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風格

不論是太后搬到乾清宮,還是把皇帝搬來清寧宮,都不算是太小的變動。太后也得諮詢一下老人家的看法,畢竟,兩宮關係緩和,也就是這一兩年間的事情,要是爲了這點事情,又起了什麼波瀾、心結,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如今她時常去仁壽宮問安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思索了兩三個晚上,太后便沒邀徐循,獨自去了仁壽宮。——倒是在半道上碰到了靜慈仙師的轎子,兩人正好一路往仁壽宮過去了。

雖說最近阿黃的婚事正辦着,但靜慈仙師不便出面,多數都交給貴太妃忙活,她還是專心照顧太皇太后,也算是給兩個事業型女性免除後顧之憂了。畢竟這活計她幹了也有十多年,自然最是上手。這大半年來,仙師幾乎天天都過去仁壽宮陪着老人家,往往是吃過早飯過去,到了下午太陽快落山了,纔回長安宮中來。

“老孃娘。”太后給太皇太后行了禮,也是不無幾分關切。“您這幾日可還好?”

“倒是還好。”太皇太后點了點頭,她說話的速度如今是越來越慢了。“你們都還好?栓兒好?”

這人老起來,真是快得很。太皇太后前年交權的時候還沒覺得如何,雖然連着病了幾場,元氣虧損,人比較瘦削虛弱,但精神還好,只一眼瞧去,便明白這是個心裡極有數,能當事的老人。當時藉着病把皇帝寶印交給了太后,說不定還是打着病好了以後順理成章地收權的主意,可誰能想得到,只是這一年沒管事,太皇太后竟是真的急速地衰老了起來。如今已經是鬢髮灰白、眼神渾濁、皺紋深刻,明顯思維也不像是從前那樣敏捷了,更兼耳朵有些背,現在和她說話,都得放大了聲量,而後再等着她緩慢的回話。往往一席話說下來,另一邊要喝好幾碗茶水,才能彌補消耗掉的精力。

人老了,心態也會變,不然,貴太妃也不會提議讓太后和皇帝重新住在一起。就是因爲現在太皇太后的火氣已經近乎完全消失不見,昔日的心機手段,幾乎全被‘老’這一字啃噬,她纔會有這樣的念頭。如若不然,向太皇太后提出栓兒的教育問題,最大的可能,便是讓她老人家動念,把栓兒搬到仁壽宮來居住。

思及這個可能,太后心裡也是掠過了若有若無的陰鬱:畢竟不是親生,總覺得栓兒這兩年間,和她也是有所生疏。孩子大了,有心事了,在她跟前,也有了不少保留。若是再住到仁壽宮……

她輕輕地長出了一口氣,把這無稽的擔憂放在一邊,“都好着呢,您不必惦記。”

耐着性子陪老人家說了一會話,見仙師端了補身的藥膳過來,太后便起身接過了瓷碗,欲要親自喂老人家食用,卻爲太皇太后止住了。“還是讓胡氏來吧,她服侍慣了,也順手些。”

畢竟是老了,若是往常,就只是爲了胡氏和她對面住着,萬事都少不得看自己臉色,太皇太后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就是不願配合,多數也都會讓宮女上前服侍,太后掃了仙師一眼,見她神色自若,也不免微微一笑,並不計較。

等老人家用過藥膳,精神也略恢復一些了,便帶了太后和仙師出去園中閒步,三人在仁壽宮後花園走了幾步,太皇太后嘆了口氣,聲音都清楚一些,“人老了,對時氣就特別有感觸,你們還小,不懂得這春天的氣味,我卻是覺得,這春日的暖氣兒,偎着骨頭,比什麼火牆都讓人舒服,這幾個月,彷彿人都年輕了幾分。”

太后忙奉承着說了幾句話,太皇太后倒不大要聽這個,恢復了少許精力,她便敏銳起來,戳穿道,“平日過來,也難得見你呆這麼久,今日可是有事要說?”

她都看破了,太后也沒什麼好瞞着的,遂將栓兒和劉翰林的衝突說給了太皇太后知道。“一直以來,劉翰林對皇帝的確都有點太過嚴厲了,動不動就厲聲呵斥,一旦功課不好,罰抄書都是有的。栓兒雖然面上忍了,沒有做出什麼不恭敬的事,但卻實在很想換了他,上回來我宮裡……”

太皇太后聽到了栓兒的幾番言語,眉毛也不由得一挑,她沒有說話,靜聽太后說完了,方纔問道,“那你又是什麼意思呢?”

