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

作爲北鎮撫司的千戶,權利何其之大?

要知道錦衣衛名義上是由皇帝直接管轄,朝中官員無法對其進行干擾,因而使得錦衣衛可以處理牽扯朝廷官員的大案,並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員大多畏懼錦衣衛。

雖然江櫟唯如今僅僅是個千戶,距離北鎮撫司鎮撫使尚有一步的距離,但到底是大明朝特務機構的中高級官員了。

孫緒居然過來用言語嗆江櫟唯,這是蘇通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的。

舉人面對文官時有無禮之舉倒是經常發生,可就算是再混的舉人,也不敢跟負有巡查緝捕以及廷杖大權的錦衣衛過意不去。

蘇通連忙道:“孫兄,江千戶平日公務繁忙,又怎會知曉沈公子去處?顧育兄,如今沈公子……你也認得,就是汀州府的沈家七郎,被朝廷下了大獄,說是涉及鬻題案,還請顧育兄多多幫忙,試着打探一番。”

江櫟唯笑了笑,道:“沒事。”

一句“沒事”,看起來答非所問,也不知他說的是沈溪沒事,還是說他不介意孫緒跟他頂着來。

蘇通不太好繼續相求,在他看來,江櫟唯如此答非所問是不想牽扯進禮部會試鬻題的案子裡。

蘇通知道自己地位卑微,沒法跟江櫟唯這樣的朝廷官員提什麼條件,江櫟唯對他禮遇有加已算是給足了他面子,不能不知好歹非要讓江櫟唯幫忙做什麼。

“幾位,本官還有人要見,不先作陪了。”江櫟唯行禮告辭。

蘇通和倫文敘俱都行禮相送,唯獨孫緒心中憤然,等人走後,孫緒才無意中提道:“若非這江千戶,沈公子也不會被下獄。”

一句話令蘇通愕然,到底出了什麼事令孫緒有這番感慨,沈溪的下獄又怎會跟江櫟唯有關係?

孫緒沒有解釋,此時貢院外的人算不上多,大多數考生,還是寧願守在客棧或者會館裡,耐心等候消息。

朝廷要放榜,大約從中午開始,一直到下午日落黃昏,將禮部會試錄取的三百名考生依次傳報。

先從會試第十一名開始,到三百名結束,因爲考生住得有遠近,報子又未必能準確找到舉子的住所,就算在傳報上有先後,但真正傳到舉子耳中時,也就不一定是名次高的靠前了。

至於禮部會試的前十,則是一項榮耀。

一直以來,都說這禮部前十的文章要給皇帝親自審閱,就好似殿試前十的文章是由天子親自挑選過的一般。但其實涉及到禮部會試的機密,沒人敢保證這一點,尤其皇帝公務繁忙,根本就沒時間去審閱禮部會試的卷子,畢竟後面還有殿試。

“少爺,聽說客棧那邊已經開始有人報喜了,要不咱也回去等着?”孫緒帶來的家僕過來通稟。

貢院放榜,與報子報喜,本來二者是同時進行的事情,有的考生不來,是因爲心中忐忑不安,怕自己中不了,所以乾脆跟一些同鄉聚在一塊吃吃茶,一起等候消息。

如此有個好處,若是中了的話,會有大批的人恭喜,或者有一同中榜的,有過一起等中榜的經歷,以後可以成爲“鄉黨”。

至於沒中的,也能跟着吃頓免費的慶賀宴,結交幾位新晉進士,對以後參加科舉有一定好處。

指不定今日的進士,就是明日的翰林,甚至成爲下屆會試的同考官。

至於來貢院等候消息的,那就真的是“急性子”,想早一步知道自己有沒有中,這樣也省了回去等消息,若是不中,傷心失望之下,可能下午就收拾鋪蓋卷踏上回鄉的路程,也省得再留在京城白白耗費銀錢。

可這次貢院放榜,顯然晚了一些,在貢院外等候的衆舉子心裡想:“大約是因爲鬻題案,這邊的放榜竟然耽擱了。”

直到午時,先從貢院內出來一人,卻是剛進去見過禮部官員的江櫟唯,他雖非國子學的學生,但因是見官大一級的錦衣衛官員,卻可自由踏足國子學,顯然他是提前問明瞭消息,出來後對蘇通等人視若不見,到遠處上了轎子,很快離開。

孫緒悶悶不樂道:“倒比我們先知道。”

蘇通開始沒聽明白意思,但一想就大概清楚了,其實成績已經出來了,只是禮部還未將榜文張貼示衆。

剛纔江櫟唯說是替旁人來看榜,他有當官的便利,先行進去問清楚,所以不用等放榜就走了。

可憐外面的衆舉子,還要眼巴巴等候裡面的消息。

……

……

終於到午時三刻,放榜開始。

中了禮部會試的,稱之爲“貢士”,因爲京城的杏花多開於二月底三月初,所以禮部會試放榜也被稱爲“杏榜”。

杏榜提名,雖然暫時是“貢士”,但很快就會參加殿試。

從殿試出來,無論是進士及第,還是進士出身,又或者是同進士出身,都會是標準的“進士”,會被選派官吏。

“杏榜”放榜並不會以圓案來發放,而是按照名次將考生的考籍、考號和姓名列於長案之上,這也是爲防止考生有重名的情況。就算名字相同,地域也不會相同,就算地域相同,那考試的號舍也不會相同。

