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簡在帝心

時間線回溯半個月。

崇禎十二年臘月末,京城。

例行的吏部京察工作已臨近尾聲,各衙門上上下下送錢走門路的人絡繹不絕,誰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數以百萬兩計的白銀,在各方勢力之間涌動流轉,化作一紙紙升遷調令,或是遮掩無能、文過飾非用的赦書。

該升的升,該保的保,該逃離戰區火坑的趕緊逃,皆大歡喜。

大明已糜爛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對於這一切,崇禎皇帝朱由檢,其實心裡多多少少也清楚,要不然也不會兩度下罪己詔了。

他只是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

……

這天,又已是深夜時分,朱由檢照例在乾清宮內批閱奏摺。年僅二十九歲的他,鬢角已經有些白髮。

不得不承認,不管政治手腕如何,朱由檢的工作態度還是很好的,非常勤政。

這一年裡,他最關心的政事,當然是對張獻忠的圍剿軍情。

崇禎十二年,算是李自成和清軍比較消停的一年,全國上下的主要矛盾,恰恰是張獻忠——

李自成自崇禎十一年兵敗後,就在河南、陝西一帶轉入防守,化整爲零退守各處山區,雖然在積極招兵買馬擴大勢力,但暫時還沒敢轉入強勢進攻。

關外的韃子軍隊,去年破關殺進河北平原、在河間殺死了盧象升,導致明軍損失慘重。

但盧象升死後,洪承疇、孫傳庭都被從剿李自成的戰場上撤走,調往薊門、宣大、遼西堵口,清軍暫時也討不到好處。

所以北方地區在整個崇禎十二年裡、反而處在一個短暫的微妙平衡中。李自成和清軍都不想啃硬骨頭,都希望明廷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另一方。

但誰都能預料到,一旦洪承疇或孫傳庭中任何一部出了問題,那清兵和李自成絕對會第一時間跳出來搶人頭。

相比於北方的微妙平衡,南方地區從五月張獻忠復反以來,已經有兩三個省被打爛了。

楊嗣昌殫精竭慮,也只是穩住局面、不讓更多百姓和地方被裹挾,要說反攻進剿,目前還力有未逮。

“張逆狗賊,朕誓要將你碎屍萬段、挫骨揚灰,報鳳陽祖陵之仇!”

朱由檢看着一條條戰報,暗暗咒罵,卻又不敢高聲。

唯恐被旁邊的宮女宦官聽見,失了皇帝威儀,讓人看穿他內心的無助。

張獻忠四年前打到鳳陽府時,曾把老朱家的祖墳毀了,朱由檢不得不下了人生中第一道罪己詔,向祖宗懺悔,還殺了很多圍剿張獻忠不利的大臣武將泄憤。

他本以爲,去年自己寬宏大量,熊文燦招降張獻忠時,他承諾赦免了其毀祖陵之罪,張獻忠總該感恩戴德了,誰知這廝竟還要再反!

看了一大堆破壞心情的奏摺後,朱由檢只覺胸口憋悶,如同離水的魚,想要找點能順順氣的好消息。

翻來翻去,最後才翻到安廬巡撫史可法的一份奏摺,乍一看似乎還不錯。

史可法雖不用直接面對張獻忠,但好歹也面對了被張獻忠裹挾復反的革左五營。奏摺上稟報了最近的幾場小勝仗,是跟藺養成、劉希堯打的,消滅數千賊軍,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奏章最後還感激了一番同僚,說是給安廬前線提供軍需後勤的部門,工作做得不錯,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聽說還節省了不少開支。

難得一條好消息,朱由檢立刻專心地往下讀,隨後就注意到了幾個名字,還有一串數據。

“朝廷軍糧轉運、漕糧漕運,往年靡費竟如此巨大?每石米過江、過湖便要數錢裝卸銀?今年實施新法,卻能降到九分一石?這史可法的數字,不會有錯吧?”

朱由檢生性多疑,看到這兒還不敢信,就咳嗽了一聲。

旁邊立刻有一個眼色很好的宦官王承恩過來聽用:“陛下有何吩咐?”

“去戶部找個人來,朕有事要問——讓他們準備一下,是關於漕運的。”崇禎本不想說得太清楚,還想突擊檢查一下。

但一想到戶部那羣人的憊賴無能,他就有些泄氣,還是挑明瞭算了。

戶部尚書程國祥,是個能躲就躲的和事佬,也不攬權,也不想做事,崇禎去年任命他以來,稍微用了一陣子,就覺得這人不行。

歷史上,程國祥也確實沒幹多久,明年就要成功告老還鄉、逃離京城了。估計也是一個看到大明大廈將傾、伴君如伴虎,想早點跑路的。

過了好一會兒,略顯老態龍鍾的程國祥,果然從當值的閣房慢吞吞趕來了,表情還有些不情願,似乎在怨念皇帝爲什麼不白天辦公。

爲了怕回答不清楚,他還特地帶了幾個助理,不過都沒資格進殿,只是在廊外候着。

朱由檢開門見山:“程卿,往年漕運軍糧,在正數之外,各地還要加徵過江銀、過湖銀的麼?朕在戶部賬目上怎麼沒見過?”

