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吳階嚇了一跳,連忙擺手,“卑職是軍人,只擅長帶兵打仗,對治理地方毫無經驗,多謝都統提攜,但卑職實難勝任。”

李延慶知道吳階歷史上經略川陝,將川陝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他出任京兆知府,肯定勝任,李延慶又勸他,吳階只是搖頭不肯,最後吳階道:“卑職有自知之明,若出任知府,會誤了都統大事,不如卑職推薦一人,都統可以考慮一下。”

李延慶見他堅決不肯答應,也不好再勉強,便笑道:“不知吳將軍推薦何人?”

“卑職推薦成都府轉運判官趙開,去年他運送錢糧支援西北三路,卑職和他接觸過,此人思路清晰,見解高明,連種帥誇讚他極善理財,是個極爲難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入陝西爲官,必然能成爲都統的左膀右臂。”

李延慶到聽說過趙開此人,在四川推行鹽茶新政,雖然極大改善官府收入,但他卻屢屢得罪權貴而被貶黜,李延慶便問道:“他現在還在成都府?”

吳階搖搖頭,“他年初已被免職,現在漢中出任西縣縣尉,心情十分苦悶。”

李延慶點點頭,漢中也屬於陝西路管轄,這到很好辦,把他調到京兆就是了,如果處理難民事務得力,便可重用,他當即令人攜帶金字急腳令趕赴漢中,火速將趙開調來京兆。

吳階告辭而去,李延慶隨即給天子趙構寫信,建議調張浚爲河東防禦使,主持收復河東,由吳階出任陝北防禦使,建議任命劉韐爲和熙河路安撫使,恢復熙河路的民生以及防禦,建議調紹興知府李光爲京兆知府。

李延慶在太原時,李光曾出任太原通判,才能卓著,尤其擅長協調和處理棘手的民亂,給李延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然吳階不肯出任京兆知府,李延慶便決定提名李光來接任京兆知府一職。

.........

三天後,趙開從漢中前來京兆府報到,李延慶隨即任命他爲經略府幕僚,全權負責西夏宋奴的安置事宜。

這次李延慶從西夏帶回來三十四萬餘被北擄的宋奴,包括礦奴和他們家眷二十三萬人,以及靈州城宋奴四萬人和西平府各部落的宋奴七萬餘人,爲暫時安置他們,李延慶在京兆北面的高陵縣設立三座大營,動用帳篷八萬頂,用來安置三十餘萬南歸故民。

這天上午,李延慶在數百名親兵的護衛下來到了高陵縣第一營,這裡是南歸宋民最大的一座臨時安置營,住了十五萬人口,四萬頂帳篷一眼望不見邊際,五千軍隊負責維持秩序,另外又從京兆府學抽調一千名學生協助官府登記造冊。

李延慶來到大營門前,只見大營門前擺了幾大排長桌,數十名官員和學生正在忙碌登記,外面幾支隊伍都至少排出了三里長。

李延慶眉頭微微一皺,按理這種登記應該早就結束了,怎麼現在還在搞?他心中略略有些不滿。

李延慶擺擺手,不讓士兵驚動登記官員,他獨自走了過去,站在一張桌子背後觀察情況。

“老丈是哪個縣的人?”坐在桌前登記之人似乎是一名學生,他不認識身後的李延慶,依舊全神貫注地詢問隊伍前面一個老人。

“後生,我是綏德縣人,政和二年被擄去西夏當了鹽奴。”

“那老丈是準備回鄉,還是由官府安置?”

老人嘆口氣,“家鄉已經沒有親人,我和兒子都被帶回來,不想回家鄉,那就由官府安置吧!留在同州和耀州都可以。”

“老丈家裡現在有幾口人?有沒有分家的打算?”

“我家裡有老伴、兒子、兒媳和一個孫子,一共五口人,目前沒有分家的打算。”

“想加入哪個互助保團?有沒有想法。”

“沒有,只要給我們一塊土地種田餬口就行。”

“老丈,耀州目前有三百三十個互助保團,要不我給你加入第八十一互助保團,你回去收拾好東西,很快會有士兵來領你過去。”

“多謝了!”

老人交回一個竹牌,竹牌上是他目前所住大帳號,學子將號碼登記在冊上,又喊道:“下一個!”

李延慶頗有點好奇,便坐下取過竹牌看了看,笑問道:“不是已經登記過了嗎?怎麼還要登記。”

學生苦笑一聲道:“是趙官人的要求,他以二十戶人家成立一個互助保團,一共成立了三千五百個互助保團,每個互助保團的人家將來都住在一起,將來一起造房,一起耕田,這樣就能減輕地方官府的負擔。”

李延慶暗暗點頭,又問道:“難道加入互助保團都由你們指定,百姓沒有選擇嗎?”

