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

面對沈樹人的一面之詞,張學曾當然也不會直接聽信,而是繼續查問苦主董良的說法。

董良是個四五十歲的老者,當下演技頗佳地喊冤:

“冤枉吶!這董小娘子本已欠債多年,而且欠了好多家的銀子。自董家主母死後,一直是我家幫襯着應付抵擋那些債主,董小娘子明明已經與我家約定典房委質,有密約在先,還望明查!”

張學曾一個畫家知府,對這些複雜的律令細節也不是很懂,權衡之後,便跟師爺切磋。

刑名師爺徐友亮悄聲支招:“老爺,此案鬥殺人命之實已明,雙方均無異議,關鍵便在如何認定這董家繡莊,在案發時究竟是屬於董家、還是屬於蔡家、還是屬於沈家。

名正則言順,只要名分一定,就好判定究竟是私闖民宅、傷人者護主心切,還是蓄意豪奪、毆傷人命。”

張學曾也悄聲追問:“那你倒是說說,依大明律這董家繡莊當時是不是算沈家的了?”

徐友亮:“這自然需要老爺查驗雙方關於買人、典屋的契券、鄰舍鄉里的證詞了。”

張學曾點點頭,隨後便是一番繁冗的司法調查程序。

最後果然如沈樹人預料,按《大明律》,當時董家繡莊基本上算是交割給沈家了。

之所以加個“基本上”,是因爲還有一丁點可以被抗辯的瑕疵。

那董良在看完雙方契券後,原本也已面如死灰,但喪子之仇也讓他思路爆發,情急之下扯住最後一根稻草:

“請府臺明察!依《大明律》,縱然我家與董小娘子的契券不曾爲鄰舍鄉里見證,但我家的契券畢竟在先。董小娘子對此心知肚明,她跟沈家立契時,難道不會告訴沈家?

所以,沈家這並不是‘事先不知已另有買主’,而是明知故犯、蓄意欺詐。這是他們設的局啊!後續的一切,怎能以‘戶主心切、臨時起意’而定?”

張學曾聽了這番抗辯,心中也是糾結,又請教師爺,不想在這種大案上落下口實。

而徐友亮也不得不提醒:如果可以證明沈家並非“疏忽”而不知董家小娘子已經與人有約在先、而是“明知故犯”,那依照《大明律》就還得承擔一部分罪過。

用後世的人話翻譯一下,那就是“債權不得對抗第三人”,那也得是“善意第三人”。如果是明知故犯的第三人,是不受保護的。

《大明律.戶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後世民法說得那麼細,沒解釋爲什麼“公證契約優先”,只是直接給了個結論,背後原理只能由司法人員自己推理。

就在雙方爭執暫時陷入拉扯時,終於輪到顧炎武發力了。

顧炎武今日客串沈樹人的訟師,之前還沒表現機會呢。

只聽他取得張學曾允許後,開始慷慨陳詞:

“請府臺明察,這董良以他們家的密約在先爲由抗辯,不僅違背《大明律》,也違背聖人之道,他說沈林事先知情、蓄意爲之,更是純屬臆測污衊。

朱子曰: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餘者悉止。蓋言確權明責、定紛止爭之要。天下女子、田宅,但凡看上去無主,又無鄰舍鄉里明示另有糾紛,那便如野兔在衢。

買主只要覺得有利可圖,自可果斷買下。如果非得反覆查驗,豈不是失了先機?還有誰人敢與人貿易?”

張學曾和師爺一聽,果然很有道理。

商機便如追逐野兔,稍縱即逝,手快有手慢無,顧炎武引用朱子之言比喻,一下子就讓他們想明白了《大明律》裡那個“公證契約爲先”的條款背後暗含的聖人道理。

原來這是爲了名正言順、定紛止爭啊!

當然,這番話說是“朱子曰”,其實有點牽強。

在場其他人智商不夠,聽不出其中高明曲折之處。

唯有設計此案的沈樹人,聽完後暗贊顧炎武的急中生智、旁徵博引。

這番話實際上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原文裡,發表的一段評論。但司馬光的儒學地位不夠高,所以顧炎武不引他。而南宋時,朱熹寫過《資治通鑑綱目》,這幾句話他並沒有修改,直接把司馬光的話抄過來了。

顧炎武不說是司馬光說的而說是朱熹說的,給張學曾的臺階就順暢多了。

“身邊留個讀書破萬卷的傢伙幫我要做的事情註釋、尋找依據,看來還挺好用的。記得顧炎武歷史上科舉也是屢試不第,好像這次鄉試考完後就放棄了,到時候趁着這個案子重謝他一下,延攬給我當師爺也挺不錯。”

