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

“其實我們應該關注那些晉商。”杜雲霖放下手裡的急報,緩緩地說道,“看得出來,這次逆賊勾連地方,晉商奔走報效的頗多。”

晉商原本掌控着陰山、漠北草原的茶馬商路。靠着這條財路,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聚集了大量錢財,然後開始擴展,逐漸壟斷了北方的生意,甚至把觸角伸到了南直隸、湖廣和關中。

只是前周與室韋相爭時,晉商爲了謀利,向關外私販鐵器糧食,做了不法勾當。後來前周偏安金陵,晉商中有不少人投靠了室韋人,幫忙打理稅賦。前周北伐後,整個晉商都遭到了打壓,但是朝廷沒有下狠手,不少晉商都保留了下來。他們的底蘊在那裡,一直暗中把持着北方的商貿生意。

不過後來關東商團在軍將世家的支持下,逐漸崛起,並開始南下。而南直隸和兩浙商賈,跟勳爵世家關係深厚,日益強大,也圖謀北上。南北夾擊之下,加上朝廷上又還保持着打壓之勢,所以晉商步步後退,失守了北方許多地方。

但是數百年的積累擺在那裡,錢財、人脈,都是用得上的東西。晉陽那邊或許就是看中了他們這些,這才勾連在一起。晉商也是逮到大好的機會,發起一次絕地反擊。

杜雲霖深知這些商賈內幕,更清楚商賈涉及這次紛爭,沒有明面上那麼簡單。晉商利用在河東和河南的人脈,奪取了大半個河東,以及洛陽和河南三分之一的州縣,還坑死了歐陽毅和李範。而高益在揚州,富時景在杭州,又何嘗不是被江南和兩浙的商賈給坑死的。而這兩處的商賈在被朝廷和某些有心人,有意從北靖郡王等往日依附的權貴麾下剝離開後,逐漸被人整合成了一個江浙商團,藏在水底下的實力不弱。這個商團的背後,若隱若現着大內和劉、薛等幾家的影子。

現在皇家爲了爭嫡一地雞毛,江浙和關東商團會不會趁機剷除大內在其中的眼線和勢力,重新洗牌?想到這裡,杜雲霖心裡不由打了個冷戰。

他是精通經濟,知道關東和江浙商團的大股在皇家手裡,可實權掌握在實際運作人手裡。你是佈下了衆多眼線,安插了不少掌櫃,可現在隆慶帝已經龍馭賓天,內庫一片混亂,那裡還管得上這些,正好方便下手。就算新君上位,該交賬簿繼續交賬簿,該安插眼線繼續安插,無所謂,人家已經把很多實權暗暗拽到手裡了,新君的人兩眼一摸黑,能幹什麼?

想着這些,杜雲霖看了一眼楊慎一,發現他跟韓東國、周天霞一樣,正在考慮自己剛纔說的晉商事宜。

“沒錯,正是有了這些晉商的牽針引線,陰山、河東、河南,還有那兩處軍鎮,在聚集在逆賊麾下。”楊慎一讚同道。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京畿也是晉商經營的根本。而且那幾位逆賊,在京師里人脈深廣,肯定還藏着不少從逆賊子,隱而不發,等着合適的時機,給我們致命一擊。”

“周大人所慮極是。”韓東國沉吟着說道,“看得出,現在發作的,基本上都是逆東平穆賊和晉商的人脈,他們互爲表裡,以河東太原爲根基,北連陰山,南結河南,東出京畿和嶺東。現在河東、陰山和河南都有亂黨從逆。京畿怎麼風平浪靜的?”

“逆忠廉王沽賊,身爲皇太后的親子,仁廟先皇時就有人捧他臭腳,封王開府二十年,又在仁廟先皇秉政年間,奉旨辦過幾次差,兼管過兵部、嶺東漕司和直隸兵備,夾袋裡肯定有些人。這會怎麼都默不作聲了?”

“韓相提醒得對!沽賊這十年來一直低調不張揚,要不是這次力主爲逆,誰知道他的心思。這等隱忍深沉之人,不可能不留一手,要必須嚴防這一手。我們雖然大勢在手。可是逆賊們敢起事,想必有倚仗在手。史書上孤注一擲,反敗爲勝的例子也是有的。我等萬不可掉以輕心。”

說到這裡,楊慎一臉上凝重道:“雖然大義在我等。但是成王敗寇,一旦輸了我們,就是遺臭萬年的亂臣賊子,諸君謹記。”

韓東國、杜雲霖、周天霞三人臉色凝重,都鄭重地點了點頭。

周天霞到偏室休息,林受用悄悄靠了過來,低聲道:“老周,你怎麼不提召劉四郎回朝的事情?這時候,這八萬援徵軍,可是定鼎的關鍵。”

“楊老西都不提,我敢提嗎?大家心裡都各自有着算盤,都裝作忘記劉四郎和他麾下八萬兒郎。”

“這個時候還各自盤算着小心思,老周,我怎麼越想越後怕啊。”林受用嘆着氣說道。

“我也後怕,再這麼下去,京師這邊恐怕佔不了多少上風。只是這個時候,內閣不合議好,我們四個誰也不敢單獨下令召劉四郎回朝。沒有聖旨制文,劉四郎也不敢率軍回來。”

