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

筆架山海灘上,一羣一羣傷病勞損的士兵,有序地編好了隊,等待着空船靠上泊位後,就立刻登船。

不過,現場很有秩序,編好了隊的士兵,也沒有提前太久擁堵到棧橋上。

他們都被勒令繼續幹活,只有即將上船時,才被允許放下手頭的工作。

碼頭只能同時停靠四艘大海船,每艘船大約能裝一百多個士兵,所以每輪也就五百人提前到棧橋上排隊。

水寨內剩餘的工作還是很繁重的,大家首先要把能帶走的鐵甲等貴重軍械,能搬就搬,倒不是沉樹人缺這點裝備錢,而是要儘量削弱韃子,不能留下資敵。

如今的八旗精銳騎兵,幾乎人人都有鐵札棉甲了,打了這麼多年,以戰養戰裝備早已非常精良,大部分都是大明屢次戰敗後白給繳獲的。

難得大明方面打一場勝仗、能打掃戰場,當然要儘量削弱韃子。

其次,韃子兵和漢奸蒙奸的屍首,也要隨便拉到旁邊曝屍荒野。這倒不是說給韃子收屍,而是要避免在最後的阻擊戰和打掃階段傳播病毒,連累到大明將士。

所以,只要稍稍丟遠一點,別爛在陣地裡即可。

而戰死的己方士兵,也都被收斂起來,就地取殘骸木料焚燒,把骨灰帶走就行。

大軍本就要固守一個多時辰,等部隊慢慢接駁裝船,就算用木柴燒也能燒完了。

鄭成功倒不是缺這點噸位運不走屍體,而是沒那麼多石灰醃漬消毒屍體,要是到了海上爆發瘟疫,那可就把活人都害了。

這一點,鄭成功和張名振也都是跟着沉樹人學的,沉樹人一貫非常重視軍事衛生工作。

曹變蛟和李輔明沒跟過沉樹人,也不太懂航海時船上密閉空間有多容易傳染,一開始還有些不忍。

畢竟這些將士們都突圍到碼頭了,血戰一夜死在這兒,不得回鄉難免容易影響軍心士氣。

鄭成功跟他們講了這番道理後,他們纔沒再說什麼。尤其鄭成功同意把消毒後的骨灰帶走,也算仁義了。

另外,在打掃善後的過程中,

曹變蛟等人還發現了一個跡象,那就是鄭成功部從戰死的沉家家丁、水手身上,收走了很多掛在項鍊上的小木牌。

那牌子的樣子,雖然跟祭祀供奉用的牌位有所出入,但看起來也還挺精緻鄭重的,邊上還有凋刻紋路,寫着番號姓名。

毫無疑問,這又是沉樹人這個穿越者,搞的一項無傷大雅的小優化。

沉樹人後世看多了米國大片,知道米國馬潤都會有個鐵牌子,被炸爛了也便於辨認屍體,這對於戰損的精細化管理是有幫助的。

如今在明末作戰,倒不用拘泥於牌子的材質,因爲現在還沒有那麼多熱兵器,哪怕用木頭做牌子,也不存在多少被焚燬的風險,耐久度不重要。

用木頭的話,反而還比較符合本國祭祀傳統,無非是比祭祀牌位等比例縮小、再去掉了底座。

爲了防止士兵活着的時候感到膈應、時時被提醒覺得不吉利。這些牌子也不是跟米國馬潤那樣用鏈子掛脖子上,而是直接縫在士兵的鎧甲裡。

明末普及的鐵札棉甲,本就是壓疊棉布作爲內外襯、然後中間夾縫鐵札,在夾縫鐵札的時候,在某一片鐵札上方多夾塊木板進去,也並不增加工作量。

遇到戰友死了,收屍的直接拿刀把棉甲的胸口棉布外襯劃開、把鐵片上的木牌拿走就好。

……

除了打掃戰場之外,那些等着上船的士兵還得臨時加固一下防禦工事,至少把那些塌了的地方收拾一下、把防禦的木結構掩體重新搭建安放。

當然時間倉促,那些挖溝之類的土工作業就省了,只有搬運類的簡易工作。工作任務量也安排得很公平――可以被排到優先上船撤退的,要多幹重活,一直幹到上船。

而被安排斷後的,可以先休息半個時辰,養精蓄銳恢復體力,還有吃喝供給。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先後也有上百條船輪流靠岸裝船,碼頭上擁堵的兩萬人,已經運走了一半多。

