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

殿試前四的考卷,只能判斷出倫文敘的,他的文章在前四名中又相對最普通,剩下三人,無非是沈溪、孫緒和豐熙,單從文章來論,狀元應該是從這三人中產生,可按照“潛規則”,還真未必。

沈溪、孫緒和豐熙,都有文章之外的缺憾,唯獨倫文敘,文章寫得那是四平八穩,人更是相貌堂堂,而且有鴻儒的名聲,從朝廷的角度,自然是把倫文敘推出來當狀元,最合時宜。

但若如此,就等於是皇帝帶着十四名殿試閱卷官一起營私舞弊,違背了科舉考試公平選仕的基本原則。

在這種時候,皇帝的意思最爲關鍵。

皇帝客氣地跟你商量,還說前四的排名由衆人商議來決定,可殿試排名本來就是天子的責任和特權,大臣要有覺悟,不能冒犯天顏。

就在衆人默不作聲之時,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閔圭走了出來,行禮道:“陛下,臣以爲四名貢士之作答,平穩有度,文采卓然,臣心中實難以定奪孰優孰劣,請陛下聖斷。”

閔圭的說法,基本也是在場大臣的意思,因爲這問題有些難辦,到了殿試前四這個份兒上,其實已經很難區分文章的優劣,說倫文敘的文章不好,也是因爲他寫得太過四平八穩,所提提議並無建樹。

反倒是另外三人,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有一定的見地。

朱祐樘重新把四份考卷攤開來仔細端詳。若是能拆開彌封知道是誰寫的,他倒容易定奪。李東陽那邊尚曉哪篇文章是倫文敘寫的,朱祐樘卻對眼前四篇文章出自於誰之手一概知,而爲了保證公平公正,朱祐樘又不想破壞規則。

“這篇文章,朕覺得不錯。”

天子突然拿起一份卷子,擡頭看着在場之人,“衆卿以爲呢?”

在場的殿試讀卷官盡皆面面相覷,這份卷子昨日裡已爲人所探討了不下數次,其中文章之老辣就連那些老翰林都不及,其中提議很符合君王的利益和想法,簡直是爲皇帝御民所量身定製。

通常來說,皇帝是最喜歡這種“體察上意”而且能爲帝王“分憂解難”的臣子。

嫉妒心重的大臣難免會想:“文章不拍馬屁,卻件件說得合乎上意,這種人將來到了朝廷,必會成爲大敵,就算不能阻礙他進入前四,也不能讓他列於三甲進入翰林院。”

大理寺卿王軾走出來行禮道:“臣以爲,這篇文章過於浮華,所提之事……皆都頗費周折,恐非做實事之人!”

不管好不好,先給他扣上一頂大帽子。

皇帝不是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我就先唱反調,說他不切實際,這種人是在變相地溜鬚拍馬,我得把他給揭穿了,讓皇帝知道此人的嘴臉。

但王軾的話並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其實在皇帝出制誥之時,在場的衆殿試閱卷官就在想一個問題,若把自己放到殿試考生的位置上,應該以怎樣的文章來作答?

尤其是最後一題,涉及到大明朝禮樂之治的內容,如何能爲皇帝分憂,讓皇帝不用爲大明朝禮樂之治不及堯舜禹三代而感到惋惜?

包括內閣首輔劉健在內,在深思熟慮之後都意識到一個問題,這種文章想侃侃而談容易,真正要說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替皇帝分憂是不太現實的。

禮樂之治是歷史遺留問題,都知道要用嚴峻的法律才能令臣民不敢有所異動,現在光說要靠禮樂去治國,誰聽你這套?

但這次殿試卻有人能提出些相對較好的建議,又以那篇“老辣”的文章爲甚。這種文章可以說空泛,但還不如說人家真的是在爲皇帝着想,絞盡腦汁出謀獻策。

朱祐樘聽到王軾的話,重新審視手上的文章,連皇帝自己都不覺得內容空泛,王軾的指責明顯有幾分偏頗。

朱祐樘不由擡頭看了看劉健和李東陽,他二人一個首輔一個次輔,李東陽還是禮部會試的主考官,多少會對他有所建議。

但在這件事上,這兩名善於爲皇帝分憂的大臣卻選擇了沉默。因爲在劉健和李東陽心裡,也承認這篇文章的確寫得好,但想到此人是沈溪、孫緒和豐熙中一人,他們卻並不想推薦皇帝選拔此人爲狀元。

李東陽心想:“就算沈溪才學敏銳,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以他的年歲和見識,應該寫不出此等文章,那麼此人就是豐熙或者孫緒,以豐熙爲狀元尚可,但實不及倫文敘。”

李東陽在心中排定的名次,狀元倫文敘,榜眼豐熙,探花孫緒,二甲第一爲沈溪。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既保全了朝廷的顏面,又讓士子感覺到皇恩浩蕩,但他再仔細一想,卻又覺得讓孫緒和沈溪掉一個個更爲合適。

因爲這屆會試的二甲第一名是進不了翰林院的,李東陽對沈溪起了愛才之心,反倒對於狂傲的孫緒不太欣賞。

可在別的閱卷官心中,李東陽最初的排序,卻是最恰當和穩妥的,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郎,光是考個會元,就已讓京城士子譁然,紛紛指責其涉及鬻題案,若殿試再成爲一甲前三,士子肯定還要鬧。

現在的問題是,不知道沈溪的文章到底是哪篇,要是不小心真把他給取到前三,還成了狀元,那豈不是要貽笑大方?

