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

宣府。

八月初二,戰事仍舊沒有結果,這讓監軍太監劉瑾異常着急。

接連幾天,劉瑾都讓人問詢王守仁出兵進度,但得到的都是模棱兩可的答案,劉瑾實在沒轍,這天晚上只能親自到王守仁的中軍大帳催促……平時他可不敢隨意進出王守仁所在的軍營,怕沈溪跟王守仁暗中相通,找個機會把他給陰謀陷害了。

王守仁中軍大營位於宣府城偏北的位置,距離北城門更近一些,這裡本是宣府糧倉和軍械庫所在,王守仁在這裡安營紮寨,也有看守這些重要戰略物資的意思。

宣府在大明地位極爲特殊,這裡並不緊靠外長城,但卻是宣大乃至三邊主要後勤物資保障基地。宣府後方便是居庸關,屬於內長城最重要的城塞,守住宣府,就等於保證京城咽喉要地不被韃靼卡住。

劉瑾帶着侍衛匆忙而至。

如今王守仁手頭的權力仍舊被孫秀成等人挾制,麾下兵馬僅爲三千,這也是他在宣府城能夠控制的全部人馬,甚至比胡璉這個後派來的統兵大將手頭的兵力都要少,這與王守仁宣府最高軍事長官的身份嚴重不符。

劉瑾徑直前往中軍大帳,這會兒王守仁正在整理宣府周邊戰報,便聽傳報說劉瑾闖進大營來了。

“他來我這裡做什麼?”王守仁有些擔心,因爲劉瑾的存在已影響到宣府整體局勢安穩。

王守仁只能放下手頭的事情,起身迎接,結果還沒等他出帳簾,劉瑾已急匆匆進來,二人險些撞了個滿懷。

劉瑾摸着被撞得隱隱發痛的額頭,心生怒火,看向王守仁,冷言冷語道:“王大人,您可真是貴人,陛下讓你來剿滅狄夷,你躲在宣府城內一個月都未曾出兵,你可是想讓咱家到陛下面前參劾你?”

當着幕僚和衆多武將的面,劉瑾的態度絲毫也不客氣,王守仁面色有些難看:“宣府兵馬,全在宣大總督控制下,本官無權調動邊軍,若劉公公想及早將這場戰事完結,最好請宣大總督聽從號令……”

劉瑾對孫秀成非常信任,王守仁當着他的面說孫秀成的壞話,他一個字都不信,當即怒喝:

“按照王大人的意思,宣大總制不肯聽從號令?呵呵,這可真是天大的笑話,宣府周邊人馬早就調動起來,否則你的營前兵從何而來?你莫不是想說,兵馬都是你自己憑空變出來的?”

王守仁見劉瑾如此蠻橫的態度,便知道彼此矛盾幾乎不可調和。

這個閹人做事武斷,也許是在朝位高權重撒野慣了,到了宣府這裡也愛耍威風,不過只是個監軍太監,卻處處當自己是主帥,可惜沒多少見地,只知道在那兒吠叫,給大局添亂。

王守仁皺眉:“劉公公還是找宣府地方軍將,把情況調查清楚再說……陛下早就下了會戰命令,甚至後續兵部調遣來的兵馬,如今已到張家口堡,唯獨宣府這邊人馬不聽從號令,軍中甚至有傳言,宣大總督可能會帶人歸降狄夷……因虛報戰功,陛下未問責,若此戰結束,地方軍將和官員怕被牽連,是以生出異心。”

劉瑾咬牙切齒:“陣前擾亂軍心,你王伯安分明是找死……若這話傳到陛下耳中,你以爲自己能保住性命?”

劉瑾眼中,王守仁的確不值一提。

別說王守仁只是以兵部郎中之身調宣府,單說他劉瑾在朝中的地位,那是呼風喚雨,就連六部尚書和侍郎,也是想打就打,甚至五品往下的官員被下獄致死,事情都會不了了之。

王守仁道:“本官只是據實以陳,若劉公公不信的話,可以將宣大總制孫秀成叫來對質!”

