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

到了這個時候,狄青當然不用在掩飾自己的目的,大宋的旗號還有狄青的旗號,分別豎立着,5萬大軍,把涿州團團圍住,開始封鎖城市。

涿州不算是很大的城市,因爲有折津府的存在,涿州也就是普通的縣城的樣子,甚至連普通的縣城都不如。

如果算底蘊來說,在漢唐時候,河北這邊防禦相當的強,當年,李唐統一的時候,山東曾經給他造成了巨大的障礙,甚至有大將隕落的。

北宋來說,一般強大一點的城市,都會進行補充,每年,或者是隔一段時間,進行修繕,可是幽雲十六州,落入到遼國手中,已經超過百年,或許在最初,宋軍氣勢高昂的時候,他們會修繕城牆。

可是之後,宋真宗的澶淵之盟的簽訂,一定程度上面,北宋再也沒有挑戰遼國,幾十年過去了,他們怎麼還會如同之前那樣。

在狄青看來,城防變得薄弱了許多,甚至有些破敗。

就算是沒有炸藥,就算是憑藉着雲梯,都能夠在短時間,通過高強度的攻擊,踏上城牆,更別說現在,掌握了更加先進的攻城方法。

涿州的郡守,這是參照着北宋設立的,幽雲十六州獨有的官職,他站在城頭之上,手都有些顫抖。

宋軍從何處而來,是繞道過來襲擊,還是幹掉了邊境的遼軍。

在他看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幹掉了邊境的遼軍,對於遼國而言,那就是噩夢了。

不管是哪一方面,兵臨城下了,他必須要守城,並且,必須要把這個信息傳送給折津府。

作爲邊境,靠近邊關這邊的遼國官員,他很清楚幽雲十六州對於北宋意味着什麼,要麼,北宋不會進攻,要麼就是大戰,最少是幾十萬大軍的那種,眼下露面的這些,恐怕只是一個先頭部隊吧。

在強大的情報能力之下,整個幽雲十六州的兵力分佈,在狄青這裡不是秘密,涿州不能算是幽雲十六州的重點,因爲有邊境遼軍的關係,涿州這裡,只是有500人左右的遼軍,可能加上部落的兵力,最多就是1000人左右。

涿州哪怕只是一個小縣城,以往漢人打下的底子,整個縣城的方圓也在3裡左右,這在以前,是高大和龐大的代名詞,可是現在,卻是遼軍的噩夢的。

1500米,平均1.5米需要站上也一個遼軍,這樣的密度,如果北宋攻城的話,根本無法抵擋。

經過了稍稍休息,整個軍隊的主力,重步兵和長弓兵,因爲騎在馬上的關係,消耗的並不算太多,在簡單的埋鍋做飯,並且等待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攻擊了的。

此時,已經是午後了,可是在狄青看來,這個時間夠了,半天的時間,足夠他拿下涿州的。

一列列的士兵,分別列陣在前,對於攻城,主要用到的是重步兵,5000全副武裝的重步兵,緩緩的前進,向涿州壓過來,給了遼軍巨大的壓力。

就算是遼軍本身的500兵,他們也不是一線部隊,是二線三線的,精神指標相對較差,至於後來緊急招募的壯丁,他們精神就更差了,如果不是有刀斧手在後面彈壓,說不定就會崩盤。

兵力太少,守將除了留下了100精銳,用於彈壓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派到了城牆之上,他此時,沒有別的想法,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守多久守多久,如果能夠堅持到晚上,趁着夜色,在趁着對方消耗的關係,說不定,可以讓信使離開城市。

涿州城,一共纔多麼大一點,只要戰爭開始,就算是依託城市,也守不了多少,三天五天,甚至是七天,被攻破是肯定的,在攻破之前,必須要有些作爲吧。

可是,他沒有想到,他所面臨的,不是常規的宋軍,而是加強的宋軍。

5000重步兵,分成四個部分,向四門分別壓來,圍三缺一,這是兵法之中,被無數次的強調過的,那是心理戰的一種方法,卻不適合現在。

明知道只有1000人的城市,還不速戰速決,並且堵住所與人逃走的路,不給折津府獲得消息的時間,這纔是應該做的,哪怕因此,造成更多一點的損失,也無所謂。

正規軍,訓練有素,並且裝備精良的,那種肅殺之氣,直接的衝向了上方,城牆上面的遼軍受到了這樣的壓制,整個精神都被這個吸引,絲毫沒有意識到,在250步之外,殺神正在列隊。