朱祐樘有些舉棋不定,現在劉健和李東陽那邊明顯是在迴避問題,而內閣大學士一向同氣連枝,謝遷那邊也不便相問,剩下殿試閱卷官中,資歷最高的應該是吏部尚書屠滽和兵部尚書馬文升,但這種問題又不便問身爲兵頭的馬文升。

於是朱祐樘看着屠滽道:“屠先生以爲呢?”

屠滽不但是吏部尚書,同時也是太子太傅,只要不是大的朝會場合,朱祐樘對於屠滽都不會以姓名相稱,而是稱其爲“先生”,這是隆寵的表現,朱祐樘是那種非常會拉攏人心的皇帝,說這話時顯得極爲親近,眼神中也充滿鼓勵。

屠滽見皇帝當着衆殿試閱卷官的面,稱呼自己爲“先生”,心裡帶着幾分感動……既然你們內閣大學士不肯爲陛下分憂,那就要我這來說幾句公道話了,誰叫我是吏部尚書呢?

屠滽恭敬行禮道:“回陛下,臣以爲此捲回答得體,在四卷中居於最優,當可拔擢爲文魁,爲天下士子之表率!”

屠滽這話,非常符合朱祐樘的心意,因爲弘治皇帝參詳這四份卷子大半晚上,今天又看了兩遍,怎麼看都覺得,只有這份卷子最符合他心意。

弘治皇帝之所以沒確定下來,是因爲他不知道此卷出自誰人之手,擢爲狀元是否有不妥,所以想從劉健和李東陽那裡得到答案,結果二人選擇迴避,這也是歷屆殿試後天子問卷時所不常有的事情。

朱祐樘微微點頭,仍舊未置可否,重新看着其他人,目光從三位翰林學士身上,轉到馬文升,又掃過六卿,最後落在掌通政司事禮部左侍郎元守直身上:“元侍郎以爲呢?”

放到別人身上,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可朱祐樘不問那些資歷老的臣子,直接問元守直,用意不言自明。

元守直連七卿還不是,七卿之首的屠滽都說了這篇文章不錯,難道他會提反對意見?

元守直畢恭畢敬道:“回陛下,臣以爲,此子乃有狀元之才。”

朱祐樘很滿意元守直的回答,點頭道:“好,朕便點了此人爲狀元,衆人可有異議?”

衆閱卷官並不知這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便也就不隨便發表意見,李東陽想站出來說一兩句,但又怕遭來皇帝白眼……剛纔問你不說,朕要點他爲狀元了,你卻跟朕唱反調,誠心想跟朕過不去,是吧? WWW ✿TтkΛ n ✿CΟ

朱祐樘見沒人反對,事情就此定了下來,在榜眼和探花捲尚未確定之前,狀元卷先一步定下。

現在問題是二到四名的排序了。

李東陽見再不說話不行了,已經取了狀元,可惜到現在連狀元是誰都不知,但他可以料定這狀元不是倫文敘和沈溪,於是趁着朱祐樘進一步發問之前,行禮道:“臣以爲,三卷尚可,可點爲榜眼。”

朱祐樘沒想到李東陽在狀元問題上回避,卻在榜眼問題上把事提點得如此直白,都不帶商量的口吻。

“哦?”

朱祐樘把第三份卷子拿起來一看,馬上釋然了,這第三份卷子,其實是四篇文章中最爲中規中矩的那篇。

其實是倫文敘的。

現在李東陽的想法是,狀元已經定爲豐熙或者孫緒,最好能保住倫文敘和沈溪的榜眼和探花位置,但現不知道哪篇是沈溪的文章,只能先舍沈溪,保倫文敘,讓倫文敘做了榜眼再說。

朱祐樘把倫文敘的文章仔細看過,點了點頭。

其實除了剛纔的狀元卷算是出類拔萃之外,剩下三卷都不能說特別優異,要把這份中規中矩的卷子定爲榜眼卷,也不是不可以,何況這份卷子還是李東陽親自提出來的,以劉健和謝遷沒反對的情況看,這應該是內閣三位大臣之意。

朱祐樘顯然不會去駁李東陽的顏面,不過爲了表示他不偏聽偏好,還是徵求了在場之人的意見。

最後沒什麼人提反對意見,於是乎,倫文敘坐穩了榜眼之位。

現在狀元卷和榜眼卷定下,只剩下兩卷要分出個優劣,對皇帝和衆殿試閱卷官而言,同樣是個頭疼的問題。

*************

ps:第二更送上!

成都這邊下大雨,天子上午更新完章節冒雨去了醫院,醫生依然診斷爲腱鞘炎,說是肩部肌肉肌腱過度勞損,強烈建議休息一段時間,回來後躺牀上睡了兩個多小時養病,結果到這個時候才發第二章!

第三章大約七點過發,如果成績好,天子忍痛也要再碼一章,請大家多多訂閱、、和支持!

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四二三章 畫中倩影(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八五二章 真假督撫(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一二六二章 捷報?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二一九一章 督戰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
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四二三章 畫中倩影(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八五二章 真假督撫(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一二六二章 捷報?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二一九一章 督戰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