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

沈道臺居然肯優厚禮聘自己的族叔出山做事,這對宋明德絕對是意外之喜。

所以他在當天視察工作進行到一半、午飯休息的時候,就忙急忙慌地修書一封,請沈樹人過目後,立刻拖信使送去南昌老家。

從武昌大冶到南昌,長江水路也有四百多裡,入了鄱陽湖後還要轉陸路,正常驛站總得跑四五天。

考慮到宋應星年事已高,五十七了,對前途多少會有猶豫,啓程前也需要準備搬家,回程要逆流行船,所以趕到大冶至少也是半個月後。

這半個月裡,沈樹人也不會浪費,正好先跟他侄兒切磋一下采礦冶金方面的佈局,等宋應星到了,再琢磨那些機械、工藝層面的改良。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宋應星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理工科技術也是分很多細緻門類的,其長處在於機械結構和農業技術。

而冶金採礦地質材料學這些,宋應星也沒什麼涉獵,這一點從《天工開物》的內容上可以看出一二,沈樹人用人當然要逮着對方長處用。

……

宋明德寄完家書後,當天下午就繼續陪着沈樹人視察大冶鐵礦。

第一天來,沈樹人也比較勞頓,一路上騎馬就跑了三十里,所以也沒安排什麼環境太艱苦的考察環節,就全局跑馬觀花看一看。

宋明德跟他聊的,也都是些大而化之的籠統全局信息。

一邊參觀鐵礦,沈樹人也對如今大明的冶金行業數據、大冶鐵礦這邊的數據,有了個認識。

大明朝對於鋼鐵產量,很少有官方統計,但宋明德對這一行有興趣,自己也有蒐集過史料,按他的說法,大明巔峰時每年的鋼產量,也能有一兩千萬斤。

明斤大約是600克,分16兩,每兩37克。所以宋明德說的數據,換算過來大約也接近年產一萬噸了。另外還有生熟鐵數萬噸。

當然這個數字應該是大明中後期全盛狀態下的,如今都崇禎末年了,各行各業生產力破壞都很嚴重,所以全國的鋼產量,應該也就摺合七八千噸,生熟鐵三四萬噸。

這個數字還是包括淪陷區的,大明官府能控制的那些省,加起來估計也就六千噸鋼。

沈樹人結合他前世讀過的李約瑟《中國科技史》和其他史料,覺得這數字應該也是靠譜的。

明朝的冶金工業技術,比南宋並沒有多少進步,基本上到明中期技術進步就停滯了。

歷史上北宋末年巔峰時,全國的鋼產量逼近了四千噸,生熟鐵兩三萬噸。南宋比北宋科技進步還是挺明顯的,可惜丟了半壁江山,資源、規模都縮水了,單產雖然提高,總產量始終也沒超越北宋巔峰。

到了明朝之後,雖然技術比南宋進步不多,可好歹恢復了漢地全土,疆域資源大了,總產能也就比南宋又翻倍了。

六千噸鋼,三萬噸鐵,這就是目前大明佔領區能擁有的產能。

而眼前這座大冶鐵礦,按照宋明德統計的前一年數據,能產鋼大約摺合一千二百多噸,生熟鐵六七千噸。

佔據了整個湖廣地區鋼鐵產量的絕大多數,也佔到了南方地區的三分之一,全國產能的近五分之一。

長江以南的川、楚、吳三大區片裡,大冶鐵山的產能,就已經超越吳地的全部產能,僅僅低於四川的全產能(四川山區多,古代礦業勘探開採也多。平原農耕區礦產比較少)

“年產二百萬斤鋼,一千萬斤生熟鐵,這麼一塊寶地,被左良玉在手上握了兩年,居然都沒練出天下強軍,真是白瞎了。

按照平均五斤鐵料打造一柄兵刃來算,這一千萬斤鐵都拿來打兵器,兩百萬把刀槍都打造出來了。”

沈樹人瞭解完產能後,也是忍不住感慨,這是多大一筆財富啊。早知道不用他額外種田擴產都能有這麼多老本,這兩年要是交給他,早就能起飛了。

當然賬肯定不能這麼算,沈樹人也就大致隨口一扯。

宋明德比較較真,也從旁解釋:“要打造兵器,不能用普通生熟鐵,這一千萬斤鐵,也就是給百姓打造農具、工具、鐵鍋爲主。

湖廣地域廣大,江漢平原肥沃,一省之地就有一千多萬人,還沒算投獻和隱戶。每個百姓每年平均花一斤鐵打造農具工具,這一千萬斤就花完了。

兩百萬斤鋼,纔是打造刀槍和其他重器的材料,打造過程中也會有損耗,全部鑄刀槍的話,總能出五十萬件吧,實際上沒有那麼多。

還有鎧甲是耗費鋼鐵的大戶,一件好幾十斤呢。重兵器耗的也多,十幾萬件重兵器就能把這些鋼材花完了。

左良玉坐鎮武昌那兩年,朝廷對地方的控制比如今還強些。左良玉雖形同軍閥,對地方民政的插手畢竟不如大人您現在這般如臂使指。他能從朝廷的手中欺瞞截獲一小半鋼鐵爲他所用,就很不錯了。”

不得不說,宋明德這番話,最後幾句其實很沒情商,一看就是每天跟理工科打交道,在人情世故上荒疏了——他說左良玉對地方經濟的掌控不夠如臂使指,這不擺明了說明沈樹人現在的“軍閥”屬性,其實完全不比左良玉弱麼。