“叫就叫!咱家就想看看把人叫來,你還有什麼話可說!來人哪,去將孫軍門叫來!”劉瑾當即下令。

王守仁周圍軍將沒一人聽從劉瑾的號令,只有劉瑾自己帶來的人,恭敬行禮後快步而去。劉瑾讓人搬來椅子,坐在那兒生悶氣。

王守仁跟着坐下,目光落在面前的案宗上,心裡卻在想:“之前父親來信,讓我一定要儘快出兵,果斷尋找戰機,這次劉瑾前來,倒是個不錯的機會……或許可以利用劉瑾逼迫孫秀成出兵!”

過了小半個時辰,劉瑾的手下終於回來,那人神色惴惴不安。

劉瑾問道:“孫軍門人呢?”

那人回稟:“公公,我們到了總督衙門,得知孫軍門於昨日傍晚時分離開宣府,往大同府方向去了,至今尚未歸來!”

“什麼?”

劉瑾霍然站起,呆滯地站在那兒,半晌沒回過神來。

孫秀成離開宣府。

提前沒有任何徵兆,而且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一整天,主帥王守仁和監軍劉瑾都不知情。

要不是劉瑾派人去傳喚孫秀成到營中問事,兩人恐怕會一直蒙在鼓中。

劉瑾站在那兒,一時間沒回過神來,呢喃道:“姓孫的離開宣府意欲何爲?難道有什麼緊急軍情?”

王守仁苦笑道:“近來宣府周邊一直有韃靼遊騎騷擾,甚至有部分韃靼兵馬通過外長城未修復的城塞,由小道翻山越嶺進至宣府周邊集結的跡象……恐怕孫秀成等人暗中跟蒙古人勾連,出城是爲引外夷南下吧?”

劉瑾瞪着王守仁:“你最好別學沈之厚,老是危言聳聽!”

“在下是否危言聳聽,劉公公很快便會知曉,如今戰事着緊,孫秀成突然離開,劉公公覺得這其中並無陰謀?”王守仁道。

劉瑾怒不可遏:“夠了!咱家不想聽你多說……咱家這就去總督府一趟,一定要問個清楚!”或許是自己也感覺到危機重重,劉瑾顧不上再跟去王守仁說什麼,匆忙帶着人離開大營,往總督府而去。

到了總督府,劉瑾仍舊不經傳報,便徑直闖進總督府正堂。

此時總督府內一片寧靜,不但孫秀成離城而去,就連他身邊那些親近的幕僚也都離開,只剩下幾名不起眼的書吏在忙碌。

劉瑾叫人把所有書吏召集起來,大聲喝問:“孫軍門去了何處,沒人知曉嗎?”

一名四十多歲的書吏出列稟告:“回劉公公話,孫大人昨晚帶着幾名親近將領,調撥三百親兵離開宣府城,走時神色不安,一再警告事關機密不得聲張……至於人去了何處,沒人知曉!”

劉瑾犯起了嘀咕:“哎呀不好,難道孫秀成因虛報戰功之事,怕戰後被陛下追責,於是棄城逃走?”

劉瑾正心神不寧,書吏進來通稟:“王帥帶人來了。”

劉瑾看向總督府大門方向,但見王守仁帶人衝了進來,熊熊的火把將總督府正院照得透亮,顯然王守仁是緊急趕來接管宣大總督的權力。

“你來作何?”

劉瑾走出正堂,站在門口以嚴厲的口吻問道。

王守仁走上前,微微一笑:“劉公公這不是明知故問?孫秀成帶着幕僚和親信將領離開,城中兵馬如今屬於無主狀態,難道本官要坐視不理?陛下可是派本官節制宣府、大同一線所有軍隊!”

