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

驗收完軍工生產和新式兵器的操練後,二月底和整個三月份期間,黃州的軍事方面,也沒什麼需要沈樹人操心的了。

繼續按計劃批量生產、把現有的火槍兵全部配齊刺刀和長柄戰斧,按部就班操練戰術,四月初就能讓部隊徹底面貌一新。

至於原本的長槍兵和其他輔助兵種的操練,也不會含糊,一切都按計劃行事。

閻應元、張名振來了之後,沈樹人也分派了一些練兵任務給他們,並且調整了部隊編制。

沈樹人手上有兩個府的衛所編制、七千人的兵力。黃州衛都司一直是左子雄,而隨州衛原先暫時由張煌言接着。

但張煌言畢竟是文官,就算能打仗,也不該直接領武將編制。

這次的張名振卻是正牌武將,直接可以放到隨州衛都司的位置上。

沈樹人對這些人的忠誠度還是挺放心的,畢竟歷史上就都是魯王系手下的水軍將領,後世張煌言和張名振一文一武合作了十年之久。相信這一世這倆人也能很合得來,不用沈樹人去操心人際關係的事兒。

除此之外,沈樹人挖來的這些官員,無論多多少少都會帶點嫡系家丁和親兵一起上任,多則百餘人,少的也有數十人。最多的是鄭成功那邊,一下子直接帶來六七百人。

最後統共算了一下,這次大約給黃州軍補充了一千人的兵力,讓總兵力數從七千人增長到了八千。

而且增長的還都是精兵——明末最精銳的士兵就是將領們的親兵和家丁。

有了八千人之後,沈樹人索性把每個衛所擴充到四千人,並且每衛所暫時分兩個營,每營各兩千人,私設守備一名,這也是爲了將來進一步擴軍提前搭建骨幹框架。

畢竟沈樹人這次誆來的基層文官武將人才有點多,除了張名振之外,還有一個楊晉爵也是都司待遇,但他手頭還沒第三個衛所來供楊晉爵任都司呢,只能先實際上掌握守備級別的兵權,等着打勝仗擴軍。

其他轄區暫時沒光復、沒法正式上任的文官,也能先客串一點任務。

好在沈樹人給的待遇絕對豐厚,級別也有保障,下面的人對此也都能忍。

……

暫時把軍隊建設的活兒放在一邊,整個三月份沈樹人就可以抽出工夫,再梳理一下他走後這段時間,黃州的民政種田進展。

這一塊倒是沒什麼好說的,畢竟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需要的週期都很長。幾個月下來也看不到什麼質變。

無非是讓閒下來的百姓儘量恢復生產、整修梯田、全力加速新作物的種植推廣。

沈樹人回來之前,春耕就已經完成了,今年的玉米也都已經種下去了。玉米一年只能種一季,這方面急也急不來。

沈樹人勸農視察了十幾天,也沒什麼可以做的。唯獨只是在深入民間、聽取了下轄種玉米農民反饋的疾苦之後,沈樹人意識到黃州農民普遍沒有給玉米脫粒的經驗,甚至連同期福建的農民也不太會脫粒,非常費時費力。

玉米傳入中原,也就不到三十年的時間,明朝的農民沒那麼擅長總結,之前也都是隨便種種。

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沈樹人也算力所能及稍微點撥了幾下,提供了點思路,再畫個草圖,讓鐵匠們幫忙做一個簡易的鐵箍螺旋脫粒機,手搖式就可以操作的那種。

他前世雖沒種過田,可好歹也看過抖音上各種幹農活的視頻,也看過華農兄弟日常,這種結構簡單的單人操作機器,他還是可以回憶起形狀的。

搞定了這事兒後,沈樹人一不做二不休,又順便鼓搗了幾樣可以給農民省力、機械結構也非常簡單的小農具,

比如後世20世紀農民用的那種“長柄帶網兜的鐮刀”,讓農民收割的時候不用再彎腰一手扶着秸稈、一手揮鐮刀收割。而是可以直接站着橫掃就割掉一大片,避免腰肌勞損。

收割下來的作物秸稈捆也可以直接落在網兜上,攢上十幾斤再一次性倒到一邊,避免了農民只能靠手抓秸稈、割不了三五刀就得回頭扔一次作物。

當然這種新式長柄網兜鐮刀也有侷限性,那就是沒法收割容易倒伏的作物,遇到倒伏的還得彎腰下去手扶住才能收割。尤其是收割韭菜,誰讓韭菜喜歡躺平呢,非得農民彎腰把韭菜扶起來再割。

