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

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

文華殿內,陽光透過雕花的精緻窗櫺,斑駁地灑在佈滿了各類文書典籍的大殿之中。

作爲太子日常辦公的地方,這裡很有朱標的個人特色,在兩側放了很多書櫃,裡面既有朝廷律令制度,也有各類歷史典籍,方便他隨時查閱。

而在這裡的東宮屬官們,也跟待在朱元璋身邊的軍機大臣們不同,他們雖然是朱標的臣下,但朱標總是以師禮對待他們,所以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

當然了,每天他們的工作強度也不低,他們相當於承擔了日後內閣的部分工作,給皇帝的奏章會在這裡先進行篩選,然後朱標寫上自己的批示意見,再轉交給朱元璋.朱標監國十多年了,處理政務方面已然非常老練,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朱元璋都不會修改朱標的批示意見,而是寫一個“準”或者“閱”,最多寫個“知道了”、“朕知道了”,就發下去執行。

不過今天上午忙完了工作以後,朱標卻沒有去吃飯,而是坐在椅子上眉頭緊鎖,似是在沉思着什麼。

這時候,一名宦官進來小聲說道:“太子殿下,丘寺卿來了。”

朱標一招手,這個宦官立刻會意,匆匆而去。

不一會兒,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領下走進了文華殿,正是太常寺卿丘玄清。

作爲張三丰的親傳弟子,丘玄清別的不說,光從外表上看還是很唬人的,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而且整個人極度自信,不管面對誰,都是神態自若、步履穩健的模樣。

“不知殿下相召所爲何事?”

朱標看着他在桌案底下搓了搓長時間握筆有點發麻的手指,沉聲問道:“還請丘真人給孤看看,孤有血光之災嗎?”

他的聲音中帶着些許不安,雙眼緊緊地盯着丘玄清,希望能從這位高人身上得到一些啓示。

丘玄清微微一怔,眼中閃爍着莫名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聲音很溫和:“殿下何出此言?”

朱標嘆了口氣只道:“近日來總覺心神不寧,似有大事將至。”

丘玄清點了點頭,他明白身處高位的壓力,而且朱標的事情雖然他並不清楚緣由,但最近幾年皇帝不讓太子出京,卻也被這些部寺高官隱約地察覺到了這裡面一定是有些內幕的。

丘玄清從袖中拿出幾枚銅錢,給朱標算了一卦。

看着卦象,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殿下,命運之事,雖有一定之規,但亦非絕對,陛下最近確實不順,但血光之災並不在最近。”

他的話語彷彿一縷春風般吹散了朱標心頭的陰霾,朱標鬆一口氣。

“多謝真人指點,孤明白了。”

丘玄清微笑着點了點頭,然後又說了幾句,正準備轉身離去,然而朱標這時候忽然問道:“那真人可否卜算一番,我的兄弟們是否有血光之災?”

丘玄清面露難色。

你他孃的玩我?

“諸王遠隔千里,貧道道行淺薄,實在是無能爲力。”

而就在這時,朱雄英回來了。

經過之前馬皇后的明示,朱雄英現在已經清楚了一條自己暫時還必須遵守的行事規則。

那就是有事先跟爹說,如非緊急,不能越過爹去找爺爺,或者起碼要跟爹說一聲再去找。

這跟爲什麼當初是朱標去碼頭接他的道理是一樣的,朱元璋即便心裡再焦急,也只能在宮裡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倫君臣關係都擺在這裡,不能因爲寵愛就亂了規矩,否則的話,父子之間心生間隙事小,整個帝國賴以維持的道德體系崩塌,纔是大問題。

在現代人看來,或許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重要,甚至有些過度重視,但對於古代人來講哪怕是晉朝那種不忠不義的王朝,還講究個“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孝對於古代的道德觀念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盡孝上,就要先對父輩盡孝,再對祖輩盡孝。 當然,這些條條框框在朱雄英看來很多餘就是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查看完檔案後,他還是第一時間來找這個不怎麼熟悉的爹了。

丘玄清是朱雄英最早認識的朝廷重臣,見他在裡面,於是目光詢問了一下,朱標卻表示無礙。

“有什麼事情但講無妨。”

於是,朱雄英直接說了:“八叔和十叔,最近有性命之憂。”

朱標聞言頓時眉頭深蹙,弟弟們對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朱標或許並不完全知曉,但朱標本人雖然在各方面都比老朱軟了些,卻同樣對於弟弟們更加溫情,他很關心弟弟們。

因此,聽到這話,朱標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情嚴肅:“英兒,這便是你此前說的血光之災?”

朱雄英點了點頭。

丘玄清在旁邊面色平靜,雖然他算不出來,但他不打算拆聖孫的臺.丘玄清已經在朝堂上混跡多年了,起碼的人情世故還是懂的。

朱雄英補充道:“父親,此事非同小可,必須儘快稟報皇爺爺。”

朱標卻沒有亂了方寸,他身居高位太久了,處事還是有幾分靜氣的,並不會因爲朱雄英一催就慌張地帶着去找父皇。

最起碼,朱標自己這邊需要跟人商量一下,做了預案以後再去。

“好,現在你皇爺爺正在用膳你且去吃些東西,待會兒我便喚人喊你一同去奉天殿。”

把丘玄清和朱雄英都打發走以後,朱標招來了幾位東宮屬官,將此事告知他們。

“你們怎麼看這件事?”

在董倫被調走後,目前朱標的主要班底,是以詹事院詹事,太子少保唐鐸爲首的一衆文臣,包括太子賓客樑貞、王儀,太子諭德秦庸、盧德明、張昌等人。

唐鐸是前兵部尚書,本來到了致仕的年齡,但是被朱元璋挽留了下來,讓他來東宮任職,並且給了他太子少保的官銜,算是在尚書的基礎上又升了半級。

其人是個忠厚長者,心思非常縝密,聽了朱標的描述後,沉默片刻開口道:“殿下,此事無論真假,若是讓潭王和魯王知道了,總歸是會心生不滿的,到時候難免兄弟不睦,於殿下無益。”

盧德明亦是言道:“聖孫年幼,難免考慮事情只想到一個方面.便是所言非虛,殿下最好也不要插手此事。”

東宮屬官考慮問題的角度,肯定是從朱標的利益出發,對於朱標來說,便是真的也不該由他來說,家事就是國事,哪有靠卜筮治家的?這不又回到商周了嗎?而是假的,則很傷兄弟感情。

而且他作爲一國儲君,決不能聽風就是雨,得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所以,他們考量的角度,跟朱雄英完全不一樣,他們既不在乎藩王死不死,也不在乎朱雄英的預測對不對,他們更在乎現有政治體制的維繫與穩定,以及朱標地位的穩固。

不過,朱標畢竟是個軟心腸的,而且事關弟弟,自己不知道還好,既然知道了總不能不說,故此還是決定帶着朱雄英去找父皇。

而且,這個預言還關係到朱標自己若是這個預言驗證了,那就說明,他確實有血光之災不宜出京。

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2章 《西涼伎》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307章 關東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98章 導火索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96章 保險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80章 開京事變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92章 大勝!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1章 朱允熥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41章 北失南補第301章 廟算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302章 高取城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
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2章 《西涼伎》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307章 關東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98章 導火索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96章 保險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80章 開京事變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92章 大勝!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1章 朱允熥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41章 北失南補第301章 廟算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302章 高取城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