看起來同步兵沒有多少區別,甚至做出了一定的僞裝和遮擋,利用衝車和雲梯,擋住了上方的射線,當所有3萬多的長弓手列隊完成,伴隨着軍官的命令,長弓開始了齊射。

3萬長弓兵,以4息一箭的速度,在60息之內,可以射下45萬的箭,對於只有3里長的城牆,那真的如同雨一樣的下。

相對於需要瞄準的短弓,長弓只要測量了距離,高度,然後按照卡尺的指標進行攻擊就好了,如同訓練一樣的閒庭信步。

搜搜的聲音傳來,長弓的聲音,跟短弓不一樣,似乎更大,也更加尖銳,守城的將軍,也算是經驗豐富,立刻發現了這個危機,大聲的吼叫躲避。

這也顯示出了訓練的不同,那些正規的遼軍或者拿起了盾牌,或許尋找遮擋,總之做出了反應,可是新招募的那些壯丁,此時此刻,還在迷茫之中,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250步的距離,對於長弓這樣的武器來說,可能只需要幾息的時間,就能夠越過空間,而趙信設計的長弓箭頭,可不是簡單的隨手亂畫,而是在後世,經過了衆多的設計,兼顧了空氣動力和殺傷力。

巨大的箭頭,如同雨一樣,洗過了的城頭,那些沒有任何遮擋,甚至還在迷茫的壯丁成爲了第一批的犧牲品,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倖免的,被一連串的長弓射倒在地的,眼看就不能活。

守將有些痛心,卻不敢多說什麼,他第一次看到了屬於弓箭的雨,無數的箭矢,不要命的射過來的,在幹掉了那些壯丁之後,並沒有停歇。

傷亡在加劇,那些拿着簡單的木質盾牌的,或者說,躲在一些簡單的掩體上面的士兵,成爲了第二波的犧牲品,混雜在攻擊之中的穿甲箭,連步人甲都可以穿透,跟別說簡單的木頭,或者其他的,就算是穿不透,一塊盾牌也不可能護住全部,特別是盾牌上面,不停的增加箭矢的前提下。

慘嚎聲不停的傳來,整個城頭上面,血流成河,頓時變成了一連串的修羅場。

長弓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在遠處的一個高地,藉助着望遠鏡,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狄青作爲主將,他不停的把握戰場的局面,並且進行調整。

之前的重步兵,只是一個幌子,是爲了的掩護長弓列隊,並且對長弓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遮擋,否則的話,就這麼大大咧咧的把長弓拿出來,對方只要不傻,肯定會躲,就算是同樣有效果,卻不會這麼的出衆。

現在,城頭上已經被清理了一次,大量的人員傷亡,給宋軍創造了極好的機會,本就不足的兵力,現在又捉襟見肘,這正好是擴大戰果的機會。

炸藥的使用,在之前傳下來的,就只有炸城牆,這是最好的方法,無論是何等的城牆,只要能夠把炸藥放在下面,通過一定的方式佈置,讓炸藥的力量,能夠向上作用,城牆都受不了。

這是穩紮穩打的好辦法,可是不卻不適合現在的情況,一個重兵把守的城牆,可以用這樣,減少傷亡,一個只有1000兵力,甚至現在,在長弓的攻擊下,損失慘重的前提下,還要這樣的話,那就是教條主義了。

