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

站在廊裡岸邊,近處人影稀少,惟見湖光樹影,風語水聲。遠望過去,只見水面淼淼,煙波浩然,山形塔影,全映在這平靜水面上。

前唐詩豪劉夢得曾有一首《望洞庭》:“湖光秋日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說得應合這太液池的風景,只不過當是暖春盛夏之時,而非如今這肅殺冬月之季。

劉玄在小黃門的引領下,在瓊島北邊的樓閣庭院裡遊走觀賞。穿廊走園,看各處佈局應有“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泚。橫塘曲岸,露偃月虹橋;朱檻雕欄,疊生雲怪石。爛漫奇花豔蕊,深沉竹洞花房。飛異域佳禽,植上林珍果。”

只是可惜,這些景緻現在都看不到,只有敗荷兩三片,禿枝五六條,枯竹呆木,寒水冷山。

在水邊園裡遊覽了一圈,看着這索落風景,劉玄長嘆了一口氣。心裡想起了太上皇的話,回味着王文忠公未盡之事,還有自己打小立下的志向,這些時日在浙東遇到的事,還有朝局中的涌動,林林種種,全在心裡攪和着,一時感受萬千,突然有一首詩涌上心頭,不寫都不行了。

小黃門早就得過太上皇旨意,連忙將劉玄引到附近的映月閣裡,備上筆墨紙張,靜待狀元郎揮毫寫詩。

正寫着,門外有人問話:“那神目御史劉狀元郎在這裡面?”

守門的小黃門恭敬應答着,來人直說開門,他要進來一觀,小黃門攔阻不得,讓來人闖將進來。

劉玄正好寫完詩,正淨手收拾,聞聲擡頭看去,只見進來了六七個緋衣人,打頭的那人卻是別緻。

新月籠眉,春桃拂臉。意態幽花未豔,肌膚嫩玉生光。似向東君誇豔態,倚欄笑對牡丹叢。卻偏生戴着一頂折角璞頭帽,穿着一身暗金小團花緋袍,腰扎一條錯金鑲玉銀絲帶,配着一對玲瓏鳳鳴玉佩,兩隻銀魚袋,英氣颯爽,真個羞煞潘安、愧退宋玉。

“原來是寶慶侯,想不到在這裡遇到尊下。”劉玄拱手笑道。來人正是上次上元節前極樂寺前遇到的那一位。

其實劉玄早就清楚這一位的底細,她卻是今上的三公主,寶慶公主,吳國公的胞姐。自小偏愛男裝,閣室裡無女紅針線,卻多刀劍寶弓。還把身邊的近侍、宮女擇健壯者,編爲兩隊,左隊着錦衣,號錦衣衆,右隊着緋衣,號赤衣衆。據說今上登基入宮那年,這位主不知從哪裡摸來一枝火銃,在宮裡放了兩槍,說是鳴示四方,卻是把殿前司、內侍省內外上下給嚇了個半死。

卻偏偏頗得今上以及太上皇、皇太后的寵愛,橫行東西六宮,任誰難管得了她,被諸位內相們評爲紫禁城頭號混世魔王。

今日看這模樣,怕是這位寶慶侯率赤衣衆出行。

“劉狀元原來真在這裡,我正有事尋你,來人,給本侯尋張凳子來,我要與狀元郎說話。”

想必諸位近侍和小黃門早就習慣了這一位的舉動,聞言就搬來了一張凳子,放在劉玄對面,然後四位上次上元節見過的近侍,排站在寶慶侯身後。

“我聞得你給兩浙備倭平賊軍寫了四如真言,還有臨戰前列真言?”寶慶侯輕開櫻桃嘴,露出一排貝齒。

“是的。”

“風林火山,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寶慶侯悠然地說道,一臉的神往,“本侯聞軍中士氣爲上,臨戰時當鼓舞軍心、振奮士氣。地方軍民皆信奉三清,得念此真言咒語,那些愚夫自當神威下降,戰無不勝了。”

寶慶侯搖頭晃腦地說道,滿臉的興奮,彷彿她纔是四千兩浙團練軍的指揮使一般,“早知道要與海賊捉對廝殺,本侯就跟父皇討一封押運糧草的旨意,去趟浙東,也好親眼見識下,對了,那倭兵真的如傳言中的那般如地獄之鬼?”

還討道押運糧草的旨意?皇上再寵你,也只是在宮裡和京師裡,再如何,也不會放你胡亂出京的。

聽得寶慶公主問話,劉玄壓下心思,恭敬地答道,“回侯爺,那倭賊也不過一個腦袋,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一刀砍下去,腦袋也得掉,一槍扎過去,照樣一個透心涼。”

“哈哈,本侯就喜歡聽狀元郎的這些話。”

寶慶侯嘰嘰喳喳問了兩三刻鐘,從與海賊倭兵對戰到察訪那些奇案,劉玄都一一對答。

這時那兩個小黃門卻是着急了,遲疑了一會,諾諾嚅嚅地說道:“殿下,太上皇等着劉大人的詩呢。”

“啊,劉狀元寫了詩,快給我看看。”寶慶侯搶上前去,展在桌子上的文卷墨跡已經全乾了。

“小小江山國,輕輕縞紵衣。波光清作面,天勢碧成圍。龍鯉寒潭映,青鳥蓬山飛。此心兼此境,安得不忘機。”

寶慶侯輕聲唸了一遍,沉吟了一會開口道,“《戰國策》的《齊策四》有云,‘後宮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狀元郎,這是應景嗎?還有這青鳥蓬山,是用的李義山…”

劉玄眼角跳了一下,連忙打斷道:“臣這首詩是應對太上皇而做的。”

寶慶公主瞪了劉玄一眼,“裝神弄鬼!好吧,我去送給皇爺爺。”

回到慶霄樓,今上已經請完安,說了一會子話自回紫禁城去了。寶慶公主興沖沖地走了進去,大聲道:“皇祖父,皇祖母,狀元郎的詩。”

太上皇和皇太后正說着話,聽到寶慶公主的話,轉過頭來,滿臉笑容地說道:“我的雲蘿兒來了,快到祖父/祖母跟前來。”

“這是劉四郎的詩,怎麼到你手裡?”回過神來的皇太后詫異地問道。

“皇祖母,孫女今兒聽他講了兩件奇案,意猶未盡,便尋了他,找他問了半個時辰話。聽他講起鄞縣戰事的那些細節,果真有大將之風。”

“我的雲蘿兒,你以後少跟那劉四郎糾纏,那就是個孟浪子,跟他老師楊老西一樣,道貌岸然,着實是個貪色的壞胚子!”

“皇祖母,爲何這般說?”

太上皇咳嗽一聲,出聲打斷了兩人的話,“來看詩,看狀元的詩。”

皇太后看完後,皺着眉頭遲疑道:“這詩看上去平平淡淡,卻能品出些許意味來,只是一時琢磨不到,二郎,你今兒跟劉四郎說了什麼?”

“我跟他說了說王文忠的事。”

“哦,我記起來了,”皇太后默想了一會,突然說道,“王文忠公當年考中庶吉士,三年養望出京後首任便是知郴州事。”

“梓童還記得王卿的履歷啊。‘授縞紵以託心,示茲誠之不謬。’今日沒有白講,劉四郎終究明白了朕的意思。”

寶慶公主在旁邊聽着,太上皇那句話一說出來,她就知道出自前唐韓文公的《祭郴州李使君文》,只是着實不知道什麼意思,閃動着眼睫毛,在那裡靜靜地聽着。

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大秦官職 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
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大秦官職 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