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

縣試的前三場,已經決定了這次縣試入圍與否,雖然名次尚未最後定下,但髮長案時肯定有自己一個名字,獲得了參加府試的資格。

第二天就要考第四場,時間顯得倉促了些。

爲了能在第四場過後排定最終名次時名列前茅,沈家人還是讓兄弟二人回去溫習功課。但前院那邊,過來道賀的人卻絡繹不絕……都是街坊鄰里,之前沈家全家人出門迎接,放了鞭炮,鄰里想不知道都難。

沈家早年雖然在寧化顯赫一時,但隨着家業敗落,各支零散,尤其是沈溪爺爺這一脈遷移到桃花村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年。如今沈溪這一脈回到縣城不久,名義上已屬於外來戶,本爲街坊所輕,這次沈家一門雙傑同時過了縣試,算是給沈家長足了臉面,預示着沈家復興有望。

就算李氏平日節儉,此時也是敞開大門宴請來客。

當天沈家便在前兩進院子裡擺起了流水席,進門就是客,道聲賀,就可以隨意坐下來吃,吃完拍拍屁股就走人。

沈溪考過縣試,在家裡地位大不一樣,以前他和沈永卓讀書分開,現在李氏做主讓兄弟二人同在東廂的書房溫書,互相提點。

沈溪拿着本《四書章句集註》,有氣無力地看着,聽着前院的喧譁熱鬧,突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這次考過縣試,他並沒有太多喜悅,年少有爲,也意味着以後一舉一動都會在別人的目光注視下,一旦有什麼過錯,就會把你往死裡整。

這年頭,選賢任能不能說沒有,但凡事還是脫不掉一個關係,他一介寒門子弟,進了科場,沒有人罩着,只有被人欺負的份兒。

一次小小的縣試,沈家便辦得這麼隆重,也是沈家這些年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喜事……眼看着沈永卓、沈溪過了縣試,此後還有府試和院試,甚至是過鄉試、會試、殿試,再加上長房的沈永卓即將成婚,沈家第三代子弟也都逐漸長大,喜慶事想必會多許多。

“七弟,你說明天第四場考什麼?”沈永卓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看來他依然在爲自己的婚事擔憂。

沈溪搖了搖頭,在他看來,第四場與自己的關係已經不大。白天的時候,沈溪仔細觀察了下葉縣令的反應,葉名溯有意迴避點了個十歲稚子過縣試的事。這似乎意味着,無論明天他的文章作得有多好,在特長考試中發揮多麼出類拔萃,葉名溯都不會點他作“縣案首”。

既然不能保送秀才,那第四場的考試對沈溪來說已沒有實際意義,就算能取個前十,對外名聲會好聽一些,但這意味着考府試的時候會被“提堂號”,即座位更加靠近主考官,反而可能影響下一步在府試的發揮。

當晚,老太太李氏親自過來給兄弟二人送飯,坐下來絮絮叨叨說了一會兒,主要是說一些鼓勵的話,讓沈永卓和沈溪第二天能好好考,最好連四月份的府試也一併過了。

說是不給兄弟二人施加壓力,但她本身過來就是種巨大的壓力,老太太年老了話多,嘮起來,很容易又提起當初沈家輝煌時的事情,提到沈溪的太爺爺當過一府同知,提到那是多大的官,連本地知縣見了都要行禮。

沈溪卻很清楚,不是每個舉人都能當官的,他的太爺爺之所以能當上同知,是因爲當時的特殊情況使然。

正統景泰年間,歷經土木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和石曹之亂,科舉一度中斷,加上連於謙這樣的名臣也不免身死敗亡,殃及的池魚更是不知道多少,因此空出的官位要比現在多得多,以舉人身份做官的不勝枚舉。

但經過成化年間休養生息,又有弘治皇帝勵精圖治,目前一切已經趨於穩定,這幾十年間不知道中了多少進士,舉人也就不夠看了。

以如今沈家的破敗模樣,就算沈明文或者是沈永卓,亦或者他自己考上舉人,也必須要考取進士才能真正改變命運,想從“乙科”進官場可是需要背景的。考中舉人,最多是在地方上有頭有臉,或者運氣好,哪個府縣某個官職出缺實在找不到人,方有機會遞補一任,不過那麼多舉人搶奪,這等好事未必會落到自家頭上。

