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

不管是來了多少船,可是在勞動力的面前,迅速的填滿了這些船,生產裡跟上來,4天的時間,幾乎沒有料是放在倉庫之中,都被裝上了船。

換做更加的經濟的,應該是裝滿了多少,就走多少,這樣不佔據港口,也不產生浪費。

爲了照顧曹劌和大名府的時間,這些船沒有陸續的出發,會會同一起,一塊出發。

好在港口足夠的大,因爲鐵匠作坊的逐步擴張,一些訂單也開始出現,特別是產量驚人了之後,王鬆也在趙信的建議之下,開始大規模的擴建了港口的,現在港口足以停下100艘以上800料大船,同時還能夠容納接近400艘各種不同噸位的小船。

之前看起來是空蕩蕩的有些浪費的,可是在這一次大船雲集之下,反倒顯得非常和諧的。

在完成了生產的第二天晚上,通過1000多名勞力,還有500名臨時勞力的努力,用了10個時辰的時間,完成了最後裝載,1500萬斤的鐵料。

這其中還有5%左右的餘量的,防備丟失,或者是度量衡不均等的誤差。

實際上,應該不用這樣,大名府的度量衡,跟樞密院和汴梁的,應該是一樣的,可是多了這麼點,也可以。

這對於一般的鐵匠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支出,差不多是75萬斤,對於鐵匠作坊來說,這完全沒有什麼,

只要完成了這麼一筆交易,加上後續不斷的交易,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切都不是什麼問題

曹劌做爲負責人,他早就派出了人員,在裝船之後,進行了簡單的檢查,完善了整個抽查的過程,結果當然是非常不錯的。

以鐵匠作坊的實力,只是做鐵的話,完全不用這樣,一些獨特的處理方法,還有添加催化劑等方法,還是讓鐵的質量有所上升,達不到鋼材那種程度,卻比一般的鐵要強悍很多,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

40艘800料大船,緩緩起航,此時,正好是風力和水流相互配合的時候,再加上提前的規劃,預計順利的話,日夜兼程,將會在6天內,抵達汴梁的。

龐大的船隊,連綿超過了數裡,很是輝煌,而爲了迎接曹劌的檢閱,也是張燈結綵,一場規模不小的儀式之後,這才起航。

趙信也勉爲其難的參與了,無論是樞密副使,還是河北安撫使這兩個職務,都值得他尊重。

目送船隊慢慢的遠離,不可避免的就說起了大名府的訂單,之前結餘的300多萬斤,還有今天生產出來的,差不多就完成了大半了,詢問一下曹劌,要怎麼把東西弄過去。

大名府距離的鐵匠作坊只有不足的30裡的道路,官道的性能也不錯,就用陸路了,

不過,運費上面,還沒有節約多少,因爲很簡單,陸路的消費本身就高,還非常不方便。

就算是在後世,鐵料的運輸,也是一個難題,在超載已經成爲家常便飯的時代,一個平平的,只是裝了一個底半掛車,動輒就是百噸。

鋼鐵比重巨大,一立方米7.8噸,百噸,也不過十四五個立方而已,以半掛差龐大的體積來說,真的一個底就差不多了的。

這個時代的馬車,一輛也就是拉個三五百斤,要運走1200萬斤,這需要很多。

好在距離不遠,一天能夠來回四五趟,調用的人力不多,只不過要逢着颳風下雨,就有些困難了,往往會很耽誤功夫。

看着這樣的情況趙信就忍不住想要修建一條水泥路的,可是想想之後,還是算了吧。

水泥,在相當程度上面,還是一個戰略性的物資,未來,當韓琦抵達西北之後,大規模的在關鍵的地方興建水泥棱堡的時候,水泥的大名,一定會廣泛的宣揚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水泥必然會成爲西夏和遼國研究的重點,一條水泥路出現在的大名府的附近,有些不行。

趙信還是提出,由大名府跟鐵匠作坊,共同出資,興建一個平整的青石路,以青石爲主體,用石灰和簡單的水泥砂漿爲結合物,保證他的效果和平整度,這樣下來,成本會上升到非常可怕的程度,短短的30裡,可能就超過80萬貫。

這其中,鐵匠作坊會負擔的70萬貫,大名府象徵性的拿出10萬貫,不過鐵匠作坊會保留收取過路費的權利。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實際上白白的修建道路,這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這有些引人注目了,收取費用也是常有的事情,這又不是在官道的基礎上面改裝,而是重新修築。

