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

兩個陶匠,完全按照趙信的吩咐去做,說實話,陶瓷跟這個冶煉差不多,陶瓷是用陶土,這裡是用黏土和石灰,反正都是類似泥土一樣的東西,煅燒的溫度差不多,陶瓷要高一點,這個要稍稍低一點,這對於他們這兩個半瓶子不滿的傢伙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

趙信實際上,也相當的省心,說實話,他要的就是溫度控制,在沒有高溫溫度計的前提下,精準的溫度控制,需要的就是經驗了。

之所以找師傅,就是因爲這個,燒製陶瓷跟水泥,有一定的相同之處,溫度也相差不多,不是像燒磚那麼的簡單。

真的要是來幾個固執的,手藝精良的師傅,到時候跟趙信討論起來的時候,趙信也會頭疼,他不是專業人士,只是通過古代化學的配方,勉強壓制住制磚師傅,還是承諾了一旦失敗,就按照他們的經驗來。

水泥跟磚不同,技術含量更高,哪怕是紅磚,早在公元前幾千年的古代巴比倫時代的,就能夠製造出來,貫穿整個歐洲歷史,可是水泥不一樣,特別是波特蘭水泥這樣一種帶着近現代意義的水泥,從近代水泥出現之後,用了七八十年的改造和研究,這纔有了波特蘭水泥,這中間的難度巨大。

本身,按照配方來,都未必一定能夠成功,更別說有阻撓了,在燒製的時候,另外有4座水泥窯,還有大量物料粉開始製作,爲的就是不間斷的實驗,只要能夠在一週之內,也就是團練的招募儀式到來之前,完成這個水泥製作,就算成功了。

被處理好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來的物料粉,被送入到了水泥窯之中,這個帶着巨大陶瓷窯特性的窯,被封閉了起來,木炭和煤炭混合進行加熱。

這些煤炭,都是從附近買到的,整個中國的北方,煤礦很多,中國使用煤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煤製作的飾品,在漢代冶鐵遺址之中,也有煤餅鍊鋼的發現,到了宋朝,其實煤已經成爲了一個一般性的燃料,不能說每一個家庭都用,可是在靠近煤田的地方,使用率相當的高。

陶瓷也是用煤的大戶,相對於製作困難,價格昂貴的木炭來說,直接開採出來,就可以使用的煤,廉價了不少。

大火猛煅,這也是古代化學重要方法,在古代化學之中,幾乎一半的配方,都會用到火焰,在沒有化學基礎的時代,高中起點的化學已經是古代化學的極限了,只有高溫,高亮,燃燒,劇烈的反應,並且生成沉澱或者色彩的變化,這樣才能夠證明化學反應的出現。

像是分子化學和離子化學,只是在液體之中轉換和發生反應,這種化學,在沒有分子和離子顯微鏡,根本沒辦法操控他的過程,更別說,大部分的離子反應都是可逆,這中間蘊含的知識,就算是後世,還沒有完全的掌握,更別說這個時代了。

拋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溫度開始升高了,水泥窯開始成功的封閉了,陶匠們也算是是有經驗,在這裡,幫了趙信不少,最少說溫度管理和封閉,是趙信做不到的。

如果沒有他們,要嘗試的話,就只能夠大火煅燒,填入不同的燃料,然後在數十種,甚至上百次的實驗之中,得到成品。

有了專業人員的幫助,從水泥窯到封裝和燃燒的方法,趙信只要告訴他們,比一般的陶瓷,要低一點點的溫度就可以了,這些模糊的,可能有50-100度的溫度差別,對於專業一點陶匠來說,是比較容易的。

實際上,這兩個陶匠,也是從小就從學徒開始,學徒做的最多的,也是練的最多的,就是火候控制和粗胚製造。

後者是體力活,製造出陶瓷的粗胚之後,纔會由真正的大匠進行工藝控制,進行釉面處理,前者卻是最耗費時間的,也是最困難的,守在窯的附近,保持着一定的溫度,以保證瓷器或者陶器的成功產生,這需要的時間相對比較漫長,大匠們只要偶爾過來監控一下就好了。

溫度足夠了,整個煅燒的過程,需要一點點的時間,趙信讓兩個陶匠,繼續監控着溫度,而薛玉和孫吉,也在剛剛的時間之中,磨製了足以10次燒製使用乾料。

這個時代,沒有鋼磨等現代化機械,可是在孫吉和薛玉這樣力拔千斤的非人存在的手中,效率不是一般的高,高手們舉重若輕的控制手段和超強的力量,對上的又是石灰和黏土混合的料,速度飛快。

