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

夏末的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冶鐵所外的空地上,朱雄英手持一塊焦黑的煤炭,在衆工匠和蔣𤩽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解釋道:“這是焦煤,也就是煤炭經過高溫乾餾後得到的產物,它的熱值比普通的煤炭要高很多,如果用它來作爲熔爐的燃料,我有信心可以提高爐溫。”

工匠們面面相覷,聖孫說的話他們前半句沒太聽懂,但是後半句聽懂了,不過他們從未聽說過煤炭燒完後還有這種用途,更別提實際應用了。

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這位聖孫殿下是有些說法的,既然說了,那不妨信一信。

實際上,焦煤是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一千度左右,經過乾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制成的,也就是所謂的高溫煉焦不過這個過程不復雜,正常使用煤炭也有可能形成當然了,如果大量製取,肯定要通過炭化室,從常溫到三百度是煤的乾燥脫氣,三百度到五百度是半焦形成,五百度到一千度就是焦煤形成了。

朱雄英知道,要想讓這些工匠信服,光靠說是不夠的,必須付諸實踐,於是,他指示工匠們準備一個小型的爐子,打算親自試驗給他們看。

工匠們搬來一個貌似煮飯鍋的小爐子,叫做“甑爐”,聽工匠說是用來煉白口鐵的,這種鐵通常都是用來做器具的次要部位。

在工匠們的協助下,甑爐很快準備就緒,朱雄英親自將焦煤放入爐中,點燃火焰,隨着火焰的升騰,爐溫迅速上升,比平時使用普通煤炭時更加熾熱。

當然不是有人用手摸了,而是裡面的鐵礦石,明顯融化的比平常煉白口鐵還要快。

不過,這種小小實驗雖然能夠證明焦煤對於提高爐溫有幫助,但可能是由於爐子太小且鼓風不足的原因,所以鐵礦石只融化成了鐵水,但並沒有融化成鋼水。

受到鼓舞的工匠們準備進一步實驗,開始將大鑒爐熄火,然後等待冷卻後,將裡面的煤炭和鐵礦石、鐵水、爐渣都清理出來,重新用焦煤鋪進去,然後開爐鍊鐵。

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以至於都到了下午纔開始。

陽光照射在樹梢上,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暈,躲在陰涼處等了好久的工匠們都圍在了鍊鋼爐旁,他們的臉上雖然看不出什麼,但雙眼中卻難掩期待,有不少人更是緊緊地抿着嘴脣顯得很緊張。

隨着爐溫的逐漸升高,工匠們的臉上開始露出震驚的表情,從來都沒有人想過,焦煤蘊含着的力量竟然會比煤炭強這麼多,焦煤使得鍊鋼爐內的火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烈,爐火的顏色也變得更加深邃,彷彿蘊含着無窮的能量。

其實,這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就像是人類科技的很多進步,原理說穿了都很簡單,可這麼多年來,就是沒人捅破這層窗戶紙。

隨着爐溫的持續升高,工匠們的震驚也越發強烈,他們開始興奮地交流着,彷彿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天哪,這溫度……”一位老工匠喃喃自語,他的眼睛緊緊盯着爐內翻滾的火焰,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俺從沒見過這麼高的溫度!”另一位工匠也感嘆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敬畏。

過了很久,鍊鋼爐的爐門被鐵鉗子拽着緩緩打開,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工匠們卻不約而同地向前靠近,想要一睹即將出爐的鋼水。

爐內的鋼水開始緩緩流動,發出耀眼的光芒,工匠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鋼水的每一個波紋,彷彿它們都在跳動着,就像是有生命一樣。

“這焦煤太神了!”一位年輕的工匠激動地喊着。

工匠們的震驚不僅僅是因爲焦煤帶來的高溫,更因爲它所帶來的可能性,他們都意識到有了這種燃燒能帶來更高溫度的能源,他們將能夠直接獲取鋼水。

不要小看“直接獲取鋼水”這六個字的意義,對於重工業來說,這就是跨越式的進步,量產鐵和量產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意味着將爲大明未來的冶鐵業發展開闢新的道路,這是前所未有的。

朱雄英趁熱打鐵,繼續說道:“如果能夠大量使用焦煤來鍊鋼,那麼鋼材的質量和產量都將得到顯著提升。”

工匠們紛紛點頭稱是,此時他們對朱雄英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用焦煤代替煤炭只是一個很小的改動,但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的,他們這些人在冶鐵所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發現焦煤的功效,如今聖孫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而後,朱雄英又大概提了一下專門弄高溫煉焦的炭化室的事情,就離開了冶鐵所。 當夕陽的餘暉灑滿三大殿的重檐廡殿頂,朱雄英踏着長長的宮廊,穩步而回。

