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

弘治皇帝的意思,關於泉州府與佛郎機人一戰的論功請賞,要等佛郎機使節抵達京城之後再議。

其實沒什麼可議的,就是給泉州地方禦敵有功的人員升官頒賞,大明朝對於戰功的釐定和獎懲有明文規定,只是這次與以往有所不同,張濂等人是文臣,文臣的等級可不能像武職一樣跳着升。

王守仁負責到泉州犒勞有功人員,於四月初啓程。到了四月底,此事稍有平息,泉州府彈劾沈溪的奏本送到京城。

泉州知府張濂,彈劾沈溪剛愎自用,不但沒有完成皇差,還險些釀成佛郎機人叩關而入之況。最後雖然取勝,但還是導致佛郎機人撤退時劫掠屠殺百姓,沈溪罪不容赦!

這奏本一到謝遷手上,把謝遷嚇了一大跳,他以前也想過沈溪畢竟資歷尚淺,可能會作出一些不得體之事,且觀沈溪當日在朝堂上跟蒙古使節亦思馬因等人爭鋒相對,又覺得這少年郎有些少年輕狂。

張濂所奏,正是謝遷所擔心的。

謝遷出於私心,想把事給壓下去,但這麼大的事他可不敢擅作主張。

李東陽看過這奏本後,接連說了幾聲“荒唐”,很顯然李東陽對沈溪所作所爲非常失望。

“賓之兄,我看此事還是等所涉之人到了京城之後,再做公斷如何?”謝遷臉上帶着尷尬之色。

眼下張濂在泉州取得勝仗的事,福建地方的奏本越來越多傳回京城,此事基本已可以確定,連弘治皇帝都想改變之前的決定,即時對張濂作出升遷的獎賞,謝遷本在爲舉薦沈溪到泉州而沾沾自喜,就鬧出張濂彈劾沈溪的一出。

張濂眼下是弘治皇帝眼中的大功臣,功臣所說的話,在朱佑樘這個君主眼中可信度非常高,何況所奏稟這些,俱都合情合理,而且切合“沈中允年輕氣盛”這個主題,連謝遷看了都信以爲真,弘治皇帝就更不用說了。

李東陽不客氣地搖搖頭,道:“於喬對他有惜才之心,我何嘗不是?此等聰慧之人,於學問之上有所建樹,可未必能當得好官,終究是欠了火候啊。此事還是交由陛下處置。你要爲他說情,我不攔你,但不可將此事隱匿不報!”

劉健尚未病癒歸來,李東陽等於暫代首輔,說一不二,連謝遷都不能反駁。

於是彈劾沈溪的奏本,終歸還是送到了弘治皇帝手上。

一夜之間,協助張濂取得對外夷大勝仗的功臣,變成罪臣,而且看情況不是簡單革職能了事的,最起碼也是個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弘治皇帝對此極爲憤怒,也是午朝時當着滿朝大臣說出來的,沒有帶絲毫商量的口吻,等於是在衆臣面前打了個招呼,直接就要降沈溪的罪。

如此看來,沈溪不是有沒有罪的問題,而是多大罪的問題,連張濂這個“功臣”都沒有爲沈溪求情,可見沈溪於地方上激怒佛郎機人引起多麼嚴重的後果。

弘治皇帝正在氣頭上,照理說大臣於此時是不該說話的,就算對沈溪惜才的謝遷,也只能期望皇帝對沈溪的懲罰輕一些,最好是降職而不是革職用不錄用。

可就在此時,有兩位尚書卻堅決地站了出來,擺明了要保沈溪,而且出言都是與皇帝之言針鋒相對,大有不給皇帝面子的意思。

連朱祐樘都沒想到,劉大夏和馬文升會爲了一個小小的詹事府右中允跟他唱反調。

“……陛下,此事尚未查明,若地方官府有意欺瞞,恐怕會混淆視聽!”馬文升出言很嚴厲,因爲長期混跡行伍的緣故,馬文升的脾性更接近於一名武將,他的威勢一展露,就連李東陽和謝遷這樣的內閣大學士也有所不及。

衆大臣不言,這會兒只有隨時緊跟弘治皇帝腳步的張鶴齡站出來跟馬文升對峙:“馬尚書是說,張知府會誣陷那沈溪不成?卻不知如此做,他有何益處?”

張鶴齡對沈溪很欣賞,但這種欣賞更類似於利用。

張鶴齡本身看不起商賈出身的沈溪,但又知道沈溪背後有汀州商會,而且還有點兒小聰明,但在遇到跟馬文升對立的問題上,他毫不猶豫地捨棄了沈溪,用沈溪來作爲對馬文升攻訐的工具。

劉大夏出面上奏:“陛下,據老臣所知,地方官府有瞞報戰功之行爲,沈中允或許是要揭發此事,而爲地方官府所忌,纔會招致參奏!”

朱祐樘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問道:“劉尚書何出此言?”

