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復出

196復出

這算什麼,功課不合格?接下來要不要罰抄《論語》三百遍什麼的?點點把信帶回來的時候,徐循都說不出話來了,把自己嘔心瀝血了三天才敷衍成的謝罪摺子來回看了好幾遍,也找不到什麼態度上還能再修改的地方。

難道這樣還不夠謙卑?徐循有點茫然了,不知皇帝要的到底是什麼效果,她甚至把信給錢嬤嬤看了,連錢嬤嬤都只能說一聲服——徐循的謝罪摺子,雖然不說是文采斐然,但也是文理通順,從各個角度都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唯獨要說,也就是那些自責、愧悔的語句,稍微直白了點,而且數量略少,也許無法打動皇帝。

怎麼辦?既然皇帝要看更誠懇版本的,徐循也就只能再寫一封了唄,反正臘月裡也沒有別的事,她稱病到現在都還沒算好呢,西苑那邊是去不得的了,封閉在永安宮裡,除了養養小孩以外,也沒有別的事情。

“按皇爺這意思,您要是不能寫一封讓他滿意的謝罪摺子的話。”錢嬤嬤爲了讓徐循端正態度寫信,什麼瞎話都能扯出來,“只怕這病也是不能好的,坤寧宮處,不去也罷了,倒是西苑那裡,您可還有差事呢。”

換句話說,你不是想出去放風嗎?牢頭那邊就要打點好,不然,就只能關在永安宮裡,甚至連後院都不能多去,大部分時間都得呆在自己這幾間屋子裡不動。

徐循並不是很貞靜的那種人,尤其在去過西院以後,更是覺得長天老日關在屋裡,只能看書下棋十分無聊。思及此,倒是真的有點動力去寫所謂的謝罪摺子了,於是又令人去外頭買了大批典籍回來,尤其以各種名家所出的文集爲主,翻看其中書信往來的部分,從中吸取(抄錄)典雅的修辭,再略加修改,用在自己的道歉信裡,一時間屋中是墨香氤氳,紙團遍地,徐循不像是個貴妃,倒像是要趕考的書生,在做八股文章。

內廷之中,雖不說是文采匯聚,但也的確有些以才學著名的女史,要不是這麼做實在是太丟臉,徐循都想請一個回來手把手地教自己寫了。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到開始寫信的時候,徐循也感覺不到自己文化積累上的欠缺。

“內書堂不是都開了幾年嗎?”歪主意都打到宦官頭上去了,“可有些伶俐的小宦官從中出師了?”

如今宮裡的內廷教育,分了宦官、宮女兩個體系,宦官那邊的內書堂,是由正兒八經的大學士教授,和一般的私塾是一樣樣的,學出來的宦官,同進士一般,一樣是文雅風流、學富五車,非如此,並不足以勝任司禮監使用需要。而宮女的女學,則和妃嬪們所上的課程一樣,都是由年老知書的女史充當教導,還有些出身儒門的宦官爲副,這些人雖有才學,但和大學士比當然是瞠目其後,教學目的也不一樣,大體上是以‘讀書明理’爲目標,教材都是勸善、婦德之類的讀物。畢業生的水準當然就和內書堂沒法比了,徐循的算盤打得挺好的,反正王瑾也算是自己人,他現在是大太監,平日公務已十分繁忙,當然不可能爲徐循捉刀代筆,但若有徒子徒孫進了內書堂,成績又不錯的……

“這可纔開了幾年,”孫嬤嬤打消了徐循這個主意,“剛進去的小孩子,哪有這麼快出來?您要找人代筆,倒不如找皇爺身邊的王振,他素日裡勤快知禮,很會來事,和王瑾處得也不錯,最要緊是目前還沒什麼職司,有大把閒空,應該能幫這個忙。”

處得不錯,和徒子徒孫,畢竟是兩種關係,徐循搖頭道,“我都不認識他,哪好意思開口。”

至於女官那邊,就不必想了,凡是知名女史,基本都和各宮主子關係密切,這個忙求過去,誰知道哪天就泄漏到別宮裡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不如低頭自己琢磨呢。

“是了,”幾個嬤嬤和徐循相處多年,私下也不那樣拘禮,見徐循捧着腦袋,坐在炕邊冥思苦想。趙嬤嬤便有些捉狹地問孫嬤嬤,“這王振不是聽說要去尚寶監了嗎?怎麼還託了你來尋出身?敢是和王瑾處不來?”