朝-鮮漢陽城,劉玄接到了京師的急報,天天召集心腹部衆商議,可是沒有聖旨詔書,誰也不敢提班師回朝之事。

這天夜裡,劉玄站在院子中間,看着天上的明月,唉聲嘆息。德真郡主挺着肚子,慢慢地走了出來。

劉玄見了,連忙叫人搬來椅子,扶德真郡主坐下。

等到下人離開,德真郡主問道:“四郎,天朝京師那些人在忌諱什麼?不讓劉老將軍從遼陽出兵,也不召你回朝?大家知道,朝-鮮這八萬援徵軍,都是見過血的老兵,一旦動員,一月之內就能悉數在天津登陸,不管晉陽逆賊如何囂張,也難逃雷霆一擊。”

“德真,有些隱情你不清楚。前週末年,天下有資格繼承神武帝皇統的就那麼幾位。我高祖果毅公知道自己的名望資歷遠比不上,便竭力擁立太祖皇帝繼統。正是有了果毅公率領兩淮軍將世家擁戴,太祖皇帝才壓制住了四王八公十二侯這諸多地方勢力,登上了大寶之位。現在纔過去七十多年。”

德真郡主愣住了,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地說道:“原來皇室趙家對四郎家劉氏有忌諱是有原因的?”

“按照神武帝紫薇寶錄,爲了維護華夏一統,便定下了皇統傳承秩序。我家先祖自守道公與肅宗皇帝一同殉國後,周室待我劉家不薄,三次下嫁公主。前週末年,高祖果毅公同樣是駙馬。不過太祖皇帝尚配的周室公主要年長。”

劉玄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太祖皇帝不僅年長,更因平定了蔓延河南、湖廣、江西和江南的清波亂賊,名動天下。其趙家更是江南高門世家,與江南、兩浙等地世家關係密切。高祖果毅公知道爭不過,乾脆擁戴太祖爲帝。”

“可就是這樣,高祖果毅公最後還是落了個英年早逝。”劉玄的眼睛裡閃着寒光,“最後曾祖武宣公遠避漠北陰山,終於讓我們劉家能夠平安傳嗣下來。到了仁廟先皇,我家開始受宮裡器重,家父更是與孝廟先皇成了總角之好。”

德真郡主聽出意思來,低聲道:“風風雨雨,不還是都活下來嗎?據四郎的意思,能繼承神武帝皇統的家族,必須有他的血脈。號稱的不少,但真正大家公認的怕是沒有幾家了吧。”

劉玄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幽幽地說道:“我們軍將世家,兩淮、燕趙、關隴三地二十二家,從室韋南侵開始,就一直打生打死,老子死了兒子上,兒子死了孫子再接着打。哪一仗不是家家帶孝,戶戶喪子?後來地方亂賊四起,軍將世家又跟他們打。太祖皇帝平定清波賊,主力不還是我兩淮軍將世家。只是當時太祖皇帝爲主帥,坐鎮金陵,調度指揮。先祖安信公爲天下名將。時任敵前指揮,嘔心瀝血,臨勝之前累死在了前線,最後成就了太祖皇帝。時也,命也。”

德真郡主喃喃地說道:“時也,命也。而今趙氏自亂陣腳,未必不是自取滅亡了。”

“你可真敢想。這話也就你我二人之時可以想一想,說一說,外面半個字都不能說。”

“臣妾知道。”

“我們軍將世家,從不敢在儲君上下注,就是怕自取其敗。反正新君登基,都離不開我們。這一次,眼看着是廣平郡王繼位,對文官士林是大好事,對我們軍將世家是壞消息。不過我知道,有人不會讓廣平郡王繼位的。”

“爲什麼啊四郎?”

“廣平郡王衆望所歸啊,他壞就壞在這衆望所歸上。”

“水至清則無魚?”德真郡主遲疑地問道。

這小娘子怎麼什麼都猜得到呢?

劉玄既不否定,也不承認,而是繼續說道:“現在正統帝繼位,對我們軍將世家來說不好也不壞。所以我們就看着吧,等聖上最後決定了再說。”

“最後決定什麼?”

“決定他此後治理天下最大的倚仗是什麼。只是目前來看,我們這位聖上,有些迷糊。也是,孝廟先皇雖然從心裡疼愛吳國公,卻從來沒有按儲君培養過他,很多東西他都是不知道。原本只想着做一個逍遙王爺,卻不想驟然被推到皇位上,確實有些手足無措。而且我不在京師,有些人就趁此大好機會,搶佔先機了。”

“搶佔先機?你說說聖上身邊那些新進之臣?”

“是啊,這些人,原本是廣平郡王的班底,個個心懷抱負,指點江山。這等氣概,肯定會吸引聖上了。聖上也正好缺人,又對先皇老臣天生地不信任,一拍即合。”

“四郎不擔心嗎?臣妾聽說這些新進之臣有幾位跟四郎不對付?”

“哈哈,要是太平時節,肯定就不能這般算了。只是現在有逆賊在太原另立僞朝,還得動一番干戈。打仗,就憑那幾個讀書人,還有京營裡的那些廢物,只怕是不行的。最後還是要轉到我們頭上來。到時候就是我們討價還價的時候了。”

“大人!”有人在院子外面大聲稟告道,“北洋巡海艦隊都統制何老將軍,左提督劉將軍趕到了熊津鎮,正連夜趕來漢陽。”

“好,我知道了。”劉玄應了一聲,仰頭看着明月,不由嘆了一口氣道,“時也,命也!”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