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

定海軍在大規模種植玉米的區域,提前做出了準備,規劃了種種的飼料工廠和養殖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而產能的爆發,則在玉米收穫了之後。

謀定而動,這一直都是整個定海軍的傳統,在之前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全面的準備工作,考慮到了多少的飼料廠,能夠消化這些秸稈,甚至一定程度上面,有些餘量,也就是說的,就算是到最後,飼料廠會空閒半年,都可以接受,畢竟,這纔是第一批。

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在這樣全面的準備之下,玉米從收割的那一刻開始,就是飼料廠忙碌的時候。

200多萬畝,說多,真的不多,按照一平方公里1500畝來計算的話,加起來也不過是1300平方公里那麼大,如果集中到一起,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城市的大小。

實際上,爲了加強管理,爲了保證效率,這個是被安置在瀋陽不遠處的一個小平原的,距離工業區相對較遠,又水草豐美的。

一共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覈心區域,設置了種植玉米的農田,算下來,也不過是50多公里方圓的正方形。

本身的交通條件就好,又興建了一批區間道路,也就是說的,藉助着馬車,可以迅速把收割完畢的秸稈,給運送到飼料廠。

按照一個飼料廠輻射12萬畝來算的話,纔不過80平方公里,只要飼料廠分佈合適,最遠的地方,距離飼料廠,也不會超過10公里,這就極大的方便了運輸。

在本地運輸和調動工具運輸加起來,運輸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再加上玉米秸稈,在農田之中的產量,幾乎把飼料的價格,降低到了最低。

玉米秸稈,是生產飼料的一個重要原料,在試驗田種植的時候,就開始了研究工作,說實話,非常的簡單,如果是青儲的話,那就更加的簡單,直接按照之前的青儲方法來青儲就可以了。

不過,在定海軍的研究之中,到是總結出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比如說,現在興建飼料廠應用的最多的,就是氨化和糖化。

前者是化學,後者是微生物,都是通過研究得到的,通過氨化,把玉米秸稈之中的部分材料,轉化成銨鹽,提升他的營養價值,至於後者的糖化,也是類似的,都算是倍增的方法。

同時,如果只是玉米秸稈的話,那就是粗飼料,是畜牧業之中最重要,也是最穩定的,可是如果不加入精飼料做一些調整的,就會造成一些病害,同時肉質的增長速度,往往達不到預期。

食物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增加各種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之類的,已達到某種平衡,然後促進牲口的生長。

定海軍沒有飼料方面的基礎,趙信也不知道,可是趙信知道,營養平衡,一般而言,要想長肉的話,淡水化合物是必要的,沒有碳水化合物,就無法形成脂肪的,提升肉類的總量,可是單純是碳水化合物,無法全面的增長,必須要有一定的蛋白質,這樣能夠保證牲口健康,同時出肉的數量也多。

同時,要想增加某些特定的東西的產量,比如說,雞蛋,牛奶這樣的提升身體素質,非常好的東西,蛋白質的添加,也是必不可少,少了這個,雞蛋和牛奶的產量,根本不會高。

趙信所知道,傳統的方法,主要是豆粉,豆餅,或者是豆類植物的一些植株之類,豆類植物,天然擁有根瘤菌,可以人工的固氮,增加氮肥和蛋白質的數量。

大豆中國早已經種植,在定海軍大規模的發展糧食作物的同時,大豆作爲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是植物油的重要來源,一直以來,都是大規模的種植的,特別是在東北,種植大豆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定海軍佔據了遼國的土地和北方的土地之後,種植的範圍非常的廣大,幾乎佔據了所有東北土地的十分之一。

這些收穫的大豆,除了做豆腐,豆芽,榨油之外,產生的豆餅往往是作爲飼料餵馬的。

豆餅可以幫助馬,不至於讓馬掉膘,在封建社會,馬是重要的戰爭工具的前提下,往往在戰爭之前,要培養足夠,增加肥膘,可是在戰爭之中,或者大規模的轉移和作戰之中,馬是要消耗的,不斷消耗之下,只有大量補充蛋白質纔可以。

