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

徐文禎和明國維開蒙時就知道,禮是五禮者,吉、兇、賓、軍、嘉。按照《禮記》裡的記載做就好了。詩,就是詩詞,在場的沒誰敢跟劉玄比,就是前任頭號才子沈自省也不敢。射,就是射箭和技擊,你敢跟軍將世家,十二歲就敢操刀上陣的劉玄比?御,就是騎術和統籌。統籌,實際操作看不出來,說理論,人家的策論能甩你一條街。數,就算劉玄真的弱,其他監生也不敢比,因爲他們也弱啊,菜雞互啄有意思嗎?

劉玄的話一出,衆人不由皆拜服,甚至有棋藝高超的監生羞愧道:“持明兄指點的極是。到國子監本當治四書五經,習詩詞墨貼,學策論制義。想不到我等卻誤入歧途,以嗜好誤正業。慚愧!慚愧。”

“那裡,那裡。前蜀漢武侯曾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何以靜心持儉?唯在克欲。只有克服了人心裡的種種慾望,貪婪、嗜好、奢華等等,才能清心專志,精進求仁。”

“持明賢兄說得極是!可謂是真知灼見!”衆人紛紛稱讚道。

修國府正廳裡,侯孝康和石光珠聽完富豪監生爲首的幾人稟報,臉色陰沉似水,捏着茶杯的手蒼白無血色,並且微微顫抖。

石光珠揮揮手,示意瑟瑟發抖的幾人趕緊退下。然後轉過頭來對侯孝康說道:“世兄,來日方長,何必計較一時呢?”

侯孝康泄了氣道:“真是不甘心,好容易從朝中某位老大人那裡知道了劉持明弱點,籌劃許久,想着在國子監衆生面前好好落他的面子。誰曾想這廝運氣如此好,居然輕易化解,還落得一個光明磊落,曉世知理的美名。”

“運氣?康世兄,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劉持明此人,不是大真即是大奸。”石光珠蹙着眉頭說道,看到侯孝康還在那裡忿忿不平,便勸道,“世兄,朝中那些老大人,你也少去打聽了。這些老奸巨猾的傢伙,怕是拿我們當槍棒使。”

“我知道,這些老傢伙真正想對付的是劉持明背後的煙溪先生。”

“世兄知道就好了。”

“真他孃的晦氣!我等何曾如此束手束腳。”侯孝康嗖地站起身來,大吼幾聲,抓起桌子上的碗碟瓷瓶,四處亂扔。這時,有個小廝匆匆跑了過來,正好撞到黴頭上,被侯孝康揪住一頓暴打。

看着侯孝康在廳前拳打腳踢,打得小廝滿地亂滾,石光珠一人端坐在裡面,喃喃低語道:“這就是朝政趨勢啊。國朝養士六十年,現在士林儒生盈滿朝野,深得帝心,把持着三省中樞,地方行省,氣焰日灼。可嘆我等開國世家,不思進取,還跟軍將世家離心離德,自斷臂翼。唉,世事艱難啊。”

國子監散堂後,劉玄自回到奉國將軍府,只見秦業、秦鍾父子倆正在前廳候着。

“老世伯,讓你久等,真是抱歉。”劉玄連忙恭敬答道。

“持明先生客氣了。”五十多歲的秦業現在滿臉笑意。原本他對延請劉持明指點兒子學業,還半信半疑,等到劉玄在花萼樓揚名,名詞傳誦大江南北,便一心一意了。將近兩月,十幾次登門聽教後,秦業私下考覈了一回秦鐘的學業,果然是大有長進,不由大喜。

“小兒蒙持明先生指點兩月,學業突飛猛進。老朽連同闔家老小,前來感謝先生大恩大德。”秦業彎腰拱手作揖道。秦鍾在旁邊捧着一個盤子,上面擺着四個銀裸子。

劉玄豈能受這位老先生的大禮,連忙扶着他的雙手道,“老世伯客氣了。這是令郎天資聰慧,又開了竅,劉某豈敢愧受此全功。這銀裸子收回去,給令郎多買些肉食,補補身子。”

推讓了幾句,劉玄堅持不收,還說要是再如此,以後秦鍾休得再上門了,秦業這才罷休。他轉向秦鍾道:“劣子,還不給你先生磕頭。以後你定要記住了,持明先生是你的恩師,要是你膽敢有半分忤逆恩師之心,秦家就容不得你。記住了。”

重新坐定後,秦業又拱手道:“持明先生,這月開始,劣子說你讓他每天早上圍着院子跑三圈,每日都跑得渾身是汗,氣急身軟。敢問持明先生,這是何意?”

“這是強壯身體。我從五歲開始就是如此。”劉玄笑着答道。

“持明先生,這有用嗎?”在秦業看來,每天早上瞎跑一通,還不如背半個時辰的書。

“當然有用了。老世伯當年也是親自下過場的,此中滋味應該還記得吧。”

“如何不記得!每人一間號房,僅能一人轉身。進去就落鎖,不到時辰,就是起火了也不開鎖。裡面有水桶,有便桶,吃喝拉撒全在裡面。颳風下雨,酷熱炎炎,一考就是兩日。考一次就如同是鬼門關裡走一回,稍不注意就得大病一場。”

“世伯說得極是。鍾哥兒這羸弱身子,你說經得起幾場科考?要是不把身子練強壯了,就怕題了桂榜,卻沒福去赴鹿鳴宴。”

秦業恍然大悟,果然是名師傳承,看看人家這對科考的準備,不得不讓人佩服。

“多謝持明先生指點。”至此,他是口服心服,“敢問先生,何時爲劣子舉行正式拜師禮?”

“老世伯,恩師回信,說等鍾哥兒中了院試,成了秀才,再正式列入門下。”

“好,好。”秦業滿臉喜色道。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收了你家秦鍾爲弟子,最後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你秦家丟得起這個臉,他劉玄和楊慎一丟不起這個臉。

不過在秦業看來,有了劉玄的指點,秦鍾再過兩三年下場,中院試得秀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此前他對兒子的預期目標是舉人,現在看來得改改,可以想想秦家能不能添塊“進士門第”的匾額了。

又寒噓了幾句,秦業和秦鍾父子告辭離去。

WWW▲ttκǎ n▲C〇

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