沈樹人聽完後,沉吟不語,稍微琢磨了一下,現在看來每年一千萬斤的鐵,是能滿足日常民生需要的。自己將來再增產,應該重點搞高端、優質的鋼材,而不是一味增加低質量生熟鐵的數量。

除非是將來有什麼大興土木、搞建設搞開發的需求,那纔會有生熟鐵的大筆新增需求。

比如沈樹人之前就看過原南京戶部侍郎、現在已經去北京當戶部侍郎的張國維的《吳中水利筆記》,當時在蘇州修海塘,一次要損耗十幾萬斤鐵的工具。

大量的開採石料、伐木、修河道、整治溼地搞魚塘圩田,都會有巨大的鐵器磨損。這部分磨損,也算得上是政府工程中,僅次於人工口糧以外的最大開銷。

如果沈樹人將來能擴產這兒的生熟鐵產量,契合自己其他工程建設的需求,自籌鐵器工具,那麼至少能把政府工程的開支降低三分之一。

……

把這些都想明白、摸清楚後,沈樹人對於怎麼建設鋼鐵工業,也就大致有數了:生熟鐵的增產,以自己的工程需求爲度,再額外稍微加點量,以惠及民生。

在資源優先的情況下,保證到這一層後,剩下的冶金採礦建設資源,都要往高端鋼材上傾斜。

第一天的視察,在搞清了這些梗概後,也就結束了。疲憊的沈樹人先回去歇了一晚,第二天再繼續。

傍晚時分,跟隨他來視察的大冶知縣劉民生,原本還想拍馬屁,請他回城住縣衙或者驛館,好生招待。

但沈樹人嫌麻煩,一來一去又要多騎馬跑六十里,浪費時間,就堅持住在鐵礦上,就住在管礦小吏的院子裡。

劉民生無奈,道臺大人都那麼平易近人、親民友善了,他一個知縣也不好單獨回城,於是一羣隨員也只好都住在礦上。

衆人心中對沈樹人的看法,也又有了幾分潛移默化的變化,意識到這位鉅富出身的道臺是真的能吃苦。

次日一早,養足精神的沈樹人,用過跟普通礦工一樣標準的死麪火燒、喝了鹹菜粥,在宋明德的帶領下,總算第一次親自下了礦洞。

原本武昌地區多任地方官員,也有關心鐵山生產的,但親自下礦洞的還是幾乎沒有。

沈樹人還特地穿了一雙厚厚的麻繩草鞋,以防攀爬的時候打滑,宋明德也跟他一樣。其他陪同官員小吏卻是依然穿着官靴,一看就不是幹活的樣子。

在礦山裡大致攀爬巡視了一下,沈樹人很快就意識到,這個時代需要礦洞作業的礦也確實不多——

大冶鐵山能從三國時期就被開採,可見鐵礦層比較淺,相當一部分地方是露天的,可以直接挖。只是個別品位特別好的富礦層的點,千年來被重點挖,漸漸形成了深坑甚至礦洞。

明朝的礦洞作業也沒什麼技術標準,洞頂加固就靠砍幾棵樹簡單撐一下,也沒人會計算結構受力點。

沈樹人大致看了一下,就沒敢深入,要是塌方被活埋可就不值了。

出洞後,他只是隨口問了句:“這種挖洞開採的點,在大冶一共有多少?會塌方死人麼?”

宋明德:“總共也就五六處吧,去年就有兩個洞各塌過一回,每次埋死七八人到十幾人不等。”

沈樹人聽了,太陽穴都忍不住一跳:“這也太危險了,這兒富礦區那麼多,又不是沒露天的好挖。

偶有鐵層和岩層交疊的,大不了用鐵釺鑿孔埋火藥爆破,把岩層整塊掀掉卸掉,再挖下面的鐵層便是。以後別新增礦洞了,能露天儘量露天。”

宋明德一愣,也是讚道:“大人仁德,想前人之所未想……說來也是慚愧,下官只鑽研如何堪輿探礦,對於苦工具體怎麼把石頭挖出來,下官也從沒想過,只覺得這些苦工離咱讀書人太遠,他們總有自己的辦法。”

沈樹人也沒難爲他,他知道明朝的讀書人能注重如何提升工藝、產能,就已經很不錯了,算是讀書人裡前百分之一關心工業實用的。

但是生產安全、工人會不會死,這些安全技術的改良優化,他們也不會去想,這是歷史的侷限性。

只有工人自己纔會爲自己的生命負責,可惜這種苦工又往往一個字也不認識,也不會規劃,也不想着長遠,幹一天算一天。所以積累下來的問題,看在沈樹人眼裡,都是奇葩得很。

這產能還沒想好如何提升呢,沈樹人就得先花心思想想每年怎麼少死一些工人。

“這礦坑的路也不好,給我想辦法搞成一圈圈的緩坡,盤繞着山坑往上旋轉。現在的苦工,都是挖了礦石之後直接挑擔爬出坑的吧?

弄成平整緩坡後,好歹能用獨輪車,更平緩的路段還能上驢騾車,這不比挑擔省力?這地方我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能改的太多了。”

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4章 一石三鳥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90章 全勝而歸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198章 領旨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
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4章 一石三鳥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90章 全勝而歸第61章 先生繆矣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198章 領旨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