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

這些未來的東西,趙信沒有跟任何人說過,王鬆也不知道的,他只看到了現在,熱火朝天的作坊,看到了可怕的訂單和日進斗金的結果。

可是單純北宋本身的訂單,根本無法讓鐵匠作坊的產品,全部銷售出去,而他要了這麼多人,也不是爲了擴大生產。

這一切不方便跟王鬆說,不是眼光什麼的問題,只是說了沒有意義。

你跑道北宋,告訴一個人,你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幾千萬人口的,產值是目前北宋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城市,恐怕沒有一個人相信,只有一步步的做到了,才能夠讓人相信。

苗家莊是如此,在饅頭包子肥皂,還沒有出現之前,有人會認爲,這幾樣簡單的東西,能夠賺到這麼多錢麼?

在鐵匠作坊沒有建成之前,甚至是還沒有規範化和提升之前,有人認爲,這個很大的鐵匠作坊,能夠供給整個北宋朝堂的鐵料麼?

事情要一步步的做的,有了後世的眼光,趙信知道,工業化的前途在哪裡,他也按部就班的發展。

連續幾次在趙信哪裡碰壁,王鬆依然有些不放棄,這又趁着鐵匠們有些波動的思緒,來到了趙信的身邊。

這件事情已經彙報過一次了,不過上一次只是零星的,這一次,是絕大部分的鐵匠。

看着積極,只差沒有大躍進的,王鬆,趙信也忍不住笑了,這個王鬆真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王鬆似乎忘記了,之前因爲大量生產出來的鋼鐵,頭疼的事情了。

沒錯,現在的鐵匠作坊,是擁有瘋狂擴大的實力,甚至極限可以擴展到一天1100萬斤,

虧他敢想,就算是原來,平均400萬斤的產能,也超過了北宋的容納限度的,統籌和數學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可是隻被眼前迷惑,他不會算到,哪怕是450萬斤的產量,一年的總產量也會超過16億斤,也就是說,朝堂和大名府,最多隻是消耗了四分之一不到的產量。

不是有一個定海軍在後面戳着,趙信肯定會把這個數字,定在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每天150萬斤左右,日產750噸左右。

就算三分之一的產量,一年21萬噸,超過了北宋之前的總產值,提升並不算太高,這也是兼顧了西北大規模建設棱堡的結果。

封建社會,鐵還沒有可能如同現代化社會那樣,遍佈在生產生活的各個渠道,只是最簡單的用途。

比如說,刀具,兵器,農具,還有一些少量應用的其他方面,更大規模的開啓還沒有啓動,比如說建築業,比如說交通業,大型橋樑和鋼構房屋。

在生產力極度落後,又沒有足夠的工具的前提下,鋼構是別想了,那比普通建房昂貴的多的造價,會讓所有人望而卻步。

工業化帶來的是效率,而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則是緩慢,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纔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而效率,速度和工業化,則是另外一個思路,這兩者的碰撞,會產生有意思的火花。

在趙信的計劃之中,定海軍是一個完善的,超大規模的海港城市,並且如同後世的上海一樣,肩負着製造業的重任。

那麼人口就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大名府的這些人力,還是未來汴梁,甚至是整個北宋的各種災民,只要他有能力,就要儘可能的接收,人口是重中之重,而爲了接受這麼多的人口,傳統的北宋的民居,就不太適合了。

以汴梁爲例,東西二坊和皇城,這是中軸,以此密佈的衆多街區,一定程度上,早就了汴梁百萬人口的傳奇,也帶來了較低的人口密度。

一個島嶼,除去了山地,適合修建港口和海邊不適合居住的,適宜居住的纔多少的,要想容納足夠多的人,必須是樓房,甚至將來有機會的,也會上超過7層的高層建築。

鋼鐵就成爲這些建築的基礎,可是一個定海軍,足以吃下瘋狂增長的鋼鐵。

拿一棟普通六層單元樓來說,12戶人家,大概是消耗30-40噸鋼鐵,按照戶均3噸鋼鐵來計算的話,人均就是1噸。

未來整個定海軍,初期會定位200萬人,後期可能達到500萬,甚至是千萬,人均一噸的話,保守估計,當定海軍成型,主宅方面,就可能消耗千萬噸的鋼鐵。

以鐵匠作坊的最大產量,年產200萬噸爲標準,需要5年的時間。

更別說,港口,道路,公衆建築,還有一些爲了節約時間而生產的鋼結構的工坊,這些都是大量消耗鋼鐵的地方。

正是因爲有定海軍作爲後盾,趙信才這麼平靜。

可是王鬆這麼一次次的過來,多多少少,讓他煩躁了,索性,開門見山的說出了一切,擴大生產,這不算什麼,有足夠的人力的前提下,只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興建出一批鐵匠臺,可是產品怎麼樣。

