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

關於實驗性部隊的管轄權問題的,那是樞密院內部的事情,同時因爲鐵料的關係,還有許多後續的事情需要處理,這些都是樞密院內部的事物,雖然沒有明面上,趕人走,可是輕描淡寫的點出來之後,誰都不是笨蛋。

這中間,葉清臣並不是被趕走,他是真的有事,在離開樞密院之後,立刻趕回了三司,跟樞密院之間協議,需要確定下來,以三司和樞密院的名義,爭取把節約的資金落到實處。

這是一個重要的項目,不過之前的口頭約定雖然是口頭的,卻是他跟樞密院絕大部分的樞密使一起定下來,無論是財相這個身份,還是地位問題,都沒有理由撕毀,他之所以這麼急,更多的,還是葉清臣在路上突然有的一個思路。

這個思路也是偶然的一個靈犀,最終形成的想法,如何把這個鐵料的訂單,運作的更好或者更大。

一個樞密院是鐵料的最大需求單位,可是他不是全部,甚至說,只是全部之中很小的一個部分,北宋各方面的發展非常大,有鐵的地方也相當的多,以整個政壇的角度來說,會比樞密院更多。

這部分的鐵料,之前葉清臣是沒有想到的,也就是走出了樞密院之後,這才意識到,還有這麼一個可能性。

這個可能性,要吃下來,就不太容易了,這些跟樞密院不一樣,這些鐵料分佈的更廣,不但遍佈到了北宋政壇的各個部門,還有遍佈於各州府道,需要做的工作,遠比樞密院更多。

葉清臣卻是幹勁十足,他就是想要在這中間擠佔一些。

成爲三司使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弄錢,錢幾乎成爲了葉清臣存在的意義,好容易找到了一個可能會大幅度節約錢項目,這可不同於之前做的那些整合,是一個基礎的,涉及到整個北宋每一個領域的大的項目。

不同於之前,從方方面面的環節入手,減少消耗,減少腐敗,增加收入,才能夠擠出的資金,有時候忙活了很多,最終減少的只是幾百貫,上千貫。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筆錢依然算是很多了,可是在北宋這個層次看來,這只是微薄的收入。

不是說,擠不出來,關鍵是這個擠出來的,就是官吏們的灰色地帶,這也是之前葉清臣被弄的天怒人怨的根本原因。

現在,同樣這個伸向了灰色地帶,卻不是擠佔那些邊角地帶,那是直入核心,雖然依然會炸的人仰馬翻的,可是這樣的做法最終會產生結果卻是,方便快捷很多,而且每一個領域都是大量的收益。

連賈朝昌的插手的邊角廢料都被炸掉了,其他人就更是如此,只要拿出了大義的名分,其他都是小事了。

葉清臣之前想的較爲基礎,不過作爲三司使,他只要抓住大方向就好了,細節方面,自然有人來完善。

這些個鐵料分佈的方向,主要是工部,水利,農業等諸多的口,這些口非常分散,可是葉清臣的幹勁非常的高,他想要在這個前提下,把這個鐵料的使用發展到極致。

葉清臣就是這樣,一切都是出於對於財政的考慮,其他的一些東西,根本就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中。

首先確定的,就是數量,哪怕是身爲三司使的葉清臣,也不可能知道整個北宋政壇,所有需要鐵料的地方,這就需要找出來,而這個數量就是一個先決條件,以這個爲基礎算出一個大體的數字。

可是這個遍佈整個朝堂,各個地方消費,可不是一般的繁瑣,下面的職員和屬官們,這下子吃苦了,一下子被葉清臣使喚的雞飛狗跳的,這是一些基礎的數據,三司之前都儲備的有,沒有的,全部要弄一遍。

三司在這方面雖然有些方便,卻不可能把觸角伸到朝堂上的每一個領域,甚至有些地方還必須避諱。

在這樣前提下,三司還是得到了足夠多的數據,當所有的數據彙總到一起,拿到了葉清臣的面前的時候,葉清臣才發現,他有些小看了整個的北宋鐵料消耗總量。

本身,葉清臣只是想着,在樞密院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半,樞密院節約的數據,最終已經確定下來,一年可能在的400萬貫和500萬貫之間,這中間,會有一些波動,有些的節約下來的錢,可能會被用掉,或者是之前的缺口和赤字。

可是,在400萬的基礎上面,再增加600萬,整個北宋目前財政就不會出現赤字,甚至會出現結餘,這纔是葉清臣期待的地方。

一個把赤字巨大大宋財政,變成一個健康的,甚至會產生盈餘的,這對於葉清臣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成績,同時,北宋目前的財政盤子巨大的,只要稍稍漏一點,一年節約可能就是幾百萬貫,當這些錢集中起來,就可以展現出更大的作用。

