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

張延齡本想利用小外甥的口,跟朱祐樘陳述一個不能解除京師戒嚴的觀點,結果被他發現一件着緊的事情,就是朱厚照對沈溪的崇拜未免有點兒過多了。

張延齡心想:“一個十多歲的毛孩子,懂什麼軍事?或許是你老爹想讓你早點兒登基,纔跟你說一點,你還煞有介事以爲什麼都懂,現在對沈溪那小子還如此推崇,你不會是吃了那小子的迷魂湯吧?”

“太子殿下……”

張延齡想繼續說點兒什麼,但見朱厚照不耐煩地擺擺手,打斷他的話。朱厚照此時擺出一副深沉老練的樣子,煞有介事地道:

“國舅說的話很有道理,本宮記下了,本宮稍後就會對父皇言及,你不必太過擔憂,本宮會盡力說服父皇出兵宣府,助沈先生馬到功成!”

說完,不等目瞪口呆的張延齡反應過來,朱厚照轉身往擷芳殿正殿而去,一時間令張延齡莫名其妙。

張延齡半晌沒回過神來,今天這話說得輕鬆,小外甥也接受了他的說辭,表示會跟皇帝提及,至於有沒有效另當別論,但張延齡心裡還是非常不舒服。

“沈溪這小子,真是處處可聞,如果真被他打一個大勝仗回來,以後豈不是要騎在我頭上拉屎拉尿?”

張延齡現在恨不能找到沈溪,將其狠狠教訓一頓,但隨後又想,“這小子在宣府,肯定遇不到韃子,等他回到京城,豈不是要被當作笑柄?堂堂延綏巡撫,出兵一個月,居然連宣府地界都沒出去就打道回京,肯定會被人笑掉大牙!這小子的好日子到頭了,我跟他計較個甚!”

張延齡想着事情,不知不覺發現自己竟然走到崇樓來了,想了想幹脆去慈慶宮看看自己的母親,路上恰好可以繼續欣賞宮裡的風景。

……

……

這邊廂朱厚照回到自己的寢宮,之前他對沈溪也充滿懷疑,但在跟張延齡意見相似後,他發現自己的先生是個精明強幹之人,居然預敵先機,在宣府碰上了韃靼主力。

“沈先生跟韃靼人打仗,一定蕩氣迴腸,我要是能跟他一起去就好了。”

在少年心目中,同樣有個家國社稷抱負的夢想,可惜熊孩子的主要目的不是爲國爲民,而是爲自己逞英雄和有面子,同時爲了能到不熟悉的戰場上去歷練和玩耍。

朱厚照把戰爭當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絲毫不覺得有多殘忍。

眼看到了下午,又該到乾清宮去給朱祐樘問安的時候,朱厚照收拾心情,帶着張苑等人往乾清宮而去。

與之前幾天朱厚照心中不痛快相比,今天他心情好了許多,主要原因是知道沈溪在西北有所建樹,沈溪立下大功就好像是他自己也立下功勞一樣。

到了乾清宮外,就見氛圍不太尋常,原來是有大臣進去面君,需要他在外面等候。

“這不是耽誤我時間嗎?”

朱厚照滿心不悅,他恨不能趕緊把之前張延齡說給他聽的那些話,用自己的語言轉述給朱祐樘聽,他想在朱祐樘面前證明自己,沈先生是個無所不能的臣子,以此證明其實少年也不一定就無能,他自己也可以跟沈溪一樣成爲合格的儲君。

蕭敬等人都在殿內,朱厚照抵達乾清宮,沒人敢出面阻攔,順利地進入乾清宮寢殿外面,就聽到裡面有聲音傳出。

朱厚照是朱祐樘獨子,經常出入乾清宮,對這裡的環境非常熟悉。

以前朱祐樘便經常接見大臣,熊孩子見怪不怪,以前那些大臣說的話他聽不太懂,偶爾能能懂的都是簡單直白的內容,但這次他迫不及待想知道西北戰局如何,所以他便留在外面,豎着耳朵傾聽。

裡面面聖的人不多,只有三位內閣大學士,以及馬文升和蕭敬。其他諸如英國公張懋、壽寧侯和建昌侯張氏兄弟都沒在,更別說是其他六部的堂官。

這是一次高級別的軍事會議,要不是朱厚照身爲太子,根本沒機會聽到這麼機密的君臣對答。

但聽李東陽在那邊說:“……西北戰局已到尾聲,劉尚書鎮撫三邊,如今人馬正與北夷主力於寧夏後衛左近展開激戰,若一切順利,幾日內便可克復周邊城塞,北夷兵馬北撤,國境內將再無北夷人馬!西北可安!”

朱祐樘用低沉的聲音“嗯”了一聲,似乎贊同這說法。

朱厚照心裡卻在犯嘀咕,暗忖:“不是說劉尚書等人誤會蒙古人的意圖嗎?其實蒙古人的主攻方向是宣府,這麼明顯的事情,我和二舅能發現,沈先生更是提早就發現了,爲什麼李大學士卻說劉尚書做的是對的?到底誰對誰錯?”

