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

京營前來護送的將士,以宋書爲首,個個貪生怕死,反倒是兵部吏員聽到沈溪要走,二話沒說就開始收拾行裝。

前半段路程要運送二十門炮以及配套的炮彈,後半段只需要運輸十門,已經輕省不少,可對於京營官兵來說,走出城池保護就有可能面臨死亡威脅,他們吹牛時一個個顯得大義凜然,但真上了戰場,一個比一個膽怯。

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宋書並不是從底層爬起來的將官,而是廕庇得來的官,這種官做表面文章一個頂倆,對於如何利用權謀和關係去升遷頗有研究,可用在戰場上就不頂用了。

但偏偏,大明朝軍人多半都跟宋書一樣,祖上傳下來的職業,相當於後世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頂班”,幾乎算得上是鐵飯碗,跟誰過不去別跟自己的小命過不去。

“再不走,本官回京後必上奏陛下,說你等貽誤戰機,到時候不用本官處置,朝廷自會嚴加懲處。”

沈溪知道,劉大夏就算引兵出擊,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戰果,畢竟草原上地廣人稀,很難捕捉到韃靼人的主力,最多是振奮一下軍心。手下將士貪生怕死,來一個劉大夏就能迅速扭轉大明軍隊萎靡不振的士氣和戰鬥力?

這根本就不現實!

這要是走慢了,劉大夏出師不利撤了回來,沈溪覺得自己很有可能會被劉大夏留下來,協助參謀軍務……好端端的翰林官不當,跑到邊疆來喝北風吃黃沙,那是腦子被驢踢了的表現。

可有些事卻不好對宋書等人解釋,難道要告訴他們,如今劉大夏已經帶兵出擊,而且很快就要無功而返?

軍機不可泄露,更不能未戰言敗,打擊軍隊的士氣。

等宋書跟手底下的官兵一商量,本來只有三百多人,結果以疾病爲藉口告假的便有二百多,簡直把大明將士的臉面都丟光了。

沈溪怒不可遏:“稱病的可以,一人五十軍棍,便可以留在大同府養病,三年內不用回京!”

宋書驚訝地道:“沈大人可沒這等權力!”

“有沒有權力,你說了不算,陛下說了纔算,莫非你等敢鬧軍變不成?”沈溪橫眉怒對,親手把軍棍拿了過來。

宋書手下那羣京營官兵,不敢出城,卻個個自恃彼此不屬於同一個系統,跟沈溪硬抗到底,有一個老兵油子正要上來跟沈溪理論,沈溪已抄起軍棍朝那人身上招呼過去。可惜沈溪終究是個文弱的少年書生,並未打實。

“哎呦!沈大人打人啦……”

這些老兵油子撒瘋耍渾一個頂倆,棍子只是稍微接觸身體,身上連個紅印都沒留下,此人就順勢躺下,開始跟沈溪撒潑耍賴,在地上滾來滾去,嘴裡“哎喲”聲吆喝個不停。

此時別的官兵都圍攏過來,要爲那被打的士兵撐腰,滿臉兇戾之色。張老五等人見狀,趕緊攔在沈溪身前,怒喝道:“幹什麼,你們敢以下犯上打欽差?”

“什麼欽差,就是兵部派出來公幹的!”有兵痞子嚷嚷。

此時宋書和幾個百戶都站在一旁看熱鬧……你小子不是有本事嗎,那你自己鼓動這些人跟你上戰場啊!

只要我們不出城,看你怎麼完成送炮任務。

沈溪怒道:“你們想留,只管留下,本官一個都不帶,準備好馬車,咱們這就出發!”

沈溪對這些官兵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帶上人出發,宋書臉上帶着嘲諷的笑容,嘀咕道:“讓你瞎嘚瑟,現在還不是得自己上路?”

“可是……大人,的確是朝廷派我們來護送的,我們不出城,回頭他……會不會跟朝廷告我等一狀?”旁邊一名百戶倒沒宋書這麼自信,趕緊請示。

“他敢,也不想想是什麼身份,不過是個從五品的小官……”

宋書冷笑不已,他就差沒說,這小子投靠了張鶴齡,他要是敢胡亂說話,張鶴齡豈會放過他?

另一名百戶提醒:“可大人,他同時還是日講官,侍講東宮,隨時可以見皇上的面……”

這下宋書臉色終於稍微變了一下,但他仍舊篤定不已:“沒事,沒我們他出不了城!”

可終歸宋書還是失望了,沈溪就算沒宋書這三百多將士護送,照樣要去完成送炮任務。明擺着的事情,遇上韃靼人,以他手底下這些貪生怕死的京營士兵的脾性,多少都是白搭,目前韃靼人暫時撤去,只要能打一個劉大夏率軍出擊的時間差,就算沒人護送,也能平安把火炮送到。

沈溪手下到底有幾十名兵部派來的吏員,其中大多數都跟張老五一樣準備留在邊關繼續教導官兵操作火炮。

等沈溪帶人到了大同府城城門口,宋書這邊有些惱火,這小子是不知死字怎麼寫吧?

“大人,您有侯爺爲您撐腰,我們可沒有,要是沈大人回到朝廷告我等一狀,哪怕最輕的責罰我們也要被髮配到邊境充當苦役……要不,您老留下就好?”

宋書沒有動搖,但是他手底下的三個百戶卻扛不住了,宋書平日在人前誇耀他有多麼強的後臺,可他們只是京營的世襲百戶,這鐵打的飯碗,要是因爲這次任務給坑沒了,家裡老老小小也不會輕饒他們。

宋書頓時感覺自己沒臺階下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若他成爲孤家寡人,回到京城他也不好對張鶴齡和朝廷交待。此時他想的是,朝廷那邊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壽寧侯對自己失望。

連沈溪那小子都制服不了,壽寧侯不活剝了我纔怪!

