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

沈溪之前也曾想過爲自己著書立言,只是覺得時機尚不成熟,纔剛中狀元,在學術界還沒到聲名赫赫的地步,沒人會聽他那一套心學理論。

不過如今沈溪面對的只是一羣童生和生員,他作爲新科狀元,是有資格在這羣人面前講述一些理論的。

沈溪把此當作是立言前小範圍的試探,先用這些人來試試反應,看看儒學界對此的態度如何,若牴觸和反對的聲音太大,他便適可而止,若儒學界包容性強,那他可順水推舟提出更多的思想理論。

到時恐怕就不是“陸王心學”,而成爲“陸沈心學”。

沈溪回到家開始把自己所知的心學內容整理一下,他知道心學的形成,是從批判朱子理論中逐漸成型的。

其實在這個時代,已開始有人質疑程朱理學,沈溪在這件事上並不會作爲出林鳥,本着學無止境的態度,他對某些事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就算儒學界也不會對他太過刻薄,他也不用再擔心這會影響到自己的科舉。

沈溪現在寫點兒東西,顧忌比之從前少了很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套理論的形成,決不是一兩本書能夠鑄就,這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需要儒學界逐漸的包容,有更多的人接觸到他的理論,思考他的理論,同時爲人所推崇,纔會有更多的人跟風來學。

程朱理學之所以興盛,並非人人都能理解其中的奧妙,只是因爲社會背景如此,你不學程朱理學無他理論可學。

夜深人靜,沈溪房裡的油燈依然亮着,謝韻兒扶着燭臺走進屋來,臉上帶着一股嫵媚的風情,也是這些天夫妻二人同住屋檐下卻無法相聚,令她心裡多少有些煎熬,即便怕林黛那邊多想,她還是過來夜會情郎。

美人恩重,沈溪自然不會再挑燈夜讀,作爲偉丈夫,必須要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讓妻子幸福的責任。

一直到風平浪靜後,謝韻兒沒有躺下來休息,而是拖着沉重的身子起來穿衣……她不準備在沈溪這裡過夜,免得被林黛發覺。

沈溪側頭看着她,笑道:“你這般來來回回,黛兒應該會知道吧?”

謝韻兒白了沈溪一眼,仍舊沒有回頭的打算:“若妾身半夜過來被她看到,她定會知道發生什麼,不過平日裡妾身偶爾也會過來端茶送水,這般明顯,她或許不會想到……”

沈溪哈哈一笑,道:“原來娘子也會這般自欺欺人。”

謝韻兒回頭給了沈溪一粉拳,不過臉色稍微有些黯然,道:“妾身到京城來有些時日了,本是帶着娘和掌櫃的囑託,來幫你解決棘手之事,未料竟與你安守富貴。此番事了,妾身是時候回汀州去,畢竟藥鋪尚需要人打理……”

沈溪聽謝韻兒的意思,便知道她想走,一來是如謝韻兒所說,她要回去打理藥鋪,但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謝韻兒想躲開林黛,讓沈溪跟林黛有更多時間相處,令小妮子解開心結。

沈溪道:“還是等年後我回鄉省親,一同回去吧。”

謝韻兒看着沈溪,目光中滿是溫情,但卻堅決地搖了搖頭,道:“妾身主意已定,動身就在這幾天內,相公還是別挽留了。妾身離開後,相公要好好對黛兒……其實是我對不起她。”

沈溪想說,你對不起她,我還更對不起她呢,不過感情這種事誰又能勉強呢?

想到林黛,沈溪自然暗自嘆息。

要說林黛與他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可林黛終究還是太過小女孩脾氣,沒有謝韻兒這種事事爲人着想懂得顧全大局的雍容氣度。

相比而言,林黛更似一個任性的小妹妹,而不似一個疼人的嬌妻,林黛需要別人來疼惜,而謝韻兒卻能給予自己理解和愛。

沈溪知道,謝韻兒雖已嫁入沈家門,但其性格獨立,作出的決定很難爲別人推翻,若自己強留她,謝韻兒還是會留下,但這就浪費了玉人要成全他和林黛的一片苦心。

再者,說不一定謝韻兒想早些將皇帝所賜的墨寶送回汀州,何況沈溪自認年後就可以考評期滿回鄉省親,到時候再把謝韻兒接出來便是。

沈溪道:“要走,也等年底吧。”

謝韻兒伸出手指,輕輕在沈溪額頭上一點,俏皮一笑,道:“只怕妾身留在京城久了,忍不住便要與相公相聚,只會讓相公在妾身和黛兒中間不好相處,更何況……若妾身有了孕事,再想走就不怎麼方便了。”

到底是謝韻兒,永遠比別人想得更多更仔細,連懷孕這層因素都想到了。

要說二人圓房有段時日了,之所以謝韻兒一直沒懷孕,主要是二人總是在“偷AA情”,相聚的時候不多,其實更主要的是他這個相公年歲太小,這年歲的相公想讓妻子懷孕,是有一定難度的。