劉瑾感覺一陣晦氣,沒想到自己信任有加的孫秀成竟然棄城而逃,搞不好戰後自己就會受到牽連。但轉念一想,或許這並不是壞事,讓王守仁掌權,至少不會跟孫秀成一樣當縮頭烏龜。

恰在此時,有傳令兵進來通稟:“報……城北發現大批韃靼兵馬……”

在場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劉瑾看着王守仁,問道:“現在沒人掣肘,你總該出兵了吧?”

王守仁沒有回答,而是徑直進入總督衙門正堂,一擡手:“將宣府城內主要將領和官員召集到此處,本官要召開戰前動員會議。”

在場書吏和總督衙門屬官全都看向劉瑾,畢竟誰都知道劉瑾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屬於天子近臣,一旦回朝就站在權力中央,這會兒王守仁的話根本就沒有劉瑾好使。

劉瑾甩甩手:“既然王軍門這麼說了,你們還不快去?”

總督府內頓時忙碌起來,許多人分頭出去傳報,將宣府主要領兵將領和文官都召集起來,大戰一觸即發。

……

……

宣府在孫秀成逃走後,終於要與韃靼人作戰了。

王守仁在總督府內發號施令,將城內駐守的上萬兵馬,還有六千多預備兵馬調動起來,加強城門防守,防止韃靼兵馬趁着城內不穩發起攻城。

邊軍將士在聽聞總督孫秀成棄城逃跑後,軍心不穩,但王守仁的能力毋庸置疑,隨着一道道軍令下達,將士們迅速明白過來,城中就算少了孫秀成和一些主要將領,依然能照常運作。

王守仁可是皇帝派來的欽差,地位和能力比孫秀成更高,這一戰由王守仁指揮,出不了問題。

將士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連夜加強城防,王守仁又派出大批斥候,探查韃靼兵馬動向。

安排好一切,王守仁方如釋重負,他站在帥案前,整個人都虛脫了。

劉瑾臉上帶着古怪的笑容,摸着白淨的下巴,頷首道:“伯安,你能力還是不錯的,咱家沒看錯人。”

王守仁擡頭打量劉瑾,道:“劉公公現在肯相信孫秀成等人畏罪潛逃了?”

劉瑾一張老臉漲得通紅,強自笑着說道:“咱家有說過不信嗎?伯安,你放心,咱家會爲你在陛下面前說話,就算你接管宣大一線兵權,陛下也對你絕對放心……再說了,朝中不是還有兵部沈尚書爲你撐腰麼?”

王守仁終於見識到劉瑾的反覆無常,略一思忖才醒悟過來,如今劉瑾羽翼盡去,困守孤城,又不懂打仗,還想立下戰功回朝官復原職,只有倚重他才行。

“時候不早,劉公公先回去休息吧!”王守仁不動聲色。

劉瑾笑呵呵道:“軍情緊急,咱家豈能說走就走?咱家要留下來跟伯安你探討一下軍情,你以爲咱家對行伍之事絲毫不明?你這可就小瞧咱家了,當初咱家跟隨沈尚書南征北戰,有不少實戰經驗……”

王守仁心想:“你這樣昏聵無能還自以爲是的監軍太監,沒在沈之厚跟前拖後腿就算好了,誰會相信你的鬼話?”當下道:“城內軍事部屬均已完成,只要我們自身不出變亂,即便韃靼人殺到城下,也無從攻城,本官有信心能堅守城塞……”

劉瑾語重心長地勸告:“伯安,此番陛下可是派我們來獲取軍功,你光堅守,如何能贏得一場輝煌大捷?伯安,你要知道,想要回朝得陛下賞識,甚至被陛下器重,一定要在這場大戰中好好表現……”

劉瑾就好像一個四處招搖撞騙的道士,口燦蓮花,向王守仁講訴自己的理由,但說白了不過是利用王守仁幫自己獲得戰功。

王守仁不爲所動,顯得異常謹慎,搖頭道:“對韃靼一戰,應立足於防守,如今宣府遭遇韃靼騎兵襲擾,全在於孫秀成跟狄夷勾結……本官將上書陛下,對此人進行通緝,防止宣大之地城塞被他蠱惑,大開城門……”

劉瑾一陣心驚肉跳,連忙道:“你要上書,咱家幫你,但不是現在這個時候,等打完這場仗再說,你放心,只要咱家在位一天,必會讓你風光無限……不但你自己前程似錦,連你父親,也可入閣,成爲當朝閣老,父子共事豈不美哉?”

