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

有些事,嘴上說得冠冕堂皇,但實際操作則是另一回事。

沈溪是答應了謝遷,但內心卻頗不以爲然。

文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聲,將其當作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但沈溪卻沒有這種文人的迂腐。

雖然他也很注意維護自己的好名聲,但跟切身利益相比,名聲就屬於“身外之物”,看不見摸不着,得以一個唯物主義者的心態看待歷史和當下發生的事情,當然這不代表他爲了鬥倒劉瑾可以不顧一切。

送走謝遷,沈溪心裡有些不爽,謝遷的頑固讓他感到自己在朝中推行基本國策阻力巨大。

但有一點他很安心,那就是朱厚照對他的信任。有了皇帝的支持,自己做事更有底氣了……這已經是朱厚照掌權的時代,甚至劉瑾也是朱厚照一手捧起來的,輕易就可以將之從天上打落凡間,這正是閹黨專權比權臣當政更好控制的原因。

閹黨再怎麼鬧騰,都是皇帝賜予的權力,沒有宦官最後能逆襲當上皇帝,歷史上改朝換代多以權臣噬主和農民戰爭爲主要方式,外寇入主中原始終是少數,其中又以權臣改朝換代爲華夏曆史主流,春秋、戰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屢見不鮮。

沈溪心道:“若非劉瑾損害我的利益,我倒是可以容忍他在朝中多掌權幾年,不會跟他爭一時長短,等他自然倒臺便可。但既然你劉瑾先惹到我頭上,那就別怪我跟你唱對臺戲,如此一來,你能否跟歷史上一樣掌權三年多,就要看你過不過得了我這一關了。”

就在沈溪思考問題時,謝韻兒走出來打量一圈,問道:“相公,閣老已經離府了?君兒妹妹還想出來送些東西讓老人家捎過去呢。”

沈溪笑了笑,道:“不必,閣老這次前來所說並非私事,無法強留。讓君兒放心,謝府那邊沒什麼事情,這次我回來後,沈、謝兩家關係只會更好,而且我能保證兩家都不會出什麼問題。”

謝韻兒點頭:“相公,您這次回來,已經做到了兵部尚書,相信沒有誰敢得罪我們沈家。不過……”說到這裡,她再次四處看了看,確定沒人後小聲問道,“您到底爲何要燒自家的家宅呢?”

有些事,謝韻兒不得到明確的答案,始終有所牽掛。

因爲沈溪此舉太過匪夷所思,她想起那場火就一陣後怕。

沈溪道:“這次我回朝,最大的對手便是朝中宦官劉瑾,劉瑾如今是司禮監掌印,廣結黨羽,權勢滔天,我若不先擺他一道,根本沒機會與之抗衡。我回朝前,京師有很多傳聞,說我已投靠閹黨,之前那把火,不僅粉碎了謠言,還奠定我跟他分庭抗禮的基調,一舉扭轉頹勢……”

“啊!?”謝韻兒沒料到朝中形勢如此錯綜複雜,畢竟只是婦道人家,對朝事不是很瞭解,聽起來感覺驚心動魄,一時驚呼出聲。

沈溪手搭在謝韻兒肩膀上,安慰道:“你別太擔心,無論朝中格局如何變化,對我來說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家裡可安保無恙……這件事你就此丟開吧,不要再胡思亂想了。”

謝韻兒行禮:“是,相公。”

隨後,沈溪進到內宅,見過家中妻兒,尤其是幾個闊別一年多的萌妹子,自然要多多安撫好生親近一下,只是因爲他稍後還要回兵部衙門,只能先跟家裡人吃頓飯,聽幾個妹子傾述下別後衷腸,稍解相思之苦,等晚上再帶謝韻兒去謝府老宅向沈明鈞夫婦請安。

這時代,孝道是文官立身之本,雖然沈溪對於沈明鈞夫婦感情不像一般人那麼深厚,但必要的禮數還是要盡到,以免落人口實。

就算沈溪只在家中停留一個多時辰,依然有一堆人聞訊趕來恭賀,比如同榜進士,他在翰林院、詹事府的同仁,以及閩粵、湖廣、江西籍的朝官,主要是沈溪現在已官至兵部尚書,深得皇帝寵信,在朝中獨樹一幟,自然有人前來歸附。

沈溪在後院得到消息,說是前院那邊大批人過來送禮,這些人送來的禮物都很豐厚,有的是爲祝賀他升官,有的則是慶賀他自西北平安歸來……

總之什麼理由都有,一時間沈溪大有自己如今已經是朝中僅次於劉瑾的權臣的感覺。

沈溪嘆道:“真是彼一時此一時也,以前回京,少有人上門問候,沒想到這次回來,有如此多人巴結和攀附。”

謝韻兒道:“相公加官進爵,這是大好事,這世間誰做了高官,不被人高看一眼?相公若不想收禮,只管讓人退回去便是。”

沈溪搖頭:“你不知,昨日面聖時陛下差遣我做一件大事,在這件事完成前,我跟閹黨的鬥爭會持續下去,朝中一些人在不確定我跟劉瑾誰得勝的情況下,暗中送禮,那是一種策略,僅僅只是一點禮物就能換得對將來的保障,換作是我也會這麼做。”

謝恆奴問道:“那到底收不收下呢?”