到了第二天,兄弟倆又是很早便起來往縣學那邊趕。

沈溪這次休息得很好,或者是想到考完後就可以動身回府城,心情大佳之下沒什麼掛牽,睡得也就安實。

因爲這次考試的五十人,昨天都見過,所以進考場時,互相間是在問候中步入的,轅門處的搜檢也沒之前那麼嚴。

本來就五十個人,未必需要在偌大的考棚裡考試,但寧化縣無論是儒學署還是縣衙,都太過狹窄簡陋,實在騰不出地方給這五十個人擺案考試。

從四五百人變成五十人,考棚裡顯得冷冷清清。

沈溪因爲是第一場就錄取的,所以要坐在前排,偏偏前排的桌子很高,沈溪坐上去,要使勁挺着胸,才勉強能把身子的小半部分露在桌面上,這對他提筆寫字有所影響。

很快,葉名溯和儒學署的教諭前來,還是先檢查過衆考生的“親供”,防止有冒名頂替者,在確定無誤後,考試正式開始。

考試同樣在黎明時分即告開始,但會在下午未時左右結束,當天考試次日就會發長案公佈縣試最後的成績排名。

葉名溯同樣不多看沈溪一眼。

沈溪心態很放鬆,別人在爲一個“縣案首”的保送秀才名額而奮筆疾書時,他已經在期待回到府城時與惠娘和兩個小蘿莉會面時的情景。

但畢竟是考試,不能隨意瞎糊弄,如果交白卷或者是在文字中有犯忌的情況出現,就算第一場過了,最後也會被刷下來。

沈溪權當最後一場是榮譽之戰,大概發揮一下就可以,也不是真的要去作經天緯地的文章,反而更要注意遣詞造句,免得犯了忌諱,讓到手的鴨子飛掉。

這場的四書文和五經文,葉名溯出的題目都不難,並無截搭題。

不過考試就是如此,不是說題目簡單錄取的機會就高,主要還是看大家的發揮,你覺得簡單,別人也覺的簡單,都考出高分來,但總有更高分。

沈溪沒有在第四場的考試中再去議論什麼仁政治國這些大道理,引經據典上也儘量避免深奧,這也是他在縣試時一貫秉承的原則。

這年頭,槍打出頭鳥,你要寫篇八股文,非要引用古代已經佚失殘本的名家名著,考官知道的還好,不知道的以爲你胡編亂造,或者是有的考官也是半吊子學問,他不會的你都會,一準嫉妒你的才能,上來一發火不給你過,那你也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寫文章最重要的是切題,只要沒跑題,用典別太偏頗就可。

到中午時,開始放試帖詩、策、論的考題,還有一道出自《九章算術》的數學題:今有貸人千錢,月息三十。今有貸人七百五十錢,九日歸之,問息幾何?

這時代的讀書人很少有涉獵算術的,就算是葉名溯也是如此,讓他杜撰個數學題無比艱難,只好去《九章算術》中找現成的考題,連數字都不帶變動,以免答案連他自己都求解不出來。

這道數學題算的是月息,不到一個月,就不存在利滾利的問題,如果把九日變成九月,沈溪相信,就算是那些資深的帳房,要算出這題也非要動用算盤不可。

沈溪跟馮話齊學過試帖詩,本來作首詩沒什麼難度,但作詩這東西,無論通俗易懂,又或者是辭藻華麗,都不怎麼好,想要拿捏恰當實在太難。

沈溪乾脆選擇了對附加題不加作答,反正不會影響到縣試的總成績,作得好不好,也只是對府試有影響。

再者說了,汀州府的知府在主持府試時,真的有心思去審查各縣報上來這些考生的特長,去考慮在府試時給予特別優待?

這種特長加分,最多是給那些士紳和官宦子弟提供一種進學的優待,就算他們在四書文和五經文中考得不好,最後也能通過這種特長加分而通過。

沈溪從中午開始就等着放排,這一場考試的放排會有兩次,未時六刻放排一次,未時末放排第二次,前後間隔差不多是半個小時,

沈溪依然是第一次放排就出了轅門,與他一同出場只有寥寥幾人……此時別人還在那兒用不成熟的算法計算利息問題,想用草稿紙上“壹貳叄”這些字來算出利息幾何,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到底不是店鋪的帳房,換做惠娘這樣精明的女人,都不用拿紙來計算,口演一番就能得出最後的答案。

等第二次放排所有考生都出來,沈永卓也在其內,沈永卓見到沈溪不由感慨:“第四場可真難啊。”

沈溪不知道沈永卓所說的難,是四書文和五經文題目難,還是那些附加題難。畢竟縣試是科舉的第一關考試,本身所涉及的知識範圍不是很廣,要說有點兒難度的,也只有附加題部分。

“七郎,你選的哪些題目作答?”回去的路上,沈永卓很關心沈溪對附加題的選擇。

沈溪搖搖頭:“我一個都不會,所以索性就跳過了,沒有作答。”

“這樣可以嗎?”沈永卓心下帶着疑惑。

沈溪笑了笑:“明日髮長案,只有四書文和五經文會列入成績。只要大哥把前兩篇文章做得好一些,應該就沒問題了。”

沈永卓大概是患有考試焦慮綜合徵,明明最後一場已經不涉及到錄取與否,他還是在路上不斷念叨自己因爲作答後面的考題而浪費了時間。

回到家,李氏和王氏等人過來問明二人考試的情況,隨後王氏高興地說道:“大郎,呂家那邊又派宋媒婆過來說,這次你過了縣試,呂家那邊正式跟咱談婚事,連八字都對好了,就等着下聘,迎娶呂家小姐過門。”

沈永卓在這場縣試中,算是事業、愛情雙豐收。

呂家那邊看中沈永卓父親是廩生,而沈永卓又是過了縣試的讀書人,覺得他前途不可限量,準備把女兒嫁過來。

呂家家大業大,嫁女兒肯定不會寒磣,嫁妝必然豐厚得很。

這本來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但沈溪在見到沈永卓那漆黑的臉色後,就預感到有不好的事發生。

果然,沈永卓遲疑了一下,用低沉的聲音回道:“祖母,娘,那呂家小姐……我還是不娶罷了。”

************

ps:第三更!同時也是滿780票的加更!

果然是天道酬勤,今天才中午一點過人數就快50人了,天子感激不盡!嗯嗯嗯,天子決定努力碼字,一定不讓大家失望!

繼續求訂閱、、和鼓勵!

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體現方式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一二〇章 府城之旅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四五章 稚子無邪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
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體現方式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一二〇章 府城之旅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四五章 稚子無邪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