朱雄英步履雖穩,但心中卻是波瀾起伏,今天去冶鐵所的行程讓他對大明的建設有了更多的想法。

穿過層層宮門,他終於來到了奉天殿,朱元璋還在埋頭批閱奏章,聽到他的腳步聲方纔擡起頭來。

朱雄英靜靜地等着,等着批完了奏章。

“皇爺爺,孫兒今日巡視了京城周邊工部軍器局的冶鐵所,有些想法想與皇爺爺商議。”朱雄英躬身行禮後,開門見山地說。

朱元璋把手中的奏章整理好,示意他繼續說。

當聽到使用焦煤能夠獲得鋼水的時候,朱元璋的眼眸中也閃過了一絲驚訝,朱元璋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大明可是百戰艱辛才得以立國,因此朱元璋非常知兵更知道武器裝備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而無論是什麼武器裝備,基礎材料都是最重要的,鋼不僅能夠用來打造甲冑、製造刀槍,還能給火銃和火炮製造炮管,鋼這個基礎材料的獲取進步了,幾乎就代表着武器裝備的全方位進步。

“除了可以擴大規模設立鋼鐵廠,孫兒今日看到京城周邊地區,覺得還可以在那裡建立水泥廠和瀝青廠。”朱雄英的聲音充滿自信,“這樣不僅可以爲京城的建築提供必要的材料,還能通過鋪路來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

朱元璋微微皺眉,顯然在認真思考這個提議:“這兩個廠子,能有何用處?”

“皇爺爺,水泥和瀝青都是鋪路的好材料。”

朱雄英解釋道:“水泥可以用來建造更加堅固的房屋和城牆、堤壩,而瀝青則可以用來鋪設更加平整的道路,方便百姓出行。”

水泥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技術含量其實很低,最難攻克的技術難點無非就是兩個,第一個需要一千五百度以上高溫,這個通過焦煤的製取能夠一併解決,第二個則是原料,製作水泥的石灰石和黏土容易得到,但是與火山灰相似的輔料卻沒那麼容易,現代工業體系下,可以用高爐生產的爐渣,這些都是工業副產品,廢物利用,所以成本低、來源廣泛,但是古代世界顯然沒有。

不過不要緊,雖然大明沒有古羅馬那種火山灰作爲天然水泥的材料,理論上硬造水泥的話成本很高,但是卻有時空蟲洞來輸入現代世界的技術,只要高爐弄出來,甚至不需要現代高爐,只要有近代鋼鐵工業的高爐,就足夠用了,這樣的話作爲副產物,水泥的話,不僅造價低,而且可以說是要多少有多少。

瀝青也同理,都是人類從很早時期就開始採用的了,只不過華夏因爲地理條件和物產的原因,沒有去點這些科技點,而是更鐘愛夯土結構。

考古研究發現,早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文明就已經開始應用天然瀝青,在生產兵器和工具時用瀝青作爲裝飾品,爲雕刻物添加顏色,還用來給聖殿浴池和水箱做防水,而瀝青是可以從松油和焦油中獲取的,只要稍加研究就能搞出來,只不過一開始產量可能比較有限,畢竟大明在這方面的資源還是不算特別得天獨厚。

但不管怎樣,瀝青費點勁,但水泥先搞起來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且,水泥後續還能弄出混凝土來。

當朱雄英解釋完了水泥和瀝青的獲取原理以及作用以後,朱元璋也有些期待。

朱雄英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而且,孫兒認爲,這兩個廠子的建立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工匠和工人前來,朝廷建立制度進行管理,也算是給工業開個好頭。”

朱元璋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深知自家的大孫不僅有着出色的才智,還有着過人的遠見,他點了點頭道:“大孫,你的想法很好,咱會派人幫你詳細規劃,讓戶部給你撥錢,務必把這兩個廠子建好。”

“另外,廠子建好以後,先弄一批出來,這樣的話,也算是給大臣們打個樣。”

朱雄英聽後,心中一喜,再次躬身行禮:“是!”

“若是皇爺爺有興趣,到時候用水泥鋪一條路,再用石板路來對比;用鋼筋和水泥建一截城牆,再用包磚夯土城牆來對比。”

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86章 平壤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74章 應天府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75章 鬼市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75章 鬼市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300章 烈焰焚盡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130章 藍玉案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
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86章 平壤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74章 應天府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75章 鬼市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75章 鬼市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300章 烈焰焚盡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130章 藍玉案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