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

京師法華寺,後院禪房裡,四個老和尚對坐在蒲團上,密談着事情。

“那個劉四郎,甚是暴虐。我接到高麗幾位師兄弟的書信,說他在高麗倒施逆行,抄沒了寺廟田產,逼迫還俗。已經有七十三座寺廟被拆除,四千多僧尼被迫還俗了。昔日的地上佛國,已成腥臭之地。”

一個矮瘦老和尚一臉愁苦地說道。其餘三位老和尚卻沒有做聲。

相比國朝以道教爲國本,高麗和東倭都是佛教盛行。東倭好歹還有個神道可以抗衡,高麗幾乎是佛家一家獨大。這也造成了高麗寺廟侵佔良田、私蓄僧尼,甚至諸多不法之事累累產生。大家都不是瞎子,知道里面的貓膩。

“現在國朝援徵大軍在高麗戡亂平叛,劉持明奉旨行事,高麗寺廟安心奉命就是。偏偏有人妄想挾持民意,迫使劉持明與監國郡主默認他們趁亂侵佔的田產,承認刀兵不得入廟門的特權,一個個真是暈了頭,亂了心智,跟東倭那些假僧人真大名有什麼區別?”

一個鬍鬚銀白的老和尚開口道,他正是法華寺主持本秀長老。

“那也不該如此暴虐?以兵火焚燬寺廟,污辱佛門。”矮瘦老和尚強自分辨道。

“那是他們先壞了規矩。出家人四大皆空,卻對田產財貨念念不忘,這才惹來殺身之禍。”這次說話的是五臺山清涼寺住持浮連長老。

“過去之事,何必爭論,而今當務之急,是如何重振高麗佛門?以及不讓高麗佛門之事累及國朝釋門。”出來打圓場的是極樂寺住持了因長老。

矮瘦老和尚也知道自己過於偏袒高麗佛門。他跟高麗佛門關係密切,對面這三位卻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高麗佛門是死是活,他們不會坐視不管,頂多會站着看看。反倒高麗佛門被查出一大堆狗屁倒竈的事情,有辱佛門清譽,讓朝中對手抓到了把柄,這讓他們忿忿不平了。

“援徵行營的奏章有部分明發天下,高麗佛門不少寺廟,藏污納垢,多行不端,已經在朝野上下引起公憤。道門那邊趁機落井下石,自然觀幾個老道上奏,請派玄門羽士前往高麗,開設道觀,教化百姓,安撫民心。”

浮連長老說到這裡,狠狠地盯了矮瘦老和尚一眼,壓低聲音道:“浙西洞源山的教訓還不夠嗎?你以爲引得人家脫道入釋,那料得暗藏着大禍害。要不是這事牽連到北靖郡王那邊,他們極力消除了證據,怕是佛門又逃不離一場劫難。”

矮瘦老和尚默然無語,許久才嘆息道:“自從神武帝尊道抑佛,我釋門數百年苟延殘喘。那些百姓名義上拜佛求願,實際上不過想多份心安理得。哪個不是上午拜了昊天三清,下午又來佛祖跟前求願?真心信佛求解脫的又有幾個?看着這些,師尊與我等都心急如焚,這才做下這些錯事。現在想來,也是後怕。”

“不要後怕就算了。那些讀書人,一個個盯着眼睛在找我們的差池。上次賈府醜聞,要是沒人推波助瀾,何至於鬧出那麼大風波。搞得京師權貴人家,現在都不敢與我們多來往了。”

浮連長老看來是個暴脾氣,說的話句句直戳矮瘦和尚的心。

“聽聞劉持明暗地裡跟西洋妖教不清不楚的,甚至還支持他們在松江一帶傳教?”了因長老看到火藥味越來越濃,連忙轉移話題道。

“這事他上奏過。當時他提舉開元宮事,當兼管南直隸僧道分司公事,瞭解西洋景教是他職責所在。而後又上了摺子,說明了情況,雖然準允度牒,修廟傳教,也是在朝廷法度之內的事情,光明正大。”

浮連長老皺着眉頭道,“這個劉四郎做事情,一向穩當,很難抓到把柄的。”

“我聽聞松江的那個景教長老也去了高麗。”瘦高老和尚耷拉着眉毛說道。

了因長老臉上一喜:“這倒是可以做做文章。”

“不要傷虎不成,反被虎噬。”本秀老和尚微閉着眼睛說道,“浙西大案,可是在劉四郎手裡結的。我等以爲會天崩地裂,卻無聲無息了。是他真得沒有抄查到任何把柄,還是另有所圖?”

“我聽聞當初劉四郎大軍把洞源山圍得水泄不通,再看邸報,大小賊首,幾乎無一漏網。”浮連長老輕輕說了一句,禪房裡一片寂靜。

過了好一會,矮瘦老和尚纔開口道:“劉四郎此人做事,確實讓人難以琢磨。”

“該不會是他知道聖上實際信佛,供奉了隱蓮、妙智兩位大和尚,所以才暗中放了一馬。聽聞劉家跟皇家有淵源,跟聖上的關係從潛邸時起就很不錯,所以知道這些隱晦底細。”

了因和尚猜測道。

“有這個可能。聽聞劉四郎不僅是聖上欽點的第一位狀元,親收的第一位天子門生,更是御前最得用之人。兩人關係不同一般,甚至可能劉四郎受了聖上的暗示,才輕輕揭過。”

浮連和尚點頭附和道。

“如果是這樣,我等釋門反倒更不妙了。”本秀老和尚還是那樣老神在在的樣子。

“長老爲何這般說?”

“劉四郎能知道聖上與釋門的關連,想必其他人也能知道。可一直以來風平浪靜,沒有露出半分聲息,這才大不妙。”

聽了本秀老和尚的話,三人不由臉色一變。

是啊,從前周開始,因爲神武紫薇帝的緣故,武士文人對道門還稍微客氣些,對佛門卻沒有什麼好臉色。一旦哪位皇帝稍微露出些對佛門的好感,朝野上下就會羣起攻擊。到了本朝也是如此。這也是佛門在民間地位隱隱第二,但是在官方地位卻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既然劉四郎等人知道當今聖上有親近釋門之心,爲什麼不像前輩們那樣抨擊一番,切斷釋門進邀之路?肯定是心裡憋着什麼大招。越是反常,越是顯得這事肯定不一般。

“而今之計,我等要小心再小心,尤其現在奪嫡之事喧囂,我釋門萬不可輕易涉及此事,否則大禍臨頭啊。”本秀老和尚眼睛猛地睜開,掃了三人一眼,盯着矮瘦老和尚說道。“尤其要交代隱蓮、妙智兩個,他們現在得聖上信任,時常能在御前對談倫佛,萬不可恃寵自傲,心生不端。否則會墜入萬劫不復。”

其餘幾位連忙應道:“貧僧知道了。”

這時,禪房門口有知客來稟告:“稟住持,毗陵侯府遣人送來錢糧油燭,爲府上少爺祈福。”

“叫首座明塵去接待便是。”本秀老和尚答道。

“遵住持法意。”

又談了一個多時辰,三位和尚便告辭。浮連和尚拉着了因和尚,矮瘦和尚自走一路,三人從法華寺後門悄然離去。過了一會,後門對着的茶館裡,一人對身邊的人低聲道:“你繼續盯着,我回去稟告一聲。這可是齊大人親口交待的,馬虎不得。”

說罷,起身便離開。茶館夥計熱情地將他送到門口,接到掌櫃的一個眼神,又跑過去對留下的那人招呼道:“爺,我給你換壺茶。”

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
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