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紙上談兵

韓秀峰決定出川,奏請去兩江平亂的摺子已經遞上去了,但在等諭旨的這段日子並沒有閒着。

要是連自個兒的老家都保不住,那還不如不出去。所以去已殉國的杜三和劉存厚等人家中弔唁完,就去江北拜見段大章,拜見完段大章又回城拜訪龔瑛、楊吏清、江宗海、關允中等本地士紳和八省客長,然後在陳佔魁、陳天如等人護衛下再次趕到羊角大營,以奉旨督辦川東團練的名義召見在渝黔交界處防堵的各團監正、團正。

就在他打算去鬆坎看看時,潘二差人送來欽差大臣向榮病死在軍中的噩耗和石達開率三萬賊匪西犯湖北的消息!

石達開可是長毛中最驍勇善戰的悍將之一,江西失陷的那麼州縣全是被石達開給攻佔的,甚至把率湘勇前去江西助剿的曾國藩圍在南昌城中,據說湖南巡撫駱秉章和湖北巡撫胡林翼已經派兵去救了,也不曉得曾國藩能否堅守到援軍趕到。

現在石達開殺了個回馬槍,韓秀峰真擔心圍攻武昌的胡林翼頂不住,要是石達開和據守武昌的賊將韋俊,跟秦日綱和據守鎮江的長毛一樣給官軍來個裡應外合,那湖北局勢將會跟江西一樣變得不可收拾。要是一旦長毛擊潰武昌周圍的官軍,趁勝溯江而上西犯宜昌,那川東乃至整個四川就別想跟現而今這般太平了。

韓秀峰從未如此害怕過,真有股大廈將傾之感,一刻不敢耽誤,馬不停蹄趕回巴縣拜見川東道王廷植和新任重慶知府李莊,得知各州府剛解運來五萬八千兩協濟湖北的軍餉,當即主動請纓親率保甲局火器團、地藏團、石龍團、文經團和玉皇團的三百多團勇,護送餉銀前往夔州府治下的巫山縣。

巫山與湖北宜昌府治下的巴東交界,爲轉運大軍急需的糧餉,宜昌知府專門委派了一個候補知縣在兩縣交界處辦理交接。

韓秀峰將餉銀交給湖北官員並沒有回巴縣,而是一邊在夔州同知和巫山知縣陪同下接見本地士紳和湖廣商人,勸捐募餉,籌辦團練辦理防堵。一邊等皇上的諭旨,同時差人打探湖北那邊的戰況。

這次沒帶家人,甚至沒讓費二爺隨行。身邊只有劉山陽、潘二和陳佔魁、陳天如等十四個文武監生。

劉山陽很清楚韓秀峰這次出來就沒打算回去,皇上要是命他回京,他會從這兒進入湖北,然後經河南、直隸進京。要是皇上恩准之前所奏命他去兩江,他同樣會從這兒出發,經湖北、河南、安徽去揚州。

不過在此之前,得搞清楚湖北的戰事。

隨着消息越來越多,湖北乃至湖南、江西的形勢漸漸明朗起來,劉山陽看着地圖上標記的官軍位置,喃喃地說:“大敵當前,西凌阿所率的六千多八旗綠營爲何守在北邊,爲何直到石達開都已經殺到了魯家港還按兵不動!”

韓秀峰擡起看了一眼地圖,沉吟道:“要是沒猜錯,西凌阿是來防堵的,不是攻剿賊匪的。”

劉山陽不解地問:“可石達開沒往北邊去,他們在北邊咋防堵?”

“皇上和朝中的文武大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擔心長毛再次北犯,所以命西凌阿率兵堵主湖北長毛的北犯京畿之路。”

韓秀峰想了想,接着道:“不過相比向帥沒殉國時,相比在江西的曾大人,胡林翼的處境要好很多,至少署理上了巡撫,能節制各州府,糧餉雖吃緊,但不用仰人鼻息。再就是官文和西凌阿手下的八旗兵綠營兵雖不聽他的,但也同地方上的那些團練一起幫着守住了大多地方,可以說他和他手下的鄉勇現而今儘管東西兩線開戰,但要比曾大人靈活的多,可機動遊擊,甚至可以逸待勞,從容應對。”

再看看地圖,劉山陽赫然發現湖北跟江西真不大一樣,至少只有省城武昌和長江沿岸的幾個州府正在打仗,別的地方雖多多少少被波及到,但不像江西被石達開連佔八個府,四十多個縣。

換言之,戰場不是很大。

劉山陽沉思了片刻,又問道:“志行,據我所知,胡林翼官聲是不錯,可論戰功和威望,他比曾國藩、塔布齊、羅澤南、楊載福、彭玉麟等湘軍元老差遠了,皇上那會兒咋就命他署理湖北巡撫,而不命曾國藩或塔布齊、羅澤南等人署理湖北巡撫?”

