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

東西沒錯,而且質量這麼的好,這不能代表着永遠都這樣,可是一次性300萬斤都這樣,這也代表這鐵匠作坊的實力和能力,不說速度,就算是這些商品的質量,就足以讓他們選擇這個產品了。

因爲這是第一次合作,曹劌也相當的重視,從頭到尾,都派遣屬官監管,聞弦知雅意,下面的人是何等的聰明,立刻就相當的重視,不但拿出了質量的整體評估,也拿出了節約的評估。

這個評估,基本上大致都可以估算出來,可是沒有細算的這麼的恐怖,在層層上報,拿出了整體這一波訂單的評估之後,連屬官們都坐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之前只是估算,有時候,人做夢的時候,也估計着,自己能夠獲得萬貫家財呢,估摸着,跟實際上的,這是兩碼事。

現在的,當第一波300萬斤的鐵料到位之後,並且投入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多說什麼了,工部局的主官很快就可以算出一年的節約數量,這是一個可怕的讓人窒息的數字。

按照這個合約來履行的話,一年的話,大概是60萬貫左右鐵料,卻辦成了之前120萬貫,甚至是150萬貫都沒有辦成的事情,一次性節約可能超過50萬貫。

大名府算的上是商貿通暢,歲入較高地方,朝廷撥款也多,可是五六十萬貫,甚至是接近百萬貫,就算是三司使都要動容,更別說曹劌這麼一個河北安撫使,大名守了。

當最終層層彙報,彙報到了曹劌這裡的時候,曹劌也驀然了,知道這一點之後,嘆息一聲,長時間的不說話了。

果然是滴水不漏,本身還想要用這件事情還人情,誰知道,人情不但沒還上,反而欠了更大的人情,未來一兩年,大名府千頭萬緒,有幾個大的工程,馬上要面臨着停工的危險,現在看來,有60萬貫的補充,似乎,沒有必要停下來。

看着手中的奏摺,本身就想要輕描淡寫的寫幾句,似乎也必須要重點寫了,一個大名府,每年就減少了60萬貫,擴展到整個禁軍,甚至是整個北宋的軍隊,會減少多少,哪怕每年更換的數量不多的,可是300萬到500萬,這是一定的,到時候,中樞不管怎麼樣,葉清臣一定會撲上來的。

曹劌跟葉清臣相交莫逆,他也很清楚葉清臣的性格,實際上,葉清臣幹什麼都不如干三司使這麼的適合,原因很簡單,他的謹慎的性格,加上在商業和稅收上面的天賦,不幹這個幹什麼。

首撫,葉清臣還真沒有這個能力,在控制朝堂上面,在對於大政方針的確定上面,葉清臣就不行了。

可是他也知道,這些日子,葉清臣過的什麼日子,要知道北宋現在是千頭萬緒,軍費上面的開支越來越盛,之所以,同意跟西夏和談的人越來越多,就是因爲如此。

西夏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一個叛亂之地,幾十年前的西夏,還屬於是北宋的領土,只不過元昊父子在這裡時間長了,有了力量了,漸漸的起了反心,再加上的元昊的能力和少數民族的原因,最終,讓他成了氣候。

可是跟遼國不一樣,在北宋成立之前,遼國就是北方的一個強大的國度,跟他們和談,那沒問題,甚至是兄弟之稱,也沒有問題,可是西夏,就有些困難了。

現實,讓北宋不得不低頭,西夏不停的寇邊,越來越嚴峻的邊境局勢,加上越來越多的花銷,這些都是促使的北宋低頭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夠用30萬,40萬的代價,換取西北的和平,那麼節約下來的,可就是百萬,甚至是千萬貫的投入了。

每一個北宋的軍方將領,都想要推平西夏,把這個叛亂給澆滅了,可是沒有辦法,西夏就如同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般,越打越強,越大越難受。

現在,這個鐵料的價格降低,雖然無法徹底解決西夏的問題,卻可以解決掉財務的問題,只要軍方能每年結餘300萬貫以上,朝廷也會喘口氣,軍方甚至可以積累足夠的資金,有千萬貫,就足以發起一場大戰了。

不解決西夏,永遠是一個問題,不同於遼國,西夏雖然建國了,可是骨子裡面,卻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習慣讓他們不會遵守約定,一旦遭遇到災害,或者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動手,而且還會大打。

