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

八月十四這天上午,沈溪仍舊在東宮進講,雖然皇帝對太子的考覈在即,但沈溪並未在考前給朱厚照硬行灌輸知識,只是讓朱厚照自己好好溫習,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向他詢問,而自己則坐在案桌後看書。

不得不說,到東宮來教太子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見到許多珍稀古籍,市面難尋,有許多還是絕版書。

沈溪從未想過看完書之後回去再一字不漏地背默出來,然後拿到印刷作坊成批量印製後賺錢,因爲很多書都屬於偏門,科舉時根本用不上……這年頭只要是科舉不涉獵或者是少有涉及,就沒什麼市場,除非是供人消遣娛樂的話本,不然印出來也沒人買。

不管什麼年頭,書籍都是以教科書和豐富精神生活的小說讀本爲主流。

太子下午應試,沈溪只是在擷芳殿駐留一上午,午時剛到他便起身回詹事府,朱厚照送到殿門前,眼巴巴提醒:“先生,你可別忘了,我若是考過就帶我出去玩。”

沈溪點頭應了,心想,先過了考試再說吧。

沈溪很清楚,以朱厚照目前的課業進度,除非弘治皇帝和大臣有意放水,否則通過的機會不大。但凡出題稍深些,朱厚照就要乾瞪眼答不出來。

但作爲一種考試的獎勵,“走出宮門”無疑對朱厚照具有很強的誘惑以及鞭策作用,以前朱厚照考得好,獎勵的那些東西根本就吸引不了這位富有四海的皇儲的興趣。

唯獨這次,考試通過後有機會走出紅牆,見識一下外面的花花世界,這些天朱厚照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增加。

沈溪回到詹事府,剛走進公事房,便看到有人坐在他的位子上翻看他整理好的講案,若是詹事府的同僚,就算是上司王華,在沒得到他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能隨便動他的講案,可這位倒好,沈溪見了不但不敢表現出生氣之色,還得乖乖上前笑臉相待,因爲人家來頭實在太大。

“謝閣老安好。”沈溪恭敬行禮。

這才半天兩人就見了兩回面,對於一個日理萬機的內閣大學士來說,算得上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謝遷擺了擺手,目光仍舊落在講案上,似乎沈溪的講案極爲有趣,讓他竟然連過來要說的事也顧不上,先把眼前一段看完再說。

沈溪只能在旁乾等,半晌後謝遷才把講案扔在桌子上:“看看,你小子教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剛纔還饒有興趣地看着,眼下就開始批評,這變臉比翻書還快哪!沈溪心想:“感情您老不是欣賞我的講案,而是要從中挑刺?”

謝遷沒有起身,就坐在那兒,大刺刺地說道:“你進呈圖紙,我代爲上呈了。”

沈溪有些驚訝,暗忖:“謝老兒辦事可沒有這麼順溜的時候,難道有下文?”果不其然,謝遷接着補充,“不過我沒說是你進呈的……”

好麼,功勞又沒落頭上!

別是您老每天就眼巴巴等着竊占我這小人物的那點兒微末小功吧?您老已是太子太保,能不能分潤點兒稀粥給我們這些“窮苦人”?

不過細細一想想還是算了,只要圖紙能入皇帝的法眼,能夠促使大明朝廷對火炮技術進行革新就行,自己又沒打算等着這份功勞吃飯!念及此,沈溪再次行禮:“陛下可有交待?”

