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

西夏的抵擋,不過是最後的瘋狂,城牆都已經被攻破了,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了,憑藉着氣血之勇,勉強的抵擋下來,可是面對着無差別的平推戰術,特別是瘋狂的放火和殺戮。

在沒有水泥和鋼筋的時代,火焰,是對城市最大威脅,就算是東京汴梁,也曾經有大火蔓延的紀錄,更別說是興慶府。

遼軍每前進一步,都會帶來巨大的殺戮,甚至因爲殺戮,巨大的傷亡,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興慶府是一個大城,是一個西夏最重要的城市,有些士兵甚至是出身於這裡的,本鄉本土的守衛,本就是盡心盡責的,所以他們投入了巨大熱情,在攻佔了城池,不但沒有減少傷亡,反而增加的時候,更加刺激了遼軍。

當消息彙總到了遼興宗這裡,在北宋攻佔城市的前提下,他們強行的拿過來了最後攻擊,卻損失巨大,保守估計,就有近萬人了,一些功勳隊伍,甚至傷亡過半,這是遼國不可接受的。

攻伐西夏,最初的目的,只是爲了準備教訓一下元昊,居然到現在,變成了滅亡西夏,哪怕元昊沒有拿下,可是興慶府既然攻佔了,靈州屬於北宋,北方的兩個州和興慶府這裡被遼國拿下的,核心的五洲,只剩下一個了,元昊也從一個跟遼國和北宋平起平坐的西夏,已經基本上不復存在了。

國於國的地位變化,來源於實力,西夏正是因爲打贏了立國三戰,這纔有了跟北宋,跟遼國平起平坐的權利,現在,失去了大量領土和人口,他最多隻能夠算成是地方的勢力,面對着這樣的勢力,怎麼可能有留手。

心態的變化,加上這一路上,艱難險阻,這些都華爲了最終的怨念,這一切在興慶府的刺激之下,變成了暴虐。

在下面軍官的強烈要求下,在上層的放縱下,最爲血腥的殺戮開始了。

遼國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有着遊牧民族的一些特性西夏死戰不退,就頒佈了屠城令,無論男女老幼,一體殺滅,不管是不是有問題。

這一下子,興慶府就變成了血色的海洋,無數平民百姓,被砍倒再地,血流成河。

宋軍大營,已經收縮北宋,並沒有放鬆警惕,現在,擁有更加先進的長弓隊,同時,也經過了幾個時辰的休息,就算是遼國傾城來攻,一點都不害怕的宋軍,還是做好了預防的工作。

他們的戰鬥力強大,可是遼國不知道,遼國之前強迫,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只不過韓琦稍稍的退縮了一下,萬一,遼國血性爆發,想要得寸進尺的話,他們也要有所應對吧。

興慶府之中的焦灼戰鬥,讓種記吃驚,連城牆都被攻佔了,內部戰鬥,依然讓強大的遼軍,損失超過1.5萬,這是北宋無法想象的。

北宋擁有巷戰的利器,重步兵的防護能力,比起遼軍要高,可是不足一萬的人數,真的進入到70萬的興慶府,會是怎麼樣,只要損失達到一定程度,再加上遼軍在旁邊虎視眈眈,結果不可想象。

種記有些感慨韓琦的遠見,殊不知道,韓琦此時也是慶幸無比。

韓琦之所以同意遼國的無理要求,原因就在於,北宋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滅亡西夏,削弱西夏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一個靈州,兩個北方的州,加上興慶府,西夏最核心的五個州,已經去掉了其四了,北宋還沒有做好,佔據整個西夏的領土,藉助着西夏的領土,對抗遼國的準備,這種情況下,收縮是唯一的選擇。

誰曾想到,這樣的收縮,卻正好對了,西夏的兇悍,可見一斑的,70萬人的龐大城市,當守土有責的時候,爆發出來的戰鬥力,讓人側目。

甚至他們在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真的,做的就沒有遼軍這麼的好的。

原因就在於仁義道德的,中國傳統的人性,仁義道德,讓屠城,成爲了最野蠻的行爲,哪怕韓琦歸爲樞密使,貴爲士大夫,都不可能隨便的下達這個命令,在這樣前提下,快刀斬亂麻,纔是最最佳的選擇。

別說是4萬人,就算是15萬,20萬,面對着70萬人的城市,還是瘋狂的,如同困獸之爭的城市,又能夠有什麼作爲。

韓琦慶幸的同時,覺得還有些便宜可以佔一下。

不說已經被佔據的靈州,那是最初的目的,已經通過幾十座棱堡,守衛的固若金湯了,就說離開靈州之後的收穫,也足以讓北宋滿意。

在靈州和興慶府之間,有一些小型的城市和部族,這些距離興慶府較近,本來,就是必須要掃蕩的存在,因爲周文秀的誤導,遼國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另外一個方向的,也都存活下來。

