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

北宋的汴梁城,依然是這麼的熱鬧,在定海軍的促進之下,北宋興建了不少的工廠,其中很大程度上面,都是在汴梁,這些工廠,推動了北宋財政收入的增長,也促進了民間的繁華程度。

錢如果是定量的話,那麼這裡用多一點,那邊就會用少一點,可是如果,這個錢不是定量的話,存在着增長的話,在足夠生活的資金,被固定下來之後,收入的不斷增加,必然會讓生活水平上漲。

換成後世的話說,那就是購買力增強的,最底層的購買力,或許無法代表全部,可是一系列的影響下來,北宋的生意好做了,各行各業的生意也景氣了不少。

東府,此時的東府,這是一個真正的,規模龐大的辦公區,幾乎每一個的辦公室之中都擠滿了人,單純是今年一年,東府就臨時成立了4個臨時的委員會,專門從事某一個領域的工作,北宋的各方面變好,可是各方面的事物開始增多了不少。

原來,作爲榮譽的參知政事,現在也都負責了實際的工作,每一個人分管一個領域,這也算是從變相的,提升了他們的重要性,這也讓北宋比較尖銳的使相矛盾緩和了起來。

在仁宗執政的期間,有一個很好玩的事情,除了早期,太后垂簾聽政的時候,仁宗親政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首相都是走馬燈的換。

很少有坐穩三年的,仁宗在位的幾十年時間之中,換掉的首相就有二三十位,這中間,甚至不乏不是名義上的,而是真正首相的那種。

這樣的更換,讓仁宗朝擁有了一個豔豔生輝的首相隊伍,這些曾經做過首相的高官,以參知政事的身份,權知一州,也算是壓的住場子。

可是卻因此出現了一個壞毛病,那就是首相的位置上面,最多坐滿三年,三年之後,依然眷戀不去的話,那麼必然會有人發起進攻。

稍稍明智一點的,在得到提醒之後,就會主動尋求下放,仁宗也會象徵性的挽留之後,把他放在地方上。

可是如果首相貪戀權位,不想後退的話,那就會出事情,最鮮明的,就是皇佑三年,文彥博眷戀不去,後來有御史使出大招,彈劾文彥博跟張貴妃牽連,這件事情的真假,已經埋沒在歷史之中,可是當時的張貴妃,可是深得仁宗的寵愛,甚至因爲年輕離世,還被追封爲皇后,這也是仁宗朝史無前例的。

文彥博還是退了,給別人騰出了位置,可是因此產生的朝野動盪,很是讓當時仁宗朝混亂了很長的時間。

這個或多或少,也是因爲,仁宗朝,出色的人員太多了,翻開仁宗的首相名單,多達21位,或許知名的就那麼七八個,可是每一個能夠做到首輔的,都不是簡單的,如果加上樞密使,三司使,那就更多了,一部分做過這個的,沒有做到丞相的位置,至於參知政事,那就更多了。

首相,樞密使,三司使,這是北宋朝堂上面的三駕馬車,他們不但地位上面,在參知政事之中是最高的,甚至在權利方面,也是非常大的。

這中間,首相地位最高,當然了,這個時代的北宋,沒有丞相和首相這個稱呼,實際上的官職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現在,伴隨着北宋的發展,增加了很多很多的臨時部門,比如說,鐵道部門,這個纔出現幾年的時間,卻已經成爲北宋一個最重要的職司的部門,現在由一個參知政事領銜,其他雖然沒有鐵道這麼的出色,可是也有活幹。

在沒有,或者少量的分權的前提下,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那一攤子的事情,這個,多多少少,會讓使相的爭奪,不那麼激烈了。

當然了,韓琦登上首相的位置,才一年多的時間,現在還沒有時間考慮,做完之後的後路的問題,他更多的,是把事情做好。

韓琦處理完了今天的公事,北宋現在各方面的事物非常的多,作爲東府首腦,哪怕是經過了層層的分派和選擇,到了韓琦手中的事情,也不是一般的多,好在,經過了幾年的繁重的工作,他對於這方面,都相對而言,比較的熟悉了。

