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

因爲屬於臨時的登基儀式,只是向天下昭告朱厚照登臨成爲九五之尊,大明江山已有了主人,因而儀式一切從簡。

丹陛大樂奏響,衆大臣行跪拜禮,新皇登基儀式已宣告進入尾聲。劉健代表文武百官上前向朱厚照行禮,順帶問及先皇喪禮安排。

朱厚照正要回答,旁邊蕭敬使了個眼色。

朱厚照雖然不樂意,但今天是他第一次做皇帝,不敢太過放肆,只能等蕭敬過來指導後,才照葫蘆畫瓢道:“一切交給劉少傅和諸位臣工負責,朕初登大寶,很多事不懂,需諸位臣工悉心輔佐!”

“是,陛下!”

衆大臣再次行禮。

朱厚照看着站在文武大臣最前面的劉健,突然覺得很礙眼,心想:“我以前當太子的時候,就沒少受你的氣,現在當了皇帝還是一個樣,你劉少傅陰魂不散,準備讓我一輩子都活在你的陰影下面,是吧?”

心裡有氣,但不能撒出來,這讓朱厚照很無語,他只能強行按捺住,轉頭看向坐在旁邊的張皇后。

此時張皇后依然啜泣不已,不過朱厚照能察覺到來自母親的期冀,他登基後,張皇后在短時間內地位會更加重要,畢竟現在後宮無主,加之朱厚照尚未成年,很多事不能自行處置,劉健和李東陽等大臣遇到重大事情,定會去請示張皇后。

但在奉天殿這種公開場合,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不會駁新皇面子,任何事情他們都得先請示朱厚照,但私下的場合就難說了。

張皇后如今榮升爲太后,即便在一個後宮不得干政的時代,也擁有很大的權力,很多大臣也會倒向太后的派系,而張氏兄弟便是張皇后天然的幫手,張鶴齡和張延齡的地位隨之凸顯出來。

朱厚照對於弘治皇帝的喪禮,沒多少話語權,只能將父親的後事託付給劉健等人。

包括廟號、諡號、喪禮的具體安排、陵寢修築等等,對此朱厚照作爲新出爐的皇帝,絲毫不懂。

“……陛下,國喪期間,民間當禁舞樂音樂嫁娶之事,朝官守孝三年,哭喪如舊,請陛下恩准!”劉健行禮奏稟。

朱厚照一聽,完全不知該如何回答,要是朝臣真的守孝三年,那意味着三年內朝廷都無法正常運轉。

朱厚照張張嘴,只能無助地看向身邊的蕭敬。

蕭敬走到龍椅旁,對朱厚照又是一番耳提面命。

朱厚照剛想將話複述出來,卻發現自己的腦子完全不夠用,當着這麼多朝臣的面,之前蕭敬說話又很小聲,記住後面的便把前面的忘記了。但他很聰明,對蕭敬道:“蕭公公,便按照朕所說,向朝臣宣佈吧!”

蕭敬先是一怔,剛纔明明是我在說,您老人家說什麼了?但他很快反應過來,暗讚一聲朱厚照應變很快,當即朗聲道:

“傳陛下御旨,朝事爲上,百姓民生也不可荒怠,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民間音樂嫁娶,不得輙離封域各處總督鎮巡三司,各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

劉健代表朝臣,行禮領命:“謹遵陛下御旨!”

衆朝臣皆行禮領命,此番朱厚照登基大典他們基本在下跪和平身中來回反覆,真正能說上話的只有寥寥數人,而以首輔劉健言語最多。

大臣上請爲先皇易服守制三年,而皇帝則特批將月轉化爲日,守孝二十七天便可以常服入朝;不禁止民間婚姻嫁娶,儘量減輕先皇喪禮對民生的影響;各總督藩鎮巡檢司等人馬不得專權擅離職守帶兵離開駐地,以防止有領兵之人謀反作亂;百官哭喪之日皆都以三日爲期限。

總的來說,臣子上奏建議爲先皇大操大辦,而新皇則體現出對臣民的恩德,儘量將喪事從簡。

朱厚照年歲不大,剛當上皇帝,對於很多事不瞭解,儘可能聽清楚蕭敬怎麼說。

蕭敬是三朝老臣,對於宮廷禮數非常熟悉,就連皇帝的喪禮細節安排,也能做到遊刃有餘。

這是個有能力的內監,但因性格懦弱和老好人的心態,以至於無法壓制劉健和李東陽這樣強勢的大臣,導致弘治朝後期內監爲內閣壓制。

劉健再次奏請:“請陛下爲先皇上廟號、諡號!”

朱厚照一怔,關於廟號和諡號是什麼,他倒是明白,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蕭敬再次附耳又說了一句,他才帶着很大的自信大聲道:“再議!”