……

……

宣府形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雲柳的情報系統在這一戰中發揮很大作用。

韃靼人在大明境內一舉一動,都被斥候緊盯,甚至草原上,也有斥候行動的蹤跡,韃靼人近乎無所遁形。

雖然這套情報體系不是由王守仁掌控,但他卻是直接得益者,在宣府發生劇變的情況下,王守仁仍舊能做到對宣府周邊戰情的全面掌控,這讓戰事的主動權一直牢牢掌控在大明這邊。

身在京城的沈溪,也在密切關注戰事的進展。

沈溪確定孫秀成叛變後,基本可以斷定,這場耗時四個月左右的戰事,將會在未來半個月內塵埃落定。

“終於,這場仗要打完了。”

沈溪疲乏不堪,在這四個月中,從兵部制定作戰計劃,到前方將士取得一場小勝,然後宣大地方虛報戰功,再由劉瑾呈奏,然後他充分利用劉瑾的失誤將之驅逐之宣府……

經歷一系列事情後,終於迎來最終的決戰。

戰事尚未結束,沈溪已能預料最後的結果,這其實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韃靼人絕對不會跟體量巨大且準備充分的大明軍隊死磕到底,結果必然是以韃靼兵馬折損後的撤兵而告終。

八月初三,沈溪一直留在兵部衙門等待宣府戰報傳來。可等了一天,到晚上仍舊沒什麼任何消息,沈溪知道,即便有什麼戰報也不會在後半夜到來,只能收拾心情準備回去休息,但不知去何處合適,最終選擇去惠娘處。

到了惠娘那兒,已經過了三更天,惠娘和李衿均已睡下,聞聽沈溪到來,立即起來招呼。

沈溪看着惠娘和李衿憔悴的玉容,有些愧疚:“今晚本不應打攪,但有些煩心事,不想回府,便過來落榻。”

惠娘略一思索,問道:“宣府那場仗有結果了嗎?”

沈溪點了點頭,道:“快有結果了,我這些日子都在等消息,還要應付朝中事,實在太累,或許此番事了,應向朝廷提請休沐一段時間,讓心境平復下來,才能更好面對未來的朝事……”

惠娘頗有感觸:“老爺年紀輕輕便心生退意,怕是不利於今後在朝爲官。”

二人說話時,李衿在旁邊捂嘴打哈欠。

惠娘側頭冷冷地瞥了一眼,似乎怪自家妹妹失態。

沈溪手一擡,安慰道:“衿兒,累了就回房睡吧,我跟你姐姐說幾句話,稍後我們也會休息。”

李衿眨了眨眼,道:“奴家不困……”

惠娘沒好氣地喝斥:“老爺讓你去休息,你遵命行事便可,多說作何?”

李衿心思慧黠,覺得沈溪可能要跟惠娘說一些貼己話,自己暫避一下也好,當即起身:“那奴家先行告退,老爺和姐姐早些休息。”

“嗯。”

沈溪點了點頭,目送李衿離開,等背影在門口消失不見,這才伸出手,將惠娘攬入懷中。

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一〇九四章 主帥第二三八一章 回頭的倔驢第二五七九章 洗牌正當時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二五一章 你領兵,我善後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五章 選人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二一九章 回師居庸關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
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一〇九四章 主帥第二三八一章 回頭的倔驢第二五七九章 洗牌正當時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二五一章 你領兵,我善後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五章 選人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二一九章 回師居庸關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