能夠拿到韓琦這邊,用來處理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屬官們經過了層層的篩選,最終拿到了韓琦這裡。

這是這幾年纔有的變化,之前,只要是送入到京城東府實物,不管是怎麼樣的程度,幾乎都要拿到首相這裡過目的。

這是避免有人矇蔽或者是以權謀私,可是伴隨着北宋的飛速發展,各方面新的東西,不停的推陳出新,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方法,來處理這些東府的數據的話,就算是把韓琦給累死,一天12個時辰,不停歇的處理各種類似的事情,他也處理不完得。

分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無論是分給參知政事,還是分給底下的人,只有一些重點的,或者是通過計劃的,纔會由韓琦這位首相親自的決定。

最近,北宋的發展又加快了,收入比起上年來說,提升了一成以上,這個提高的幅度相當的可觀,同時,因爲北宋的基礎收入提升的相當的迅猛,這個一成,或許就是五六年前的一半,就算是放在三年前,也是三成,總數超過了一千萬貫。

各種的工廠,所迸發出來的利益,着實讓韓琦感覺到驚歎,這樣的事情,如果是發生在四年前,或者五年前,對於欣欣向榮,隨時都有可能超過的遼國的北宋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從澶淵之盟之後,在北宋真宗仁宗的勵精圖治之後,北宋跟遼國之間的距離是在拉近的,無論是重步兵,還是神臂弩,外加上各種的防線,讓北宋可以平等的站在的遼國的面前,最近一二十年之中,遼國嘴上叫的狠,可是一直沒敢跟北宋動手,就是明證。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解決掉錢的問題,北宋還真的能夠跟遼國掰腕子,特別是在拿下了幽雲十六州之後,如果沒有定海軍,攻克了遼國,讓北宋慢慢的發展,一步步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北宋擊敗遼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在這種層面之下,北宋甚至有可能超越漢唐,成爲一個至高無上的中央王朝,可惜,這是在五年之後,在定海軍已經絕塵而去的時代,他們的這些發展,不足以讓他迸發出希望。

遼國在澶淵之盟的時候,雖然強大,卻不是看不到背影的絕塵而去,可是定海軍,此時此刻,給韓琦和北宋政府,就是這種感覺,越是瞭解,越是覺得定海軍的可怕。

人口,經濟,軍事,甚至連發展的蓬勃程度,都在北宋之上。

嘆息一聲,富弼把最後一份文件給簽署完畢,今天,他審閱了接近10份,並且簽署了其中的4份,剩下的,需要打回去,補充一些數據,纔可以簽署,這是已經形成的規矩。

放下工作,看時間,距離下班已經不遠了,韓琦一點都沒有離開的意思,打開了抽屜,拿出了富弼的信,

奏摺已經通過東西府審覈,並且送到了宮中,交由仁宗批覆,富弼在其中,主要是申請苗妃的前往時間,還有一些細節上面的東西,比如說,定海軍提出,爲了貫通瀋陽和山海關,可以在山海關的一側,修建鐵路的申請。

這些都是明面上的東西,也代表着富弼,前往了瀋陽之後,達到的成果,富弼在奏摺之外,還專門給韓琦寫了一封信。

奏摺是明面的,是可以說的,可是信中間,卻是估計,在信中間,富弼十分的沮喪,特別提到了他的見聞的。

一個只有2000人的工廠,創造的價值就超過2000萬貫,這是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平均每一個人的年生產總值,高達1萬貫。

這個對於可能平均十貫都不到的北宋,情何以堪,同樣的人,爲什麼人到了定海軍之後,就可以創造出那麼龐大的價值,可是在北宋,在自詡爲天朝上國的北宋,卻只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呢?

一個農民,哪怕種30畝地,按照一畝地2石的產量,也不過是60石,換算成千,也不會超過42貫,這是極限數字,種子不花錢,勞力不花錢,人吃喝話用不用花錢麼?

