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

望日早朝結束之後,京中各司除了一些留直的官員,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經可以放假了。

但羣臣在皇城中仍是盤桓不散,一則要去都省領取各自賞賜的細則條目,然後才能分赴太倉、左藏、右藏等官倉支取錢帛物料。

二則今日朝會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實在太多,羣臣們一時間自覺消化不下,半是好奇,半是心憂領會上意不夠到位,因此便聚集在皇城諸司之間與衆同僚好友們探討一番。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朝臣在退朝之後便行色匆匆的離開皇城。這一類人多數都是勾檢所涉的衙署官員們,參加過了朝會之後,還要趕往大理寺去接受推問。他們各自未必有罪,主要還是配合大理寺的一系列調查。

臨淄王李隆基同樣屬於這種情況,退朝之後,他便走向兩名兄弟,略帶愁緒的說道:“兄弟們且先歸邸,領取賜物諸事且着邸中員佐辦理,年前若非苑中有召,儘量不要出門浪遊。”

“三兄,難道你惹上這官非還頗爲嚴重?”

安平王李隆範聽到兄長這麼叮囑,下意識的便有些緊張。

旁邊的北海王則有些不以爲然,擺手笑語道:“大不必因此過分憂慮,且不說三郎自知分寸、並未染污在身,即便是有一些牽連不清之處,終究法不責衆。更不要說我兄弟宗家近親,分屬八議,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講到這裡,北海王又擡手拍拍李隆基的肩膀微笑道:“三郎你且去,了結這一樁雜事的糾纏後,我在邸中設宴爲你驅掃出入刑司沾染的晦氣。另明日岐王殿下還邀宗家諸員別業共會,商討各家選馬組結馬球隊事宜。你若是方便,最好還是同來,咱們這位堂兄秉性豪爽,你若真有什麼疑難,不妨當席訴求,懇請一些包庇。”

李隆基聞言後也不置可否,只是對兄弟們擺擺手,然後便自往宮門外行去。

當他行出宮門的時候,又見到曹國公車駕聽在宮門一旁等待同僚,略一轉念後卻頓住了腳步。趁着甚有威儀的大將軍王孝傑儀駕行過之際,匆匆從別側離開宮門,招呼一名走僕牽來座駕,這纔在隨員們護從下往大理寺的問案之地行去。

臨近年關,大理寺突然又多了許多推案事務,本身也是忙碌得不得了。又因爲凡所審問諸官員未必有罪,只是配合調查,爲了不讓推案氛圍過於嚴肅,索性便在就近皇城的永昌坊中借了一處太府寺閒置的邸堂,用作臨時的推院所在。

李隆基來到這臨時推院所在的時候,院堂內外已經站滿了前來協助問案的官員。他剛剛參加過早朝,一身宗王章服頗爲扎眼,一俟到場便受到了羣衆矚目。

這氛圍自然讓他有些不自在,好在大理寺事員們也不敢怠慢他這位宗王,一行人剛剛抵達邸堂門前,自有吏員入前將臨淄王一行先行引入臨時的推院中。

臨淄王進入臨時推院,在此主持推審工作的大理寺少卿李日知親自降階出迎,並將臨淄王請入了直堂中。

雖然李日知態度頗爲恭謹和藹,但李隆基心中也實在難生喜悅,彼此稍作寒暄後,他便主動表態道:“小王登堂來見,不便自言清白。凡事務所涉,李少卿直問無妨,所知必盡告,盼能早日恢復清白。”

李日知聞言後便也不再多說什麼,雖然迎接的態度頗爲和藹,可一等到正式問案的時候則就恢復了公事公辦的態度,將臨淄王請入一側的推室中坐定,室內早有數名官吏臨案等候。

“開元四年世博會中,光祿寺奉命獨置食園,凡所錢事出入所涉七百三十餘萬緡,庫收並賬比不吻合者近五十餘萬緡。請問大王,集會期間凡掌收支轉儲官吏俱爲何人……”

李日知攤開案卷便將一個個問題拋了出來,並凝神打量着臨淄王的神情變化。

此類問題,李隆基一邊回憶着一邊認真作答,有時候語速快了一些,察覺到伏案記錄的官吏書寫不及,便刻意放慢了速度。

這樣的舉動雖然並不明顯,但也讓堂中諸刑司官吏們對這位少年宗王頗生好感。他們近日推問案事,多有高品朝臣入院接受盤問,心中有恃無恐兼矜持高傲,態度再惡劣的都有見識到,罕有如臨淄王這般和氣,對伏案下員都不失體恤。

