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

次日中午,李延慶抵達了封丘縣,封丘縣位於開封府北面,是從河北白馬渡南下京城必經之縣,李延慶就是從封丘縣南下,縱貫封丘縣官道,他沒有看見官房的賑濟粥棚,相反,都是民間在賑濟南逃的難民。

進入封丘縣後,李延慶首先抵達了潘集鎮,鎮上是一處難民賑濟點,只見五六座粥棚搭建在北面社廟前的空地上,這裡緊靠官道,聚集了上萬名從北方逃來的難民,每座粥棚前都排着長長的隊伍。

李延慶一一看去,和上次見到的一樣,有封丘縣大慈寺的粥棚,有天應宮道觀的粥棚,還有幾家封丘縣大戶的粥棚,但李延慶看了兩遍,就是沒有發現官府的粥棚。

李延慶目光陰冷下來,他一言不發,帶着一百餘名親兵向二十里外的縣城疾奔而去。

很快,他們抵達了縣城南門,在縣城南門外也有一處賑濟點,難民人山人海,圍住可憐的幾座小粥棚,到處可聽見人們的叫罵聲和孩子的哭喊聲,但依舊看不到官府的身影。

這時,一羣湯陰縣的難民認出了李延慶,大喊起來,“是李官人!”

數十名難民紛紛上前圍着李延慶哭訴,“李官人,幫幫我們吧!我們兩天只吃了一頓飯,身上也沒有錢,官府不管我們死活啊!”

鄉人的悲慼令李延慶心中一陣難過,連忙安撫衆人,“各位鄉親,我李延慶一定會幫助大家,大家先進城吧!我買糧米給大夥兒!”

他掏出幾錠銀子,讓兩名親兵帶領數十人進城買米,衆鄉人千恩萬謝去了,這時,又有數十人圍了上來訴苦,“大官人,我們是從真定府逃來的,我們千辛萬苦過了黃河,官府卻不管我們死活,我們這幾天已經有好幾個老人虛弱病死,太讓人寒心了!”

李延慶拱手對衆人道:“各位父老鄉親,我一定會督促官府加大賑災力度,不僅僅封丘縣,河北各州和京城都要賑災,這是我李延慶給大家的承諾,如果辦不到,我李延慶就沒臉再當這個開封尹了!”

四周頓起響起一片歡呼聲,李延慶知道光許諾還不行,眼前這些難民的困難就要解決,他急令二十名親兵回京城寶妍齋支取五千兩銀子,以寶妍齋的名義購糧去黃河邊賑粥。

這時,李延慶心中的怒火快抑制不住了,縱馬向縣城內衝去,幾名守城的鄉兵來對付來勢兇猛,不敢阻攔,紛紛閃到一邊,李延慶率軍一陣風似衝到縣衙。

任丘知縣慌忙迎了出來,“下官任職知縣蔣奇,參見府尹!”

李延慶馬鞭一指,怒斥道:“我要求開封府各縣今天中午前開始賑濟難民,現在已經是中午,你們竟然抗令不遵?”

“啓稟府尹,其實我們今天上午已經開始賑災了,但剛纔王相公派人前來問罪,責令我們停止賑濟,聽從朝廷統一部署,我們不得已,只好又撤回來了。”

李延慶大怒,“王黼派來的人在哪裡?”

“就在縣衙內喝茶。”

李延慶喝令左右,“給我揪出來!”

十幾名親兵如狼似虎般衝進了縣衙,片刻,揪出一名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嚇得面如土色,但依舊硬着頭皮大喊:“我是知政堂從事,是王相公派來的,李延慶,你休要猖狂!”

李延慶回頭問知縣,“他說他是相國王黼派來的,可有證據?”

“他有王相國的銀牌。”

李延慶使個眼色,立刻衝上去幾名士兵,從男子懷中搜出一面銀牌,呈給李延慶,李延慶看了看這面製作古樸的銀牌,正面是個‘王’字,背後是王黼的官名,中書令知政事,編號爲零三。

中年男子大急,“這是王相公的身份,李延慶,快還給我!”

李延慶冷冷令道:“打斷他一條腿,扔到街上去!”

幾名軍士衝上去,亂棍齊下,中年男子慘叫不已,片刻,他左大腿被亂棍打斷,士兵們將他扔到街上。

知縣蔣奇嚇的面如土色,李延慶哼了一聲道:“若想保住你的官帽,給我立刻賑濟難民。”

“是!是!卑職遵令。”

蔣奇慌忙安排官員和衙役又重新去城外擺攤賑災,李延慶又再派十幾親兵奔赴各縣,監督開封府各縣賑災情況,他這才調轉馬頭,帶領其餘手下返回了京城。

李延慶先去了東宮,他需要和太子趙桓商議一下賑濟難民之事,這件事不能指望知政堂,必須由軍議堂來主持,而且開封府一些不得力的官員,也必須就地免職。

“李府尹,今天下午官家召集軍議堂和知政堂議事,恐怕要晚一些才能回來。”

“在哪裡議事?”

