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

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

所謂空印案,就是洪武開國以後,爲了加強財政管理,規定了每年各部、寺以及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及稅款賬目,這些賬簿需要由各地官員帶到京城,與戶部的賬簿進行覈對。

戶部與各部、寺以及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纔可以完成本年度的財政決算,而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簿便要被駁回,需要重新編制賬簿,並蓋上原地方衙門的大印之後再次上報。

這是很規範的一套流程,理論上沒啥問題,但實際上的問題就在於,大明的首都在應天府(後世南京)。

而以大明的交通情況來說,如果是距離近的中樞各部、寺,或者是直隸各府、縣,亦或是山東、河南、湖廣、浙江、江西等布政使司還好,但要是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這些布政使司,那出錯一次麻煩可就大了,因爲如果真的按照規定嚴格執行的話,那麼只要出錯,恐怕再來回一趟就得半年不止,如果再出錯.畫面太美不敢想。

所以,實際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但誰都不願意來回折騰,因此官員們通常會準備好另一套已經蓋過大印的空白賬簿,以便在到達京城時,一旦賬簿出錯,就可以拿出來這份帶着大印的空白賬簿,迅速填上正確的數字並進行二次上報。

給賬簿蓋空印的事情,從元朝就有了,屬於是官員們的習慣性做法,也從未被明令禁止過,因此爲了圖方便,官員們都是這麼幹的。

但問題就在於,元朝是玩包稅制的,在包稅制的條件下,隨便你怎麼糊弄都行,畢竟元朝中樞只要求最後收上來錢即可,明朝可不是啊,明朝不僅要求收上來錢,而且要求數字要都對得上。

空印這件事,之所以會鬧成洪武四大案之一,核心原因就是它觸碰了朱元璋的逆鱗。

經歷了胡惟庸案以後,朱元璋對任何官員欺瞞他造成信息隔絕的事情都非常敏感,認爲這些都是結黨營私的不忠表現,是會直接威脅到皇權根基的。

因此,發生空印案後,朱元璋的反應是“盛怒”,做出了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的處罰,一時之間整個大明的官員都像是被割過一茬的韭菜地一樣光禿禿的,甚至出現了副手戴着刑枷在官衙大堂裡處理公務的滑稽情形。

聽完大孫的簡單介紹後,朱元璋沒說話,他緩緩地轉過身走了十幾步,背對着陵墓,望向鐘山下的京城。

此時,接到詔令後一起過來的近臣,有些畏懼地向周圍退散開來。

看着京城,朱元璋內心的情緒複雜極了,就彷彿剛纔還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上航行,而下一刻就要面對滔天海嘯的水手一樣。

朱元璋從來都沒有想過,大明朝堂這個看似平靜的海面下,竟然隱藏着如此令他覺得震驚的危機!

所有人,都知道!

所有人,都在聯手欺瞞他!

而這種欺瞞,已經持續了十餘年!

這天下,還有多少事情,是如同“空印”一樣他不知道的?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不寒而慄!!

朱元璋曾經以爲自己對大明的朝堂有絕對的掌控力,但經歷了胡惟庸案以後,朱元璋卻發現,他已經完全被這朝堂上籠罩的種種欺詐表象所矇蔽而空印之事,更是讓他的“被矇蔽感”極大地加強了。

而此刻,朱元璋也徹底下定了決心,必須要繼續加強皇權!

連自己這種雄才大略的君主,都被這些文官給糊弄了,後世兒孫,恐怕極大概率是不如自己的,到了那時候,文官豈不是要掀了天? “空印?”

朱元璋終於說話了,他緩緩地吐出這兩個字,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禁噤聲。

“如此欺君罔上的行徑,居然就發生在咱的眼皮底下!”

朱元璋的聲音並不高亢,卻帶着一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彷彿是天邊已經匯聚成型的雷霆,隨時可能劈下來一樣。

毛驤低着頭,不敢直視皇帝的背影,他知道,這次的風暴,一旦捲起來,恐怕遠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甚至會超過胡惟庸案的規模!

朱元璋轉過身,目光如刀般在身邊的近臣臉上掃過,近臣們都低下了頭,最後落在了毛驤的身上,那一剎那,毛驤只覺得自己彷彿被一隻猛虎盯上,動彈不得。

“你說,咱的大明,究竟有沒有空印這回事?”

朱元璋此時的聲音平靜得可怕,彷彿暴風雨前的寧靜。

毛驤嚥了口唾沫,他知道,自己此刻的回答,將決定許多人的生死。

他深吸一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陛下,錦衣衛絕對沒有。”

這是廢話,錦衣衛雖然成立很久了,但是轉行幹特務並不久,而且撥款很充足,衙門又是在京城裡,當然不可能搞空印這種事情.快馬一炷香就能在北鎮撫司和戶部衙門跑個來回,蓋空印可比這費工夫多了。

朱元璋盯着他咄咄逼人地繼續發問:“錦衣衛沒有,其他地方有沒有?錦衣衛知不知道?”

這是一個怎麼回答都錯的問題,因爲毛驤如果回答錦衣衛知道,那麼錦衣衛知道爲什麼不向皇帝彙報,是不是錦衣衛也有異心?如果毛驤回答錦衣衛不知道,那錦衣衛幹什麼吃的,是不是嚴重失職?

實際上,毛驤確實知道這件事,但問題就在於,所有人都沒把這件事當個事。

從元朝到現在,空印這種事情已經幹了幾十年上百年了,又不是一朝一夕,早都成潛規則了,已經是大家約定俗成的規矩,這算個什麼事呢?

而且,大明律也確實沒有對這種類似的事情做出相關規定,這也就導致了完全沒有任何判決的法律依據。

說白了,只有朱元璋不知道而已。

而最要命的,就是這一點。

——其他人都知道,只有皇帝不知道,你讓剛經歷了宰相背叛事件,也就是“胡惟庸案”的皇帝怎麼想?

(本章完)

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36章 告白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303章 大隅羣島海戰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83章 長夜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300章 烈焰焚盡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86章 平壤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22章 《西涼伎》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59章 上架感言第312章 戰勝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
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36章 告白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303章 大隅羣島海戰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83章 長夜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300章 烈焰焚盡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86章 平壤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22章 《西涼伎》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59章 上架感言第312章 戰勝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