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

鋼鐵廠,是趙信最得意的地方,本來,按照正常的發展,定海軍應該先走輕工業。

輕工業見效快,利潤大,只要有一丁點的改進,就可以獲得龐大的收入,而且不愁銷量。

可是陰差陽錯之下,趙信最終選擇了鐵作爲突破點。

北宋的鐵的價格較高,遠遠超過基準值,而且用量巨大,以趙信的身份來說,鐵比其他東西更加適合。

趙信也沒有想到,在大名鐵匠作坊建設的過程之中,會發現牛大力這麼一個天才的研究者。

趙信同樣是一個研究者,他是通過後世科學培養起來,專攻歷史的研究者,他充其量是流水線上面的產物,如果不是卡牌系統,如果不是穿越者的眼光,他在研究了領域,不可能取得那麼大的效果。

可是牛大力是一個難得的天才,他是天才的研究者,只要給牛大力一點點的便利和指引,最終迸發出來的結果,會讓世界震驚的。

實際上,牛大力也是這樣回報趙信的,在大名鐵匠作坊,那麼薄弱的環境下,他把北宋的所有的經驗,都整合到一起,最終如同插上了翅膀也一樣,變成了目前的狀態。

在大名府,因爲各方面不太健全,再加上,趙信也沒有打算,把高爐鍊鋼這個大殺器給拿出來。

到了定海軍,一切都沒有問題,趙信很相信牛大力,把一切都交給了牛大力,牛大力也沒有辜負趙信的期待,最終鋼鐵廠成功的定型投產。

鋼鐵廠的產量,在4個月之後,已經達到了巔峰的狀態,不是一個高爐,而是數十個高爐一起生產,雖然煙霧遮天蔽日,目前日產量高達2萬噸。

這樣算下來,每年的產量高達700萬噸,以傳統運載方法,30多公里的道路,用馬車每一輛半噸左右的運輸量,一天就最少需要4萬輛馬車,才能夠把這些給運出來。

先不說,定海軍能不能湊齊這麼多的馬車,就算能夠的湊夠這麼多的馬車,要多寬的道路才能夠容納下來。

定海軍面積不小,可是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島,趙信爲了全面發展,在初期,一定會以定海軍爲重點,這樣的話的,大規模的道路,還是能夠容納4萬輛馬車的這種,不太可能出現。

鐵路就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30多公里的鐵路,可以承接100輛車廂的,每個車廂15噸,100輛就是1500噸,2萬噸,只要來往十來趟就可以了。

車廂在馬拉之下,速度相當的快,效率也很高,可承擔這個運送的工作。

實際上,鋼鐵廠的產出,大部分都是支撐的定海軍的建設,運出去的很少。

定海軍的建設,每天耗費大量的鐵,無論是道路,鐵路,甚至是房屋的建造都是如此。

定海軍的地盤不小,幾百平方公里,在後世,上海和北京的核心區域,也就是幾百平方公里的樣子,可是這些要加上工業區和一些不適合作爲主宅和工業的地區,能夠利用的地方不多。

除了趙信來之前,胡亂建設的那些房屋,現在都是七八層的整齊的房屋,這樣看起來有些單調,卻可以容納最多的人口。

經過了37公里的鐵路的建設,特別是在2個月的時間之中,陸陸續續的實驗,最終形成的經驗,要修建一條更長的鐵路,這不成問題。

定海軍也有了修建更長鐵路的打算,可是這個鐵路卻不能在定海軍。

島上,能夠修建37公里的鐵路,已經是極限了,未來可以修建一條複線,讓這個鐵路的效率更高,並且融入到整個城市之中,作爲快速的環線,用於在外面快速的交通狀況。

鐵路的交通,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哪怕是馬拉火車這樣的火車,也足以對整個北宋產生巨大的變化。

從3公里到37公里,接下來,就是稍微長一點,在目前北宋的地面上,其他意義重大的鐵路項目很多,可是對於定海軍有直接幫助,就只有一條了。

這也是接下來的修建目的,一條300裡以上的鐵路,就要在的洪澤湖和海州之間修建。

要想富先修路,從鋼鐵廠的產能,就可以看出來,當徹底工業化的定海軍,能夠迸發出何等的生產力。

現在,定海軍絕大部分的產能,都放在建設上面,一棟棟的大樓拔地而起,當這個建築的飽和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幾乎必然的,要轉向其他的領域。