沒有什麼好處,孫嬤嬤好端端地提個王振做什麼?分明就是他見貴妃得寵,這纔想要抱上這條大腿,俾可在如今的位置更進一步,要知道現在宮中和朝中一樣,範弘、金英、王瑾三人,地位就如同三楊一般穩固。司禮監有這三人把持,根本沒有別人出頭之地,而皇帝身邊庶務,又有馬十等多年追隨的大太監伺候,王振就算有萬丈雄心、千般手段,也很難往上再走幾步。

沒有空間往上,要麼就尋求外放,要麼就是到皇子身邊做個大伴,這都是挺好的出路,比如壯兒,然後封了藩王,那就是當地的一霸,身爲他的大伴,王振享受到的權勢威風,不會下於封地的父母官。或者求貴妃美言幾句,去個富庶所在,做個鎮守太監也是不錯的選擇,油水那是絕不會少的。

孫嬤嬤笑罵道,“休編排我,當着娘娘的面,你也不心虛。”

她半是解釋,“他畢竟新來,你們都不知道,這人原是縣裡的教官,也算是有幾分才學。聽王瑾說,爲人又好,機靈可靠,我才薦給娘娘,不然,難道真讓王瑾來寫麼?”

“不行就讓王瑾寫。”徐循聽她們呱噪,也有幾分心煩,故意嚇唬孫嬤嬤道,“反正寫好了,我拿來抄錄一番也就是了,不虞被大哥看出筆跡。”

這問題哪是筆跡啊?王瑾怎麼說是皇爺的大伴,派倆小徒孫來幫徐循都有點犯忌諱了,親身上陣,是怕死得不夠快?孫嬤嬤一下爲難起來,嗚嗚嚕嚕的說不出話,徐循看了,心情倒好起來,拍着手笑道,“罷了,瞧嬤嬤那樣,眼珠子轉得都要掉下來了,倒還是不爲難你了吧。”

說說笑笑間,廢了三個三天的功夫,她才寫好了第二封道歉信,讓親善大使點點帶去給皇帝。——不過,和第一封道歉信送出去時的信心滿滿不同,這一次,徐循自覺思路凌亂、七拼八湊,別人看了雖然說好,她看了卻覺得是不知所云。

就這麼送出去,多少有些心虛,總覺得過不了關啊……

徐循想了半日,便開了匣子,從裝着針頭線腦的小抽屜裡,取了一箇舊日做好的香囊,隨信讓點點帶去,算是充作一點賄賂,多少也表明一番自己的誠意了——這香囊還是她去南內以前做好的,經過幾番大變,完全忘了還有這麼個東西存在,還是前日想給點點、壯兒做幾個小鞋面時,才翻找到的。

她的女紅和繡娘比,自然算不得十分出衆,不過也還在水平上,這個香囊用的是明黃的底子,拿金線盤了龍紋在上頭,用的是象牙的扣子,明顯是爲皇帝專做。因爲料子好,又收藏得不錯,徐循很希望皇帝以爲這是她趕工出來的,因此心一軟,便原諒了她,不用再去謅那第三封信了。

點點去了乾清宮,又回來了,見了母親,先是一頓語無倫次的大說大笑,連壯兒都笑嘻嘻的,原來在乾清宮裡,不但可以和姐妹兄弟們玩耍,還能盡情吃糖點心,小孩子吃多了糖,一個高興,一個興奮,如何能不多話?

徐循見她沒有把信拿出來,也挺高興的,笑嘻嘻地聽她說完了,眼看到了點點要睡午覺的時間,錢嬤嬤上來牽她了,點點方纔揉着眼睛,有點睏倦地在懷裡掏了掏。

“娘,給。”她把信掏出來,好像送禮一樣,很慷慨地往徐循手裡塞,“哦,還有這個,也是爹讓我帶回來給你的。”

徐循接過小荷包,往裡掏了掏,掏出來幾塊奶酥……就是當年她第一次侍寢當晚,皇帝打發她吃的那種。因她愛吃,如今宮裡年年都有供奉的,點點壓根不稀罕,一眼都沒多看,打着呵欠,牽着錢嬤嬤就往自己屋裡走,留下徐循對着這幾塊奶酥發呆。

也不過一會,花兒手裡端着一壺新茶,從屋外進來,走到徐循跟前,幫她把杯子裡的茶給換了,眼一瞥,不由奇道,“娘娘,何處來的奶酥子?”