這樣的利用,是一個最簡單的利用的,之前最多就是粉碎之後,跟乾草粉末混合在一起,進行合用,現在,可以利用到了飼料上面,把他們跟玉米稈結混合發酵,效果更好。

同時,大量從深海之中捕捉的魚類和藻類,並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由人來食用的,已經發現的數千種水藻之中,能夠人類使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魚類雖然大部分可以服用,可是少部分味道不是很好,在有更好的選擇的前提下,把它們通過加工,做成魚粉,給飼料補充蛋白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豆餅,豆類的根和植株,還有魚類構成的魚粉,還有一些其他的材料,這些共同形成了的飼料的主要材質,這其中,如果是粗飼料的話,幾乎9成以上,是玉米的植株,如果是精飼料的話,植株的數量就會大幅度的減少,減少到4成,甚至以下,然後添加一些高蛋白,高營養的東西,以達到營養的目的。

大量飼料廠的建立,蒸汽機已經開始在農場的附近轟鳴的,這是屬於機械的力量,大量的車輛,將植株源源不斷的輸入到的飼料廠,新鮮的玉米植株,容易腐爛變質,必須要加以處理,大部分是用烘乾的方法去掉水分,然後冷藏保存,少部分是直接完整的,還有一些青儲。

在飼料廠開工興建的同時,青儲飼料也同時的進行了,這個比起飼料廠,更加的容易,連西北,當時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北宋,都可以在定海軍派出的人員的幫助下的,完成青儲飼料,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更別說是定海軍了,農場之中的技術員,就可以進行,更別說專門的興建工廠。

基本上,就是一些廠房,比較適合青儲,同時,還有大量的機械設備,可以節約工人們的體力,畢竟青儲飼料,並不能大規模的減少秸稈的重量,整個加工數量非常大的,同樣的,勞動力耗費也巨大的。

青儲飼料,這是非常熟悉的東西,只要有一定的標準廠房,還有施工方法,就按照這個來進行就可以了,整個興建之中的關鍵,是飼料廠下屬的畜牧中心。

在定海軍,從最初定海軍成立的時候,就開始推動畜牧,只不過這個速度不算很快,畢竟,有些地方,連人都吃不飽,更別說讓動物吃飽了,也就是西北拿下,還有遼國佔據了之後,才獲得了較強的發展的,可是在大規模的養殖之中,並沒有多少投入。

這個主要,就是飼料上面的問題的,大規模的集中養殖,不但需要一定的養殖方法,一定的防治病害的能力,也需要數量龐大的食物。

用糧食,是最簡單的,卻是最不可取的,或許是觀賞類的,或者是一些養殖的價值較高的,可以用糧食,可是普通的圈養式的養殖,是不能用糧食的,如果用糧食的話,轉化比的話,肉類的價格,會高到難以承受的程度。

哪怕是定海軍擁有巨大的糧食安全,都不可能用這樣的方法,只是稍稍嘗試一下,積累一下經驗,也就是在玉米大規模的種植,未來飼料會很多的前提下,纔會選擇。

在養殖方面的,過去的時代,牛馬羊是主要,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面,是天然養殖地,他們之中,除了牛之外,其他的,不太適合用圈養的方法。

牛的養殖,在北宋,在遼國,是有一些牛種的,可是定海軍養殖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產奶,肉是次要的,牛肉雖然好,可是牛種不好,不好好的養,反而會出現問題。

在後世,養殖數量最大,也是最普遍的,一個是豬,一個是雞,前者是雜食性的,什麼都吃,只要飼料生產出來,它們就可以快速的增肥,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後者分了兩種,肉雞和蛋雞,前者是以肉爲主,後者是以蛋爲主的。