目前,定海軍發展的最多的,就是以鋼鐵爲主體的製造業,可是其他輕工業,也在規劃之中的。

一個完全工業化的城市的,將會擁有何等可怕的生產能力的,這些產品,如果是堆砌起來,只會讓庫存逐步的提升,只有依託於市場,把生產出來的東西,銷售出去,才能夠獲得足夠多的收益。

運輸,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依靠着淮南東路的幫助,再加上資金的大量注入,定海軍迅速的形成了一個,擁有上百艘各類型海船的一個船隊,可以通過航運,把產品運到任何的地方。

可惜,對於北宋的核心地帶,就要繞行很遠。

趙信選擇定海軍,是因爲在後世,連雲港是世界上有數的海港的,定海軍經過發展之後,也可以通過海運的,聯絡道各個地方。

可是要進入到北宋銷售,海運就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這個時代,還沒有鐵索一樣,橫在長江之上的長江大橋,長江的通行能力是巨大的,可以通過長江下游上溯,只能夠到江寧府。然後通過長江和京杭大運河進行運輸。

如果這個銷售的軌跡,是對長江流域而言的話,這個繞行不多,可是對於中國的北方,特別是在京杭大運河核心地帶的北宋最繁華的區域,可是這個繞行,最少是數千裡。

打個比方吧,如果銷售的目的地是大名府的話,這個繞路可就超過了3000裡,這對於效率來說,就有些浪費了。

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海州和定海軍的簡單航線,然後修建一條溝通海州和京杭大運河水系道路。

這樣的話,最短途的,就是從海州到洪澤湖的這一條道路。

洪澤湖有無數的港口可以建設,同時淮河下游足夠的水量,可以讓物資可以很容易的進入到北宋最核心的地帶,獲得足夠收益。

在沒有別的交通作爲輔助的解決方法的時候,水運是最廉價,也是最爲方便快捷的一種運輸方法。

鐵路的通行里程,每增加一個數量級,難度也會增加很多, 300裡的鐵路,比起37公里,提升了5倍左右,不過,只是海州到洪澤湖的鐵路,其中也沒有經過很多的河流湖泊,也沒有什麼山峰之類的,其中的難度不大,也就是定海軍的鐵路的簡單重複而已,只要做好勘探工作,就可以進行。

只要這麼也一條鐵路修建完成,把兩條鐵路,藉助着海運這個紐帶聯繫起來,再加上定海軍港口出色的裝載效率的,來自定海軍的貨物,一定可以源源不斷的注入到了洪澤湖,然後依託着洪澤湖這個天然的港口羣,順利的運到整個北宋的各個區域。

所以,這麼一項工程,也成爲了慶曆四年到慶曆五年的重點工程,趙信親自關注,甚至把最爲出色的精兵強將都派到了這裡。

在鋼鐵廠,幾乎一半的產能,都會向着鐵軌傾斜,甚至爲此,不惜延緩定海軍的發展。

原因很簡單,一旦這個鐵路建成,定海軍將會改變孤懸海外的局面,未來,整個定海軍的發展,將會被插上翅膀。

就在趙信爲定海軍的發展,書畫一個完美的藍圖的時候,來自西北的消息傳來,韓琦攜帶着宋軍出馬,一戰下靈州,二戰下興慶,三戰陣殲3萬鐵鷂子,三戰全勝,西夏滅亡。

說實話,剛剛接到的西夏被滅亡的消息的時候,趙信愣在哪裡半天,他都有些反應不過來的。

他實在沒有想到,西夏就這麼滅亡了的,這也太超乎想象的時候。

這一個歷史上面,難得的時機,爲北宋的發展提供時間,在設計的時候,也做了很多的準備,他跟的的北宋,爲此付出了接近百萬貫的資金,還動用了一個珍貴的死間。

這個死間,本身可以在更重要的場合發揮作用,卻在這裡浪費掉了,他曝光在了整個遼國高層的面前,逐步步入更高的層次,或許可以在一些秘密領域提醒北宋,其他的,反倒是沒有之前那麼的方便了。

最好的結果的推測之中,趙信只是估計到,讓西夏和遼國持續的的消耗,減輕西北的壓力,兩國都遭到相當的削弱的,爲北宋發展提供寶貴的時間。

以趙信的能力,在定海軍,用上三五年的時間,就能夠讓科技攀升到足夠的程度,到時候科技和資金的碾壓,任何遊牧民族,都無法挑釁北宋,到時候,纔是真正的安全。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西夏就這麼滅亡了,這也有些玄幻吧,這麼一個強大的,如同攪屎棍一樣,日夜襲擾北宋的國家,就這麼簡單的就滅了。

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
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