今日一番盤問,主要還是爲了瞭解世博會過程中的人事安排。雖然說光祿寺的直薄早已經被大理寺取來,但具體的任事過程中總有一些微小的調整,需要直接詢問當司長官。

世博會已經過去了不短的時間,加之當時事務繁多,臨淄王難免也有記得不甚清楚的地方。每有此類情況,李日知或是旁敲側擊,或是通過光祿寺旁人的口供情況略加提醒,但若實在沒有所得,便也不再繼續糾纏。

在臨淄王的配合下,盤問的過程進行得很順利。當李日知翻看過吏員所記錄的盤問內容,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從席中站起身來對臨淄王作揖爲禮並微笑道:“多謝大王體恤下僚,若人人都如大王這般包容體諒,案事消減必能更加迅速。”

“俱爲食祿之臣,皇命之下,豈有區分?案涉幾十萬緡錢事,小王也希望能夠儘快追定,既能回補國用,也能讓我光祿上下羣僚早日清白誇功!”

李隆基見盤問已經告一段落,便也從坐席中站起身來,對李日知的道謝稍作迴應。

“今日案事叨擾大王至此,來日若仍需人事資訊的補充,卑職再遣員赴邸相請。斗膽懇請大王令節前後勿遠出京畿,出遊且留去向。”

李日知自知刑司並非款待賓客的良所,盤問完畢後便又親自將臨淄王送出了推室門外,並召來一名官員繼續禮送。

返回推室後,李日知便提起筆來將記錄重新梳理一番,勾出了臨淄王講述比較模糊的事程節點,並吩咐案左一名吏員道:“這幾處取別員供詞對比一番,景耀門守軍有供那日臨淄大王曾有入城……”

且不說李日知對相關事宜的進一步盤查,李隆基在行出推院的路上,突然聽到不遠處另一座直堂傳來譁噪喧鬧聲,繞過迴廊向彼處一看,原來是剛剛抵達推院的曹國公李備正在遷怒下員,吵鬧着不肯接受盤問。

眼見這一幕,李隆基心情也是頗爲複雜。按理來說,光祿寺負責督辦食園,僅此一事便給朝廷創造了幾百萬緡的收益,結果朝廷卻強抓着小處痛腳,從直司官長到署中下員無不遭受連番盤查,也實在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但話說回來,僅僅光祿寺一司所直一事,便造成了五十多萬緡的錢財流失,這也實在是有些驚人。無論這些贓錢追不追得回來,諸如曹國公與自己這種當司官長作爲直接的監臨官,都脫不了干係。

更不要說李隆基心裡也清楚,曹國公在這其中其實涉事頗深,起碼有數萬緡錢物流向都指向其人。所以在勾院剛剛設立的時候,曹國公便忙於串結同僚。

此類聚會,李隆基也參加過幾次,一則是想從衆口之中聽一聽事態的嚴重性如何,二則就是藉此觀察一下諸同僚對自己的態度如何。

不過參加幾次之後,收效都不甚大,曹國公言辭表裡還對他多有示意,希望他們兩人能夠彼此聯保。兩人俱是皇親,即便是確有罪過,因爲身列八議之中,不至於同一般官員一樣接受懲處,事責分攤下來,實際會遭受的懲罰無疑會更小。

可問題是李隆基根本就沒有在其中上下其手,自然沒有必要跟曹國公同流合污,所以對於此一類懇求都是不作迴應,近日更是乾脆的避道而行。

曹國公還在原地叫囂有功無罪,甚至煽動推院內外官員抗拒盤問。可是很快的皇城中一路人馬策馬入坊,率隊者正是執掌聖人近衛的內衛中郎將郭達。

隨着郭達進入推院,各種嘈雜議論聲頓時消失,就連剛纔氣焰還頗爲囂張的曹國公這會兒都低下了頭,站在廊下不發一言。

隨着內衛將士進入推院,朝堂上新近拜相的御史大夫朱敬則也率領佐員入此,宣告着三司推案追贓的流程正式開始,不再只是大理寺獨當那些遭受盤問的朝臣怒火。

李隆基看了一會兒熱鬧,便趕在被衆人再作注意之前快步行出了推院。剛走出推院不久,他便見到一個身着深綠官袍的年輕人正迎面走來。

這人李隆基恰好認識,正是不久前新任大理寺司直同時兼領嗣相王府長史的狄光遠。

狄光遠察覺到臨淄王注視的目光,便又連忙快步走來作揖施禮:“卑職見過大王!”