此時玉孃的信函已經抵達京城,劉大夏和馬文升得知,其實所謂的地方知府衙門獲得大勝仗,根本是張濂吹噓出來的。

真實的情況是,張濂收受佛郎機人的賄賂引狼入室,佛郎機人於沿海村落殘殺百姓時,張濂熟視無睹,在佛郎機人炮轟刺桐港時,張濂更是閉守城門龜縮不出,倒是沈溪親自帶人前去與佛郎機人一戰,最後大獲全勝,卻被張濂竊取功勞。

張濂爲了避免事情敗露,惡人先告狀,先行彈劾沈溪。

劉大夏這個時候卻不太好解釋,因爲他沒經皇帝準允私自派人去調查一地知府,眼下又沒有張濂確鑿犯罪的證據,根本定不了張濂的罪。

就算沒法說出實情,劉大夏和馬文升還是商議好,怎麼也不能讓張濂的陰謀得逞,這會令朝廷被小人欺瞞,一旦真相揭露後會讓朝廷爲天下人所恥笑。

至於沈溪會被如何降罪,反倒不是劉大夏和馬文升所關心的,他們只是在保朝廷公義的同時,順帶保全沈溪而已。

劉大夏咬了咬牙,道:“請陛下將此事押後再議。”

若單純只是一個人出來爲沈溪說情,朱祐樘大可不予理會,可現在是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兩位重臣一同出來說,他就算再憤怒,也要忍一忍。

朱祐樘並非意氣用事的皇帝,劉大夏和馬文升是什麼人品,他比誰都清楚,這兩個人不會爲懲罰一個小人物而公然跟他頂撞,泉州之戰本身又有許多蹊蹺之處,或者背後真的有什麼隱情。

與其現在就定讞令兩位忠臣寒心,還不如等人回到京城後,再行處置,那時就算把沈溪定罪,劉大夏和馬文升也不會再說什麼

念及此,朱祐樘點頭道:“那與論功之事,一同待佛郎機使節抵京城後再議!”

張鶴齡恨不能立馬將馬文升扳倒,他心想:“姐夫之前的憤怒看在所有人眼中,本來以爲誰人都無法挽回,卻是他和姓劉的出來說兩句話,就讓姐夫回心轉意,實在可氣。我要跟姐姐說說,添一把火。”

從皇宮出來,張鶴齡知道張皇后正往擷芳殿去陪太子,於是找了個機會前去覲見。

在沈溪不在京城這段日子,朱厚照每天除了學習,就只玩蹴鞠這一樣玩意兒,但久而久之,從最初的廢寢忘食到現在沒精打采。

再好玩的東西,玩久了也會玩膩味,朱厚照本身踢蹴鞠就不得其法,只會簡單地踢來踢去,讓他設個風流眼往裡踢,他還真沒那本事,而且他也不覺得把蹴鞠踢進那小小的孔洞中有什麼意思。

所以朱厚照很想早點兒把沈溪找來問問,這蹴鞠到底還有什麼玩法。

按照規矩來說,皇后是不能擅自出內帷的,就算要見太子也要按照規矩召見,經過皇帝準允之後,在特定的日子才能見到。

但誰叫弘治朝的皇宮裡只有一位女主人?

張皇后既是中宮之主,也是皇帝唯一的妻子,這皇宮就好似她自己家一樣,不但她可以自由到東宮去見兒子,連國舅爺進出宮闈都只需要跟侍衛打聲招呼就行了。

“弟弟也是的,沒事總到宮裡來做什麼?皇上頭兩天還在說,你們兄弟兩個近來有些胡作非爲,讓我好好管教你們!”

張皇后說着,手上依然在縫製荷包,這是她爲兒子準備的。張皇后平日不用想着如何與人爭寵,丈夫疼惜,兒子更是聰明可愛,她想親自爲兒子做點兒事情,盡到慈母的責任。

張鶴齡道:“姐姐,你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卻說那詹事府右中允……”

張鶴齡將沈溪在泉州的事大致一說,張皇后微微思索了一下,搖頭道:“朝堂上的事情,你以後少說話,姐姐不想理會。你有時間多去看看母親,母親總唸叨你。”

“姐姐啊,你怎聽不懂我的意思呢?眼下是陛下要懲治罪臣,卻是馬尚書和劉尚書二人出來忤逆,你說陛下心裡能好過嗎?姐姐此時應該去關心一下陛下……”

張鶴齡不說這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說是體諒皇帝,果然張皇后聞言立即緊張起來。

丈夫身爲一國之君,理應一言九鼎,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現在卻有人出來唱反調,讓丈夫心裡難受,做妻子的總不能不聞不問。

“知道了,你回去吧。我這就去問問皇上是怎麼回事。”

本來張皇后還準備在東宮多停留一會兒,此時見兒子只顧着玩,也不過來陪她,再加上惦記丈夫,她便帶着宮人一起回去,直接到了乾清宮去見朱祐樘。

張皇后本以爲丈夫真的如同弟弟所說,正在生悶氣,可到了才發覺,朱祐樘好端端坐在那兒批閱奏本,臉上不見慍色。

“皇后怎來了?你們退下吧!”

朱祐樘見到嬌妻,一抹溫情涌上心頭,準備跟妻子說上兩句貼己話。但有外人在終究不方便,於是屏退太監。

等乾清宮內只剩下二人,朱祐樘笑着將妻子攬進懷中,要說弘治皇帝和張皇后平日在人前要保持威儀,但在私下裡,還是很有情調的,這也是張皇后能籠絡住丈夫的原因。

隨着張皇后把自己的擔心一說,朱祐樘笑道:“別聽鶴齡胡言,劉尚書和馬尚書同爲朕之股肱,朕豈會與他們置氣?”

張皇后稍帶幽怨道:“那鶴齡就不是皇上的股肱?”

朱祐樘笑着,安慰兩句,這才令妻子臉上展露笑容。

***********

ps:第六章到!

這章是爲所有書友加更,謝謝你們的支持!

今天到現在已經有167張和53人,大家還能再來一波支持嗎?天子想等着把這段情節寫完……

嗯,天子繼續碼字,隨時等着更第七章,有沒有就看大家的意願了!成績越好,更新越多哦!

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戰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三四三章 向盜匪問路(第八更)第一二九八章 炙手可熱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八二〇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更)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八六一章 矛盾結合體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
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戰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三四三章 向盜匪問路(第八更)第一二九八章 炙手可熱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八二〇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更)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八六一章 矛盾結合體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