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

PS:感謝書友“soul醉難受”、“康文好”、“風蹤影”投的月票。

博洛急道:“那紹興城守軍怎麼辦?”

多鐸看了博洛一眼道:“南蠻子有句話,我送給你,慈不掌兵。”

博洛愕然。

突然多鐸問道:“吳爭是吳莊人?”

“是。”

“派人將吳莊所有人都押往瀝海。”

“這……這會拖慢行軍速度,不如直接殺了吧?”

“殺了有什麼用?南蠻數千萬人,殺得光嗎?”多鐸皺眉道,“本王要用他們換紹興城守軍。”

博洛心中一動,看來多鐸已經認定紹興城不保了,“大王是擔心吳爭去了紹興城?可地圖上沒有從三界直通紹興城的道路啊?”

多鐸有些不耐煩了,“你莫要忘記了,自己是怎麼到的嵊縣。”

博洛恍然。

……。

應天府。

這兩日裡,坊間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兩件事。

一是鎮國公府被禁軍包圍了,有好事者對此吟唱“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另外一件事,當朝太傅、內閣閣臣、吏部尚書錢肅樂,因在奉天殿直諫“團結一致、共御外辱”,爲鎮國公說項,而被皇帝罷官,逐出奉天殿。雖說還保留着太傅虛職,可也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然,坊間有好事人戲說鎮國公,卻無人戲說錢肅樂,坊間輿情呈一面倒之勢,皆認爲錢相是義興朝忠臣,這是天子受奸人矇蔽,冤枉了賢臣。

甚至有不少士子,在私下聯絡,準備聯名上書,請求皇帝重新啓用錢公。

太傅府。

錢肅樂側身躺在榻上,他病了。

錢瑾萱端着一碗藥湯,在一邊侍候着父親喝下。

“爹爹,坊間有許多人在爲爹爹鳴不平,聽說還有士子要聯名上書。女兒覺得,這世上總是有明理之人的。”

錢肅樂微微搖頭道:“那不過是有心人在煽風點火罷了,原本皇帝還不想要你爹的命,若真聯名上書,恐怕就……另當別說了。”

錢瑾萱大驚道:“那爹爹趕緊向皇帝澄清啊?”

“澄清什麼?如何澄清?”錢肅樂苦笑道,“不過越說越亂,越描越黑罷了……讓他們去吧,無非是早幾日去黃泉路。”

錢瑾萱抽泣起來,“女兒就說嘛,爹爹別去向陛下直諫。”

錢肅樂微笑着伸手,撫摸着女兒的秀髮道:“傻孩子,這天下人若都明知不對,而不說出來,真理何在、正義何在?”

說到此處,錢肅樂有些傷心,“爲父原本擔心的,就是南北開戰,吳爭以虎狼之師北上篡奪宗廟社稷。可眼下,爲父最擔心的,是他被人的害。”

錢瑾萱仰頭道:“那爹爹快想想辦法啊。”

“沒人幫得了他。他最大的軟肋在於,他是臣,不是君!”

……。

文臣嘛,能做到不愛財,就是忠臣。

可忠臣未必就是賢臣。

忠臣之中,也分幾種。

譬如說有忠於君王的,象廖仲平,誰當皇帝他就忠於誰。

就象淳安政變,廖仲平就站在朱媺娖這一邊。

譬如說忠於明室的,象陳子龍。

陳子龍忠誠的對象不是皇帝,而是明室。

否則又怎會有淳安宮變呢?

當然,以陳子龍爲代表的這些文人,在忠於明室之餘,還忠於他們這一階層,士大夫階層。

他們不傻,誰都看得出吳爭的實力和能耐,遠超過當今陛下。

這也是之前陳子龍能當殿擁立吳爭的原因。

可僅僅就是吳爭的一席話、一個執政理念,就讓陳子龍棄吳爭於蔽履,而改擁立朱慈烺了。

這真是前朝太子擁有大義使然嗎?

未必!

吳爭傷及了士大夫階層,“劫富濟貧”這四個字,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敢說,他們之中不乏有英明神武者,能想不到這麼簡單的策略?

當然不是!

之所以無人提及,是不敢提,一提就是國之根基動盪。

連大明朝開國太祖皇帝,不也是“改變路線”,纔有了三百年大明朝嗎?

劫富濟貧,不僅僅是個口號,它的背後是階級的對立,將天下利益重新分配,這對於既得利益羣體來說,誰肯?誰願意?

也只有象吳爭這樣“不識好歹”的,纔敢信口雌黃!

可現在,當今天子也觸及到了士大夫階層的底線。

皇帝竟然在奉天殿一言而決,罷免了內閣閣臣之一錢肅樂。

兔死狐悲、脣亡齒寒。

這不是件小事,慶泰朝組建內閣時,就規定了君權虛設,內閣會議是最大的權力機構。

可現在,皇帝要搶權了。

能罷黜一個錢肅樂,就能罷黜內閣任何一個閣臣。

這不對!

雖然陳子龍等人對錢肅樂也有政見不合,但在這件事上,所有閣臣站在了同一陣線上。

於是,就有了坊間不同的聲音。

於是,就有了士子要聯名上書的聲音。

不僅如此,此時的陳子龍府上,還在召開一場“內閣會議”。

除了錢肅樂已經不可能到場,其餘四人都在,甚至都御史王翊也在。

他們在商量什麼呢?

說出來很嚇人——宮變!

“既然諸公都同意行廢立之事,那就議議,當立誰爲新君吧?”陳子龍木然說道。

王之仁首先道:“義興朝中,唯有鎮國公手中軍力最強,實力也最大,依我看,至尊之位非他莫屬。”

陳子龍一口否決道:“吳爭此人性格乖戾,行事無任何規矩可循,陳某以爲,用將帥可,爲君絕對不成。”

王之仁皺眉道:“若擁立之事,首輔就可一言而決,何必拉我等前來議事,首輔一人定就是了。”

陳子龍道:“非陳某獨斷專行,意欲一手遮天。此子非我同道中人,興國公不妨問問在場諸公,可願意與你一起擁立。”

王之仁看向另外三人,另外三人皆臉色如冰,不置可否。

懂了,王之仁懂了。

這四人怕是已經有了人選。

讓他來,無非是知會他一聲罷了。

可王之仁能負氣一走了之嗎?

不能!

被朱慈烺責令自證清白的王之仁,已經沒有了反抗的餘地。

他的那支已經斷線的“風箏”,不但沒有回來,而且越去越遠。

最新消息,這支軍隊已經從如皋轉向東南。

或許朝廷還沒人猜度到這支軍隊的真正目的地,他王之仁卻心裡一清二楚。

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八百六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苦惱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復海州(四)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
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八百六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苦惱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復海州(四)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