比如說,一些北方的水利工程,還有政府推動的大型項目,看起來這些投資巨大的項目,實際上,卻是對民生和減災,有巨大幫助的項目,這是從根本上,增加整個北宋底蘊。

這纔是幾年的三司使的生涯,總結出來的東西,成都爲什麼是天府之國的,地利只是一個方面,可是都江堰的存在,千年依然良好運轉纔是關鍵。

可惜,在過去的幾年之中,他看到了這個道理,卻沒有辦法實行,原因就是沒錢。

從他入了仁宗的眼,依靠的,就是能夠擠出錢的能力,可是現在北宋的財務狀況,哪怕在他的騰挪之下,好了些,卻還是有巨大的赤字。

現在,一個鐵料生意,幾乎扭轉了這一切,如何不讓他歡欣鼓舞。

一份份的報告,牽扯到衆多領域,甚至還包括了一些估計的數額,三司不可能把手伸入到太多的領域,卻可以通過一些渠道,或者是道聽途說,估算出來一些數據,這些數據聚沙成塔的出現在葉清臣的面前,數量極爲驚人。

葉清臣這才發現,他有些小看鐵料了,樞密院6000萬斤,只是一個基礎,是北宋鐵料最大宗的地方,可是不代表這是全部,整個政府,各個領域鐵料的耗費,居然高達的1.7億斤,加上軍方的6000萬,差不多就是2.3億的總量。

在葉清臣看來,這些都是錢,如果把這1.7億斤的鐵料,每一個都減少45文的話,這是什麼概念,結餘可能高達700多萬貫。

這中間,或許會有一些虛頭,根據報告來說,葉清臣估計,虛頭哪怕會有,卻不會很多,這個總量代表着很多的東西。

可是葉清臣此時此刻,還在猶豫,本來是見錢就上的風格,面對着每年數百萬貫,甚至是千萬貫這個體量,卻猶豫了。

沒錯,葉清臣真的是猶豫了,可是他沒有猶豫多長時間,不就是跟整個朝堂上面所有的人作對麼?他不怕。

早就被錢給逼瘋的葉清臣,根本就不管這樣的後果如何,在稍稍猶豫之後,就開始擬定了一個個的方案,別的機構自籌的他不說,只要三司撥款,三司能夠影響到的,全部都羅列出來,直接和間接的全部包括到其中領域,這些領域,全部囊括其中。

對於葉清臣而言,這可不是的訂單,這是錢,這是可以節約的錢。

從擔任三司使開始,葉清臣就跟幾十,幾百,結下了不解之緣,別人只看到,他在擔任三司使之前,藉助這幾年節約400萬貫這個數字,成功的坐上了這個位置,可是沒有人看到他努力,一個跟參知政事齊平,甚至在重要性上面,三司使比起一般參知政事還要高上一個級別,

因爲他是財相,控制着整個北宋的財權。

錢和權,這兩個最重要的方向,他所蘊含力量,遠比很多人的想象更高,一個無法控制權和財長官,不用底下架空,他也沒有任何的威信。

一個掌控整個北宋,年收入2000萬貫,撥款和日常投入巨大財相,他會涉足多少領域,影響到多少人,這麼一個三司使,哪怕沒有參知政事的名頭,也不低於參知政事,更何況他還被仁宗所看重。

可是誰知道,葉清臣爲了這麼一點點的結餘,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有時候,會爭奪幾十貫,甚至是幾百貫的的撥款,跟一些部門爭吵,討論,最終完成了節約。

可是現在,單純2個月樞密院的投入,就是56萬貫,遠景,在整個年度,可能會超過千萬貫的時候,就算是葉清臣也坐不住了,他必須要把這筆資金納入到他的管轄範圍之中。

在確定了差不多1.1億左右的數量之後,就算是最少,也可以節約300萬的時候,葉清臣開始坐不住了,以三司的名義,開始向各個部門進行了強制性的交涉。

這就如同一個炸彈一樣,徹底的引爆了北宋政壇,之前葉清臣也這樣做到過,可是那時針對某一個部門,或者是某些官員,現在,就如同地圖炮一樣,無差別的向外攻擊。

無論是葉清臣所在的位置,還是他所衝擊的領域,都是最爲重要,葉清臣掌握着價格這個大旗,開始秋風掃落葉的時候,整個朝堂的熱鬧了。

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
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