她定睛一看,“咦?怎麼黃橙橙、乾巴巴的?這隔年的吧?娘娘可別吃了,我這裡給您端點新鮮的來。”

說着,便把幾塊小食收了,不多時,給她端了一碟子雪白軟和的奶酥子,“嘗這個,這個新鮮。”

徐循抽了抽嘴角——她現在一點也不想吃奶酥。

矇混過關的想法被無情擊破,這對徐娘孃的打擊有點狠,直到吃了晚飯,她才拆開了被原封退回的信件。果不其然,皇帝的評語一點都不正面。

‘還不如第一封,短短四頁,如何有五六人口氣?態度不誠,不在言語不精,再重寫過。’

“唉……”徐循忍不住對着信紙嘆了口氣:這個上峰,實在是不好伺候。

臘月已經過了一半,若是徐循再病下去,就要錯過整個除夕年節了,換句話說,留給她寫信的時間並不太多,第二封信受挫以後,徐循決定再嘗試第三次,這一次採全大白話做法,歷數了皇帝之前多年對她的好處,還有她自己種種忘恩負義、無理取鬧,反正就是該殺千刀的悖逆之舉,歌頌了皇帝陛下光照千古的美德,檢討了自己卑鄙委屈的人格,又表明了對於現在生活的珍惜,以及對於和皇帝和好的盼望,反正大白話,也不需要斟酌詞句,湊什麼格式,洋洋灑灑,一出脫就是十多頁,她還反覆檢查了好幾遍,確定裡面沒有什麼怨憤委屈之意(因爲‘屢試不第’,這種酸氣現在她真是有好大一堆),又熬夜趕製了一個全新的,最最精緻的香囊,連眼睛都漚紅了,也不敢讓別人代做,就怕皇帝居然火眼金睛,看出來針腳和她以前做的一些配件不同。

“這次可是全把面子放下來了吧?”她同錢嬤嬤道,“您只管給我挑毛病,挑得出一點我都佩服您。”

錢嬤嬤反反覆覆,也檢查了幾次,這一次,她露出笑容,“奴婢覺得,就算是皇爺也挑不出一點毛病了,這一次啊,這摺子,多數應該是能‘留中不發’了。”

留中不發,大概就算是過關的意思了,徐循也覺得這要再不過關,簡直沒天理,她放鬆下來,靠到椅背上嘆息了一聲,見錢嬤嬤要往香囊裡灌紅豆,卻又有點不願意,嗔道,“嬤嬤!哪能如此……反正,不行,不許灌紅豆。”

把一袋子的豆子倒乾淨了,才把香囊放進信封裡,“就這樣送過去吧,大不了塞一塊雞舌香麼,哪有……哪有你這樣的!一囊滿滿的豆子,多不好看那。”

錢嬤嬤很無奈,“隨您,隨您。”

徐循現在比點點還盼望三日之期,好容易熬到日子,把點點送上轎子了,她就和等放榜的考生一樣,萬事都無法寧心,就差沒在屋內來回徘徊了。雖然十拿九穩,應該是能過關的,可畢竟這關係到她能否出監放風,年節能不能好好過,又如何不讓她牽腸掛肚?

等點點回來了,照例又是一番嘻嘻哈哈,說說笑笑,徐循也不願太掃女兒的興兒,只拿眼睛去看錢嬤嬤,見錢嬤嬤微微搖頭,心下就是一沉,一瞬間恨不能衝到乾清宮去,把皇帝一頓亂打:我都這麼用心寫了,怎麼還不讓過?

點點可看不出孃親心裡的情緒,還在指手畫腳,說着和爹爹一起看鬥雞的好玩事兒,這回連信都忘記送了,鬧到睡覺的時間,連連打着呵欠,手一伸,讓乳母把她抱起來,就直接要回屋裡去。還是錢嬤嬤上前從她懷裡摸了信,送到徐循手裡。

‘有點意思了’

硃批很簡單,香囊倒是和上回一樣,也沒還回來,皇帝的態度挺明白的:有點意思了,但還不夠好,起碼,是還沒好到可以過關的地步。至於怎麼過關,那就要看徐循自己的智慧怎麼去參詳了。

徐循恨得一把將信紙捏在手裡,怒道,“我還就不寫了呢!我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皇帝能把她怎麼的花樣可多了去了,不過錢嬤嬤是一句話也沒有多說,等徐循小脾氣發作完了,才勸道,“娘娘,這可馬上就要臘月廿四了……”

徐循現在直想唱一曲‘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她展開信把硃批又看了幾遍,直氣道,“不成,不寫了!管他二十四不二十四呢!”