事情都按部就班安排好之後,將領和軍官們其實倒也清閒,鄭成功和張名振就在一邊悄悄覈計了一下,琢磨着後續如何讓曹變蛟和李輔明儘量服軟――

鄭成功等人,心裡對於沉樹人此番舉動的意圖,還是有點了解的,他們知道沉樹人不是想單純的行俠仗義,而是想多挽救一些兵馬,隱姓埋名到南方去剿滅張獻忠。

這倒不是沉樹人挖大明的牆角,而是以崇禎和洪承疇之前的指揮,這幾萬人遲早都是徹底白給全滅的。沉樹人就算什麼都不做,這些人也不可能再幫着大明抵抗多久韃子了。

但是,事情的進展比預期的順利了不少,居然連李輔明和曹變蛟這兩個總兵級別的勐將都活着回來了,最後的分贓,便容易出現意外。

要是想把所有部隊統統拉走,那毫無疑問是擁兵自重、圖謀不軌。沉樹人花了那麼多精力營造大明忠良的形象,可不能在這個點翻車。

所以,鄭成功他們心裡也清楚,如果李輔明和曹變蛟本人捨不得總兵職務、要回去覆命,那麼至少稍微分幾千人殘兵讓他們帶回去交差,就是免不了的了。

沉樹人能拿下七三開,沉家佔七成,三成給朝廷交差湖弄表功,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

要是剋扣得再多,一點都不給朝廷留,那就穿幫了。

(站在沉樹人的角度,其實最划算的是留兵不留將,只有潰兵,沒有將領成建制撤退,那他全吞了都沒人知道。但曹變蛟這些人也算大明忠良,既然活着出來了,沉樹人肯定不可能殘害忠良)

所以,趁着組織部隊裝船、防守的點,鄭成功和張名振也不得不先旁敲側擊請曹、李二將喝點酒解解乏,試探他們的態度。

曹李二人都是山西將領,曹變蛟是籍貫大同,而李輔明則是籍貫遼東、但故鄉已經被韃子佔領,他無家可歸,如今的官職是“山西總兵”。

所以二人都穩妥地表示,此番回去,朝廷如果沒有別的命令,那應該就是帶着部隊回山西。如果朝廷另有任用,要他們留在山海關附近協防,那也只能留下。

張名振知道要留下兩個總兵級別的人爲自己私人任用,沉撫臺如今的能量還遠遠不夠,就沒再動這個心思。

然後,他們就轉而想起,如何讓曹李二人弄不清昨晚到底有多少部隊被救了出來,以便沉撫臺上下其手剋扣――

昨晚李輔明逃出來應該有六千人,但這六千人不是同時抵達的,還有昨晚血戰被殺散、後續陸續趕來的。曹變蛟那邊,一萬二應該活下來一萬整,可這一萬人同樣有很多被衝散了。

所以按兩人自己的估計,貼身緊跟自己衝殺出來的,也就分別只有三四千到六七千。這裡面有將近一半,是不在賬目上的。

張名振想了想,也就建議:“不如這樣,我們還要在此堅守,一會兒阿濟格的人馬可能會先到,八旗騎兵雖然驍勇,但現在輪到我軍以逸待勞、據險而守,還有水寨的殘骸可以利用,扛住一波應該是沒問題的。

扛完那一波後,曹軍門李軍門你們也累了,後續換我們的部隊守水寨,你們全都上船吧,我們再酌情等等,看看有沒有更多後軍散兵遊勇趕來,能多救一點就多救一點。”

說句良心話,張名振這個建議,確實不是爲了大明的整體利益,而是爲了沉樹人這個小集團在後續分贓中的利益最大化。但朝廷制度如此,這些戲也不得不做。

把兩位總兵支開之後,就能勸誘手下那些苦哈哈的基層軍官,看看誰願意“裝死漂沒”去南方。

捨不得目前身份的,往往是在大明已經有了較高官職待遇的,要是裝死換個身份,就什麼都沒了。

但如果只是普通士兵,或者把總千總以下官位不值錢的,到了哪兒都是當兵吃糧,誰不願意去南方呢?