這又涉及到生理問題……

沈溪不再勉強,不過也沒有直接答應下來,只爲能跟謝韻兒再多相處幾天。

要走可以,至少給我多留一點回憶,以免爲夫相思之苦。

……

……

沈溪這邊還在爲謝韻兒要走的事煩心,到了詹事府,卻要爲自己的公事發愁。

這天本來不是沈溪入值東宮進講的日子,但他依然要到詹事府這邊來看看,誰知道一來,就碰上前來找他的謝遷。

謝遷倒不是爲了沈溪帶他兒子和孫女出去玩的事而來,事實上謝遷這兩天根本就沒回家,壓根兒就不知曉自己家裡面的情況。謝遷此番過來,說的是沈溪之前教太子讀書時提到“促織”的事。

事情堪堪過去兩天。

“你膽子夠大的,可是覺得自己小命活的長久了?爲人師表,你就教太子這些東西,莫不是覺得,陛下恩寵你,讓你爲太子講學,就可爲所欲爲?”謝遷滿臉慍色,不過沈溪也察覺出來了,老狐狸不全然是指責他。

因爲他特地問過王華,太子就算當日聽到“促織”的故事後派人抓過蛐蛐,最後卻罷休了。

熊孩子雖然年少,但還是知道分寸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沈溪說的那些亡國皇帝和太子的際遇,把朱厚照給嚇着了,熊孩子居然老老實實地上了一天課。

沈溪道:“謝閣老要罵,只管罵就是,學生還不知以後是否有命聽。”

謝遷苦笑着搖搖頭,很顯然連他自己都倍感無奈。謝遷道:“王學士當日便進宮對陛下奏報此事,陛下初聞時險些要治你的罪,好在老夫爲你好說歹說……陛下跟王學士商量過此事,回頭你不用講四書五經,專門給太子講廿一史。”

沈溪想了想,這是懲罰嗎?

不用講四書五經,在經、史、子、集中,直接讓他來講“廿一史”,這是對他能力的一種肯定啊!

在明朝,官方定的是二十一史。

華夏各代的歷史,宋前爲四史,北宋時增定十三史,共計十七史,到了明朝,又增四史,一共有二十一史。

直到清乾隆時,《明史》定稿後,乾隆又下詔增加《舊唐書》和《永樂大典》中《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

沈溪知道,負責給太子講史的都是老學究,因爲他們對歷史資料的謹慎,不會出現偏差和錯漏,而沈溪這樣新晉的講官沒資格去說,但這次皇帝卻讓他來講史,說明皇帝對他之前講《宋史》的方法極爲讚賞。

“陛下爲何要讓學生講廿一史,學生才疏學淺,恐不能勝任!”沈溪道。

謝遷沒好氣地說:“陛下讓你講,你講就是,想知陛下是何心思,去問陛下,老夫可回答不了你。”

揣摩上意乃是大罪,可這年頭當官的,誰不去想想皇帝的心思如何?

沈溪大概也能理解,弘治皇帝自己便當過太子,自然知道學習過程中的枯燥無味,太子朱厚照才八歲,這麼早就被寄予厚望,可到底愛玩是人之天性,別人講東西他聽不進去,唯獨沈溪講《宋史》,太子聽得入迷,而且聽完之後還深受啓發。

弘治皇帝自然就會想,你這小子有本事啊,既然你這麼會教,那以後講二十一史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不過提醒你一句,再講與太子學業無關之事,老夫也幫不了你。自己好好斟酌吧!”

謝遷最後一句,看起來帶有幾分威脅,倒不如說是帶着慫恿。

最後那句“自己斟酌”,分明是在鼓勵“犯罪”啊!

別人用正途講課太子聽不進去,沈溪另闢蹊徑就可以,這招似乎挺管用,但無論是皇帝還是謝遷,都不能鼓勵講官仿效,這就需要“變相鼓勵”,說是不許你說,但其實意思是可以說,但不能過分。

回頭若真的因爲講課講偏了而令太子荒廢學業,謝遷也能跑來跟他說,我不是讓你不許離題萬里嗎?

反正謝遷這老狐狸裡外都有話說。

沈溪剛送走謝遷,王鏊就來了,看王鏊的臉色不太好看,畢竟王鏊昨日當面訓斥了沈溪一頓。

“王學士有何吩咐?”沈溪恭敬行禮道。

王鏊黑着臉:“昨日讓你隨其他講官進講之事,暫且作罷,陛下安排你講廿一史,逢四往東宮進講,逢九往文華殿後廡,不得有誤。”

沈溪恭聲領命,又問道:“那不知學生隨何人一同進講?”

王鏊這次面子稍微有些掛不住,冷聲道:“就你一人。”說完頭也不回地去了。

沈溪微微苦笑,看來他是得罪這位上司了……只是不知道王鏊是否小肚雞腸之人,回頭以權壓人該怎麼辦?

************

ps:第十二更到!

本章是爲盟主“wingofgod”大大加更的最後一章,但並不是今天爆發的終點,爲了答謝大家的厚愛,稍後天子還會更新一章,謝謝大家的厚愛!

今天到現在爲止,已經有近400張和100人,這是在沒有雙倍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天子除了感激還能說什麼呢?唯有爆發!爆發!爆發!

最後天子吆喝一句:距離衝進榜前15的目標更近了,兄弟姐妹們務必頂起啊!

求訂閱!求!求!求!

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六十八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動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七〇九章 不借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二一七三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
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六十八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動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七〇九章 不借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二一七三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