因狄仁傑的緣故,加之兄弟歸京之後日漸疏遠,李隆基對狄光遠印象並不算好,只是態度平淡的略作頷首。

可是在稍作思忖後,他又開口喚住了狄光遠併發問道:“年節漸近,家廟祀事急需籌備,請問狄長史府中何時有暇,我兄弟可以入邸團聚。”

狄光遠聞言後神情變得有些尷尬,默然片刻後還是拱手答道:“皇太后歲終將赴驪山玄元殿爲先帝祈告冥福,府中大王亦將隨駕前往,歸期還未有定……”

聽到狄光遠的回答,李隆基眸中又是厲芒一閃,頓足冷哼道:“既言爲嗣,當執何禮?少王或懵懂不知,你等參佐諸員難道不作提醒!”

年終祭祀,那是需要嗣子主持。結果現在倒好,嗣相王居然出京往驪山去爲章宗作法祈福,這是眼裡只有二大爺,連自家老子都置之不理!

狄光遠自知此事有些不妥,只是低着頭任由臨淄王遷怒訓斥。他雖然是嗣相王府長史,但這件事情上面他還真沒多少話語權。

近日大理寺事務繁忙,他無暇整日坐守嗣相王府,還在衙堂當直的時候,便有佐員來告嗣相王外公王美暢入府便將嗣相王引走,想阻止都來不及。

李隆基本就心情煩躁,此時再得知此事後,不免加倍的惱怒,指着狄光遠怒斥道:“如此任事昏暗,你也配稱名門子弟!哼,爲父者已經不無欺世盜名之嫌,爲子者更加無具一言拾補之能!若今歲家禮不成,我必奏告聖人,將你等庸員掃出王府!”

說完這話後,他便拂袖而走。而狄光遠在聽到這話,眼眶霎時間變得通紅,羞憤的淚水幾欲奪眶而出。

遷怒狄光遠一通後,李隆基心情仍是憤懣難消,行出永昌坊也並沒有直歸自家府邸,而是往興寧坊前往拜見姑母太平公主。

之前李隆基雖然觸怒了太平公主,但經過事後的一番補救,如今姑侄兩人關係尚可。雖然內心彼此未必有多親近,但面子上總是和睦有加。

這一次登門,李隆基倒是沒有再被晾在前堂,被府中僕員徑直引入中堂召見。

堂中太平公主剛剛接待過幾名訪客,等到李隆基行來後,便直將案上幾分拜帖推給李隆基看,並笑語道:“宋學士等幾番前來造訪,但你大表弟隨往驪山,家中也無長丁當戶,不能作陪此類文人騷客暢談事則。三郎若有閒暇,不妨將此人事揀去,宋學士雖然仕途不幸,但在野時名頗著,與此類人物交流,也能頗助人脈。”

李隆基聞言後便含笑應是,擡手將宋之問的拜帖拾起,心中則不免感慨一番。

講到時流人脈的接觸,他真是不比這位姑姑廣闊。諸如宋之問這樣的落魄文人會想到造訪大長公主,對他這位同樣親貴的宗王卻有些視而不見。

世務浸淫越深,他也越能體會到人事交際的豐富性,並不會因宋之問勢位不具而有所小覷。這樣的在野時流同樣也擁有自己的影響力,有的時候甚至比在朝士流還要更顯從容。

略作轉念之後,李隆基又嘆息一聲,彈着手中拜帖苦笑道:“姑母雖然有意擡舉我廣結時流、爲人所知,但我怕要辜負此情。年前年後,處境多不自在,尚不知還會被這些雜務糾纏到幾時……”

0307 南望老人星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11 仁智院家人們0104 王居大不易0326 幼宦可養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41 劫掠金吾衛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010 悲慘的一家人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398 狄公出手0075 將軍跋扈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023 情新因意勝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116 不是聶隱娘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10 託事獻命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12 耶耶的召喚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52 潛龍怒音0321 來君珍重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104 王居大不易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98 禁宮隱細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030 百騎軍士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360 祖孫情深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261 不欺少年窮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096 勇宦楊思勖0360 祖孫情深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018 跋扈宗王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50 艱難皇嗣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17 搶位政事堂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229 心似雙絲網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248 太平積忿0235 義伎捐金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092 仇人相見
0307 南望老人星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11 仁智院家人們0104 王居大不易0326 幼宦可養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41 劫掠金吾衛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010 悲慘的一家人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398 狄公出手0075 將軍跋扈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023 情新因意勝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116 不是聶隱娘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10 託事獻命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12 耶耶的召喚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52 潛龍怒音0321 來君珍重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104 王居大不易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98 禁宮隱細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030 百騎軍士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360 祖孫情深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261 不欺少年窮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096 勇宦楊思勖0360 祖孫情深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018 跋扈宗王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50 艱難皇嗣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17 搶位政事堂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229 心似雙絲網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248 太平積忿0235 義伎捐金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092 仇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