程國祥鬆了口氣,原來是這麼簡單的問題,他連忙抖擻精神:

“陛下,漕糧在淮北運河各段的運費,是朝廷明列開支、提前加徵,最後也由漕運總督統一使用。

但南方各地,抵達淮安的遠近不同、道路難易不同,需要自行籌措,朝廷只要確保漕糧是在淮安與漕運衙門交割就行,其他並不查賬。”

朱由檢聽了,稍稍回憶了一下,這番說辭好像之前也聽過類似的解讀。

想了許久,他纔想起是年中時被他外放到南方去試點漕運改海的沈廷揚,說過這個弊端。

朱由檢立刻追問:“想起來了,這事兒是不是你們戶部一個叫沈廷揚的也跟朕抱怨過?說是如今各地管束過於粗放,靡費民脂民膏?”

程國祥應聲回答:“陛下博聞強識,令臣汗顏。沈廷揚確是我戶部承運司的一名主事,如今在蘇州公幹。”

朱由檢:“那你再說說,往年名義上,各地收的過江銀、過湖銀有多少?”

程國祥有些答不上來,只好請求讓候在殿外的助手拿來賬目,然後一五一十說了。

朱由檢聽說還真需要多徵每石好幾錢銀子,也是頗爲心疼:

“朝廷今年加派練餉,也不過得七百餘萬兩收入。而京城每年需要南方運入漕糧四百餘萬石,現在看來,光是過江銀、過湖銀等運費,就有數百萬兩了,要是地方上能把這些錢省掉一半,那也相當於練餉總額的兩三成了!

這些錢要是拿來給朝廷當練餉多好!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們戶部與漕運總督衙門,就從沒想過革除這方面的弊政麼?想想辦法省着點銀子!”

“陛下,《孫子兵法》曰,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運糧的耗費,自古便極爲巨大。運河行船雖然儉省,可運河各段水位高低不一,需要逐段換船,這錢實在是省不下來。”

程國祥被罵得一臉懵逼,也只好這樣應對,心中還暗忖皇帝今天是吃錯藥了?

而且漕運損耗雖然巨大,可也養活了那麼多人呢。

京杭大運河各段的樞紐裝卸節點,哪個不是百萬人口的大城?

就說山東臨清,一個縣城,只因爲在大運河穿黃河的樞紐上,有人口兩百萬。或許其中一百萬是老弱婦孺、配套家屬,可碼頭工人漕丁至少也有五六十萬。

另外三大運河節點通州、淮安、揚州,也一個個不遑多讓,只是不像臨清那麼產業結構單一罷了。

然而,朱由檢並不會放任程國祥的慢性子,他見這個老朽的戶部尚書毫無覺悟,直接把史可法的奏章丟到他面前:

“別說什麼可不可能,安廬巡撫史可法的摺子都寫得清清楚楚,蘇鬆河道給廬州軍前運糧,過江銀耗費才九分銀子!你們戶部回去好好查查,如果屬實,能學則學!”

程國祥一驚,連忙撿起來仔細看,心中暗暗有點懊悔自己最近的怠政。

臨近年關,他確實不太想幹活,很多事情都交給下面隨便處置。皇帝任命他當戶部尚書以來,也不太重視他,最多的時候連續四五個月不召對,他也就麻痹大意了。

誰能想到皇帝今天忽然就心血來潮,找他問得這麼細。

程國祥只好免冠請罪,表示立刻去查清楚。

……

程國祥這一查不要緊,立刻給了戶部一名副職的侍郎蔣德璟撈到了表現機會。

那蔣德璟平時比養老尚書勤勉些,當晚得了消息,也不管自己並不當值,眼巴巴快馬加鞭趕到宮裡求見,幫皇帝解惑,還遞交了另一份留檔備案的地方上報文書。

朱由檢看蔣德璟勤快,總算心情好了一些,溫言問道:“蔣卿所呈的這份文書,所言何事?”

蔣德璟:“回陛下,這是蘇州知府張學曾上報的今年開支節要,原本是給戶部備案,強調蘇州府今年財政方面的建樹。

其中便提到,蘇州府實施了新規管理漕運、還改良工法,讓漕運裝卸轉載花費大大降低,希望能推廣到南直隸各府。

張學曾所述,比史可法奏摺詳細得多,臣仔細覈驗,還請託工部按照所述之法實驗,發現確實可行。只是此奏來得倉促,臣也剛剛覈驗完效果,故而未曾上報。”

史可法的奏章,是給皇帝稟報軍情、順帶提了一嘴後勤的事兒,自然不可能在正文中說技術和管理細節,那樣讀者絕對會不耐煩的。

張學曾上報的文書,卻不是給皇帝的,而是專門給有關主管部門,內容也就詳細得多。

朱由檢聽了,立刻精神一振,對蔣德璟也高看了一眼,覺得這個侍郎似乎比老尚書還勤勉一些。

他連忙接過張學曾的文書,仔細通讀。

最後看到張學曾表功的“蘇鬆河道衙門沈林”這個名字時,忍不住問了一聲:

“朕記得你們承運司的沈廷揚便是蘇州人吧?這又來一個姓沈的蘇州人,也是管水運糧草。二沈之間,莫非有些關聯?”

蔣德璟對本部的同事還比較熟,立刻應聲回答:“回陛下,據臣所知,承運司沈廷揚有一子,似乎就叫沈林。不過那沈林尚且年少,或許是今年纔剛剛得以爲朝廷效力。”

朱由檢嘆了口氣:“你們再去好好覈驗一下這個新法,如果確實能省下大筆銀子,這樣的少年英才就該重用。”

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69章 秦淮金粉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5章 雙線操作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179章 乘勝追擊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章 大局爲重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
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69章 秦淮金粉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5章 雙線操作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179章 乘勝追擊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章 大局爲重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