明擺着的事情,弘治皇帝若是對圖紙不滿意,謝遷纔不會把事情攬到他身上。在沈溪眼裡,謝遷臉皮比城牆倒拐還厚,根本就不會因爲竊占了他的功勞而主動過來告歉並道謝。

如今謝遷前來,說明皇帝看到圖紙後產生興趣,但是給謝遷出了個令他無法解決的難題,所以又跑來詹事府求助。

“不知你從哪裡學來的那些雜學,老夫自愧不如。”謝遷沒好氣地道,“起因是這樣,兵部馬尚書奏請陛下,改善軍備……”

謝遷肚量大,自己有哪些不足他都會老老實實承認,等他把朝堂上的事情說出來,沈溪便明白過來……

此事因緣巧合,是偶然也屬必然。

偶然是因爲碰巧遇到馬文升奏請,必然是因爲大明軍備落後,需要改良。沈溪能看到的事,馬文升這樣的老臣同樣能看到。

“……陛下要親自觀摩佛郎機人的火炮,可這種東西,畢竟有些危險,工部的人不敢隨便擺弄,便想讓你跟佛郎機人說說,讓佛郎機人來代爲操炮。”

對大明朝的工匠來說,佛郎機炮已經屬於“高科技”,他們習慣前裝彈藥的火炮,沒見過後裝的,或許是子母炮過於先進,竟然沒人會操作。

不過沈溪仔細想了想又發現不對,工部絕不可能也不至於連個會操作佛朗機炮的人都沒有,分明是推諉……之前工部否定了佛郎機炮的實戰價值,現在弘治皇帝要親自觀看效果,工部的人想法是,如果威力巨大不是打自己臉嗎?最好是沒人會打,黃了最好!

沈溪道:“學生倒是可以跟佛郎機人接洽,只怕屆時佛郎機人會笑話,我堂堂華夏,竟然連個會操作火炮的人都沒有。再者,謝閣老不怕這些佛郎機人於校場操作火炮時,突然將炮口調轉……”

謝遷趕緊阻止沈溪把話說下去,臉色大變下整個人霍然站起,顯然是被沈溪的話給嚇着了。

謝遷琢磨了一下,問道:“那當如何?要不……你小子親自去發炮!?”

沈溪搖頭苦笑。

您老還真會想方設法給人出難題,我這弱不經風的小身板,去操作火炮時萬一炸膛了怎麼辦?

就算沒炸膛,心臟也經受不起如此折騰啊!

沈溪道:“要不這樣吧,謝閣老着人將佛郎機炮送到城外校場,學生會親自教授幾人如何使用,到時候陛下遠觀時,學生自有辦法應對。”

沈溪想的是,我不行,可以教會別人,從車馬幫隨便找幾個弟兄,再把一直留在京城不敢回泉州的張老五叫上,教他們發炮……又沒明確要求他們打得多準,應該不太難。

只要不怕死,就能頂上去!

謝遷皺眉道:“人可靠嗎?”

沈溪知道謝遷是怕他找來的人會對皇帝不利,不由笑道:“謝閣老請儘管放心,佛郎機人的火炮就算威力大一些,射程卻不是很遠,到時候只要讓陛下站在火炮射程之外,再找人盯着發炮便可。有兵士在,發炮之人能玩出什麼花樣?”

謝遷瞪着沈溪,既然如此,你還擔心佛郎機人做什麼?存心玩我呢……當即問道:“距離如果遠了,陛下怎知火炮威力如何?”

沈溪用桌上的筆墨紙硯擺出大致狀況,道:“到時候在遠處設好無數身着韃子衣物的稻草人,可以模仿韃靼人戰馬的高度,再安置些假人,發炮結束之後,不就一目瞭然?”

謝遷沉吟道:“這主意倒是不錯,不過你要記住,是老夫派你去辦此差事,可別貪功把事攬自己身上!”