這事兒要徹底做好,必須利用將和兵的利益不一致。

曹變蛟等人不知是計,還覺得張名振是體恤他們,就表示過會一定好好打,如果能擊退阿濟格一次,他們這些高級將領就全部撤。

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就是爲了分贓多拖延一會兒好演戲,明軍很快又發現了一些新的異常。

……

一個時辰很快過了,天色也已徹底大亮,陽光普照。此刻差不多已是辰時近半,也就是快早上八點了。

明軍昨晚被打散的潰兵還有陸續百十人地一批批趕來集結,看到船隊居然還在等候,也是感激不已,立刻加入了戰鬥隊列、接受臨時改編。

反正他們也不可能找到原來的部隊了,這裡每來一個人,都是編外的,屬於沉家軍賺到的純利潤。而不像之前成建制撤退的部隊,還有一部分是做假戲所需的“成本”。

明軍士氣高漲之下,姍姍來遲的僞清郡王旗主阿濟格,也終於帶着部隊抵達了筆架山。

然而,阿濟格的兵馬規模,卻讓人大跌眼鏡。

原本明軍主要將領,都估計阿濟格會會同濟爾哈朗的兩個甲喇、一共七千騎兵出現。

可是此刻面前的韃子,至少比預期縮水了將近一半,怎麼看,最多也就三個甲喇的旗號。

而且,按照八旗的旗色分辨,屬於阿濟格的旗的甲喇,似乎只有一個,倒是濟爾哈朗的兩個甲喇都來了、臨時受阿濟格節制。

面對明軍有殘破營壘的地利依託、明軍岸上的人數也至少是八旗兵兩倍,還有那麼多戰船在海面上提供側翼火力支援,明軍當然是士氣大振,一時也沒人覺得守不住營寨。

阿濟格卻不知道明軍的海上戰船有裝紅夷大炮,他倉促趕來,敵情瞭解不充分,只看到岸上有明軍還在守着水寨,而水寨已經很殘破了,

戰馬也不是不能直接跳過壕溝和木樁、拒馬衝進去,只要肯付出傷亡,稍微打開一個缺口就行。

阿濟格怕夜長夢多,連忙下令部隊組織一次試探性的衝鋒,爭取一舉奪回水寨,至少把還沒登船的明軍全部滅了。

阿濟格在那兒倉促準備進攻,這一邊的鄭成功等人也想不明白,就問曹變蛟:

“曹軍門,剛纔我們覈計,阿濟格的援軍要是到了至少是七千騎,現在看,怎麼規模小了這麼多?莫非是其他有詐?還是有什麼變故?”

曹變蛟算是遼東諸將中跟韃子血戰最多的了。他雖不擅智謀,卻好在對敵人很瞭解。

一番思忖後,曹變蛟忽然想到一個可能性:“有沒有可能,是韃子看到我們跑了之後,怕松山的洪督師也想跑,所以分了主要兵力加強對松山的圍困?

畢竟在韃子看來,我們都是小魚小蝦,猝遇意外之下,丟了也就丟了。洪督師卻是最大的大魚,容不得有半點閃失,而且松山城內的兵馬,比塔山杏山兩處相加還多,我估計洪督師還有三萬兵馬,把守城壯丁也算上的話。”

張名振鄭成功被提醒後,也意識到這種可能性很大。

但鄭成功略一思索,又覺得不太可能:“如果只是加強圍困,那也不過是緩計而已,沒必要急在一時。

只要韃子把阿濟格、濟爾哈朗的兩旗兵力,在今日集結完畢,就算放洪督師出城向筆架山而來,松山至此路途遙遠,至少近百里,韃子兩旗騎兵野戰,絕對能殲滅洪督師的疲憊之兵,韃子何必急於這兩三個時辰呢?

依我看,曹軍門說韃子留兵是爲了洪督師,這點我信。但留得這麼急,就肯定不是爲了‘圍城’或者‘野戰圍殲突圍部隊’這麼簡單。或許是韃子有更激進的計劃!”

一旁的李輔明聽了,他還是比較贊同曹變蛟的看法的,覺得鄭成功畢竟太年輕,於是他忍不住提醒:

“韃子還能有什麼更激進的計劃?難不成韃子就差這一天、非要集結那麼多兵力, 是想強攻松山城不成?

韃子都圍了五個多月了都不急,現在好不容易熬到青黃不接,洪督師的部隊很快就會自行餓死,韃子反而忍不下去了?”

鄭成功:“這我就不知道了,但我覺得,松山守軍也未必都會一條心熬到餓死那天,說不定此時此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呢?強攻也確有可能得手呢?

當然,如果李軍門您想得出其他解釋,來說明韃子爲什麼分兵分得那麼急,連一天甚至幾個時辰都等不得,那我就聽你的。”

李輔明啞然,想了一會兒,他也確實想不出其他解釋,爲什麼阿濟格只帶來這麼點人圍攻筆架山。

當一切可能性都被排除後,剩下的最後那個選項,哪怕看起來再不合理,似乎也沒別的選擇了。

:,,

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82章 新年計劃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7章 困獸之鬥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
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82章 新年計劃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7章 困獸之鬥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