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

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

“我先把第四批無線電臺送過去,爺爺你那邊接好了。”

這次陰陽炁海的規模,肉眼可見地比之前更大了一圈,因此,物品傳輸的效率也提升了,不用擔心碰到邊緣繼而湮滅的問題。

但第四批無線電臺畢竟數量太多,有着足足二十臺,所以還是輸送了很久。

可在大明這邊,衆人卻並不嫌久。

聖孫壇上的氣氛,也從剛纔得知女真人在未來會覆滅大明後的憤怒,逐漸轉向輕鬆。

看着這些不斷掉下來,落在特製的極厚軟墊上的無線電臺,鄭國公常茂和曹國公李文忠,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第三批送過來的那幾臺無線電臺,根本就不夠體量足有數百萬之巨的明軍分的。

當然了,洪武時期的明軍,雖然數量看起來非常嚇人,但這是有着衛所制的制度原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屯墾兵,真正能夠用於野戰的機動部隊數量沒那麼多,“只有”幾十萬人。

可即便如此,確實需要無線電臺的部隊,還是太多了。

其中優先級最高的,就是北部邊境的軍隊(此時還沒有“九邊”的說法),以及京師的上十二衛親軍的也就是朱元璋從洪武十五年開始改制,劃定由皇帝直屬的錦衣衛、旗手衛、虎賁左衛、金吾前後衛、羽林左右衛、府軍及前後左右衛。

而有了這足足二十臺無線電臺,再加上之前第三批的六臺,就能讓幾十萬精銳明軍的戰鬥力提升一個檔次。

雖然世界第一強軍提升一個檔次還是世界第一強軍,但對於明軍的野戰部隊來說還是有質變的。

畢竟,通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對於戰爭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因素。

有了這些電臺,在防禦的時候,敵人攻擊任何一方重鎮,行蹤都能被負責指揮的將領馬上知曉,繼而派兵圍堵;在進攻的時候,明軍可以從容地分進合擊,各部之間能夠及時溝通,只要一部受擊,堅守住就可以等到各部靠攏支援,不至於被人打時間差各個擊破還一無所知。

可以說,有了這第四批的二十臺無線電臺,明軍攻略遼東的勝算,將極大增加,只要正常發揮,就必然能夠成功。

甚至再往後說,以後遠征漠北進攻北元朝廷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有李廣那種“迷路侯”的窘境了,如果奢侈一點給斥候部隊單獨配備電臺,將很容易抓到敵人主力。

因爲在漠北作戰,難的其實不是找到敵人主力的蹤跡,只要斥候撒的多、撒的遠,大概率是能找的難點在於,因爲撒的太遠,所以找到了以後,斥候必須要原路返回尋找大軍主力,等尋找到了大軍主力給主帥彙報完畢以後,主帥再帶着大軍過去,而到了這時候,敵人早就溜沒影了。

而在古代,對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拋下步兵,由主帥帶着數千或上萬精騎快速機動,與斥候保持一個較近的撒網距離,這也是霍去病非常喜歡親率少量騎兵去抓敵人主力的原因。

但現在時代變了,有了無線電臺,比如明軍的斥候部隊,在狼居胥山、斡難河、捕魚兒海.在漠北的任何一處發現敵人,都可以嚮明軍主力彙報,省去了折返跑這個過程,同時遠遠地隱蔽監視敵人的蹤跡,給明軍主力實時更新敵人的移動軌跡。

這就相當於明軍掃清了戰爭迷霧,敵人動態一覽無餘,這仗打起來,可就輕鬆太多了。

常茂和李文忠的眼中閃耀着興奮的光芒,彷彿已經看到了明軍裝備上這些無線電臺以後,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景象。

“太好了!這真是天助我也!”

“什麼天助,這是咱大孫送來的。”

朱元璋不滿地訓斥道。 常茂連連點頭,呲着牙笑道:“多虧了大外甥(常遇春是朱雄英的外公,常茂是親舅舅),有了這些無線電臺,咱們大明的軍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可就都得心應手的多了!”

李文忠也連連點頭,深有感觸地說道:“是啊,這無線電臺可真是神器啊!之前那六臺根本不夠分,以前咱們在戰場上,總是因爲通訊不暢而錯失良機,現在好了,有了這東西,咱們無論是遠征遼東還是漠北,都可以實時地獲取信息和操控戰場,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了。”

“若是沒有聖孫殿下,我們哪有這個福分?”

“是啊,多虧了聖孫殿下!”

衆人紛紛讚歎,對朱雄英的感激完全就是溢於言表,怎麼表現都不過分。

緊接着,朱雄英又把第二批的過期種子送了過去。

除了土豆玉米紅薯這老三樣,還有新增的黑麥和木薯的種子。

看着這些新的種子,朱元璋連忙問道:“大孫,這兩種新種子是什麼?”

“爺爺,前面送過來的是黑麥種子,黑麥抗寒能力強,可以在北方種,甚至在漠北以北都能種,而且不僅能當糧食,還能當飼料用,不挑土壤。”

“後面送來的是木薯種子,木薯比土豆和紅薯的適應性更強,耐旱、耐瘠、少病蟲害,同樣不挑土壤,山區都能種,但是想要木薯高產的話,還是要用土層深厚疏鬆的土壤種植,如果土壤不行,產量就相對低一些,唯一的限制就是這個得在南方種,比如福建、兩廣、雲貴等地。”

聽聞此言,朱標和李善長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一大堆看似尋常,卻蘊藏着巨大力量的種子上。

朱標率先回過神來,他顫聲道:“這麼說,這黑麥種子能在北方嚴寒之地生長,那就是在小冰河期也能存活?這豈不是北方的百姓,同樣有活路了。”

李善長也激動得鬍鬚亂顫,他連連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

“而且,這木薯種子,竟能在南方那些貧瘠的山地生長,耐旱、耐瘠、少病蟲害,這……這簡直是神種啊!”

朱元璋看着兩人激動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欣喜,他的手指輕輕摩挲着這些新奇的種子,彷彿能感受到它們潛藏的生命力。

這兩種新種子的出現,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之前朱元璋已經做好了實在不行就向南拓展,用南方的糧食去賑濟北方的計劃,而現在既然有了這黑麥,北方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就能夠得到保障了,在實際上增強了北地漢人對大明的歸屬感。

而北方的穩定,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爲由於歷史因素,幽燕之地從五代十國以來,就脫離了漢人政權的控制,而兩河之地(河北與山西,山西古稱“河東”),也自靖康以後,淪陷於胡人之手數百年了。

所以,北方不僅胡化嚴重,而且人口非常稀少,糧食產量也較低,可偏偏北方承擔着防禦蒙古人的重任,又不能不屯駐大量軍隊並進行移民,爲了這些軍隊和移民,大明朝廷就必須每年給北方運糧。

這也是從洪武三年開始實行“開中法”的根源所在,如果不需要給北方運糧,大明朝廷幹嘛要給商人們發代表着財富的鹽引?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78章 下下籤第130章 藍玉案第267章 苦橘城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98章 導火索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301章 廟算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74章 應天府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
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78章 下下籤第130章 藍玉案第267章 苦橘城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93章 和談破裂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98章 導火索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301章 廟算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74章 應天府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