劉健躬身領命,未再多問及此事。

關於“再議”的決定,算是一種常例,當日只是新皇登基儀式,關於先皇的喪禮可以做出一些安排,至於廟號、諡號和陵寢問題,則可押後,不必急於一時,這也是讓朱厚照有更多時間消化這些事。

眼看快要到二更天了,衆大臣自打進宮便滴水、滴米未進,這時代的人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很少,這個時辰對大臣們來說基本算是熬夜了。

劉健暫時沒什麼事奏稟,在場大臣都希望能早些回去休息,至於哭靈的事情,說是三天,但只是白天過來,晚上只需安排些人守夜便可。劉健奏請:“陛下,先皇靈堂已設,請移步乾清宮守靈,臣等願同往!”

朱厚照見蕭敬又要過來指點,有些心煩,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說道:“劉少傅,您年事已高,在場很多都是老臣,你們的身體纔是最重要的。朕還年輕,爲父皇守靈沒什麼,但你們卻不同,還是先回去休息,等天亮後再來接朕的班吧!”

話粗理不糙,雖然這口吻不像是皇帝,但言語中卻透着對臣子的關心,很多大臣其實不願意留在皇宮守夜,守夜意味着要熬一晚上,爲先皇守靈,睡着了那是對先皇的不敬,熬一宿又沒那精力。

現在皇帝讓他們回去休息,可以說是天大的恩典。

劉健自己就撐不住,所以不再勉強,皇帝主動承擔守夜的任務,他自然考慮先回去休息,但值此關鍵時刻他也不會出宮,而是迴文淵閣暫歇,內閣必然要出人去乾清宮守夜,這個人選劉健早就想好了,正是謝遷。

劉健行禮:“謝陛下恩典!不知陛下還有何訓示?”

“沒什麼了!”

這會兒朱厚照已經完全自由發揮,根本不聽蕭敬說什麼,直接道,“朕現在便去爲父皇守靈,衆位臣工不必跟隨,回家去吧,明日辰時進宮來爲父皇守孝便可。現在天氣依然寒冷,朕不希望你們中誰病倒……蕭公公,安排散朝吧!”

蕭敬哭笑不得,新皇做事激進,完全不聽他的指導,許多事情都是瞎說,原本朝議中還要談太后的事情,最後張皇后還要講話訓勉百官,如今這一切都被省略了,新皇直接宣佈退朝。

但皇帝公開下達的命令蕭敬不能違逆,當即扯起嗓子道:“陛下有旨,退朝,諸位臣工請退!”

衆大臣行禮:“恭送陛下!”

朱厚照站起身來,正要往玉階下走,忽然想到老孃坐在身邊,爲了顯示他是個大孝子,趕緊過去,將張皇后扶起,母子二人一同往乾清宮而去。

……

……

劉健等人則目送張皇后和朱厚照離開,才能退出殿外。

此時衆大臣有的還在抹眼淚,但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卻哭不出來了,畢竟今天已經流了太多的淚,再者以他們的年歲,見慣生死,而且他們之前已輔佐兩代君主,自然不會因皇帝病故而自亂陣腳。

內閣三人往文淵閣而去,劉健對謝遷道:“於喬,你且去乾清宮守靈,我和賓之隨後便到!”

謝遷看了二人一眼,聽這話便知道自己被劉健和李東陽杯葛,人家要回去商議事情,根本不考慮他的看法如何。

謝遷沒有去爭,道:“那我先去乾清宮!”

多餘的話一句沒有,謝遷折道往乾清宮而去,尚未進乾清門,便再次見到朱厚照,此時朱厚照已將張皇后送入乾清宮,他不急着到大殿守夜,一個人在乾清門看宮人設置案桌、棉墊等,這裡將是來日大多數朝臣哭靈之所。

“殿……陛下?”

謝遷見到朱厚照,嚇了一大跳,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朱厚照。

朱厚照掃了謝遷一眼,道:“原來是謝先生,怎麼,您沒到文淵閣商量事情?”

謝遷心想,連一個小孩子都知道我應該去文淵閣與會,但可惜另外兩名閣臣不給我面子,讓我來守靈,當下道:“回陛下,老臣怕乾清宮無人守夜,特地前來……”

“哦!”

朱厚照點點頭,有些失落,“那一起走走吧,本來朕想出來清靜一下……朕心情實在很糟糕,父皇病故,感覺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朝事朕又沒經驗,感覺很無力……這個皇帝當得實在沒什麼勁!”

謝遷差點兒被口水給嗆着,心想:“你這熊孩子在想些什麼?當皇帝的目的是爲了好玩麼?”

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五章 選人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二〇六八章 故人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門(求月票)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五九二章 戶部可是苦衙門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四更)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
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五章 選人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二〇六八章 故人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門(求月票)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五九二章 戶部可是苦衙門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四更)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