沈樹人心中暗忖,已經動了把顧炎武因爲正式幕僚的念頭。

他自己擅長計謀,但讀古書太少。找個人幫他把很多暗黑的謀略潤色粉飾一下,名實兼收,絕對很有必要。

而另一邊,董良還在左支右拙、試圖做最後的抵擋,但也都被輕易瓦解。

只聽顧炎武侃侃而談地乘勝追擊:“孟子曰,民之爲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

我《大明律.戶律》力求田宅典身須有公契、責罰私契,正爲孟子恆產恆心之義。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至於董良說董小娘子知情、應該告知過沈林,但沈林確不知情——此事學生覺得也不奇怪,因爲董小娘子與董良和沈林所籤契約,內容本就不同。

請府臺再細看這兩份契約——董良要董小娘子在喪期內便偷偷議親,此事有違孝道,董小娘子自然不敢明從,最多隻是迫於形勢,虛與委蛇。

沈林之契約,卻只寫明要董小娘子以將來勞力償債,並不涉及娶納或以色侍人,故而董小娘子公然允之亦不違孝道。古之孝子孝女,便多有‘賣身葬父、賣身葬母’之義舉,只要賣身不是以娶納淫樂爲約,而是以出賣勞力爲約,有何不可?

董小娘子只是一時喜從天降,忘了前約。縱然有毀約,也只需依《戶律》責其退賠董良銀錢即可,董小娘子與董家繡莊的歸屬,卻是不容置疑的!”

聽完顧炎武的滔滔雄辯後,苦主董良這下算是徹底傻了眼,再也說不出半句抗辯。

連知府張學曾都聽得有些熱血沸騰,差點兒以爲自己判案是在爲名教光大了。

對啊!這事兒說破天去,董白也不過是一個“違約”,違約就按戶律讓她賠錢好了!蔡守信奪什麼人闖什麼宅啊!

張學曾趕緊一查,然後又發現,董良和蔡守信父子,這幾年其實也沒爲董白付過多少外債,只是在那兒拖延扯皮擋債主,簡直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太刁鑽了。

所以,要想覈定“董良一家因爲董白的違約,而遭受的實際損失”,也很難界定出來,他們都沒實際給錢,有什麼好損失的?

這等有欺負故主孤女寡母嫌疑的惡徒,不徹查就不錯了,所以連賠錢的環節,一番拷問後也是輕鬆揭過。

沈樹人沒追究他賠沈家受傷家丁的湯藥費,就很不錯了。

……

搞定大案之後,張學曾內心也是舒暢了些。

不過這個案子比較離奇,明明是一方死傷了人命,但被告最後卻是無罪,這無論如何都是要上報南京刑部、全案詳細複查的。

畢竟這個判決很曲折,跟常理之間的不同之處,不是三言兩語解釋得通。

平時就是審一年的案子,都沒有涉及到名義定性那麼複雜的。

回到後堂,他就跟徐友亮商議,後續流程該如何走、該緩還是急。

徐友亮想了想,斟酌到:“這手續學生倒是可以斟酌,緩急還需老爺自行裁處,只要不違背大明律的期限即可——說句不該說的話,這可不是光看律條,還得看各方的意思。”

張學曾立刻就懂了,移送期限方面,他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力。在這個期限內,時緩時急,可以看各方有沒有人打招呼嘛!

這可是偷偷收銀子的好時機。

“那就先擱下吧,看看有沒有人申訴。”

張學曾還真沒白等,僅僅結案後兩天,戶部主事沈廷揚就從太倉偷偷趕到吳縣,連夜私下求見了張學曾。

沈廷揚官階比張學曾整整低兩品,張學曾見他時,卻是滿臉堆笑。

這可是蘇州地面上的活財神啊!他兒子犯了事,哪怕最終無罪,也是能攥出不少銀子的!

沈廷揚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不卑不亢地表示:

“張兄爲犬子的案子費心了,這十支朝鮮國的人蔘,權當給張兄安神醒腦、彌補心力。還有兩千兩銀子,權當買些別處出產的藥材滋補。

沈某向來也感慨犬子頑劣,只求張兄從速從嚴、秉公執法,不必給我面子——還有,此事畢竟瓜田李下。沈某所求雖然大公無私,但畢竟是私下有些禮尚往來,恐外人議論,還請張兄對沈某來訪之事,無論對誰都要保密。”

沈廷揚最後半句話,其實如果只是爲了保密,完全沒必要說。

畢竟收銀子的事兒,誰會大嘴往外宣揚?可不往虎口裡探頭麼。

但張學曾也是人精,聽他這麼說,已經意識到,沈廷揚這是玩真的!不是跟他打啞謎說客氣話!

他說的“從速從嚴、秉公執法”,估計是真要把他兒子往南京刑部送!

張學曾目瞪口呆,半晌沒反應過來。

虎毒尚且不食子啊!

“沈賢弟……我沒聽錯吧?”張學曾實在忍不住追問。

沈廷揚一臉正氣:“沈某向來秉公無私、大義滅親。”

——

PS:明天開始固定更新時間,早上8點一更,下午5點前一更。

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5章 雙線操作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7章 困獸之鬥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50章 大言不慚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4章 一石三鳥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
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5章 雙線操作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7章 困獸之鬥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50章 大言不慚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4章 一石三鳥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