一部分是使用鋼鐵,一部分使用青石,還有專門的粉碎機和切割機的,比起以前的成本,要降低一些,依然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的。

好在由鐵匠作坊出面,是用真金白銀來給付工錢,而不是傳統的大型工程那樣,征伐勞力,這樣的速度會更快一點,還會有不錯收益,那些普通的百姓們,可以掙到一點錢的。

這在曹劌看來是小事,而曹劌這一次來,也正式的跟趙信提起,把鐵匠作坊,還有因爲鐵料等的購買,節約下來的人力,提供給鐵匠作坊。

趙信吃了一驚,然後是異常的欣喜,這可是瞌睡了就送來了枕頭,就目前來說,鐵匠作坊的人力,已經基本上要飽和了,可是並不是容納不下的.

未來定海軍的建設,對於人力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

定海軍的修建,肯定是鋼筋混凝土爲主的,一個只有幾百平方公里的小島,要扣除山區,和一些海邊,不適合興建城市的建築,,留下來興建城市和大規模工業區的地方就會減少,幾乎肯定的,趙信是會把樓房拿出來的。

古代中國,爲什麼樓房少,原因很簡單,能夠撐得起的整個樓房重量的巨木太少了,大部分都用於了大型宮殿和建築物的建設上面了,其他的東西,又支撐不起強大的重量,也就成爲了原因的所在。

可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就不一樣了,七八層的建築物這沒問題的,哪怕對於力量上面沒有足夠認識只要根據經驗,把一些指標弄的高一點,一倍不行,兩倍,兩倍不行三倍。

80年代的時候,農村,甚至是的城市裡面建房,加蓋的那種,也沒有什麼力學指標,有些兩層,三層,甚至是五六層的,也比比皆是,也沒有見塌了,原因很簡單餘糧弄的大的,承重能力強。

趙信也沒有準備徹底普及六七層,先從三四層這樣簡單的開始,未來摸索出經驗了,再開間六七層甚至更高的。

僅僅是這樣,一個樓房,加上合理的佈置,就已經讓整個城市的容積率,有着巨大無比的提升,

更別說大型工廠了的,這些環節,對於鋼鐵,對於人力的要求是無止境的,目前的海州,基礎的建設已經開始了,從淮南東路過去人員,差不多有7萬的勞動力在,這些鐵匠到了之後,只要簡單的培養,就可以在這個鐵匠作坊工作,那些資深的,有經驗的鐵匠們,就會立刻

抽調到定海軍,大名府註定是一個的賺取利潤的地方,一些超過了這個時代的科技,暫時不太適合放在大名府,只有定海軍,纔是絕對保險的地方。

這一批人的提供,正好給了趙信機會。

曹劌也就是過來說一聲的,聽說趙信毫不猶豫的接受了這麼人,也沒有在意,一個可以生產出總量在百萬貫,甚至更多產出的,安頓這些人是沒問題的。

40艘800料的大船,在京杭大運河上面,並沒有引起多少的波瀾,這樣的大規模的運輸,在大名府和汴梁之間,類似的大宗的運輸,是經常出現,一些禁軍的大規模調度的,用水運也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在汴梁,這一個大宗的運輸,卻引發了一番震動。

八百里加急,只用半天的時間,就能夠來往於汴梁和大名府的,一些前期的準備,必須要同知的。

這可是1500萬斤的鐵料,40艘800料的大船,如果不提前準備的話,恐怕碼頭都會被堵死的,這對於汴梁而言,那簡直是災難。

好在有了提前準備,大致瞭解了船期,可以對於汴梁的碼頭進行調整,選擇一處距離樞密院的倉庫比較近的,提前一天封閉,專門用來卸貨。

汴梁的碼頭,不但是漕運和各種大宗運輸的焦點,還有許多的民用商品,一個汴梁百萬人口,每天的消耗是驚人的,沒有汴河發達的水運,怎麼可能支撐的下來,要調整出一個的空閒的,足以容納40艘800料大船的港口,也需要時間。

如此快的速度,從下達訂單到現在,恐怕還沒有半個月吧,算上奏報在路上的時間,大名府耽誤的時間,再加上這一路運輸的時間,這個生產的速度,該有多快啊。

哪怕所有人都儘可能的高估了產量,卻也不敢相信,這些東西是4天產出的。

1500萬斤這麼快的交付,也讓朝野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名的鐵匠作坊,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所有的訂單。

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
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