不算是太大的城市和部族,人口也不算太多,可是當這個數量達到40-50個的時候,積累起來,總數也非常可觀,財物什麼不用說了,哪怕再小的城市,聚沙成塔之下,也非常可觀,這些對於北宋來說,不算什麼。

這一次西部的行動,有初期的30萬貫,還有後續可能超過200萬貫的總資金,錢上面,韓琦不缺,這些繳獲,更多的是錦上添花。

可是西夏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至今還保留着遊牧民族的一些特性,這些中小的部落,哪怕只有幾百人,上千人,可是因爲遊牧的特性,牲口真的不少。

這些當然被北宋帶走了,一部分距離了靈州較近的,直接被送到了靈州,一部分,則被帶到興慶府。

這也是韓琦沒辦法的硬抗遼軍的根本原因,2萬駿馬,和接近30萬頭的各種牲口,這對於北宋而言,已經是一個難得的財富了的,過渡的刺激遼國,這不好。

或許對於遼國來說,30萬頭牲口,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羊,可是2萬匹駿馬,接近10萬頭牛,這已經是北宋無法拒絕的巨大數量了,這些東西如果出了問題,對於北宋而言,那是一場噩夢。

在停下了腳步之後,韓琦冷眼旁觀,並且安排渠道,儘可能早的把各種的牲口送回到靈州,興慶府距離靈州只有一百多裡,在遼宋沒有起衝突之前,送走這些東西,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遼國也看到了北宋的動作,他們並不在意,實際上,對北宋的封鎖,只是慣例,天然把馬排除在外,這是一項長期的措施,至於這兩萬匹馬,對於遼國來說,真的沒有什麼,真的讓北宋多了2萬匹馬,也沒有什麼關係,要想從2萬匹馬中間,訓練出足夠的軍馬,這非常困難。

有些馬,在北宋看來相當的不錯,在西夏,甚至是遼國的標準而言,最多隻能夠算的上是強差人意的,這些他們根本不在意,只要北宋不介入到戰爭之中,就可以了。

戰爭還沒有停歇,興慶府的一部分已經佔據,王城還沒有徹底的佔據下來,元昊的蹤跡還沒有,可是大局已定,遼興宗也放心下來,這時候,韓琦求見。

在這個時候,韓琦過來見面,遼興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拒絕,可是以韓琦的身份,再加上北宋首先拿下興慶府的這個事實,不由得他不見。

再加上,雖然戰場的局勢還在焦灼,可是最終還沒有結束,西夏已經完了,不管之前有怎麼樣的想法,事實已經造成了,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善後的問題的。

靈州落入到了的北宋的手中,一定程度上面,這是不合適的,等於在西部讓北宋有了一個關鍵性的據點,可是現在,北宋已經拿下來了,除非遼宋之間開戰,否則,很難拿下來。

在目前的現狀之下,連西夏都沒有徹底的安頓下來,再貿然跟北宋開戰,遼興宗還沒有腦殘到這個程度。

靈州不是河北,也不是幽雲十六州,最關鍵,這原來屬於西夏的土地,遼國沒有那麼多的感覺,失去也就失去了。

可是從靈州之後,從靈州到的興慶府的這一段,是不可能交給北宋的,這就需要來談,雖然這個時間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卻也可以開始佈局了。

的遼興宗是一個很年富力強的皇帝,在遼國的皇帝之中,除了前期的少數之外,也算是一個有所作爲的皇帝,他哪怕有年輕人衝動的毛病,可是除此之外,大局觀還是不錯。

他敏銳的把握到了韓琦的命運,並且確定了最終的底線,當然了,具體的還是要談,在這個時間點,遼國比較的尷尬。

這也是韓琦選擇的根本原因,如果放在遼國徹底的拿下了興慶府,擁有了一定的優勢的而前提下,遼國相對而言,會更加強勢,到時候,就算能夠獲得好處,也會被減弱到很少。

他以爲,遼興宗,不會同意他的見面,更多的是爲了表現出態度,現在遼興宗都願意見他,他當然沒有問題,甚至不顧安全,主動的同意的。

在種記等將領不解的目光之中,韓琦傲然的帶着幾個隨從,走進了遼國軍營。

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十二章 蠻橫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
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十二章 蠻橫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