想到這裡,宋書自己氣餒了,趕緊向沈溪的車隊追了上去,帶着三百多京營弟兄,繼續幫助沈溪押送火炮前往延綏。

……

……

此時北關一線,已經烽火處處。

隨着韃靼人再次犯邊,劉大夏以暫代鎮守三邊總督的身份,親率兵馬六萬,出擊迎戰韃靼人。

說是六萬,其實滿打滿算能調動的三邊人馬不到兩萬,各處又以各種理由推諉拖延,真正隨劉大夏出征的兵馬,只有一萬三千不到,還兵分三路,從延綏榆林衛出發,浩浩蕩蕩出長城向草原進發。

擔任後勤運糧官的便是戶部侍郎高明城。

且說高明城護送錢糧從京城出發,足足用了十天時間才抵達宣府,在這期間,他已經悄悄把一部分錢糧運走。

在宣府逗留了兩天時間,高明城繼續上路,結果沒到大同劉大夏的軍令已經送達,命令他不得將糧食用於綏撫沿途邊鎮,全部充作前線作戰之用,即日起快馬加鞭,一顆糧食不少地運送到延綏。

高明城哭笑不得,我這頭貪得正歡,你讓我把所有糧食都運過去,分明是要我命啊!不過高明城卻沒轍,劉大夏給他下達的是死命令,同時送達的還有弘治皇帝的聖旨,讓他一切聽從劉大夏命令,高明城不得不遵命而爲,只得臨時調集錢糧,雖然連京城起運時的一半都不到,由長城內線,經威遠衛、平虜衛至保德州過黃河,然後再由鎮羌所、柏林堡到榆林衛,儘早將糧食送到。

入冬後發起越境劫掠的部族依然以火篩部牽頭,這次動用的兵馬雖不及五萬,卻也有兩三萬,各路兵馬傾巢而動,結果在河曲地區發現高明城的運糧隊。

高明城手底下的運糧部隊其實不少,足有三千兵馬,同樣是京營的老兵油子,這些人跟宋書那羣官兵最大的共性便是貪生怕死,平日個個好勇鬥狠,但遇上了韃靼人的騎兵,想要奮力一戰實在是難爲他們了。

北關相繼告急,從宣府、大同一直到三邊,到處都有警訊傳來,在這種情況下,劉大夏親率號稱六萬但其實只有一萬多的兵馬,在沒有後勤補給,甚至糧草十分匱乏的情況下深入草原。

劉大夏出擊之初,的確收穫一些戰果。

韃靼人沒料到大明居然會有兵馬往草原進發,他們到中原劫掠,一般都是以小部族的騎兵隊伍爲主,補給不會很多,一人兩馬,跟遼人侵犯大宋時的“打草谷”差不多,屬於以戰養戰。

劉大夏的兵馬,首先遭遇的便是這些小股韃靼部族的武裝力量,劉大夏手裡的牌再怎麼爛,一萬多兵馬打幾十、幾百的韃靼騎兵,沒法全殲,擊退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接連幾天下來,斬獲頗豐,各路兵馬報上來的戰果,據說已擊殺韃靼士兵三百多人。

至於其中有多少是殺良冒功,不得而知,但劉大夏對此卻很滿意。

劉大夏給自己制定的目標,能帶回一千顆首級,回到朝廷便能對弘治皇帝交差,軍心士氣也能得到振奮。

現在才幾天時間就達成三分之一的目標,相信用不了半個月就能功成身退。

而此時,高明城的糧草不見蹤影,讓劉大夏十分惱怒,大軍已經出發,糧草卻遲遲未到,大明將士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可不能以戰養戰,因爲沒得搶也沒得養。

至於火篩部主力,劉大夏並未遭遇,他料想韃靼人應該對這次大明軍隊主動出擊準備不足,必須要趁着韃靼人聚攏起強大的反擊力量前,完成既定目標,撤回延綏。

劉大夏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盤,而火篩這邊也有打算。

火篩對於大明朝有多少兵馬進草原不感興趣,草原那麼大,你愛搶隨便搶。火篩只知道,有個不開眼的傢伙,率領部隊沿着長城內線運送錢糧,只要搶回來,部族人過冬的棉襖有了,糧食有了,銀子有了……什麼都有了。

火篩親率三千精騎,長途跋涉六百多裡,直接在黃河東岸的河曲地區,將高明城的運糧隊伍阻截。

結果可想而知,高明城死於亂軍中,副使王守仁和一衆京營將校,指揮殘軍,且打且退,先期退到偏頭關所,在韃靼人合圍之前,繼續後撤,在平虜衛和井坪所將士接應下,後期又有威遠衛和雲川衛協助,撤到大同才轉危爲安。

大同府告急。

而此時,沈溪已經從大同府運送火炮前往延綏,出發已有三日。

若沈溪延後三天出發,就能跟王守仁在大同府城匯合了。

沈溪對劉大夏率軍出擊充滿自信,萬萬沒料到危機居然是從身後而來。

第一七二一章 報復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二一二七章 毒酒?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一〇九三章 狹路相逢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八五章 鬥氣小蘿莉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四四九章 心病(第二更)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
第一七二一章 報復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二一二七章 毒酒?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一〇九三章 狹路相逢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八五章 鬥氣小蘿莉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四四九章 心病(第二更)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