他是先頭部隊,在今天,包圍涿州的時候,得到了後續的報告,身後的遼軍已經被殲滅,幾乎一個都沒有逃出來,他不必擔心背後的同時,也肩負着擴大戰果的重要職責。

有心算無心的,這絕對比強行的攻擊,來的容易的多,這也就意味着,在涿州,不能待太久,必須要儘可能快的拿下涿州。

攻城,最快的方法是騙城的,古今中外的那些戰例,也曾經展現了這些,他當時也考慮過,可惜不完善。

騙城是冒險,贏了,那就用最小的代價,拿下一座城市,可是如果輸了的話,這些騙城的兵力,將會屍骨無存。

北伐的先鋒主力,狄青當然不是心慈手軟之輩,可是無謂的犧牲,還是減少一點。

狄青很快下達了軍令,箭雨依然不停的射,實際上,長弓手已經降低了射速,從4息一箭,降低到了10息左右,保證60息6箭,這樣的速度,依然讓城頭上被遮擋,1息平均3000只箭,這樣的密度,沒有人敢探出頭來,甚至收集傷兵都做不到,更別說觀察下面的動靜,有些在掩體之中的,只能夠看看,對方是否兵臨城下的,而不敢探出頭看更遠的地方。

在宋軍陣營,4個檔箭車,被推出來,後面跟着的是十來個士兵推着的小車,在巨大的檔箭車的遮擋之下,他們開始向涿州前進。

涿州是沒有護城河的,這一點也是涿州防禦薄弱的根本,檔箭車在長弓掩護下,迅速接近,到了30步的時候,才被守軍發現。

守軍大聲的呼和着,一些有一定固定防禦的箭剁,開始有人反擊,可是零星的箭矢,根本無法穿透檔箭車。

30步的距離,哪怕對於檔箭車,也不超過120息就推到了城牆附近,他沒有選擇其他無遮擋的地方,而是選擇了城門口。

攻城,城門和城門口,永遠是爭奪的焦點,看到宋軍進入到了城門口,守將詫異的同時,略帶幸運,他在被圍困的第一時間,已經用大量的泥沙,堵住了城門,現在,就算是有千百人,城門的後面是厚重瓷實的泥沙,根本無法攻擊。

可惜,他並沒有想到,今天,他除了見識了長弓這樣,超乎他想象的武器之外,還見識到了炸藥,泥沙的堆積,對於普通的城門,是不錯的,可是對於擁有了炸藥的宋軍來說,除非是城門洞足夠大,壓的足夠結實。

四五十個宋軍,藉助着檔箭車,進入到了城門之中,他們攜帶了,差不多30石的炸藥,這些是最完美的,並且添加了一些更加厲害的爆炸物的炸藥,差不多相當於一噸。

放在21世紀,都可以開山碎石,這裡更是如此,他們一起動手,先是挖坑,把炸藥分別放入到了城門之中的,然後埋入了大量鋼板。

這個也是趙信提醒,炸藥的力量,是會向四面八方的,當遇到了強大的阻擋之後,很自然的,就會集中向另外一個方向,火炮和槍支,都是這個結果。

如果不掩埋和加入到鋼板,給足夠的反作用力,這個炸藥說不定就只會向門洞之外。

經過了一定的嘗試,宋軍也差不多知道這個比例,埋設了沉重的鋼板,並且埋壓瓷實之後,這纔開始後撤。

這個過程持續了半個時辰,這也是通過望遠鏡發現了對方填充城門的時候,才做出的計劃,如果對方沒有填充,只要打開城門,一小隊騎兵進行衝殺,這些人都跑不掉。

在攻城之前,看到了大量人在填埋,幾乎遮擋了整個城門洞,他就知道,這不是的短時間能夠開闢的,這就給了機會。

長弓的壓制,只是持續了一炷香左右的時間,當長弓停下,城上一片狼藉,救治和清理,一共不超過1500人,壯丁死了400多人,遼軍死了四五十人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力量,就這麼短短的時間,交代到了城牆之上,這讓守將的心在下沉,而他更加疑惑的是,那些進入到城門洞,這麼半天都滅有動靜的宋軍,他隱隱覺得,那可能是巨大的危險。

可惜手中的兵力不足,也不強悍,他不敢冒險,剩下的1000兵力,特別是原來的遼軍,這纔是他能夠仰仗的,不能隨隨便便的放出去,看樣子宋軍還沒有準備停下來,他必須要準備,迎接接下來的攻擊了。

果然,不足半個時辰,還沒有等他清理完城牆,對方宋軍再一次的響起了號角,箭雨再一次的出現了,第二次攻擊,開始了。

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
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