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

趙信有些鬱悶,又有些慶幸,如果真的晚一點想到保州兵變,那就真的麻煩了,哪怕他是穿越者,哪怕他擁有卡牌系統這麼一個金手指,也不行。

到了保州之後,因爲隱隱之中的不安全感,只有他一個人在暗暗提高警惕,其他人包括孫吉在內,更多的只是考慮個人的安全,以仁宗對於保州的控制力,他們不擔心有更大規模的襲擊。

錯非趙信是穿越者,錯非一個保州兵變的巧合,他不會想到會有人以造反爲代價,硬生生的想要要了他的命,無論再怎麼的去想,也只是想到,500人以下的小股敵人,是在不驚動保州的軍隊,能夠調動的極限。

幕後黑手遠比趙信想象的還要狠絕,絲毫都沒有考慮這樣的化整爲零的方式,在無法解決苗家莊的前提下,鋌而走險,鼓動保州雲翼軍造反,這可是一個釜底抽薪之計,也是一個絕戶計。

2500雲翼軍,如同一個巨大的磨盤,壓的趙信有些喘不過氣來,他新近擁有的力量,在這麼一股遠超過他想象的正規軍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120名精銳的長弓手,最多能夠對付五六百的正規軍,數量有時候比質量更好,120個,除非都是如同孫吉那樣,精銳的神射手,還要是掌握連珠箭這麼一個絕技的前提下。

這根本不可能,大宋數百萬的軍隊,也就是誕生了孫吉和丹木這麼兩個最精銳的射手,而掌握連珠箭的,也就是孫吉一個人,趙信不可能讓孫吉把連珠箭的技巧,傳授給其他人的,最關鍵的是,這個絕技應該要求非常高。

無論是苗家的家丁,還是從苗家莊徵兆的村壯,他們都不是天賦異稟的,能夠成爲一個合格的長弓手,還是得益於長弓的上手容易和科學的訓練,要想成爲孫吉這樣的,就算給他10年的時間,也幾乎不可能。

不能成爲孫吉這樣bug一樣的弓手,在對付的數量龐大的敵人的時候,必須擁有數量,100,300,500,甚至1000,這些長弓手帶來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按照5倍的消耗,對手起碼要擁有5倍的數量,才能夠跟長弓手對抗,在守城的前提下,更是要翻倍。

緊迫感襲來,趙信必須提前把長弓手的數量,增加到300,500,甚至是1000,這樣才足夠保證安全。

深處在這個時空之中,又有歷史上面的保州兵變作爲佐證,趙信有九成的把握,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雲翼軍。

雲翼軍總共2500人,爲5營編制,是禁軍,也是保州最強的軍事力量,保州不算是遼宋邊境的最前線,卻也是最外圍的軍州之一,軍事強大是保州的特點。

說不定,不是2500人全部都造反,最少也是其中的大部分,因爲宋史之中,保州兵變,反叛不足500,剩下的2000受迫,受迫這個詞很模糊,受迫受迫,萬一全部受迫過來的話,苗家莊要如何抵擋,必須要做好最後的準備。

增加長弓手的數量的同時,也要增加苗家莊的防禦,苗家莊很大,防護也嚴密,有長弓手坐鎮,面對三五百敵人是沒問題,真的上2000的精銳戰士的話,還真的是未必,2500人,數倍於苗家莊的青壯人數,完全可以四面合圍,那苗家莊可就危險了。

北宋的正規軍,特別是雲翼軍這樣,以禁軍爲基本標準,然後選拔一些有過戰場經驗的老兵爲骨幹的隊伍,這部分的部隊,可是有巨大的實力的,真的強攻一個村莊,如果不提前準備的話,別說是120個長弓手,240個長弓手,甚至500個,都難。

每一個人都達到了精銳這個局面,也擋不住,對方用的一倍,甚至更多的損失,換取這部分精銳的弓手,依然有實力足以逼死趙信的力量,真的要是這樣的話,對於趙信而言,最佳的選擇就是,立刻逃走。

逃走的話,是最好的選擇,孫吉等人的實力,足夠保證趙信在天下任何地方的安全,如果跑到遼國和西夏,只要不露出馬腳,活下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在遼國和西夏,這些人的勢力再強,也影響不到那些地方的,他可以有一段安穩發展的時間。

穿越者的身份,卡牌系統的金手指,只要有時間給他發展,就必然會誕生強橫無比的威力,這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

這樣下來的,就失去了皇子的身份,在保州,還有可能被仁宗給證明了,只要離開大宋,身份就存在疑惑,對手等於是在沒有殺死他的前提下,依然達到了目的,他的終極目標不是趙信死,而是失去繼承者的身份。

理智告訴趙信,離開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本心而言,趙信真的就不願意就此就離開,孫吉他們願不願意跟他走,是一個問題,他還沒有看到戰爭系統,沒有注意到孫吉的忠誠度已經超過了9成,如果開門見山跟孫吉談一談,有仁宗的命令作爲前提,又有實實在在的危險,跟趙信走的可能性極大。

就算孫吉和薛玉等人,願意跟着他走,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放棄在北宋的根基,跑到異國去,這等於從頭做起,穿越者的能力,白手起家也可以,可是放棄這麼優越的條件,去走一條艱難的路,趙信不想選擇。

知道和不知道,着完全是兩個不同意義的概念,趙信的之前,只是想穩紮穩打,保證自己安全,現在知道目標是誰的前提下,就必須要做針對性的佈置,只要給他幾個月的時間慢慢發展,實力肯定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守住苗家莊還是沒問題的,哪怕面對雲翼軍。

120個長弓手不夠,他必須要考慮到,增加更多的人手,苗家莊相對比較大,保護也比較完善,是他的優勢,在這個前提下,卻變成了劣勢,如果苗家莊能夠更集中一點,更小一點,他佈置起來,就更加的舒服了。

可這同樣是一個謬論,更小的苗家莊,可能總人口就不會這麼多了,對手也不會給他這麼多的時間,只要抽調幾百精銳,就能夠突破襲擊,何必走更加艱難的路,策反一個前途遠大禁軍軍官。

以黑手們的權勢,說動一個底層軍官,這沒問題,可是說動一個底層軍官去送死,甚至還要抱着家族也一起滅亡的可能性,這就麻煩大了。

這樣的造反,爲了永絕後患,爲首者必須要死,剩下的家人也必須隱姓埋名,改頭換面,否則,一旦事情暴露出來,別說是王德用,趙允讓都受不了。

北宋優待士大夫不假,可是這個優待是建立在不造反的前提下,只要造反,士大夫也是可以殺,這是一條鐵律。

正因爲苗家莊大,防守的區域也很大,雲翼軍大軍進襲的時候,可以多點攻擊,讓守軍疲於奔命,就算趙信有些準備,開始用錢加強防禦,也存在這個弱點,要守住這麼龐大,幾乎跟縣城一樣大的寨牆,可能要數百上千人纔有可能。

或許,建設一個新的村莊,這一個念頭在趙信心中一閃而逝,他很清楚,底層民衆的搬遷不易,一個不好,說不定,會影響到整個村莊的士氣,這對於一切都依靠村壯的他,有些猶豫,或許規劃一下,類似歐洲的騎士城堡一樣,把軍民給分開,另外建設一個防護能力極強的城堡,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建設城堡不容易,需要衆多的準備,趙信準備回頭勘測了一下之後再說,可是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他如果不解決的話,恐怕再多的準備,再強的防禦,都會迎來滅頂之災。

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
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