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

三界是個古鎮,西邊沿山,山無名。

東邊沿江,曹娥江,只是曹娥江到了此次,水已經不深,象現在淺灘期,可涉水而過。

三界古鎮人口不多,數千人而已。

得知韃子又要經過,明軍要在此迎戰,這次三界百姓不再奔逃,而是主動留下,爲明軍幫忙。

這種軍民合力的現象,確實很少見了。

由此明軍士氣大盛。

士兵們心中盼着,韃子快點而來,讓自己多殺幾個,建功立業。

……。

紹興府,朱以海的王府後院內。

朱媺娖在責問朱以海。

“魯王爲何不派樑湖衛所吳爭參與此戰?就算由魏鎮撫主攻,想來引吳爭部襄助,應該不會有差。”

朱以海道:“吳爭部經歷始寧街之戰,損傷過半、士氣低落。此時正在整訓,無力迎戰強敵。公主殿下一介女流,這軍國之事,還望不要贅言纔好。”

朱媺娖有些生氣,“魯王,本宮並無插手政務之意,只是擔心,放着樑湖衛所那支虎賁不用,殿下究竟是何意?”

朱以海道:“公主殿下如此維護吳爭,莫非是有不可言之隱麼?”

朱媺娖生氣了,“本宮只是心憂江山社稷,何來難言之隱?”

朱以海也是一時口不擇言,說了也後悔了,“公主殿下放心就是,魏鎮撫是久經沙場之人,況且三界一戰,更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豈能不勝?再說了,吳爭雖是能徵之將,可爲江山社稷計,朝廷不能依賴於某一人。”

這話確實沒錯,朱媺娖無言以對。

朱以海道:“此戰三千對一千,又有廖仲平部壓陣,不至於有失。公主放寬心就是,孤還有公務在身,告辭。”

……。

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戰場之上更是如此。

曾經有人說,戰場是世間一切的濃縮。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就在魏文遠準備好一切應戰部署,廖仲平將軍隊囤於魏文遠部以東五里外壓陣,萬事俱備,只等韃子入甕之時。

古怪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本來根據情報,韃子由新昌至嵊縣,往三界而來。

那麼魏文遠所部署的官道,就是唯一的必經之路。

除非韃子轉道,由諸暨撤退回去,否則想要到上虞,就必須經過三界。

可偏偏韃子就這麼突然出現在了魏文遠部的身後。

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

二千韃子當初在嵊縣分兵,一路攻上虞,一路去新昌。

去新昌一路突然消聲匿跡,這不是因爲韃子長了翅膀,或者韃子有隱身術。

而是韃子有當地人做嚮導引領避過人煙稠密處。

嵊縣至三界,確實只有這條官道。

其餘山野小道,根本無法讓韃子騎兵通行。

可有一條不是道路的路,被魏文遠等人忽略了。

準確地說,根本不曾想到。

之前也說了,三界東邊沿江,曹娥江支流,到了此處,水已經不深,象現在淺灘期,可涉水而過。

江成了溪,自然可以讓韃子騎兵輕鬆通過。

大明之地,天然的屏障,反而幫了韃子。

這不可謂不悲哀。

敵軍突然出現在身後,這讓魏文遠所有的部署皆落空。

不僅如此,敵軍的突然出現,使得魏文遠全軍炸了營。

這是一場屠殺。

士兵們滿懷報國之志,卻在一瞬間失去了鬥志。

不,其實大部分人沒有失去鬥志,可在這種衆人皆逃的情況下,只能隨波逐流。

所謂兵敗如山倒,莫過於此。

幸好廖仲平部在魏文遠部以東五里,迅速增援,方纔給了魏文遠部喘息之機。

三方隊伍形成一個三角。

魏文遠部在西,廖仲平部在東,韃子騎兵在西北方向。

可廖仲平人數太少,只有六百多人,無法真正牽制韃子騎兵。

且廖仲平部沒有騎兵,韃子分兵阻擊,廖仲平就苦不堪言了。

官道之上,騎兵對步兵有着太大的優勢。

況且,明軍士氣已亂,更是獨木難支。

魏文遠已經喊啞了喉嚨,怔怔地發不出聲音來。

看着明軍士兵一個接一個地在韃子彎刀下倒下,他的眼中有淚光閃動。

抽出腰刀,橫與脖頸,喟嘆一聲,天意如此,非戰之罪!

……。

吳爭怒了。

得知錢翹恭居然擅自引其麾下騎兵營趕往三界。

吳爭是真怒了。

那可是吳爭打算日後依爲生存之本的騎兵營啊。

這混蛋就這麼把自己的底牌亮出去了?

關鍵是,才組建不足十天的騎兵營,這能幹啥事?

無非是一羣騎着馬的步兵,說不定連馬都不會騎。

還不如下馬做步兵,更具戰鬥力。

強忍着揪心。

怒歸怒,吳爭無法坐視。

他迅速下令,集合衛所五營全部,迅速開拔,目標三界。

……。

三界離紹興府太近了。

會稽、上虞、三界構成一個三角地形。

從三界往正北是會稽。

往東北是上虞。

明軍這次安排得很周全。

三界往會稽的路上,每隔三裡就有斥候。

爲得是不間斷地將戰事進程報給朝廷。

所有人都認爲這次明軍必勝。

可現在,事出意外。

韃子竟鑽到了明軍背後,發起了攻擊。

不用說朱以海了,所有人都慌亂了。

如果兵敗,紹興府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城池。

怎麼辦?

此時朱以海總算是想起吳爭來了。

一柱香的時間,朱以海連下七道諭令,令吳爭率部增援三界。

可朱以海之後又想到,就算吳爭即刻出發,恐怕趕到三界時,戰鬥也已經結束了。

於是,朱以海再下三道諭令,令吳爭率部回援紹興府。

亂了,真亂套了。

不過這次朱以海真咬着牙齒,絕口不提轉進二字。

甚至還殺了提議轉進的吏部郎中,來平定朝臣浮躁之心。

不知道是因爲之前的那一次太過丟臉,讓朱以海有了刻骨的銘記。

還是朱以海突然醒悟,大明皇室該有皇室的尊嚴?

王府堂內,一片寂靜。

除了呼吸聲,只有“呯呯”的心跳聲。

文武官員低頭垂目。

朱以海一臉木然,沒有人知道監國殿下此時在想什麼,甚至連朱以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是一出父教子,可憐的錢翹恭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麼選?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
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是一出父教子,可憐的錢翹恭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麼選?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