“曾大人他們之所以沒能做上巡撫,主要是朝中的不少王公大臣擔心尾大不掉。至於胡林翼爲何能署理上,那是因爲文中堂幫了大忙。”

“文中堂跟胡林翼有何淵源?”

“文中堂曾主持過江南鄉試,胡林翼正好是副考官,據說那次將卷中的下江(江蘇),誤寫爲上江(安徽),致使所取人數與學額不符,引起軒然大波。文中堂很欣賞胡林翼的才識,不想胡林翼被連累,主動扛下了所有罪責,而胡林翼只是降一級留任,可以說他們是共過患難的。”

“原來如此,我還是頭一次聽說。”

文中堂也好,胡林翼也罷,對這些天忙着整理軍情的潘二而言太遙遠,太高不可攀,放下手中的一份急報,擡頭道:“四哥,從這些天打聽到的消息上看,石達開去年就率兵犯過湖北,那會兒有兩萬兵馬,後來兩次分兵馳援據守武昌的韋俊,加起來少說也分掉了四五千兵,虛晃一槍殺回江西時頂多只剩一萬五六千人馬,按長毛‘兩千五作一萬’的算法,其實只有四五千兵。

靠四五千兵就攻城略地,橫掃大半個江西,現在更是既留下幾萬兵馬守江西,又率幾萬兵馬來攻湖北。就算裹挾百姓也裹挾不了這麼多,這比滾雪球滾得也快。據報這次來犯的不但有‘黃旗軍’,還有啥子‘花旗軍’,也不曉得這‘花旗軍’他是咋變出來的。”

潘二要是問別的韓秀峰真不一定曉得,但問到石達開手下的“花旗軍”,韓秀峰恐怕比真正跟石達開廝殺的胡林翼都清楚其來歷。

他回頭看了看潘二,輕描淡寫地說:“花旗軍之所以叫花旗軍,不是美利堅的那個花旗,而是花花綠綠的旗號太多,令人眼花繚亂,所以才叫花旗軍。”

“旗號太多,四哥,你這話什麼意思?”

“花旗軍其實就是廣東的天地會亂黨,他們原本在廣東是‘兩頭吃’,明面上是團練,暗地裡作奸犯科甚至打算反清復明,葉名琛和之前的幾任兩個總督鼠目寸光,想利用他們對付洋人竟任其坐大了,以至於膽大包天到圍攻廣州城。”

韓秀峰頓了頓,接着道:“洋人早看他們不順眼,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就幫着葉名琛把他們擊潰了。他們跟長毛不一樣,堂口很多,誰也不服誰,面對官軍圍剿廣東又沒法兒呆,只有一小部分隨李文茂、陳開等賊首去了廣西,大多堂口沿陸路進入山區,然後北上竄入湖南郴州、桂陽、茶陵、興寧等地,試圖與湖南的天地會餘孽起事。

湖南你們是曉得的,有曾國藩、駱秉章、羅澤南、李續賓等人在,他們哪有犯上作亂的機會,在湖南連腳跟都站不穩,就這麼從去年開始經茶陵取道永新、安福、分宜、萬載等地進入江西,比石達開進入江西還要早。”

“四哥,你是說天地會亂黨投長毛了?”潘二驚詫地問。

韓秀峰不屑地說:“他們真要是想投長毛,那會兒大可直接北上去武昌,根本無須跑江西去。他們跟長毛不是一個路子,他們向來是‘非朱姓不稱帝王’,而洪秀全不但稱王並且自封天王;唯一相似的是官兵之間都互稱兄弟,可誰是兄誰是弟,長毛是按官爵高低來的,而天地會是按輩分來的。

所以說他們只是暫時聯手,只是一起搶錢、搶糧、搶地盤,我敢斷定石達開不會相信他們,只是在利用他們,而他們也不會真聽石達開號令,畢竟他們的那一套在洪秀全和石達開看來全是妖言。”

“這麼說正在攻魯家港的是一幫烏合之衆?”潘二追問道。

“差不多,只要胡林翼咬着牙頂住武昌城內的長毛,從江西過來的那些花旗軍真不足爲慮。”

“四哥,我說你咋這麼鎮定呢,原來早曉得那幾萬花旗軍的底細!”

“不鎮定還能咋樣,其實我也只是在紙上談兵,長毛這會兒裡應外合,裡外夾擊,胡林翼、李續賓、蔣益澧和鮑超這會兒正腹背受敵,可以說魯家港能否守住直接決定湖北戰局,魯家港一旦被長毛攻下,湖北官軍將會跟江南、江北的官軍一樣潰敗。”

劉山陽忍不住問:“志行,要是石達開贏了,胡林翼敗了咋辦?”