太后把貴太妃拉出來,“徐氏也對我說,這孩子獨居乾清宮也不是個事……”

太皇太后聽着太后的轉述,也是邊聽邊點頭,“也有道理,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當日讓她幫你,這一步棋走得不錯。”

聽她口氣,此事應當能夠辦成,太后心頭一鬆,又有些淡淡的酸澀:若太皇太后早就是這個脾氣,這樣老邁。三年前又何必要鬧到那樣地步?她自然可以臨朝稱制,以太后的身份名正言順地過問朝政,哪裡要受朝臣們的氣?更不必和任何人分享這份權力,別說是提拔貴太妃了。這一年來,她寡言少語,其實也就是掛個名頭,根本沒有幫到自己什麼。

不過,這酸味也就是迴盪了一會兒,便又漸漸地消散了開去。朝政千頭萬緒,目前這樣,自己都是勉強應付,若是真的要問政、參政,只怕她根本應付不來,太皇太后安排一個助手,也是老成之舉,換做是她,只怕也會如此安排——多添一重保險罷了。徐循能安於‘保險’的位置,不胡言亂語,四處插手,也是她爲人謹慎之處,自己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不過。”正思忖時,太皇太后又是話鋒一轉,“她畢竟不是正宮,沒那個底氣,說話難免也是畏首畏尾,把劉翰林調走?若是皇帝不說,倒是能調,現在他既說了,那便不但不能調了他,還要保他升官。”

太后不免一怔,“——可,這會否有些……”

“有些什麼?”太皇太后耳背了,沒聽清楚。

“會否對栓兒有些太苛刻了。”太后只好大聲把心底的念頭說了出來。“劉翰林也的確嚴格了些——”

“這點挫折都受不了,以後怎麼面對天下?”太皇太后的語速很緩慢,但那股子多年當家的權威,依然是從她蒼老的話語中瀰漫了出來,透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自古以來,只有師責徒,何曾有徒罰師的?這往大了說,那就是欺師滅祖……就是你要調他,內閣都通過了,六科給事中也一樣會打回來的。沒有大事,帝師從來只有升官發財的份,哪有這麼無緣無故就被打發出京去的?”

太后本也沒想把劉翰林貶出京去做事,她是想將其送入禮部,不過太皇太后發了話,她也不便爲自己辯解,只好聽着這頭垂垂老矣的母虎發威。

“有此非分之想,可見得平時便不學好,這是錯一,”太皇太后思量着說,“又挑撥內廷、外廷的關係,小小年紀,說的那話讓人聽了都是心寒。當皇帝的不能信用臣子,讓臣子如何放心爲天家賣命?內閣三位大人爲國朝兢兢業業,多年的功勞、苦勞,又當得起他這誅心的幾問?”

被太皇太后這一分說,太后額前,已經悄悄地沁出了冷汗:雖覺得此事不好,但若非貴太妃提議,她也不至於想將皇帝搬來和她一起居住。——滿以爲這已經夠小題大做的了,不想到了太皇太后跟前,她剛纔的處置,還是顯得太輕描淡寫!雖然只是幾句話,但暴露出的問題,已經是令人心驚了,自己和貴太妃都想得很淺,還是老人家看得深,這內閣三位大人,雖說權柄不小,但對內廷素來尊敬,也是恪守着爲人臣的本分。即使太后也有被他們拿捏得難受的時候,但心裡也很清楚,主少國疑,從前朝代中,在這樣的時候,可發生過許許多多非常險惡的事情,和前人比起來,如今內廷的處境,已經算是比較寬鬆的了。

身爲人主,不懂得犒賞、感謝臣子們的盡心,反而猜疑、誅心起來了。孩子還小,不懂事,還可以教,可若是不能防微杜漸,讓這樣的想法發酵起來,日後他會怎麼對待三位閣臣?豈非是要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是媳婦不好。”她不能不歉然請罪,“您給媳婦留了三條訓命,這第一條教導皇帝之職,媳婦便沒做好。”

她主動認錯,太皇太后也不爲己甚,她搖了搖頭,“罷了,你終究經驗太淺,不然,我也不會讓徐氏來輔佐你……你一人,平日事又忙,多有疏漏的時候,這時就該要一個如徐氏般心細敢言的人在一旁提着。”

這一回,太后是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依老孃娘之見,此事又該如何辦呢?”

太皇太后閉上眼沉吟了一會,“皇帝平日在宮裡,最親近的人是誰?”

太后這一點還是很清楚的,她雖然平日繁忙,但始終也有一隻眼睛瞅着乾清宮呢,她快速道,“羅妃去後,便是王振了。他是章皇帝手裡的老人,到了大郎身邊後,一直很得他的親近。平日爲人也是殷勤小心——”

“打殺了他。”太皇太后咳嗽了幾聲,方纔淡淡地道,聲音還帶了老人特有的含混——她今日口齒不清,主要是因爲剛落了一顆門牙,還沒鑲進新的義齒。

太后入宮這些年,除了處置一些犯了大錯的底層宮女宦官時,曾罰得較重,意外致死以外,還真沒發號施令,奪取過誰的生命。聽得太皇太后如同宰貓殺狗一般,隨口就要殺掉一個沒有明顯劣跡的權璫,一時間不免難以接受。“可——他是栓兒大伴——”

“不是大伴,還不打殺呢。”太皇太后倒對太后有些不滿了,“栓兒會說出這樣的話,豈非他這個大伴不能善盡管教勸諫之過?只看在這點上,打殺他也不算冤枉。再說,不處置得重一點,孩子也學不會那堂課。”

“哪、哪堂課啊?”太后已是被鎮住了,多少有些舉止失措。

太皇太后掃了她一眼,疲倦地吐出一口氣,她緩緩在石凳上坐了下來,閉目養了養神,也在心中安慰自己:好歹還給她找了個幫手,多少也能有些助力……

“當然是不能聽信宮人、宦者言語這一堂課了。”她的話語雖含混,眼神雖渾濁,但周身那冰冷沁寒的氣勢,卻還猶有可觀之處,“這樣的話,難道是翰林們和他說的?身邊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以後這皇帝可該怎麼當?”