“這——”錢嬤嬤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勸了。“可——怎麼說都是年呢——”

“那又怎麼樣。”徐循哼了一聲,“我本來不是病了嗎,難道他還能管着我病好沒病好?”

她雙掌一合,“明日起,讓曹寶林她們照常過來,後日正是去皇后宮裡問安的時候,正好就一道過去了。”

好吧……徐娘娘當時說病,也沒問過皇帝的意見,現在要好,理論上來說,也的確是不關皇帝什麼事兒……

她也就這麼理直氣壯地‘好’了,第二天同曹寶林等人敘了敘舊,第三天就若無其事地帶着衆人,去給皇后問安。

雖然這問安的規矩是靜慈仙師興發出來的,但因爲的確方便好用,比起以前那亂糟糟的請安現象,這種制度更方便管理,所以這些年來人人樂於遵行,這六日的大請安,真是滿宮妃嬪都到了個齊全,連內堂都站不下了,惠妃和貴妃能在屋裡,別的有些比如曹寶林、青兒、紫兒、趙昭容之流,便只能在室外給皇后請過安,再到偏房坐坐,便起身回去了。——這是在皇后出來的情況下,皇后要是不出來,大家對着寶座行個禮,也就各回各家,並不會在坤寧宮多做逗留。

皇后今日也沒有怠慢,親自出來見了衆人,又笑盈盈地和徐循、何仙仙都問了好,“今年冬天倒是艱難,大家輪流病,還好,到了年邊上,咱們三個都好了,不然,少了誰場面都覺得冷清。”

又道,“可惜了,終究是不能都好,咱們都好了,袁嬪卻又病倒,這幾天病勢還挺沉的,高燒不退、胡言亂語,我已遣太醫給她問診了,也不知道年前能好不能了。”

有了這麼多人,大家各自有個磕磕碰碰、頭疼腦熱的,都是挺正常的事,何仙仙嘴角一翹,“還有七八天就過年,現在就算好了,怕也趕不上了——總是要休養幾日才能出門的。”

她又以不大的聲量笑道,“還以爲她稱病是假,有點想法是真的,沒想到居然還是真病。”

徐循一開始還有點跟不上何仙仙的思路,想了想才明白:袁嬪的病,是在皇帝不寵幸她,轉而去寵諸嬪開始,何仙仙估計覺得袁嬪的病是裝出來的,爲的只是勾引皇帝過去探望她。

這想法也許不能說沒有根據,但如今這個場合談論此事並不合適——諸嬪、李婕妤最近得了寵幸,相應的也就有了面子,能進屋裡來坐,而她們就同袁嬪住在一宮,當面說她是非,雖然是妃位,但這嘴臉也夠好看的了。因此皇后和徐循都沒搭理這話茬,皇后對徐循笑道,“貴妃這幾日養病,臉倒是圓了點。”

“平時有差事,常要去西苑,風吹着都瘦了。”徐循笑道,“如今作養了幾日,又是進補又是睡覺的,自然胖了些——又不是青春少女了,這一有肉,可不就現在臉上了?”

其實她也覺得臉好像是有點圓了,不過感覺是被皇帝打出來的浮腫沒有消褪完全的緣故,皇后說起了,只好隨便遮掩幾句而已。徐循又隨口關心道,“倒是娘娘,雖然病是痊癒了,怎麼臉還尖尖的,顴骨都瘦出來了,看着也有幾分憔悴?病後可要好生將養纔是啊。”

皇后摸摸臉頰,居然沒有懷疑徐循用意似的,反而嘆了口氣,“年邊了,各處事多,清寧宮那裡也要時常過去,可比不得你能靜養,我這兒這些事,哪一樣是能耽擱的?”

徐循在這時候能說的話只有一種,她連忙帶領諸宮嬪唱了幾首忠誠的讚歌,皇后脣邊現出一縷笑意,連連擺手,“快別虛客氣了,哪有你們說得這麼好?”