沈溪看着謝恆奴,還有謝恆奴懷中抱着的女兒沈婷,微微一笑:“該收還是要收,從今天開始,我不能再表現得像之前那樣瞻前顧後,我必須要以一個權臣的姿態直面劉瑾,否則別人以爲我這個兵部尚書好欺負!”

謝恆奴吐吐舌頭,聽過便罷,謝韻兒卻有些擔心:“收禮後,相公不怕被朝中之人非議?”

沈溪笑道:“他們愛非議就非議吧,這次我不但要收禮,還要高調收,收下禮物後我還不會歸公,就擺在顯眼的地方,誰彈劾我,我便對付誰,只有這樣,朝中之人才知道我不好惹。”

見到身邊女眷都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自己,沈溪解釋,“或許你們對此不太理解,我能跟你們說的就是我現在面對的敵人空前強大,我只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纔有機會獲勝……朝中對我非議太多,我只有先招一批人在身邊搖旗吶喊,才能跟劉瑾鬥下去。”

謝韻兒笑了笑,道:“相公不必解釋,說了我們婦道人家也不懂,相公要怎麼做,妾身和妹妹們支持便是。”

……

……

當天下午,家中還在收禮時,沈溪到了兵部衙門。

此時兵部兩位侍郎,左侍郎熊繡因被劉瑾午門廷杖,現在留在家中養傷,沈溪看來,熊繡身體上的創傷容易痊癒,但心理上的打擊卻難以癒合,基本上難以回朝履職了。

兵部右侍郎原本爲從延綏巡撫任上回朝的文貴,但文貴回京途中感染風寒,沉痾不起,還鄉養病,由南京兵部左侍郎何鑑轉遷。

何鑑乃成化五年進士,初授宜興知縣,後入都察院擔任御史,成化末弘治初歷任河南知府、山東左參政和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巡撫江南,兼理杭、嘉、湖三府稅糧,復巡撫山東,後遷南京兵部右侍郎,今年六十四歲,比謝遷還年長。

雖然這樣的老臣耿直而講原則,但讓他給沈溪這樣的毛頭小子當副手,是個人都會覺得冤屈,何鑑也不例外。

沈溪昨夜在兵部歇宿,只是見到王守仁,其餘郎中、主事基本未見。

這次沈溪去兵部,基本上人都來齊了,唯獨左侍郎熊繡未現身,其餘之人,要麼是因爲兵部尚書第一天到任必須掙表現,要麼是因爲朝廷剛剛定下北征國策,想探明究竟,全列席正堂,等候沈溪訓示。

沈溪抵達兵部衙門時,日頭已西斜,衆人皆上前行禮。

沈溪把在場官員打量一番,發現兵部排得上號的官員只有王守仁顯得年輕些,除此之外要找年輕人便只能從站在最後面的文官中找尋,這幾人都是在兵部觀政的今科進士。

兵部官員以何鑑居長,年歲自上而下排,官職和年齡成正比。

唯獨到了沈溪這裡,出現一個變化,剛到弱冠之年便做了兵部負責人。

何鑑雖然對沈溪不服,但還是上前行禮:“沈尚書,之前謝少傅已過來打過招呼,從今日開始,朝廷會用兩年時間來整頓軍務,可有此事?”

沈溪笑道:“既然謝少傅已經前來通知過了,那還有什麼好問呢?”

沈溪非常不客氣,不過他現在是兵部老大,跟下屬如此說話並無不妥,何鑑被沈溪這一句嗆得不知該如何回答,而旁人見沈溪態度不善,不敢跟上司叫板,心中有許多疑問之人只能暫時把問題藏起來。

沈溪道:“諸位,多餘的話本官不說了,你們或多或少聽聞之前朝堂上陛下對軍政之事所做安排,未來兩年內,由兵部牽頭,對將士、兵器等方面做出調整和改善,以便兩年後陛下領兵親征漠北,諸位既在兵部任職,當爲此鞠躬盡瘁。”

