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

次日一早,李延慶便將令使王教和書令史劉方召集到房間內,對他們二人道:“陶主事昨天不幸摔斷了腿,不得不請假半年,以後半年就由莫先生暫時替代他的位子。”

李延慶又給他們介紹旁邊的莫俊,“莫先生是我從前在軍隊時的幕僚,曾經主管數萬人的後勤,這次以幕僚的身份參與御史臺之事,希望兩位同僚大力支持!”

王教和劉方只是文吏,收入微薄,李延慶每月補貼給他們十貫茶水錢,比從前劉霖給他們的補貼高了三倍,也是御史臺所有文吏中最高的補貼,着實令他們心懷感激。

兩人連忙向莫俊行禮道:“莫先生經驗豐富,還望先生多多指點。”

莫俊微微一笑,“我們彼此彼此!”

就在這時,大門轟地推開了,張洵有些氣急敗壞地衝進來,他打量一眼陶燁的位子,急衝衝問李延慶道:“陶主事是怎麼回事?”

李延慶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張主簿是在和我說話嗎?”

張洵是從七品官,而李延慶是正六品,而且有御史頭銜,張洵是因爲心中焦急萬分才略顯失禮,他立刻意識到自己剛纔不應該那麼推門,連忙解釋,“剛纔沒有抓住門把,稍顯失禮,請李御史不要見怪。”

“我知道張主簿心急,開門輕重我不會在意,只是......主簿有什麼事?”

“我剛聽說陶主事好像出事了,着實有點擔心,便過來問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陶主事的腿摔壞了,要休息幾個月。”

李延慶又給他介紹莫俊,“這位是我的幕僚莫先生,陶主事不在,暫時過來幫我一段時間。”

“如果陶主事生病,我可以給李御史另外安排一位臨時主事。”

“多謝張主簿的好意,我暫時沒有這個需要,如果我有需要,我會提出來。”

張洵只是負責御史臺的日常運作,但他並沒有人事任免權,只是侍御史自己提出來更換主事,並得到御史中丞批准後,主簿才能安排新的人選,由侍御史挑選。

所以這裡的人事更換權在侍御史手中,而批准權在御史中丞手中,如果李延慶不想更換,御史中丞也不能強行換人。

至於幕僚,基本上每個侍御史都有自己的幕僚,李延慶把莫俊安插進來,張洵也無話可說,除非他能抓到莫俊的把柄,是朝廷通緝犯之類,否則他也不能干涉。

張洵又看了看莫俊,只得悻悻道:“既然李御史已經決定用幕僚,我也無話可說,請儘快過來登記一下,我會安排必要的物品。”

“一切有勞張主簿了。”

張洵無奈地走了,這時,李延慶讓衆人在議事桌前坐下,對三人道:“從今天開始,我要正式啓動去年林靈素刺殺案的調查,各位都參與過此案,比較瞭解案情,大家都說一說吧!”

王教和劉方雖然沒有官職,只是文吏,但他們對這個案子的熟悉程度並不亞於主事陶燁,就連莫俊也仔細研究過李延慶帶給他的卷宗。

劉方是最早接觸這個案子的人,他欠身道:“這個案子的關鍵是當事人林靈素已經離去了,而且林靈素就從來沒有過任何證詞,爭論了一年,就是需要確定到底是三個士兵擅自刺殺,而是受指揮使潘岳指使蓄謀刺殺,案情也很簡單,其實三個士兵最初已經招供,這件事是他們憎恨林靈素的厭勝祭祀,臨時起意刺殺,和潘岳無關,他們已經錄了口供,但不知是誰給他們面授機宜,後來他們又推翻了之前的供詞,改成潘岳是幕後主使人。”

李延慶點點頭,又問王教,“王令使怎麼看?”

王教苦笑一聲道:“兩個自相矛盾的供詞是關鍵,沒有證據,沒有人證物證,就看我們採用哪一份供詞,刑部和大理寺採用的第一份供詞,認定是士兵臨時起意刺殺,和潘岳無關,但御史臺卻認定第二份供詞,從而將潘岳抓捕,這其實是個立場問題。”

“兩位的意思是說,只要我採用第一份供詞,這個案子就結了,是這樣嗎?”