太后終於是明白過來了:這一次,太皇太后是要小懲大誡,用最親近人的性命,教導栓兒這個道理。

家人如后妃母子,下人如養娘大伴,一律屬於不能參政的內人之輩。在朝廷政事上,她們所說的話語,連一句都不能聽,更別說吞進肚子裡,再當自己的話說出來——要當皇帝的人,寧可多疑,也絕不能輕信。就如同越是美麗的女子,就越會騙人一般,感情上越是親近的人,便越不能相信。

至於王振到底是否該爲皇帝說的那幾句話負責,那又根本並不重要了,即使是冤枉,亦是顧不得。誰讓他趕上了呢?宦者本就是內廷的一條狗,君要臣死,臣都不得不死,更何況一條狗?他的死,若能讓皇帝明白這個道理,那便不算是死得冤枉!

這思路,是太皇太后慣有的風格,太后服侍她多年,一旦轉過彎來,頓時便盡會其意,她深吸一口氣,略略凝眉思忖了片刻,便張開口道。

“老孃娘說得是……媳婦知道該怎麼做了——既然如此,等打殺了王振以後,不如把乾清宮的宮女宦官,都換過一遍,從我等兩宮中抽調出些曉事老實的宮人,過去服侍大郎吧……”

即使王振無辜,真正挑唆栓兒的人還藏在暗處,難道太后就沒辦法對付他/她了麼?又何必費心機要把他/她揪出來?乾脆一氣換了,反而省事!反正,想必新換上的人,必定當要比舊人老實得多吧。

太皇太后眉宇間終於露出了欣慰之色,一旦放鬆了心頭那根弦,她的疲倦之感也涌了上來,原本清明的思緒,也被衝得漸漸慵懶。“不錯、不錯,你終究是個好的,日後只和徐氏一道,用心政事之餘,也要加意看管皇帝……”

第274章 天道129 沉浮91 驚變100 奸妃第302章 繞樑第250章 來了117 後浪52 駕駛50 事故106 大紅106 大紅21 疼嗎83 葬禮36 和睦第189章 誠實第220章 安樂第232章 疫病第210章 人品第141章 對策第153章 回去第142章 富貴第231章 水滴101 暴發第195章 檢討賞賜95 分封第273章 心思103 盛寵46 親近第169章 細節第180章 吐血第181章 妙人116 和好正文208好命126 太平56 動情80 平衡107 孃家第226章 不振第259章 花季第217章 安心86 色戒初見第266章 攝政第231章 水滴第219章 苦果第276章 雲散89 微妙127 不爭第181章 妙人第160章 吹風第216章 北斗134 離奇83 葬禮第280章 無奈第274章 天道太孫109 複雜第180章 吐血122 軟禁第298章 放心22 過夜126 太平第267章 權柄第196章 復出第154章 和好70 懼怕132 龍鳳81 噩耗第277章 快意第150章 對戰139 感情第259章 花季133 爲母第294章 太后112 吵架第158章 風波64 提點第249章 坑死34 管家第145章 憤怒22 過夜26 藍寶28 寵愛第199章 富貴33 有喜第154章 和好35 端平37 年關第274章 天道第284章 作死第148章 踏實盛會第157章 玫瑰第148章 踏實75 索要第231章 水滴第175章 封妃94 威風第167章 黑點
第274章 天道129 沉浮91 驚變100 奸妃第302章 繞樑第250章 來了117 後浪52 駕駛50 事故106 大紅106 大紅21 疼嗎83 葬禮36 和睦第189章 誠實第220章 安樂第232章 疫病第210章 人品第141章 對策第153章 回去第142章 富貴第231章 水滴101 暴發第195章 檢討賞賜95 分封第273章 心思103 盛寵46 親近第169章 細節第180章 吐血第181章 妙人116 和好正文208好命126 太平56 動情80 平衡107 孃家第226章 不振第259章 花季第217章 安心86 色戒初見第266章 攝政第231章 水滴第219章 苦果第276章 雲散89 微妙127 不爭第181章 妙人第160章 吹風第216章 北斗134 離奇83 葬禮第280章 無奈第274章 天道太孫109 複雜第180章 吐血122 軟禁第298章 放心22 過夜126 太平第267章 權柄第196章 復出第154章 和好70 懼怕132 龍鳳81 噩耗第277章 快意第150章 對戰139 感情第259章 花季133 爲母第294章 太后112 吵架第158章 風波64 提點第249章 坑死34 管家第145章 憤怒22 過夜26 藍寶28 寵愛第199章 富貴33 有喜第154章 和好35 端平37 年關第274章 天道第284章 作死第148章 踏實盛會第157章 玫瑰第148章 踏實75 索要第231章 水滴第175章 封妃94 威風第167章 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