韓秀峰早有準備,不假思索地說:“胡林翼真要是潰敗,我們就趕緊回奉節,幫夔州知府和奉節知縣守城。”

“爲何不召集團勇馳援宜昌,幫宜昌知府守城?”劉山陽糊塗了。

“我倒想召集團勇去,可本地的團勇你們也見過了,根本不是上陣打仗的料。”韓秀峰指指地圖,接着道:“再就是宜昌離巴縣太遠了,糧餉接濟不上。並且宜昌實在算不上富庶,沒那麼多糧養不了多少兵。退回夔州就不一樣了,在我們熟悉的地方打,離巴縣不算遠,糧餉能接濟得上,天時地利人和全佔了,就算來一兩萬長毛也能守個一年半載!”

“那巫縣咋辦?”

“巫縣有不是沒知縣,身爲縣父母,他守土有責。”韓秀峰擡起胳膊再次指指地圖:“長生,你看仔細了,這次也好,以後也罷,不管誰來犯我川東,只要來犯的是大股賊匪,這兒,這兒,這兒,還有這兒,通通可以讓給賊匪,讓他們孤軍深入。”

見韓秀峰竟畫出了一大片,竟想放棄十幾個州縣,潘二大吃一驚。

劉山陽緊盯着地圖沉思了片刻,不禁笑道:“捨得捨得,不捨哪有得?把既沒多少百姓也沒多少糧的地方讓給賊匪,看他們這一路上搶掠不着多少糧能走多遠。而咱們是以逸待勞,等他們翻山越嶺精疲力竭時再給他們雷霆一擊!”

韓秀峰接着道:“我所說的讓並非真拱手相讓,在召集團勇在關鍵地方防堵甚至反擊時,同樣要召集沿途的青壯尤其熟悉山川河流的山民襲擾。不要硬碰硬,只要搞掉他們的輜重糧草就行。”

潘二反應過來,急忙道:“明白!”

第一百零七章 會館首事(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還兼着一個差事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一十二章 尊卑貴賤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紅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難顧第五百四十八章 擾人清夢第二百六十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四十章 有緣再會第四十八章 銅天王(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會館團拜(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三十章 “激起民憤”第四百八十四章 沒油水的差事第九十一章 “犯上作亂”第五百二十一章 通政司參議第六百四十二章 旁觀者清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軍總捕同知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三百一十章 營規第一百八十六章 湖廣道御史不去湖廣!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幫辦軍務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言堂!第五百六十章 倒了大黴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百七十章 事與願違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六十八章 領憑上任(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到家了第二十章 要上賊船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六百九十七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七十四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二)第九十四章 四堂會審(二)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頭林立第五十章 銅天王(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家書值千金第一百六十三章 書香門第第三百六十八章 張之杲又病了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興土木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四百一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三百三十章 阻截(七)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進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人微言輕”第三百七十四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二)第七十八章 有人好辦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四十六章 開打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老糊塗第二百五十二章 真不是誤會第四百零九章 習慣了就好第二十七章 瓜娃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花了四千多兩!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過日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強人所難第九十三章 四堂會審(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人(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三百一十章 營規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營紮寨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遊皇城第六百八十章 廣州失陷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下不太平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見錢俊臣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二十九章 到底幫誰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三百二十章 虎落平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愛民如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秀才回來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沒誠意第九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蘊章的提醒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會領兵
第一百零七章 會館首事(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還兼着一個差事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一十二章 尊卑貴賤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紅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難顧第五百四十八章 擾人清夢第二百六十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四十章 有緣再會第四十八章 銅天王(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會館團拜(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三十章 “激起民憤”第四百八十四章 沒油水的差事第九十一章 “犯上作亂”第五百二十一章 通政司參議第六百四十二章 旁觀者清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軍總捕同知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三百一十章 營規第一百八十六章 湖廣道御史不去湖廣!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幫辦軍務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言堂!第五百六十章 倒了大黴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百七十章 事與願違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六十八章 領憑上任(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到家了第二十章 要上賊船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六百九十七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七十四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二)第九十四章 四堂會審(二)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頭林立第五十章 銅天王(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家書值千金第一百六十三章 書香門第第三百六十八章 張之杲又病了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興土木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四百一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三百三十章 阻截(七)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進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人微言輕”第三百七十四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二)第七十八章 有人好辦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四十六章 開打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老糊塗第二百五十二章 真不是誤會第四百零九章 習慣了就好第二十七章 瓜娃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花了四千多兩!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過日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強人所難第九十三章 四堂會審(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人(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三百一十章 營規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營紮寨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遊皇城第六百八十章 廣州失陷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下不太平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見錢俊臣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二十九章 到底幫誰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三百二十章 虎落平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愛民如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秀才回來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沒誠意第九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蘊章的提醒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會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