再說了,整個北宋來說,真正有30畝地的有多少,這些人,又有幾個,是願意下地。

這麼算下來,就算是一年收入50貫,跟萬貫比起來,也有200倍的差別,這或許就是定海軍強大的根源吧。

實際上,從北宋開始擁有工廠開始,下地已經不是最好的掙錢方法了,按照目前北宋的那些工廠的統計,平均每個人的年創造價值,大概在400貫到500貫之間,遠比種田高的多,可是跟定海軍,還有巨大的差別。

當然了,富弼在這一次的定海軍之行,也不是一點收穫都沒有的,只不過這些東西,暫時還沒辦法確定下來,富弼只能夠通過私人信件,跟韓琦溝通,這個溝通的結果就是,他讓韓琦嘗試一下,流水線。

這幾個月之間,很多的東西,最終都是證明了,是死衚衕一條,沒辦法走下去,可是這個流水線的技術,讓富弼琢磨出了一點東西。

一個人,如果把一件東西全部都做出來,肯定是速度慢的,中間,每一個步驟,銜接,或者是亂了的話,就會影響到下一個步驟,可是如果單獨每一項,把這一項都給弄到最精,那麼不但出來的質量很好,而且速度也快,這個恐怕就是定海軍強大的根源。

他也算是一個實幹的官員,在簡單的瞭解了一下之後,就開始嘗試着製作的,還真的,就製作出了點東西,比如說,在木器工坊,選擇一個木器進行製作,把零件差不多有四五個,甚至七八個的,每一個人加工每一個部分,然後進行彙總。

這個,在定海軍,他只是簡單的嘗試一下,在使館,只是一個簡單的,藉助着簡單的手工做了一下,效率提升了很好,更大規模的,或者更加熟練的,就只有讓韓琦這麼做了。

流水線,分工協作,韓琦愣了一下,眉毛一挑,他似乎想到了一些東西,當年,在大名府的時候,定海軍接下樞密院的鐵料供應,他還是出力,當時,甚至前往了一次大名府。

在那一次之中,定海軍展示了很多的寶物,似乎他聽到也一耳朵半耳朵的,其中好像就有這個分工協作,當時是一個鐵匠臺爲單位的,主要是鐵匠。

當時的韓琦,對於工匠,並沒有多麼的重視,當時又不是全面的瞭解,只是知道了一點點之後,就沒有再加深下去,現在富弼重新提起來之後,頓時彷彿打開了一個塵封的記憶,看樣子,這或許就是定海軍強大的根源吧。

韓琦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選擇,把富弼總結出來的東西,都給記錄下來,用最快的速度,把他們在北宋,在汴梁重現出來的。

富弼的信很長,之前所說的分工合作,只是整個書信的前面的一個部分,後面還有。

不過在用了不短的時間,把富弼整個信件都給看完了的,韓琦的表情有些古怪,在之後大量的篇幅之中,富弼所說的核心就是一個簡單的目的,加薪。

升職加薪,這對於普通人,或者小官小吏,他們希望升職加薪,可是到了富弼這個層次,還要升職加薪,再升職,就只有三大了,樞密使,首相,三司使,這三個,那個可以讓給富弼的。

不過仔細看完之後,韓琦有些明白了,定海軍高昂的工資,讓定海軍的一個普通的工人,都比科舉出身的官員還要高,甚至影響到了這些官員的心態。

韓琦最近,也聽說過,底層官員在抱怨,整個北宋的經濟實力好了,各種的行業都相對比較景氣,生意好做的同時,一些東西在漲價,同時,以前沒有的東西,現在冒出來,整體的花費是提高的,以前,一個總收入在100貫左右的官員,可以在汴梁過的不錯,現在,似乎有些困難,會鬧饑荒。

看完了信件,韓琦心中有數,並且把富弼的這個建議給記在心中,現在北宋的中樞是有錢的,收入的增長,剩餘的資金不少,漲俸祿只要是理由合適,不存在問題。

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九十章 箭呢?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
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九十章 箭呢?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