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

“《西樓子》,《烏夜啼》,是《相見歡》的變體,不過變體就是變體,不是正牌的《相見歡》!”劉玄站在那裡想了一會,突然笑道。

明國維不由翻了翻白眼。這個時候你還管人家是不是變體詞牌,就算是變體詞牌,也還是一類,算是《相見歡》。再說了,人家恩師坐在那裡,是在場最德高望重的,他開口說是,別人也不好有異議。你說不是正牌的《相見歡》詞牌,有什麼用?

事到如今,徐文禎和明國維已經品出來了,這事怕沒有那麼簡單。只怕是侯孝康跟邴學士達成了某種默契,在幫修國府、繕國府恢復名聲的同時,也幫沈自省揚名,再坑一把劉玄,一箭三雕。

劉玄搖搖頭,又抓起了筆。旁邊那人臉色一下子緊張了,但是看到劉玄站在那裡十幾息後還動不了筆,不由又放鬆了。他也是讀書人,知道這文筆思路一被打斷,不可能那麼容易接上來。

正當他準備離開,好去領賞時,劉玄的筆又動了。只見筆鋒行如流水,墨跡如飛龍舞風,不大一會,兩首詞躍然紙面上。

明國維性急,不顧墨跡未乾,拿起紙卷,扯着嗓子,用盡全身力氣大聲道:“國子監貢生劉持明的詞也出來了。”

他的聲音極爲響亮,一下子壓住了樓裡的喧鬧聲,衆人的目光一下子全轉了過來。

“《相見歡.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或許是太大聲,又或許是太激動,明國維的聲音都嘶啞了,不過他還是竭力地大聲誦讀着。

“第二首,《相見歡.秋》,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明國維讀完後放下紙卷,不僅聲音嘶啞幾乎出不了聲,額頭上更滿是汗。

樓閣裡一片寂靜,衆人都在品味着這兩首詞。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是誰,突然暴喝一聲:“好詞!好詞!”

有一人念道“林花謝了春紅,”接着是兩人,三人,四人。大家都是讀書人,還是考入國子監的貢生,記性好是必須的。過耳不忘一篇文章做不到,區區兩首詞,而且是聚精會神聽的兩首詞,如何記不住?

讀到最後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幾乎整層樓的人都在誦讀。或許有些人前面沒記住,但最後這句足以流傳千古的佳句絕對是記住了。

聲音之大,不僅讓花萼樓其餘樓層都鴉鵲無聲,左右兩翼樓也停了絲絃歌聲。就是花萼樓方圓數百米,原本喧鬧嘈雜的街邊集市也都寂靜起來,人人站在那裡,側耳傾聽從花萼樓四樓傳來的頌詞聲。

四樓的文人學子繼續誦讀,“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當讀到“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是聲音最大。誦完之後,數息寂靜後,叫好聲,鼓掌聲,跺腳聲,轟然而起,再從四樓蔓延開了,直向三樓,二樓,一樓,左右翼樓席捲而去。

劉玄將此兩詞一卷,夾在腋下,走到跟前,對邴、鞠、關三位學士,秦基、兩位教授和四位助教拱手施禮,“三位老大人,秦大人,諸位老先生和先生。”

然後又轉向侯孝康、石光珠,拱手道:“得幸兩位賢兄舉辦此盛會,才使得小弟忽有靈感。今日妙手偶得兩首好詞,正要急着回去抄錄一份,遞交給恩師,以謝其教誨之恩。先行告退了。”

又轉向衆人道:“諸位同窗學子,還請盡興,再出佳作!劉某不才,先行告退了。”

旁邊聽着的明國維和徐文禎差點笑出聲來,你這兩首詞一出,滿京師都要傳誦,誰還記得沈自省的那兩首不知是不是早就做好,現拿來賣弄的詞。還再出佳作?你這話可真是要氣死個人啊。你佳詞一出,轉身就走,這文會開得還有個屁的意思?

劉玄說罷,飄然而去。徐文禎和明國維也向幾位先生,侯、石兩人及諸位同窗文人拱手行禮,跟着離去。

走了兩裡多地,過了兩個坊,騎在馬上的劉玄突然放聲大笑。坐在旁邊,馬車上的徐文禎和明國維探出頭,問道:“你笑什麼?”

“我在笑那些人偷雞不成蝕把米,實在忍不住了,必須得大笑一番才行。”

“你這刁猴兒,是吃不得虧的啊。”

第二天,劉玄一進國子監,還沒來得及對蜂擁而至的同窗們一一打招呼,就有吏目擠了進來,大聲道:“祭酒老大人有請劉持明劉貢生。”

衆人一聽,連忙讓出一條道來。

“見過老大人。”

“那兩首詞呢?”李守中就跟餓極了的野狼,狠狠地問道,那雙渾濁的眼睛似乎冒出了綠光。

“在這裡。”劉玄從懷裡掏了出來,遞給了李守中。

李守中小心翼翼地接過紙卷,緩緩地在桌子上展開,然後屏着呼吸,湊到紙面上,細細地讀着每一個字。

“無言獨上西樓,還有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道盡了人生滄桑,沉痛之極。你年不過十七,如何來的這般感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唐陳拾遺公,前看不見古人,後看不見來者,他是如何獨愴然而涕下的呢?因爲他讀史書,讀及古人事蹟,念及後人追隨,站在那寂寥無人的天地之間,自然有一股悠悠的愴然。”

“沒錯,的確沒錯。”李守中撫須讚許道,“也只有讀通了史書,悟明白了這世間道理,自然會有一番不同尋常的感悟。只是這種感悟,一般人很難悟到。你能悟到,是你的大幸!卻是我之大不幸。恨!大恨啊。”

“老大人何出此言?”劉玄誠惶誠恐地問道。

“如此佳子,卻成了楊老西的得意門生,我如何不大恨!”李守中拍着桌子嘶吼道,剛拍了幾下,又怕把紙卷拍壞,連忙停下手,伏身去看了看。

“持明,只是這種傷春悲秋的感悟最好少有。”李守中擡起頭來說道,“你知道爲何大家把這京師有時喚作長安?”

“沒錯,復強漢盛唐。那你可知,漢唐之官,出將入相,才兼文武。前周太宗時,改政制官職,就是追溯漢唐。只是後來,文武分職,重己輕彼,最後釀得偏安金陵之禍。後國朝太祖年間,手下大臣也是文武不分,上馬可靖四方,下馬可撫萬民。可是一甲子過去,文武又分開,且文恬武嬉,只圖奢華。”李守中長嘆一口氣。

“聞你自幼習武,騎射刀槍,甚是嫺熟,又有如此文采,自當勉之。我算是明白楊老西爲何收你爲徒了。持明,”李守中從後面書架中拿出一疊厚厚的紙卷。

“這是我二十餘年收集的國朝諸位學士名臣們的策論和範文,你拿去好好研習。明歲春闈,主考、副考,無論聖上委誰,絕離不了這些人。”

劉玄不由大喜,小心接過來,先放到一邊,拱手彎腰行禮道,“謝過宗師老大人恩德。”

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引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
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引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