合約的問題,不過是在短時間穩住他們,實際上,才兩三年之後,西夏就再一次的寇邊了,那一次,是元昊死的時候,接下來,小規模的衝突就不斷,這個合約也成爲了西夏固定的好處,甚至一些寇邊,也拿來作爲威脅。

曹劌想的有些遠了,可是,真的要成功的話,這筆資金最終節約下來,對於整個北宋來說都是最好的事情,無論是處於公心,還是處於私心,曹劌覺得,他都應該拿出奏摺。

仔細寫了好的奏摺,看樣子不能用了,必須要改動才能夠發出去。

大名府跟汴梁,聯絡非常的密切,400裡的距離,無論是800里加急,還是其他的聯絡方式,都可以快速的方便這兩者時間的聯絡。

從趙信前來,拿出樣品,敲定了第一階段合作之後,這封奏摺,就寫好,不過現在又有了新的情況,曹劌又用了一天的時間進行修改的,主要突出鐵的質量和價格的。

也就這兩方面,鐵不同於其他的物品,好惡決定一切,你說這家三貫一兩胭脂好,我偏偏對另外一家500文一兩的胭脂更喜歡,這玩意,是主觀的感覺。

有時候,香味,和抹到身上的感覺,就是一個關鍵,一點點主觀的感官,就足以決定這個產品,是用還是不用。

可是鐵不一樣,一斤鐵,價格低,就是優勢,好壞也不是憑着感覺,有一定的性能指標,這個指標,甚至可以通過實驗,通過使用,檢驗出來,這就是一個硬生生的標準了。

鐵匠作坊的鐵,可不是好的一點半點的,那是好很多,拿到任何一個鐵匠的面前,甚至不用是資深的,一些學徒都能夠看出來兩者之間的好壞。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鐵跟帖,還是不一樣的。同樣是鐵,可是雜質不一樣,加上一些淬火和打造的方式,卻可以讓他們產生一定提升,這個提升跟鋼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可是單純鐵本身的差別,是一個巨大的。

對於趙信而言,見識過後世鋼鐵冶煉,他實際上,不認爲鋼比鐵昂貴多少,一些高級的鐵,他的成本,不會比鋼差多少,甚至更多,不是怕驚世駭俗的,趙信會直接把鋼拿出來,可是要接受,並且大規模的更換,那需要巨大的投入,還需要很大的魄力。

要把數十萬套裝備,百萬級別的兵器,還有其他的一些工程器材,鐵器的車輛,全部的更換的話,這需要鋼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算是趙信拿出成本的價格,拿出虧本的價格,這個總量也是一個可怕的,有可能超過千萬的數字,這個數字,會嚇死北宋中樞的。

可是鐵不一樣,它還是鐵,哪怕性能比一般的鐵高一點,價格的關係,用於替換使用,還是沒有多少問題的,不存在大規模更換的問題,只是在調整和常規更換上面,進行側重,這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來,一樣達到效果,當這個總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適時的解入鋼了。

北宋的冶鐵工藝相當的發達,冷鍛法改變了大宋軍制,跟傳統打造不同的是,他的表面性能更好,這也是步人甲冠絕一切的根本原因,可是淬火和鍛造,直接比冷鍛法高出了兩個層級。

換個更加通俗意思,以強度來說,冷鍛法的鐵,強度大概是4.1左右,這邊提供的鐵的強度大概是在4.3。

看起來,只是提升了0.2,可是這個硬度的跨度是巨大,到了6以上,每0.1都是巨大的差別,或許在一兩次的相交上面,看不出來,可是持續性和硬度等整體指標上面,卻有巨大的提升。

哪怕是測試的不怎麼科學的北宋,這中間的差別,對於有經驗的鐵匠師傅來說,也是可以看到的。

這一次,曹劌沒有使用八百里加急,從他這一次的接受,單純的嘴說,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拿到實物,好在大名府的工匠非常多,在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的前提下,5套鐵質步人甲加上5套精鐵步人甲都已經完成了,曹劌一件沒有留下,全部派遣車船,運送到京城。

車船的速度,可以達到日行千里,在軍事體系的車船,就更快,因爲不用考慮人力的餘地,半個時辰,或者一個時辰更換一次,如此接力之下,速度更快。

大名府到東京汴梁,400餘里的距離,水道上面,稍稍長了一點,卻也只用了的4個時辰多一點,就抵達了東京。

爲了方便,是連夜趕路,在天黑之後,就出發,或許危險了一點,可是趁夜行船的較少,最終,也在天明時分抵達。

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
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