古代農作物品種沒有改良過,抗倒伏效果不如現代品種。這種新鐮刀也就只有富裕些的農民會買,窮得只能有一把鐮刀的貧農,還是繼續用老工具。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給農民播種時、確定下種間距用的小工具,類似於拳王上八神庵的兩條腿之間系根繩子的木柄圓規,上面還能帶個漏種子的小袋子,把挖孔下種兩步操作合併到一起完成,節約一半工作量還不用彎腰。

諸如此類一共鼓搗了三五種小工具,具體細節無須贅述,反正都是後世抖音上隨便一刷就能看到的簡單貨。

這些東西,還是在短短十幾天之內,在沈樹人親自去各縣勸農的過程中,想到啥就弄啥,效率堪稱神速,把跟隨他視察的文官、小吏都驚呆了,各鄉的鄉老士紳也都瞠目結舌,從沒見過一個兩榜進士文官能對農業生產提出那麼多切實有用的工具改良。

戶房的小吏算了一下,府臺大人這一系列操作,起碼能讓農民們在收割環節節省兩三成的工作量,下種環節也能省很多力。雖然沒法提高產量,卻能讓單位數量勞動力多種一兩成面積的土地。

這不說是神農之功,至少也是個德政了。

……

一個月的巡視勸農整頓,時間很快來到三月底。

春天種下的玉米長勢正喜人,去年冬天沈樹人離開之前種下的土豆,卻已到了收穫的季節。

土豆的種植一年可以有兩季,三月過半後開始搶收,到四月初夏就要種下第二季。

土豆的繁殖速率和種收比都高於玉米,所以隨着這一季土豆的收穫,新得到的產量已經足夠覆蓋黃州全境適合種土豆的土地都種上了,甚至還能多出一半多。

新農作物的種子繁殖都是幾何級數的,每一季就翻至少十幾倍,去年冬天時土豆只夠種兩個縣,現在可不得擴充到兩三個府了。

種子足夠之後,沈樹人終於開了禁令。

一改此前“玉米和土豆的收成都必須全部留種,只能測試性地吃極少部分”的政策。改爲“允許拿出兩成左右的土豆收成,直接供百姓食用”。

禁令一開,黃州貧民們總算有機會嚐到這種他們已經種了一年多的農產品,不至於乾瞪眼只給看不給吃。

與此同時,沈樹人又覈查了一下他組織的那些動物產品的繁衍效果,發現印度大胸雞(白羽雞的父系)、羅非魚、巴沙魚產業也都繁育得很不錯了,到了可以批量出欄供大家吃的程度。

這些繁殖週期快、三四個月就能繁殖一代的新物種,這次也都進了解禁名單。

與此同時,說句題外話,其實早在三月初時,沈樹人的“牲畜新產品育種”計劃,又增添了一大支柱——

當時鄭成功剛來黃州不久,鄭家對於沈樹人肯照顧他們大公子,也是非常感恩的。沈樹人將近兩年前就跟鄭成功交過底,要弄很多海外優良物種。如今經過兩年的尋找,鄭家又弄回來一款重磅產品:與後世英國與東南亞豬種雜交產生的大約克白豬差不多的肉豬。

鄭家這次倒不是從英國弄來的,但也算是費盡周折,估計是重金跟西洋商人們下單,西洋商人們這次來華貿易時想盡辦法蒐羅到的,可能是在中東或者東地中海沿岸偶然雜交原產出來的吧。

總而言之,在沈樹人的指導思路下,一種勉強比黑豬長得快、產肉多的大白豬,算是從此引入華夏了。具體後續繁育,肯定還得慢慢做實驗、雜交進行基因選擇,說不定能得到更好的改良品種。