趙信給王鬆留下了幾個數字,是各種物品的日產量的,然後給出了一年左右的訂單,告訴王鬆,計算下來就知道了。

簡單的乘法,不過加上了龐大的數字,立刻讓王鬆轉不過來了,他幾乎整整一天,都放在了這個上面,好在,在一些懂得點數學的幫助下,他得到了幾個數字。

一年1.6億斤,一年16億,還有160億這三個數字。

接下來,他就暈菜了,這三個數字差別巨大,如果趙信在這裡的話,一定會幫他指出來這就是數位的差別,可能是數量級或者零多了一位和少了也位。

這在數學差的裡面,經常出現,可是王鬆此時,卻是在糾結,如果是1.6億的話,那麼他們鐵匠作坊的整體生產能力,根本就無法支持訂單,一個大名府就佔據一半了的,樞密院再一半。

難不成,把那些都給放棄掉,這樣的話,擴大生產是必須的,可是從哪裡找這麼多熟練的工匠呢?

鐵匠作坊的工匠總數,已經超過了5萬人,在擴大三四倍的,就是十幾萬,這樣的數字,恐怕想想都會讓王鬆頭疼。

王鬆知道,他計算的數據之中,1.6億應該是不太靠譜的,因爲之前,4天的時間,就完成了1500萬斤的訂單,十倍的話,是40天,這個好計算。

哪怕是數學不怎麼好,可能16億纔是最正確的數字,那就可怕了,王鬆的腦子,有些轉不過來了,可怕的4億斤的訂單,纔不過是填充了四分之一的產量,剩下的怎麼辦。

之前擠壓,再一次的涌上心頭,那可是每天幾十萬斤的上下,在沒有銷售的前提下,對於資金產生了多大的擠壓。

當時纔是幾十萬,現在足足十倍的,一下子,王鬆的腦袋轉不過來了。

再一次找到趙信的王鬆,一臉慘白,趙信在看到王鬆的一瞬間,就知道他算出了結果,微微一笑,工業化和供銷平衡,那是一個大課題,對於王鬆這個從皇宮裡面長大,略微接觸到庶務的人來說,真的是難爲他了。

很多大型工業就是這樣,銷售不暢,或者是擠壓的時候,虧損就會產生的。

有些人很奇怪,明明生產起來,就如同印鈔機一樣的虧損,爲什麼不停下倆,因爲停下來會虧損的更多。

鋼鐵的成本,有時候,只是鐵礦石,可是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之中,無數人涉足到其中,生產出來,本就是社會財富的增加,爲了保證社會的穩定,還真的不適合減少。

停下來之後,再開啓就困難了。,97年三年陣痛的時代,大量的企業破產,大量工人下崗。

可是本來經營紅火,有巨大產出的企業,在困難時期之後,再想恢復,那就難了。

有經驗的產業工人隊伍,因爲幾年的荒廢,有的就出現了一點意外,死的死,轉行的轉行,少了這麼一批的產業工人,再加上機器設備的破損退化,最終,原來紅火的場子,成爲了一片廢鐵。

“殿下,怎麼辦的,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要不,把人裁掉吧!”

看着王鬆一下子,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趙信也是哭笑不得的,關於工業,關於定海軍,這些都不方便跟王鬆直接講起,趙信沉吟了一下,說道:“王鬆,朝廷的訂單,只是一個基礎,保障我們鐵匠作坊可以正常運轉,人力的事情,你先不用管,有些東西我有別的用途,你想想,如何把產品銷售出去,最少要達到目前朝廷訂單的程度!”

銷售,又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還要達到朝廷訂單的程度,北宋對於鐵料的需求,包括了最大宗的兵器採購,那纔是真正的大頭。

王鬆從來都沒有想過,有一個銷售,可以跟朝廷訂購比肩,更別說,就算是能夠把這個銷售出去,也不過是維持整個鐵匠作坊的平衡,其他的呢?

還有剩下的一半鐵料呢?這還是一個問題,巨大的問題。

趙信從提點,就知道,王鬆想不出答案,後世也是摸索了很多年,才提出了渠道銷售爲王的說法,依靠着渠道銷售,成爲了主流。

他之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產上,未來也會是如此,那麼的嘗試着在繁華的大名府,開啓一個渠道,到時一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裡,趙信隨手拿起了旁邊的一件鐵器,說道:“你看這是什麼?”

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
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