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爾袞在黃河邊止步不前

就象錢肅樂去杭州見吳爭時說的,這個羣體,他們忠的不是國家、民族,也不是君,而是他們自身和整個階層的利益。

就象後世建國偉人評價的,如果不是朱元璋及時調整思路,恐怕得不到天下。

陳子龍、錢肅樂甚至象張煌言等人,其實都屬於這個階層。

只是張煌言等人想掙扎出來,並付諸了行動。

錢肅樂醒悟到人的一生,只需要做成一件事,足矣。

而陳子龍卻依舊效忠於他的階層。

這個階層幾乎囊括了天下所有士子菁英和無數的巨賈顯貴。

就算有幾個有識之士,發覺不對,也無法從這樣一個龐大而富有粘着力的階層中脫身而出。

這樣的階層,幾乎佔據了天下財富和人才。

它有着不死之軀,朝代的更替,對它而言不過是換了一件新衣。

這就是他們可以掌握着海一般的實力,而明末朝廷卻無法支付抗擊韃子的大軍軍餉。

這就是大明亡,而他們依舊可以憑藉這個羣體而繼續高居廟堂。

這就是滿清坐擁三百年江山,到多來卻是爲他人作嫁衣裳的真正原因。

哪怕後世,這股力量依舊存在,只是被壓縮了許多,壓縮到幾乎不被世人所留意。

而壓縮它的力量,來自於覺醒的民衆。

可眼下,它卻是無敵的存在。

人擋,人死!

國擋,國亡!

好在,朱慈烺僅僅是初次得罪。

好在,它也懂得犧牲,它絕對不會爲了幾十個或者幾百個僞代言人去與一個真代言人對抗。

它還懂得,分寸。

……。

濟爾哈朗也犯了個錯誤。

他不該動用手中這最後一萬機動兵力。

要知道,此時的江北清軍號稱十萬,但真正能調動參戰的不超過六萬人。

突破王之仁水師江防,已經摺操作損了近一萬。

正在進攻神策、太平二門的兵力已經達到二萬人。

還有一萬被王之仁部署在鎮江府方向的水師牽制着。

譚泰那支進攻鍾阜、金川二門的偏師分走了八千人。

手中僅存的一萬機動兵力一旦調動,那麼就沒有了迴旋的餘地,非勝即敗。

濟爾哈朗難道不知道這是一個錯誤?

當然不會!

戎馬生涯數十載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是個錯誤?

可他還是毅然調動了這一萬人,增援神策、太平二門。

因爲濟爾哈朗沒有時間了,糧草、軍械補給跟不上,火炮無法短時間運過河。

而應天府城牆上的火炮卻正在向清軍猛烈地開火。

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多爾袞率十五萬大軍南下了。

咦,這不是好事嗎?

難道濟爾哈朗會爲了與多爾袞的私怨,置國戰成敗而不顧?

當然不是!

那貫着愛新覺羅的姓氏,濟爾哈朗還分得清輕重。

讓他不得不動用機動兵力的真正原因不是多爾袞率十五萬大軍南下,而是多爾袞所率十五萬大軍至徐州以北(黃河入海口在明朝改道,明弘治八年,爲保京杭大運河漕運的暢通,築斷黃陵岡,以淮河受全河之水。所以,當時的黃河河道在徐州附近入海),還沒過黃河就停滯不前了。

爲啥?

難道是多爾袞想借明軍之手,徹底剷除濟爾哈朗?

當然不是!

連濟爾哈朗都分得清輕重,攝政王多爾袞又怎會讓數萬清軍爲濟爾哈朗陪葬?

真正的原因還是出在這十五萬大軍身上。

這十五萬大軍是新徵的,幾乎九成半是漢人。

雖說此時的漢人還不足以擁有後世百姓覺醒的民族大義,但至少還沒有鐵了心爲清廷拼死搏殺的勇氣。

剛徵的兵,加上是爲異族打仗,可想而知,這支軍隊的戰力能到何種程度。

多爾袞也是沒有辦法。

京城確實還有近三萬八旗兵,可敢動嗎?

在入關時,多爾袞所率十二萬八旗軍,這四年來,已經摺損近半,特別是滅弘光朝之戰,八旗兵就減員近二萬人,這是多鐸做下揚州十日慘劇的真正起因。

史可法雖說在皇位繼承人之事上優柔寡斷、猶豫不決,且軍事能力確實堪憂,但他在抵抗清軍之事上,足以掩蓋他的任何缺失。

揚州一戰打痛了韃子,打得讓多鐸失去了理性,也打出了漢人的錚錚鐵骨。

八旗兵的迅速減員,導致了清廷在使用八旗兵上有了畏縮。

這沒辦法,滿人人口太少,死一個就得十幾年才能成人。

所以,在之後的戰鬥中,八旗兵主要用來駐囤,這是後人稱駐京八旗、協防八旗的由來。

譬如,在吳爭收復杭州府時,清軍之中,隸屬杭州將軍麾下的八旗兵僅四千人,其餘都是明軍降兵或者招安的盜賊。

再譬如,光復應天府時,江寧將軍麾下八旗兵不中七千人,其餘也是明軍降兵。

所以說,明朝,特別是南明,不是滅亡韃子手裡,而是亡人明人手裡,這話,絕對是沒錯的。

清軍入關僅一年,就招降了四十多萬各路明軍。

這些軍隊主要被投入西北、西南方向,圍剿大順、大西義軍殘部。

而弘光朝滅亡之後,清廷招降的明軍高達二十多萬。

這些軍隊被投入南下福建和廣州。

令人齒冷的是,這些投降的明軍,十有七八鐵了心追隨韃子,殺起自己同胞來,甚至比韃子還狠,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棟乾的。

吳爭原本有機會殺了李成棟,但出於讓隆武朝存在牽制多鐸的目的,沒有下手。

明末的明軍將領,已經有了軍閥的雛形。

他們大多數心中沒有了忠誠二字,只想着地盤和銀子。

而屁股決定立場,上面說的那個階層,纔是左右南明滅亡的最大根源。

試想,假如這個階層以財力供養南明大軍和江南各地義軍,那麼恐怕福臨和多爾袞會主動和談,劃江而治,這還是清廷最理想的情況了。

多爾袞所率十五萬大軍滯留黃河岸邊,不肯越雷池一步,實在是多爾袞也沒有把握,一旦渡河,這支大軍會不會一鬨而散。

這在原本清軍一路高歌猛進時還好,這些大都因爲被官府所迫或被生計所迫的漢人,或許還真就爲韃子上戰場了。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愛拼纔會贏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五十章 有難同當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六百零二章 偏執女人造成的破壞超乎想象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愛拼纔會贏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五十章 有難同當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六百零二章 偏執女人造成的破壞超乎想象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