“不!不是這樣,剛纔那個老者情況特殊,一般都是十幾戶人家一起來登記,願意組成一個保團,不足的部分再由我們指定,每個保團內都儘量安排有老弱孤寡,使他能得到其他人家的幫助。”

“這個方案百姓牴觸嗎?”

學生連忙搖頭,“一點不牴觸,而且深受歡迎,以前沒考慮那麼細緻,很多事情都不太合理,聽說趙官人走訪了幾百戶人家後,纔拿出了這個方案,我們也覺得不錯。”

這時,趙開帶着一羣官員急匆匆向這邊跑來,他已經得到經略使前來視察的消息,急忙趕來拜見。

幾名學生都嚇得站起身,李延慶卻笑眯眯坐着不動,旁邊學生連忙拉他一下,“趙官人來了,快起來!”

“沒關係,他就是找我的。”

“你?”學生狐疑地打量李延慶一下,又撓撓頭,一頭霧水地問道:“你是誰呀?”

這時,趙開和一羣官員上前躬身施禮,“卑職參見經略使!”

這句話一出,周圍學生和百姓頓時一片譁然,站在李延慶旁邊的學生更是驚得目瞪口呆,後背出了一身冷汗,這個年輕人竟然就是經略制置使李延慶,嚇得他連忙後退幾步,跪在地上請罪。

李延慶把他拉起來笑道:“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氏?”

“小人叫周立,京兆府咸陽縣人,剛纔小人不知道.......”

“這倒沒關係,你繼續登記吧!我不打擾你們了。”

李延慶站起身對趙開和衆官員道:“我來視察一下大營,你們儘量不要驚動百姓,我就隨便走走。”

“卑職明白了,請經略使這邊走。”

李延慶笑着拍了拍學生的肩膀,“十一月有發解試恩科,範圍和前年一樣,利用休息時間好好準備一下吧!”

學生又驚又喜,連忙起身道:“小人明白了,謝謝大官人。”

李延慶呵呵一笑,這纔跟着趙開進大營去了。

........

趙開年約四十餘歲,長得十分清瘦,普州安居縣人,元符三年進士及第,他極力主張財政改革,改變大宋鹽鐵茶酒等專賣法中肥私損公害民的不合理制度,被權貴所仇視,屢遭貶黜。

年初從成都府轉運判官一下子貶爲西縣縣尉,令他有些心灰意冷了,沒想到否極泰來,在他人生最低谷之時,忽然被李延慶看中,把他調來京兆,雖然還沒有正式任命官職,但希望已經有了,這幾天他安置歸民格外賣力,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可行方案,得知了歸民的普遍擁戴。

像他提出的互助保團方案,幾乎是皆大歡喜,可謂神來之筆,不僅歸民們有了團隊歸屬感,地方官府也極大減輕了壓力,有利於儘快安置歸民,也有利於他們儘快融入新的生活環境。

大帳內雖然人聲嘈雜,但大帳搭建得十分整齊,帳與帳之間頗有間距,顯得十分有序,這和他們在白銅村的大營相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每座大帳至少有一分地,也就是五六十個平方,一家人住一座大帳也足夠寬敞了。

“這是卑職寫的一份完整安置方案,請經略使過目!”

趙開將一份報告提交給了李延慶,“這是卑職昨晚寫完,本想今天派人送去京兆,沒想到經略使親自到來,正好給經略使過目。”

李延慶接過文卷,又笑問道:“我剛纔見排隊的人似乎不是很多,是不是大家對互助保團還沒有準備好?”

“經略使有所不知,卑職將大營分成六個區,大家輪流登記,昨天開始登記第一區,估計明天能登記完,登記結束後把第一區的百姓遣送出去,然後開始登記第二區,這樣有序遣送,讓接收的地方官府也能從容安置。”

這時,李延慶聽見旁邊一頂大帳內似乎有人在爭吵,便笑道:“我們去湊湊熱鬧!”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不力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月初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後機會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六十四章 緊急出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學來函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門庭第八百五十八章 襲取羅城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陘阻擊 上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南山有約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八百九十一章 剷除內患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七百七十七章 留有後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訊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三百五十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議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難眠之夜
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不力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月初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後機會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六十四章 緊急出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學來函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門庭第八百五十八章 襲取羅城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陘阻擊 上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南山有約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八百九十一章 剷除內患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七百七十七章 留有後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訊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三百五十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議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難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