不過兩個人到是灰頭土腦的,趙信專門幫他們準備了水晶護目鏡,防止石灰進入到眼睛之中,具現水晶片,然後用柔韌性比較好的皮革,固定在眼睛的位置,其他就一般了,拍打去大部分的灰塵,然後洗澡就好了。

無論水泥,還是石灰,都是粉塵類的,粉塵危害極大,趙信暫時還沒有辦法解決,最多未來,弄出來活性炭,並且製造出口罩,在沒有完善化掌握現代知識的前提下,說什麼環保,那是笑話。

在配方上面,明確的標明瞭時間,是4個小時,也就是2個時辰,大火熊熊的燃燒之下,只有兩個陶匠在哪裡監控,這件事情,他們也做的比較熟悉了,陶瓷窯需要的時間更多,有時候,差不多是水泥的4倍以上,加上加溫和冷卻的時間,一兩天都是正常的。

一個上午之後,趙信算時間差不多了,跟孫吉等人趕到水泥窯,果然,早在一個時辰之前,他們已經關閉了火焰,現在正在緩慢的降溫,水泥需要的溫度,比起純鹼等,要低的多,特殊製造的窯洞,對於溫度的降低,也有一定的幫助,這比起之前製造純鹼的時候,方便不少,大概等一會,等到溫度降低到200度以下的時候,就可以用特殊的工具,把料取出來。

這也是水泥跟陶瓷的不同,水泥是什麼,是一種廉價粘連劑,不像是陶瓷那麼的金貴,拿一個帶着把柄的大鏟子,就可以把熟料給弄出來,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快速的降溫。

趙信目前,需要的只是點亮卡牌系統上面的卡牌,而不是大量製作出水泥,雖然有古代化學上面的完善的配方,再加上趙信超前眼光的指點,可是工業化跟手工作坊的明顯不同就在於,成功率和效率。

中國古代,製作了美輪美奐的陶瓷,甚至一部分陶瓷,連現代都無法複製,原因很簡單,在古代,有一種窯變和窯寶的存在,這種窯變,說白了就是質量控制不過關,在萬千失敗的作品之中,偶爾會誕生一個巧奪天工,神奇的瓷器,這種瓷器,就算是製造者,在有生之年,也無法重現,後世只能夠憑藉着簡單的描述,甚至無法看到實物的前提下,怎麼可能重新制作出來。

現代工藝之下,質量控制和量產化,基本上抵消了這種窯變,每一次有廢品,數量都極少,大部分都是疏忽導致的,而不是類似古代那樣,在模糊控制之下,局部產生的變動,會浪費千萬陶瓷,也會產生巧奪天工的國寶,只不過這個比例太低了一點。

只是憑藉兩個半瓶子咣噹陶匠,再加上生疏的配合和不太科學的窯洞,要想穩定的生產比例較高的水泥,想多了。

正是立足現實,趙信從一開始,就是放在比例和點亮卡牌上面的。

一共取出來了30公斤的熟料,看樣子,似乎很好,趙信等到溫度降低下來之後,讓孫吉再一次幫忙磨碎,有了之前的經驗,這一次數量又少了很多,幾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

在水泥磨製完成之後,趙信的卡牌系統紅光一閃,趙信心中一喜,卡牌系統之中,已經點亮了,又是新的卡牌水泥。

水泥因爲高溫鍛造,已經不是簡單的混合物了,再加上他是1850年標準波特蘭水泥,在卡牌系統之中,被定位爲二級,而且在後面,有一個完成度和含量,不算太高,67%的含量,可是雜質大部分都是石灰。

黏土經過煅燒,大部分都反應完成了,石灰膏本身也就是水泥之中的固定添加物,甚至在鋼筋混凝土之中,也會填充少許的石灰,這樣的雜質,不影響水泥的品級,只是在合成鋼筋混凝土,還有水泥混合之中,需要注意一些比例,會比傳統要出現變化。

經過碾磨和分揀,30斤左右的水泥,剩下了27斤左右,看着這個灰不溜秋,賣相上一點都不好的水泥粉,孫吉他們也非常好奇,這會不會又是一種吃,似乎從饅頭和包子起步之後,對於趙信在廚藝上面,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天然的想到了這玩意是一種特殊的調料,可以添加到食品之中。

趙信如果知道孫吉等人的想法,恐怕會笑道肚子疼吧,吃水泥,這個想法好,就是不知道味道怎麼樣,一定會讓人難忘的。

此時此刻,趙信沒有機會管他們的想法,水泥啊,波特蘭水泥,哪怕只是不太合格的,混合比例不高的,也是近代的造物,有了這個,什麼城堡,棱堡,固定的防禦工事,都可以快速的製造,藉助着卡牌系統和充沛的人力,苗家莊會在短時間之中,換髮初不一樣的光彩,會變成攻擊者的噩夢。

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
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