在場官員雖然聽清楚沈溪所說的話,但無一人表態,因爲大家都覺得這個事太不靠譜了。

沈溪在大明將士心目中地位很高,但可惜這是京城,朝中六部官員對沈溪缺乏足夠的瞭解,他主張窮兵黷武跟韃靼人一戰,甚至拉上皇帝,兵部官員都覺得這個新任尚書簡直是個戰爭販子,想拿大明興亡來作爲個人名利提升的賭注,都不支持。

王守仁雖然只是兵部郎中,但他還是出來代表在場官員行禮:“沈尚書所言極是,我等自然會爲此努力。”

王守仁跟沈溪是同年進士,他父親王華致仕後,朝中已沒有靠山,現在王守仁完全是按照父親的教導,跟沈溪走得近一些……這個時候王家已經看明白了,沈溪和他背後的謝遷已經成爲文官集團的旗幟人物。

照理說吏部尚書纔是文官翹楚,但奈何如今吏部尚書劉宇是劉瑾的人,那些耿直大臣都不會把劉宇當作同黨看待。

沈溪道:“諸位或許覺得在下不適合在這位子上,不該向陛下提出建議,但諸位莫要忘了,如今朝堂處於非常時期,諸位若不想結黨營私,又不想就此致仕還鄉,最好跟本官緊密合作,本官絕對不會虧待諸位。”

在場官員面面相覷,不明白沈溪爲什麼要把話挑得這麼明白。

何鑑問道:“沈尚書,您這是何意?難道陛下所提國策跟您有關?”

沈溪沒有正面回答何鑑的問題,朗聲道:“國策乃陛下欽定,我等臣子只管遵照施行便可,這是本官所列細節,讓書吏謄寫幾份,諸位拿回去看看,若有什麼事,本官會在明日對諸位做出解釋,請諸位今日回去後多留心……”

沈溪突然說已經制定好計劃,這讓在場官員多少有些無語,此舉無異於挑戰兵部自古以來的規矩,就此不需再照章辦事,只聽從沈溪這個尚書吩咐便可。

何鑑把沈溪定下的計劃書拿到手上,仔細看完後轉交給後面的書辦,問道:“不知沈尚書還有何安排?”

沈溪道:“今日時間不早,原本不該問事,但本官履新,以前又未在部堂任職,很多事需要先問一下……何侍郎不必留下,您可先回去休息,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郎中到後堂來,本官有詳細事情問詢,事關朝廷國策執行。”

王守仁身爲武選清吏司郎中,對於問話時間顯然有些疑慮,當即問道:“沈尚書,是否回頭再問詢?這一問,怕是非要幾個時辰不可,您旅途勞頓,應該多休息纔是。”

沈溪嘆道:“本官蒙陛下的信任,怎能怠慢差事?諸位不必擔心,本官問話不會持續太久,保證諸位能在天黑前回家……之後本官會定下兵部輪值規則,諸位將來可能要麻煩些,每天都需要留下相應人員值守,本官也不會例外,本官儘可能做到以身作則。”

官員們聽到這話,心裡都有些不痛快。

在他們看來,這算是沈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種表現方式。沈溪到任兵部,似乎非得折騰一番才能彰顯權威,這也是以往各部衙門換尚書後常見的一幕。

沈溪那些不太好的傳聞,此時成爲兵部官員心底隱憂。

沈溪以前曾在地方做出一些改善民生的變革和非同尋常的舉動,這些風言風語成爲兵部中人不信任沈溪的根由,不過此時兵部始終沒多少官員被劉瑾收買,沈溪自問尚能掌控局勢。

在場官員中,除了幾名郎中外,其餘人等都先回自己的崗位。

倒不是說他們不想走,而是要留下來等候謄寫的人把沈溪親手擬定的計劃書抄本派發下來,以便回家參閱。衆人心裡都掛念家中妻兒老小,突然多了個苛刻的上司,對這些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就在沈溪進入內堂,準備等四司郎中過來訓話時,王守仁先進來了,手頭上拿了很多卷宗,到沈溪面前放下,道:

“子厚,這是這幾年兵部開銷用度,每年都有,不過全都是年底清結,細節上並未羅列詳細,你先看過……若有什麼問題的話,怕你是不能問下面的人,而要去找之前幾任兵部尚書。”

沈溪微微一笑,問道:“你是說現吏部天官劉宇劉至大?”

王守仁苦笑一下,未予置評,露出一個諱莫如深的笑容便離開內堂。

沈溪明白,劉宇當兵部尚書時間雖不長,但危害不小,估計府庫中那點兒積蓄都被挖乾淨了。

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二五五章 我要戰勝你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二十五章 報仇了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九六四章 軍規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
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二五五章 我要戰勝你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二十五章 報仇了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九六四章 軍規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