“好像是在紫宸殿,殿下是去了紫宸殿!”

李延慶對宦官拱拱手,“多謝了!”

李延慶轉身向紫宸殿方向走去。

紫宸殿是宋朝天子召開小型朝會之處,今天是應相國王黼之請,趙佶臨時舉行了這次朝議,包括知政堂和軍議堂在內的數十名重要官員參加了這次朝議。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舉行朝議了,軍議堂和知政堂矛盾尖銳,尤其王黼和蔡攸爲了阻擊趙桓上位,不遺餘力地破壞軍議堂頒佈的各項監國令,王黼和蔡攸又不斷向天子趙佶告狀,指責軍議堂所出政令繞過知政堂,嚴重架空相權,使天下州縣只知有東宮,而不知朝廷。

爲此,趙佶已經出面調和了兩次,但最終卻沒有任何效果,而今天這次朝議的導火線是梓州路和成都府路解來五百萬貫稅錢,軍議堂準備將它撥付河北用作募軍的軍費,但王黼主張將它撥付內庫,用來建造天子南巡的龍船,雙方互不相讓,王黼便請求發起這次朝議。

紫宸殿上,李綱和王黼爭鋒相對,他們的爭論已經超過了這筆錢的本身,而在於權力歸屬。

王黼聲嘶力竭道:“太子監國已是定論,知政堂並不否認,但知政堂代表相權,如果事事都由軍議堂做主,知政堂反而成了擺設,那置相權於何地?那就不如解散知政堂,把我們這些相國統統罷官免職!”

李綱冷笑一聲,反駁道:“軍議堂從來沒有想過替代知政堂,軍議堂的作用只是加強戰備,防止金國再次入侵大宋,它只是監國宮下面一個臨時官衙而已,相國依舊是相國,沒有人會架空相權,但我想問王相公,太子監國兩個月來,作爲右相,你什麼時候來監國宮向太子請示過政務?什麼時候彙報過朝務?一次也沒有,相反,太子下的監國政令你卻百般阻撓,以至於十三項戰備令只落實了兩項,正好陛下也在,請你向陛下解釋一下,你屢屢破壞監國令,阻撓戰備,到底是何居心?”

王黼被問得張口結舌,這時,趙佶有些不耐煩地擺擺手道:“有什麼話大家可以心平氣和地談,都是爲大宋效力,不必這樣針鋒相對,這件事先放一放,說說別的事情。”

李綱行一禮,返回位子坐下,王黼狠狠瞪了李綱一眼,他也坐了下來,殿內一片寂靜,太子趙桓依舊如老僧坐定,他雖然都參加朝議,但在這種公開場合,他卻從來不表態,趙佶也不會問他,父子二人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小步跑到趙佶身後,對他附耳說了幾句,趙佶點點頭,“讓他進來!”

宦官飛奔而去,趙佶對百官道:“開封府李府尹說有急事稟報,朕讓他進來,大家都聽一聽。”

不多時,李延慶快步走進了偏殿,他躬身行一禮,“微臣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

趙桓只微微點了點頭,趙佶卻笑道:“李府尹這麼快就進入狀態了,說吧!有什麼急事?”

李延慶凌厲的目光刺向王黼,王黼頓時有些不安,目光連忙迴避,李延慶心中冷笑一聲,這纔不慌不忙道:“啓稟陛下,啓稟太子監國,微臣進京是走河北南下,一路上看見哀民遍野,到處是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渡過黃河後,官道同樣擠滿了扶老攜幼的難民,看到幾個賑粥棚都是寺院和道觀,卻沒有看見官府的身影,這是官府的嚴重失職,所以微臣昨天第一天商上任,就責問開封府少尹,爲什麼不開倉賑濟難民?他告訴我,開封府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把賑濟方案報給了王相國,所以微臣就想問一問王相國,爲什麼把開封府的賑濟方案扣押了一個多月?置千千萬萬難民的生死於不顧?”

這時,李綱也憤怒聲討道:“這也是太子監國令之一,兩個月前就頒佈了,但至今還扣在王相國手中,太子監國令出不了大內,微臣也想知道這是爲什麼?”

請記住本書域名:。三掌門手機版址:.

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五百五十章 新官斷案 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樑宦釣魚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兇 五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學來函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四百八十九章 怦然心動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六百七十一章 衝冠一怒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點迷津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一百零六章 安陽趕考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
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五百五十章 新官斷案 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樑宦釣魚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兇 五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學來函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四百八十九章 怦然心動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六百七十一章 衝冠一怒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點迷津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一百零六章 安陽趕考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