及薛師,言薛師往來者怯懦如雞,則就實在辜負情義……”

“他豈敢目中無我,不過是見你三人……罷了,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不必多說,參禮照舊。舞樂誇美,纔是大樂,不必爲此小事擾亂興致。”

一番閒話,薛懷義心情已經大不相同,最起碼不再將武三思的抱怨視作武家人整體的意見,也就沒必要忌憚於此對永安王敬而遠之。後續如何相處不必多說,眼下還是配合獻樂、大出風頭最要緊。

經過這一番波折,時間也過得飛快。外廷參禮的官員們仍在則天門排隊進入,但與典禮相關的樂部人員則已經先一步在廊殿中彙集起來。

有了上官婉兒和韋團兒出面,再加上薛懷義也已經返回,李潼也就不再擔心會被武家人拎到偏僻角落殺人滅口,自然也就沒有再逗留於此的必要,於是兄弟三人便跟隨薛懷義一同前往樂部集結處。

李潼也沒有忘記向薛懷義點名表揚幾名宦者,稱讚他們應答得體,沒有辜負薛懷義囑令內侍的安排。

今日大酺所用宴樂不少,主要自然是薛懷義、李潼等擴編的新曲《萬象》。除此之外,另有太樂署並當朝權貴人家所呈獻曲目雜類十餘種。未必盡數上演,但人員必須備齊。

李潼他們到來的時候,便見內外音聲、優伶之類已經盡數聚集在廊殿角落裡,約有七八百人之多。當然,其中超過一半都是大麴《萬象》所用伶人。這部《萬象》大麴品質如何還待衆評,但就參演人數而言,已經是樂府諸部樂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卯時過半,人員也已經清點完畢,百官正浩浩蕩蕩自則天門方向而來,距離大禮正式開始已經不足一個時辰。

其餘諸樂伶人還要在此廊殿等待傳召,但《萬象》相關人等則就需要提前進入,於是數百人在薛懷義帶領下,浩浩蕩蕩往廂殿而去。

《萬象》大麴這樣的演出規模實在異數,因此沿途的盤查也很嚴謹。薛懷義不耐煩沿途頻頻停頓,索性拉着李潼先一步入場檢查場地的佈置。

李潼自無不可,說實話,由於《萬象》大麴演出場地的佈置過於繁瑣複雜,不自己檢查一番,他也真不怎麼放心。特別當中涉及飛天入破的舞蹈部分,全是李潼設計,但卻沒有機會參與佈置,還是要仔細查驗一番。

幾名宦者導行,兩人先行一步,途中又遇見巡視殿堂的武攸暨,雖然其人只向薛懷義執禮而無視了李潼,但李潼還是很友好的向他點了點頭。人嘛,怎麼過都是一天,氣性大了不好,總有治你症的。

今日大酺廂殿位於神宮正殿左前側方,聽薛懷義介紹類似廂殿在神宮周邊共有四個,對應四時,啓用哪一個也有具體的章程。

講到這些的時候,薛懷義滿臉的神采飛揚,很明顯是爲自己能夠督造如此雄偉建築而自豪。只是不知數年後當他滿腔戾氣火燒明堂的時候,會不會憶起今日這種心境?

對於明堂的規格佈置,李潼所知不多。後世即便有載,也只是一些簡單參數,且還說不清是前明堂或後明堂。

現在有薛懷義這個督造者熱情介紹,李潼樂得了解更多,只可惜薛懷義還是以吹噓爲主,並沒有言之極細、殺器共享的意思。

說話間,廂殿已經到達,李潼站在宏大殿門前,一個極大感受就是空曠,雖然內中巨燭燃燒,光線充沛,但畢竟不同白天,仍然不能一眼看到宮牆邊界。

“此處廂殿,可容千人並席,但深闊尚不足神宮大殿半數。”

薛懷義當先邁入殿中,李潼隨之行入,自有殿內仍在緊張監督佈置的各署官員上前見禮。這些人服色或紅或綠,搭配倒是鮮明,但言及官職名字,卻少有能夠喚起李潼的記憶。

只是看到一名綠袍官員言是來自殿中省,不免讓他念起歐陽通。如果這位老先生不遭貶謫,今天應該能夠見上一面。讓對自己心存善意與期待的人失望,哪怕只是事出無奈,他心裡也是很過意不去。

“諸位職內各便,不必彼此煩擾。”

薛懷義擺手驅退衆人,拉着李潼來到殿堂正中已經佈置妥當的舞臺,他稍後也將參演獻經,因此態度也很是認真端正。

這舞臺的佈置遠比內教坊中排演要華美得多,李潼上上下下仔細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麼疏忽,心緒有所平穩。他剛剛跳下舞臺,參演的舞樂伶人們也通過層層排查,抵達了廂殿中。

正在這時候,悠揚的晨鐘響起,天際魚白將要破曉,永昌元年人日大酺即將開始。

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010 悲慘的一家人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260 分頭入洞房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說幾句話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102 少王神都行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071 音聲細題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163 加官加封0018 跋扈宗王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097 壯力當賞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027 南衙北衙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261 不欺少年窮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096 勇宦楊思勖0022 萬古愁難銷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083 途窮生戾氣0116 不是聶隱娘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36 身不由己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188 愛上一匹野馬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015 仁智院掌直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363 新的班底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253 勿謂新王不死0191 少王竟知有我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
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010 悲慘的一家人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260 分頭入洞房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說幾句話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102 少王神都行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071 音聲細題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163 加官加封0018 跋扈宗王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097 壯力當賞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027 南衙北衙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261 不欺少年窮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096 勇宦楊思勖0022 萬古愁難銷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083 途窮生戾氣0116 不是聶隱娘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36 身不由己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188 愛上一匹野馬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015 仁智院掌直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363 新的班底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253 勿謂新王不死0191 少王竟知有我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