“正是如此,只是走出這一步太難,後果太嚴重,沒有王相國的同意,這一步就始終走不出去。”

王教和劉方的心裡都透亮明白,他們最後還是要告訴李延慶,這個案子不管要不要重啓,都繞不過王黼。

這時,李延慶緩緩道:“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倒不是御史臺,而是刑部和大理寺,他們之前態度是很堅決,但現在呢?他們現在是否還願意象從前一樣硬頂,還有御史王中丞,他會不會干涉這個案子,這些都有可能,當然,我並不會畏懼不前,既然決定做,那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要走下去,除非有人把我從御史臺調走,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有策略去做,大家說一說,我們第一步該做什麼?”

李延慶目光望向了莫俊,這是昨天李延慶請莫俊考慮的問題,莫俊沉思片刻道:“既然要重新啓動這個案子,我覺得第一步就是要坐下來,和大理寺、刑部談一談,徵詢對方的意見,看看對方是什麼態度,如果對方態度和從前一樣,那麼我們快刀斬亂麻,以最快的速度定案,生米做成熟飯,有人反對也來不及了。”

李延慶點點頭,莫俊的想法和自己一樣,既然是三司會審,那麼刑部和大理寺的態度就十分重要了。

想到這,他便對令使王教道:“今天上午就把複審函送去刑部和大理寺,請他們下午就來御史臺商議。”

王教負責對外聯繫,涉及三司會審的函件都是他負責遞送,王教有點擔心,“李御史,時間是不是太倉促了一點?一般給對方三天準備時間。”

李延慶搖搖頭笑道:“今天不是正式審案協商,只是請大家來表個態,不用等三天,就請他們下午過來!”

“卑職明白了,這就寫公函!”

王教和劉方出去了,李延慶又緩緩問莫俊道:“如果對方不肯來呢?”

莫俊笑了笑,“我在卷宗裡看見有他們的正式意見書,如果他們不來,官人就直接簽署審案結論,連同他們的正式意見書一起交給樑太傅,由樑太傅轉給天子,將這個案子強行結掉,不過這是下策,或許不是樑太傅想要的效果。”

李延慶點點頭,樑師成要的不是結案那麼簡單,他或許是要用這個案子挑起王黼和蔡京的鬥爭,把戰火引到刑部和大理寺。

李延慶沉思良久道:“先看看今天下午兩個部門的態度再說!”

...........

李延慶重啓的這個案子是小三司會審,就是由侍御史、刑部郎中和大理寺正代表三部來進行審案,一般是由御史臺主導,刑部和大理寺參與共審,所以又叫做小三堂會審,重要程度要遠遠低於由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少卿組成的大三司會審。

小三司會審也意味着案情不算很重大,而且往往是有冤情纔會採用小三司會審,一般小三司會審的延續時間大概在兩到三個月,最長不超過半年,象林靈素刺殺案這樣超過了一年的案子也不是沒有,但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事實上很多人都早已忘記了發生在去年夏天的這件刺殺案,當事人林靈素已經歸隱山林,也沒有人再關心這個案子了,如果不是潘家不斷在後面活動,企圖撈出潘岳,這個案子早已經封冊歸檔了。

所以當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出現在御史臺時,很多御史還以爲是出現了新的三司會審案子。

來的是人一個刑部郎中顧逸羣,另一個則是大理寺正趙殊,更重要是,他們都各自帶了手下和卷宗前來,已經不是表態那麼簡單,而是直接帶着解決問題的誠意而來。

這便讓李延慶看到了蔡京的強大實力,並沒有因爲餘深被罷相而全線敗潰,這也使李延慶忽然意識到,蔡京同樣是準備拿這個案子來做文章,他一定和樑師成已經達成了默契。13189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八百三十九章 賣地決定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六百六十四章 視察銀礦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談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舉大旗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八百五十三章 智取敵寨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樓傳言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舊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獵 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八百三十九章 賣地決定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六百六十四章 視察銀礦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談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舉大旗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八百五十三章 智取敵寨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樓傳言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舊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獵 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