沈溪心想,果然是老狐狸,功勞你喜歡佔隨你便,我才懶得跟你搶呢。

等沈溪點頭,謝遷道,“時間定在八月十九,刻不容緩,你要及早安排。”

……

……

下午考覈要到申時三刻才舉行,距離開始還有一個多時辰,沈溪正好出去找人,把計劃落實下去。

謝遷給沈溪找來的幫手,是一位從九品的兵部司務,本來事情可以交給工部的人,可謝遷和馬文升對做事推諉的工部不怎麼放心,乾脆找兵部自己人來做,兵部司務本身官職不大,卻可以協調給沈溪找來一些人手,幫沈溪做事。

沈溪要做的,是讓兵部的人幫忙找來五百個草人。

反正士兵平日裡訓練,都是用兵器刺木樁和草人,這東西不用現扎,校場有的是,只是得換上一身破爛的韃子裝束,讓人知道這些草人代表了韃靼人。

兵部司務將協調五軍都督府,調撥人手。

至於安保事宜,就更無需沈溪操心。

沈溪找人把宋小城和張老五叫到東安門外的茶寮,把他的構想一說,宋小城和張老五頓時目瞪口呆。

宋小城道:“大……大人,您沒開玩笑吧?去……去練習打……打AA炮,那個……皇上還會前來觀看?”

“是。”沈溪點頭,“不過發炮會有很大的危險性,不想去只管說。”

宋小城和張老五眼睛都綠了,能見到聖駕,雖然只是遠遠瞧上一眼,可小老百姓一輩子能見次真龍天子,就算死也值得了。

張老五搶先一步,大聲道:“我去!”

宋小城不甘落後,拍着胸脯:“我也去。”

沈溪道:“你們去可以,不過先把身後事交待了……”

宋小城大叫冤枉:“大人,不就是佛郎機火炮嗎?我見佛郎機人打了那麼多發炮,也沒說有啥危險的,不至於我去打一次,就出問題吧?”

“事情有些複雜,沒法跟你們解釋清楚,總之呢,你們現在需要面對的,不是單純操作火炮這麼簡單,稍有意外就會龍顏震怒,下面的人就得掉腦袋。而且說不一定會有人阻撓此事,暗中在火炮上動手腳,導致炸膛……”

沈溪說這話,其實有危言聳聽的成分。他是想告訴宋小城和張老五,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你們要遇到怎樣的困難和危險。

別以爲能見到皇帝,操作火炮後可以建功立業就搶着去做,機遇和風險並存。

宋小城一聽,身體一哆嗦,有了退縮之意……他現在有妻兒老小,在外打打殺殺已經夠危險了,若出點兒什麼事情,妻子和兒子怎麼辦?

至於張老五那邊,則沒什麼顧慮。

因爲張老五的同宗張濂倒臺,而在張濂當泉州知府期間,張老五利用班頭的身份幹了不少狐假虎威的事情,若回泉州的話,擔心會被人清算,他寧可留在京城跟沈溪做事,所以在聽從本人意見後,沈溪已着人去泉州接張老五的妻子和寡母到京城。

可沈溪畢竟沒有開府辦事,總在沈溪手底下吃閒飯也不行,所以張老五想的是,哪怕有那麼丁點兒機會,也一定要把握住,一往無前。

張老五拳頭握緊:“大人對小的有再造之恩,小人就是死,也要回報大人,這次的事情,大人只管交給小的,保管完成!”

“好。”

沈溪拍了拍張老五的肩膀,又看了旁邊默不作聲的宋小城,“事情就這麼定了,張五哥帶幾個人,明天一早跟我去城西校場,至於六哥你……好好打理車馬幫的事情,崇文門碼頭那邊一定給我控制牢咯……”

聽了這話,宋小城臉上多少有些失望。

************

ps:第一更送上!

今天女兒期末考試,天子得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更新不是那麼準時,但全天五更的目標不變,請大家踊躍支持,訂閱、、和一個都不能少哦!

謝謝!

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一九六三章 誰是奸臣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九一六章 女諸葛(第一更,求訂閱)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五章 選人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二〇六一章 離間計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四七章 以詐制惡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六四四章 來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戶紙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
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一九六三章 誰是奸臣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九一六章 女諸葛(第一更,求訂閱)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五章 選人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二〇六一章 離間計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四七章 以詐制惡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六四四章 來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戶紙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