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殺身之禍

春日的暖陽灑在秦王府的後花園中,身着宮裝的秦王側妃鄧氏在幾名心腹侍女的擁簇下,漫步至栽滿未開蓮花的池塘邊。

這池塘宛如明鏡,靜靜地躺在土石爲山的環抱之中,與周圍的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春風拂過,滿園的海棠舒紅,梨花吐白,在青翠的老檜和千條柏的襯托下,彷彿置身仙境。

鄧氏走到池畔,她手中拿起一個梆子輕輕一擊。

隨着梆聲響起,原本平靜的池塘突然涌動起來,池塘中的金色鯉魚彷彿聽到了召喚,開始從四面八方游來,它們在水中翻騰跳躍,金光閃閃。

不一會兒,數百條鯉魚聚集在了池塘的這一角,爭搶着鄧氏撒下的魚食,甚至還有互相撕咬起來的。

鄧氏饒有興趣地看着金鯉之間的爭奪,眼神中透露着高高在上的冷漠。

“人爲財死,魚爲食亡。”

秦王被召回京城後,這偌大的秦王府便由鄧氏做主,委實讓她威風的很,說是西安城的主人都不過分。

畢竟,普通人以爲的秦王府:秦王和他一家住的地方,是個大宅子。

真實的秦王府:雙重城牆一層護城河,十二個城門,規模比元大都皇宮大三倍,沿着中軸線三個大廣場加三大殿,右邊山川壇、社稷壇,左邊旗纛廟、秦宗廟,外面雙重城牆之間分佈着典簿廳、紀善所、良醫所、典善所、審理所、奉祀所、典寶所、工正所、典儀所等等官署機構,足有上萬人爲秦王府直接服務,西安城外,秦王三護衛數萬兵馬枕戈待旦隨時聽令。

所以,在這種巨大的權力加持下,鄧氏早就沒了絲毫敬畏之心,跟秦王夫妻關係始終名存實亡的觀音奴更是不放在她的眼裡。

在鄧氏眼中,觀音奴不過是亡國之人罷了,而她則是大明開國公爵的女兒,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憑什麼是觀音奴當正妃,她只能當矮人一頭的側妃?而觀音奴那驚人的美貌,更是令她嫉妒不已。

觀了一會兒魚,便沒了興致,撒下最後一把魚食後,鄧氏任由侍女用溫熱的手巾給她擦手,淡淡地問道:“我那好姐姐今日在幹嘛呢?”

鄧氏經常以折磨宮人取樂,哪怕是心腹侍女都有些膽戰心驚,因此只能小心翼翼地如實稟報。

當聽到尋了個小和尚給她祈福,鄧氏不屑地笑道:“給她祈福?怕是給她家那些喪家犬祈福還差不多。”

想了想,鄧氏總覺得心裡不舒服,似是一股無名火涌上來。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如她意之事?那小和尚在何處?直接派人打殺了,我倒要看看給她祈福,自己有沒有活下來的福分。”

至於小和尚無辜不無辜,與她何干?

人心情不好的時候踩死一隻地上的蟲子,會顧忌這隻路過的蟲子是否無辜嗎?

不過想了想,鄧氏又多囑咐了一句:“手腳乾淨點,別髒了王府。”

此前秦王與鄧氏在封地的胡作非爲,就已經被隱藏身份的錦衣衛所刺探到上報與皇帝,這一點鄧氏也有所察覺,她沒膽量揪出錦衣衛殺了,所以最近一年也有所收斂,就算是要泄憤,也不能在明面上幹這些僧道都是各州縣推薦來的,人死在王府裡即便不算什麼,也終歸是一樁麻煩事,若是被錦衣衛咬住,對於她來說,就像是親手捏死一個蟲子把汁水濺到手上一樣噁心。

另一邊,朱雄英回到了四海客棧。

“觀音奴的話語,倒是頗爲耐人尋味她認出了我的樣貌像某個人,還給我化了妝,警告我什麼都別問趕緊遠離此地,這就說明與我樣貌相似之人與此地之人有矛盾。”

朱雄英細細沉思了起來,此地是秦王府,那麼秦王府裡能稱得上“貴人”的人,除了觀音奴,自然就是秦王和側妃鄧氏。

而自己既然姓朱,就不是模樣像觀音奴自己的親戚,即王保保那一支的漢化蒙古人,而是像秦王這邊的朱姓親戚,也就是大明的皇族。

跟秦王或者鄧氏有矛盾的皇族?

掌握的有效信息還是太少了,朱雄英雖然從觀音奴這裡獲得了重要的線索,但並不能直接推測出來結果,觀音奴明顯也不想告訴他,只是催促他快走。 朱雄英揉了揉不斷在跳的右眼皮。

“左眼跳財,右眼呸呸呸.此地不宜久留,落戶的事情到哪都能辦,不如速速離去。”

收拾好東西以後,朱雄英在一樓退了房間,走出這家西安城內最大的客棧。

但他並未注意到,這家名爲“四海客棧”的客棧的掌櫃,看着他的背影卻轉頭走進了裡間,喚了不久前風塵僕僕進入客棧的幾個人。

與此同時,另一撥守在客棧門口的人見他從客棧出來,也跟上了他。

穿過繁華的街市,朱雄英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他總覺得有人在暗中窺視他,這種感覺讓他非常不舒服。

朱雄英走進了一條偏僻的小巷,一邊走,一邊給手中的格洛克擰上了消音器。

小巷裡幽靜而昏暗,只有幾戶人家傳出細微的生活聲響,朱雄英在拐角處加快了腳步,最裡面是一條死路。

很快,三名勁裝男子出現在了朱雄英的眼前,他們的眼神冷酷而殘忍,手中明晃晃的匕首閃爍着寒光。

“你們是誰?爲何要追我?”朱雄英冷靜地問道。

他的問題沒有得到迴應,三名勁裝男子無聲地組成了默契的陣型,結陣向他撲來,看這配合,似乎是行伍中人。

他們的動作迅捷而狠辣,都是直奔朱雄英要害來的。

然而,朱雄英並未坐以待斃。

“砰砰砰!”

隨着幾聲沉悶的槍聲響起,三名勁裝男子先後倒地。

他們捂着自己的傷口,眼神中充滿了驚恐和不可思議,似乎無法理解爲何朱雄英能夠如此輕易地擊敗他們。

“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回答我剛纔的問題。”

無聲,依舊無聲。

朱雄英直接補了三槍頭。

他收起手槍,冷冷地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殺手,然後準備翻牆離去。

就在這時,忽然又有幾名身着平民服飾,面上風塵僕僕的壯漢出現在了巷口。

看到地上的三具屍體,他們先是一怔,隨後看着安然無恙的朱雄英鬆了口氣。

“可是沐爺派過來的人?我們東家尋您好久了。”

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88章 釜山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310章 籌謀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78章 四叔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81章 半島博弈
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88章 釜山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97章 短暫的和平時代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310章 籌謀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78章 四叔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81章 半島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