她又關切地問徐循,“前日栓兒回來,說點點手上被他抓破了一塊皮,如今可好了吧?我已說過栓兒了,下回見了姐姐,讓他再賠個罪。”

小孩玩耍,哪有不出意外的,栓兒指甲長,和點點爭搶玩具的時候,偶然間劃破一塊油皮而已,點點都沒覺得委屈,徐循更是不當事了,聞言忙笑道,“娘娘多慮了,些須小傷,早好了,點點還念着要和弟弟再一塊玩兒呢,壯兒比她小了兩歲,現在可還玩不到一塊。”

兩人說說笑笑,儼然是多年的好姐妹,熙和無比,至於齟齬,那是什麼?徐循能感覺得到,諸宮嬪,甚至是惠妃的眼神,漸漸地從她身上移開——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永安宮和坤寧宮過了一招的事,雖然不可能連細節都傳播出去,編成話本到處宣講,但點點走失當日,所遇到的可不止皇后一個人,徐循身邊的心腹,御花園裡的宦官,乾清宮的守門人,還有皇后的那些侍從……這麼多人都參與的一個秘密,那就不叫秘密了,傳開只是時間問題。再加上之後錢嬤嬤又得了賞賜,而據馬十透露,坤寧宮、咸陽宮卻得了藥材……

不管得到的信息是多還是少,基本脈絡是猜得出來的,那就是兩宮之間又有爭鬥了。今日她復出請安,估計一屋子都是等着看戲的——而徐循卻最不喜歡演戲給人看,尤其此事牽扯到點點,她就更不希望有人議論了。

不過,她還以爲皇后多少在言語中會點上兩句……皇帝送藥什麼的,畢竟只是一個很模糊的表態,要把這個表態放在眼裡的話,她一開始也不會那麼高興地把點點往乾清宮送了。

徐循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皇后略帶憔悴的容顏,經過一兩年的功夫,她終於對皇后又燃起了那麼一絲興趣——

現在的皇后,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呢?難道被皇帝警告了一番,她就真的老實下來,再也不打壯兒的主意了?

139 感情98 風向第279章 遷怒第229章 影響80 平衡第243章 想死第243章 想死第194章 深喉71 大殺136 忠奸第162章 精分第179章 喜事第295章 醬油第199章 富貴第230章 選婿47 病中第161章 回宮第228章 中年第287章 抗爭第203章 當家第170章 黑鍋第260章 風格107 孃家第262章 母愛43 美差第302章 繞樑第214章 爲難第180章 吐血第203章 當家第165章 愉快第179章 喜事114 說合第243章 想死第295章 醬油139 感情第270章 當年204 孤寒77 怨恨第219章 苦果47 病中第255章 篡權第238章 偕老第183章 晉封第224章 羞恥第245章 聯手85 升職116 和好64 提點選秀第143章 驚訝第228章 中年第163章 涸魚第274章 天道第146章 處置第254章 尷尬第193章 醫藥第261章 玩脫85 升職第286章 綢繆第294章 太后第196章 復出第292章 侷限春睡102 險惡第240章93 逼宮第254章 尷尬第228章 中年第198章 態度第300章 安靜第209章 送禮第244章 尋死第164章 神展第258章 複雜第237章 捧殺51 喜事第198章 態度第146章 處置第222章 成熟第234章 病魔84 震撼第302章 繞樑第155章 博弈第258章 複雜第214章 爲難第285章 繼承第236章 康復第224章 羞恥132 龍鳳49 遊覽第155章 博弈97 衝突92 定計31 本分第203章 當家第169章 細節第177章 未眠89 微妙第144章 猜疑47 病中
139 感情98 風向第279章 遷怒第229章 影響80 平衡第243章 想死第243章 想死第194章 深喉71 大殺136 忠奸第162章 精分第179章 喜事第295章 醬油第199章 富貴第230章 選婿47 病中第161章 回宮第228章 中年第287章 抗爭第203章 當家第170章 黑鍋第260章 風格107 孃家第262章 母愛43 美差第302章 繞樑第214章 爲難第180章 吐血第203章 當家第165章 愉快第179章 喜事114 說合第243章 想死第295章 醬油139 感情第270章 當年204 孤寒77 怨恨第219章 苦果47 病中第255章 篡權第238章 偕老第183章 晉封第224章 羞恥第245章 聯手85 升職116 和好64 提點選秀第143章 驚訝第228章 中年第163章 涸魚第274章 天道第146章 處置第254章 尷尬第193章 醫藥第261章 玩脫85 升職第286章 綢繆第294章 太后第196章 復出第292章 侷限春睡102 險惡第240章93 逼宮第254章 尷尬第228章 中年第198章 態度第300章 安靜第209章 送禮第244章 尋死第164章 神展第258章 複雜第237章 捧殺51 喜事第198章 態度第146章 處置第222章 成熟第234章 病魔84 震撼第302章 繞樑第155章 博弈第258章 複雜第214章 爲難第285章 繼承第236章 康復第224章 羞恥132 龍鳳49 遊覽第155章 博弈97 衝突92 定計31 本分第203章 當家第169章 細節第177章 未眠89 微妙第144章 猜疑47 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