裡面的朱祐樘問道:“謝卿家,你且說來聽聽。”

“是,陛下。”謝遷走了出來。

朱厚照撅着個屁股,從門簾後面看到謝遷的身影,臉上有了笑容,心想:“謝先生跟沈先生的關係非比尋常,謝先生一定會支持沈先生,有他在,我就放心了。”

謝遷道:“陛下,老臣並無異議!韃靼兵馬進犯寧夏鎮,早有警示,如今一切只是按照西北奏報之事所做出判斷,至於用兵也是由劉尚書一力負責!”

與之前李東陽說話言之鑿鑿的口風不同,謝遷說這話就顯得模棱兩可,跟謝遷的秉性有關。

謝遷現在是想幫沈溪但幫不上,又不想落井下石,心裡又隱隱覺得沈溪不是無的放矢,沈溪說的或許有道理,他又不不敢承擔風險,所以乾脆就當牆頭草,風往那邊吹他就站在哪邊。

既然現在皇帝贊同李東陽的說法,那他就順着李東陽的話說,認爲韃靼人是在寧夏鎮,他說了這些都是根據邊關奏報得出的結論,出兵帶兵都不是他負責。

擺明推卸責任。

這責任推卸得無懈可擊,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說什麼,因爲的確京城跟寧夏鎮之間相隔千山萬水,戰略和戰備上的事情,都不應該由京城來決策。

這會兒君臣之間相處融洽,言談甚歡。李東陽和謝遷的口風一致,另外三位則是蕭敬、劉健和馬文升,這三位不願意在這種時候惹麻煩,至於沈溪上奏在宣府遇到韃靼主力的事情,就這麼被一衆老臣忽略了。

此刻反倒是朱厚照急了,他心想:“不對啊,爲什麼這裡說的,跟二舅與我說的完全不同?如果說他們說的是對的,那沈先生所遇到的就不是韃靼主力,那是什麼?如果他們說的有錯,沈先生遇到的是韃靼主力,這會兒連他們都不告訴父皇,那京城豈不是有危難?”

裡面的朱祐樘再道:“諸位卿家,近日來,城中可有何事發生?”

朱祐樘顧慮自己身體不好,怕自己突然駕崩傳位給太子受到干擾,所以希望京師戒嚴持續下去,但他是個負責任的皇帝,知道不能爲一己之私而置京城百姓民生於不顧,所以他對京城治安和民生很在意,時不時就要過問一下,看看百姓生活受到這次戰事多少影響。

這會兒幾個老臣都在打量謝遷,希望謝遷出來說話。

原因是之前謝遷力挺張鶴齡的說辭,勸皇帝繼續對京師戒嚴,還提出早開早市晚開晚市的做法,來緩解城中百姓生活壓力。

如今張懋和張氏兄弟都不在,謝遷也就沒那麼多避諱,直言道:“陛下,城中百姓雖然並未受戰事直接影響,但京畿之地商貿往來幾近中斷,城中有不法商賈趁機囤積居奇,倒賣貨物,以至於物價飛漲,即便早晚兩市,城中百姓買賣五穀雜糧,價格也比之往常年貴出數倍,以至於存糧不多的百姓人家,如今日子已極爲難熬!”

聽到這話,李東陽、劉健和馬文升都打量謝遷一眼,好似在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朱祐樘面色有些不佳,京師繼續戒嚴的命令才下了沒幾天,現在就讓他更改,有點兒朝令夕改的意思,但若知錯不改,就是讓京城的百姓繼續遭殃。

朱祐樘爲自己辯解:“朕始終是將城中百姓的生計放第一位!”

這話說得很中肯,連劉健等人也不得不趕緊行禮:“陛下聖明!”

“既然如此。”朱祐樘道,“暫且解除京師戒嚴,令城外糧食可以運進城來,緩解城中民生壓力!”

朱祐樘善於撥亂反正,或者說他自己沒多少主見,喜歡隨波逐流,他的成功並非來自於鐵腕的治理,而來自於他任用多名賢能之臣,再就是遇到明朝中葉這麼個太平的好時候,本身朱祐樘在明朝衆多皇帝中能力只屬於一般,但他任用的這些大臣,放在哪朝哪代都能頂得起朝堂。

就在此時,忽然門簾後面傳出個急迫的聲音,這聲音略帶幾分稚氣:“……不可啊,父皇!千萬不可如此!”

皇帝下了旨意,居然有人大叫“不可”,在場的幾名大臣都在想是誰這麼無禮,就見到一個少年郎從門簾後面跌跌撞撞衝出來,換作別人,連在場的大臣都不會容忍,更別說是有病在身的皇帝。

敢於打攪這種級別的會議,純屬自己找死。

但進來之人,卻讓在場所有人都沒了脾氣。

是太子朱厚照。

別人都不行,唯獨朱厚照可以隨便無的放矢,沒辦法,皇帝就這麼個兒子,皇位不傳給他也必須得傳給他,皇帝也一直把這個獨子當成儲君在培養。

**************

ps:第二更到!

天子繼續求訂閱和月票鼓勵!尤其是雙倍月票,如今投一張算兩張,怎麼都不容錯過,請大家多多幫忙捧場!

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五章 選人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
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五章 選人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