禮部會試的放榜務求嚴謹。

第一案,也是“杏榜”中非常重要的一案,共有九十人。第二案和第三案各有一百人,一共是二百九十人。

至於禮部會試的前十名,則會放在最後一案,然後由禮部報子分三批前去報喜。別的人都是一批人報喜即可,唯獨這前十需要分三批去,這是因爲禮部會試的前十,基本代表殿試的三甲在其中,如此榮耀之事,需要朝廷大加宣傳,討個好彩頭。

第一案剛張貼出來,貢院外面等候的考生就圍了上去,雖然來的人不多,但也有好幾百人,前面圍得水泄不通。

禮部那邊並沒有藏着掖着,很快第二案和第三案都張貼了出來,考生上去看過之後,大多數都是失望而歸。

考生多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考完會試後,到底自己考得怎麼樣,心裡其實非常清楚,本來會試的錄取率就不高,鯉魚躍龍門之事只在心裡想想便可,有時還真不敢帶有奢念。

倫文敘、孫緒和蘇通三人都上前查看,前三案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名字。

蘇通心裡非常清楚,這一次自己肯定落榜了,他主要是留心找尋沈溪的名字,可惜別說是沈溪,連個汀州府的考生都沒找到,那也就是說,不但是他,連同沈溪、吳省瑜這些人都不在這長案之上。

至於倫文敘和孫緒,臉色雖然略有些失望,但他們卻有了更大的期待,怎麼說以他們的才學,要博一個前十還是有很大可能的,他們有着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自負,而且昨日裡李東陽不考校別人,單單考校他們,也是因爲“四子造詣”的考題他們對答如流。

倫文敘和孫緒都聽說了關於程敏政在南宮閱卷之時,曾發出“此三子中有唐、徐”並且要拔擢爲魁的感慨,恰恰他二人正是“此三子”中兩人,另一人不用說就是昨日一同去接受考校的沈溪。

既然全數舉子之中,只有他三個人能作出“四子造詣”的策問題,中個前十應該是很有機會。

但倫文敘和孫緒,此刻心裡又不是很確定。主要原因在於沈溪被拿到北鎮撫司後一直未被釋放,這就說明朝廷有意要息事寧人,沈溪答對了,居然被下獄,他二人被放回來,也可能會榜上無名。

前三榜公佈後,不少人奔走相告,有自己中的,也有同鄉中的。若自己中的,要趕緊回到下榻的旅店或者租住的民居等候傳報的喜訊,至於見到同鄉中的,也要第一時間回去報喜,等着討一點賞錢,順便結個人緣。

至於倫文敘、孫緒和蘇通三人,則沒有離開之意,他們還在等最後前十名的放榜。蘇通雖然不覺得沈溪會在這前十名的榜單上,但他寄希望於倫文敘和孫緒二人幫他一起向朝廷進程上書,以求得朝廷對沈溪的寬宥。

等三人暫時先回到人羣外等候,孫緒帶着略微的自嘲:“伯疇兄,你說我二人,是否會名落孫山?”

倫文敘笑着搖搖頭,其實對倫文敘來說,進士不第已非一兩次,作爲太學卒業的廣東名儒,甚至在京師講學都有很多擁躉,可偏偏他卻距離中進士就是隔了層薄紗,看得見卻總觸不着。

對於倫文敘來說,中進士已經是一種執念,他年過三十,不再如少年一般心中只憑一股熱血,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有得忙活,考進士也不能一直考到老,再考兩屆,實在中不了,他也就死心了。

就在三人等候的時候,又有一人過來看放榜。

倫文敘和孫緒對此人並不熟悉,但蘇通卻一眼就認出來了,這不就是與唐伯虎交好,同時也是吳中大才子的祝枝山嗎?

祝枝山前來看放榜,並未帶僕從,而是獨身而至,他帶着惴惴不安的情緒上前,卻沒從第一案開始看,而是從最後一案看起。

蘇通猛然間想起,剛纔在那榜單中見到的熟悉名字中,就包括了這大名鼎鼎的吳中才子祝枝山。

雖然祝枝山的排名並不高,只列在二百多名,但怎麼說也算是中了。

果然,祝枝山第三案還沒有看完,便仰天長笑起來,大約是覺得歲月蹉跎,一代吳中大才子,以詩文冠絕江南,偏偏科場不第,這是多麼糟心的事情。

因爲祝枝山的反應太過強烈,很多舉子都在打量他,但因祝枝山到京城後爲人低調,還真沒什麼人認識。

可總有熟悉的。

“這不是希哲兄?”

有以前一起同考會試認識的舉子上前打招呼。

祝枝山興奮不已道:“我中了,我中了……你們知道嗎?哈哈,我祝允明終於中進士了……”

有點樂極生悲的意思,祝枝山這一激動,腳下不穩,居然摔倒在地。衆人一聽,喲呵,吳中大才子中進士了!

一時間趕緊上去攙扶,同時恭喜聲不斷。

*********

ps:第一更送上!

今天保底兩更,同時爲書友們加更兩章,如果成績好,天子會再加更一章,也就是說,在四章的基礎上,如果訂閱、、和成績喜人,天子會額外再來一章,以表達感激之情!

好了,碼字去了,下一章就能知道沈溪是否中會員了,估計會在十二點左右寫出來!

謝謝大家捧場,求一切支持!

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二十五章 報仇了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二五七七章 賬目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一〇五八章 避戰(第三更)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五八〇章 查無實證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
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二十五章 報仇了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二五七七章 賬目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一〇五八章 避戰(第三更)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五八〇章 查無實證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