定海軍在這兩個上面,是並重的,在以青儲基地爲核心的養殖場,分別下轄10個養殖基地羣,一個養殖基地羣分別是800頭豬的養豬基地,10萬隻雞的肉雞和蛋雞的基地。

以養豬基地爲例,伴隨着飼料的應用,精飼料和粗飼料的分別利用,豬的出欄時間大幅度的減少了,普通的農戶餵養,可能需要一年多,甚至兩年,一年出欄的,豬的體量都不算很大,可是集中圈養的前提下,藉助着飼料的餵養,出欄的時間可以控制在7到8個月左右。

肉雞更是可怕,可以達到2個月出欄,同時體重也遠遠大於農村散養的雞,至於雞蛋,因爲中國暫時,沒有後世那種,強勢產蛋雞,中國的雞大部分都的產蛋率都不是很高,就算是有特殊的配合,也只是保證每天一個,雞蛋的個頭,原沒有後世的紅殼雞蛋大,可是這已經是巨大的提升了。

800頭豬,平均出欄300斤,7個月出欄一批,平均每個月,在3.2萬斤左右,一年下來,接近200噸,這個數量非常可觀。肉雞的數量更大一點,每個月10萬斤左右,一年600噸。

目前200萬畝的土地,一共擁有飼料廠16個,青儲的畜牧廠160個,也就意味着,每年,大概會產出32萬噸的豬肉,還有接近96萬噸的雞肉,還有數以億計枚的雞蛋的。

當然了,飼料的數量,足以給這些養殖場滿負荷的運轉,因爲這麼龐大的養殖數量,對於飼料的需求巨大,可是飼料產出也是非常巨大的,200萬畝的土地,如果把玉米桔梗全部都使用下來,可以做成飼料800萬噸左右。

因爲其中有半數以上,是粗飼料,粗飼料的轉換比不高,大概是在10以上,精飼料轉換率是在3以下,這樣算下來,平均下來的,是5的轉換比。

也就是說,800萬噸的飼料,實際上可以生產160萬噸的肉類,不算是目前生產的極限,兩者加起來,才128萬噸,還有一些差別,不過算上誤差,還是基本上,可以接受的。

就目前的畜牧基地的產出,按照每人每年攝入40斤肉類來計算的話,目前整個養殖基地,可以供給6400萬人,這幾乎就是目前定海軍的絕大部分的人口。

或許,未來,伴隨着玉米的進一步廣闊的種植,伴隨着這些養殖工廠大量的出現,人均的肉食攝入量會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可是就算是跟後世差不多,人均基本上60-80左右,未來,不用把飼料廠普及到每一塊土地上面,就算是普及一定的部分,也可以支持定海軍的民衆的蛋白質和肉類的攝入量。

當然了,肉類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在於的牛奶和雞蛋的攝入,奶牛,在大草原上養殖,最多輔助一點精飼料,雞蛋,在這些青儲飼料的養殖場就足夠了。

就目前200萬畝的土地,每天產的雞蛋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除了供給整個定海軍之外,還可以充當一定原料的作用。

在玉米收穫的這一年之中,定海軍最大的變化,還是在肉類,雖然說,之前,因爲大規模的在海洋之中捕撈,給定海軍足夠的肉食,可是除非是在沒辦法的前提下,有肉和沒肉的選擇的時候,定海軍的民衆會選擇魚肉,否則的話,大部分民衆,並不適應吃魚,偶爾打打牙祭還可以,經常吃就不行了。

豬肉和雞肉的出現,算是填補了定海軍的空白,之前的豬肉和肌肉,雖然在肉食之中,算是較低的,卻也比魚肉高很多,算的上較爲高檔的肉類,可是伴隨着養殖場的遍佈,哪怕玉米還沒有徹底的普及,遍佈到整個定海軍各處,可是豬肉和肌肉的價格開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降低,成爲了定海軍在副食上面最重要的補充。

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
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