……

一個多月的繁忙勸農後,四月初,整個黃州都進入了一片豐收後的喜悅、以及耕種第二季土豆的忙碌之中。

百姓們難得在這持續了十幾年的大災之年後,過上了人人勉強能吃上飽飯,自耕農們還能偶爾吃上幾尾羅非魚的程度。

雖然這樣的世外樂土景象,只在黃州這一府範圍內實現了,只在這片大別山深處的根據地中才能看到。

豐收的同時,沈樹人也等到了兩條好消息:三月下旬時,朝廷終於來了使者,宣佈了一些消息。

首先,是告訴湖廣當地官員,朝廷正式通過了戶部承運司郎中沈廷揚上奏的“請開南方賊情三省厘金試點”的摺子,即日起,在湖廣、南直隸、福建開徵厘金,收到的銀子由地方自行支配。

朝廷不會拿這個銀子,但厘金開徵後,朝廷給這三個省的剿賊軍隊的軍餉下發也會減少,朝廷好把省下來的銀子用到別處堵窟窿。

等於是湖廣地區剿賊軍隊的軍餉,有相當一部分要靠湖廣的厘金來自籌,南直隸那邊也是一樣。

沈樹人運作苦等數月的厘金,總算是最後一隻靴子落了地。

與此同時,朝廷給沈樹人的敕命裡,還敘了他的前功,並且表彰他對厘金政策的完善,也頗有建言之功,數功並商,正式給他湖北兵備僉事的頭銜。

聽到這句旨意時,沈樹人內心也是覺得有點諷刺,他原本以爲自己還能更早一個多月就拿到升兵備僉事的任命。

鬧了半天,原來崇禎是擔心後續做了更多事兒賞無可賞,所以壓了一下節奏,等這次厘金試點正式宣佈後,才一次性給他升到位。

“恭喜府臺大人!哦不,該稱道臺大人了!”使者走後,黃州本地文武都對沈樹人交口稱讚,頌揚不已。

沈樹人倒是很謙虛:“誒,兵備道算什麼道臺,又不是所有道的道員都配稱道臺的,諸位不要過譽。”

所有下屬卻堅持異口同聲:“道臺大人文武雙全,又懂理財,還能勸農恤民,讓治下貧民都吃飽飯,這等德政,有什麼當不得的!”

沈樹人拗不過衆人,只好勉強允許大家這麼稱呼,隨後,他就在知府衙門裡設宴三天,正式慶祝升官,順便感謝一下皇恩。

豐收所得的羅非魚和雞肉,也都是進一步拿來賞賜設宴,不再僅僅侷限於官員們食用。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隨着沈樹人允許敞開吃土豆、吃羅非魚,這些新物種肯定會出現擴散。

大約到四月中旬時,也就是沈樹人升官後才十幾天,民間就有上述物種自然擴散到隔壁隨州府那幾個還被流賊賀錦控制的縣城去了——

百姓們完全沒有惡意,只是那些在各縣之間流竄的貧苦流民,聽說孝感縣這邊有賣土豆,不但能吃還很高產。所以肯定有流民或鄉紳過來設法搞一點,拿回去後自己偷偷種種看。

當距離孝感縣最近的安陸縣等地都知道土豆的廣泛存在後,消息很快也就傳到了“左金王”賀錦的耳朵裡。

賀錦加緊派出斥候滲透打探,很快就聽說黃州沈樹人這兒,有一種薯類、還有幾種高產的魚、一種高產的雞,全都已經可以敞開了讓百姓吃,說明種子規模已經足夠繁衍播種一整個府了。

再一打探,聽說黃州全境和隨州孝感縣的普通百姓,如今都能勉強吃飽飯了,這就更讓至今還處在半飢餓狀態的流賊動心了。

好在賀錦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去年劉希堯是怎麼死的,他的實力也不比劉希堯強多少。

所以,賀錦沒有直接輕舉妄動,而是立刻把情報透露給了“革裡眼”賀一龍,以及藺養成,試圖集三營之力,一起商量怎麼吃這塊肥肉。

“什麼?沈樹人治理地方那麼厲害?這都已經幫咱把整個黃州的田都種得那麼好了?咱直接去吃就行了?”賀一龍與藺養成聽說時,都忍不住閃過驚喜。

——

PS:種田過渡章節,有點流水賬,也是爲了快速換地圖引入新的敵人。

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53章 心有猛虎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6章 天下泰斗第61章 初戰告捷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4章 一石三鳥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3章 孫武再世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0章 屢敗屢戰
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53章 心有猛虎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6章 天下泰斗第61章 初戰告捷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4章 一石三鳥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3章 孫武再世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0章 屢敗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